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掌声教学实录及点评

掌声教学实录及点评

掌声教学实录及点评 Revised as of 23 November 2020《掌声》第一课时教学实录及沈大安老师点评稿执教:枣庄师范学校附属小学殷惠学生:潍坊中新双语实验学校三年级四班时间:2010年12月点评:沈大安【课时目标】1.正确认读本课10个一类字,11个二类字,读准“落下了残疾、身处困境”中的多音字。

正确书写生字“愿、持、讲、述”。

理解生词的意思,并尝试运用。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有感情地朗读描写两次掌声的句子,感受全班同学对小英的爱。

用关键词语把课文的主要内容补充完整。

3.能够找出描写两次掌声的句子,联系上下文,理解“骤然间”、“热烈、持久”、“经久不息”等词语的意思,理解两次掌声的含义。

(本课的教学目标紧扣《语文课程标准》第二学段的要求,除了字词积累和朗读等常规要求外,根据课文特点突出了“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体现了阅读教学的课程意识。

根据三年级学生的实际情况,特别注意了教学目标的切适性:如全文只要求读得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只是描写两次掌声的句子;“初步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是学段目标的要求,但“用关键词语把课文的主要内容补充完整”,更加具体明确,降低了难度,学生经过努力可以达成。

这节课的课时目标做到了恰当、全面、明确,可操作,也可检测。

)【教学过程】一、板书课题,质疑问难师:今天我们一起学习第21课“掌声”。

看老师板书课题(老师边写边说)掌字下面的手要写得舒展,手掌尽力伸开才便于鼓掌。

齐读课题。

师:读了课题,你的脑海里立刻产生了什么问题生:掌声这篇课文讲的是什么故事师:这个问题提得不错,请坐。

生:课题为什么用《掌声》这个名字师:两位同学的问题,老师记在这里。

师:还有吗请你来。

生:我们为什么要学这篇课文师:对呀,我们为什么要学这篇课文,随着这堂课的学习大家慢慢就知道了。

师:同学们提出问题了,我们认真去读课文,一定能解决问题。

(出示课题,让学生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的阅读期待,带着自己的问题去阅读课文。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师:课前大家都读课文了,我想知道生字词都会读了吧生:会读了。

师:那好,我们来交流一下。

(课件出示生字组成的词语)同位之间互相读,读错的相互纠正。

(学生读生字词)师:会读的同学请坐好。

从你开始,一人一个。

(一生读到“骤然间”)师:“骤”这个字是翘舌音,你再读给大家听一听。

(生读,齐读)生:珍惜(拖着长音读了两遍)师:不要拖音,听老师读。

(老师示范读)你再读一读,同学们一起读。

生:珍惜(其余的词语略)师:这几个词语大家都会读了,再看这两个词语。

(课件出示:落下了残疾身处困境)他们中间都有一个多音字,说说看,遇到多音字,你们都是怎么弄清它在一个词或句子中的读音的。

生:查字典。

师:这是一个好方法。

课前大家都预习课文了,相信你已经弄清了这两个多音字,第一个,谁来汇报一下。

生:落(lào)下了残疾师:结合字典给大家解释一下。

同学们也可以跟着他的解释翻开你的字典。

生:字典281页指出读lào时一般指口语词,如落枕。

在这里也是口语读Lào。

师:它还有别的音吗生:有,读lùo 和là。

师:请你各组一个词语好吗生:落叶、落下。

师:很好,本来老师想帮助你们,看来现在不需要了。

第二个谁来生:(翻看着字典解释)处chǔ的第二条解释是处在、置身,根据这一点我知道身处困境里读chǔ。

师:你很聪明。

请坐。

师:把拼音去掉,看看还会读吗(开火车读,然后一起读)(多音字的读音,不是由老师教,而是学生自己查字典作出判断,培养了学生运用字典独立识字的能力。

)师:大家看“愿意”这个词语,它们有什么共同点生:(争着举手)它们都有一个心字底。

师:对,发自内心地去做一件事,才叫“愿意”。

生字词我们会读了,接下来谁“愿意”读读课文。

(一生读完第三小节。

)师:眼圈儿这个词是儿化音,你读得很准确,大家一起读。

(一生读第四段,“不知是在谁的带动下”漏掉“在”字,这是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

)师:打断一下,你再读读这一段第二句话。

生:就在小英刚刚站定的那一刻,不知是谁的带动下,骤然间响起了一阵掌声。

(还是没读对)师:漏了一个字,谁来帮助她把这句话读正确生(该生的同位):就在小英刚刚站定的那一刻,不知是在谁的带动下,骤然间响起了一阵掌声。

师:听出来你错在哪里了吗生摇头。

师:(指同位)你再读一遍。

该生的同位又读了一遍。

师:听出来了吗请你再读读这句话。

(终于读对了)好,请你接着往下读。

(另一生读最后一段,读得很快,没有注意停顿)师:老师提示一下,标点符号要注意停顿,不要读得那么快。

你再读读。

生:让我们珍惜别人的掌声,同时,也不要忘记把自己的掌声献给别人。

师:很好,书就应该这样读,请坐。

(学生朗读课文这一环节,殷老师主要从“易错词句的朗读和语句之间的停连”两方面进行指导,点拨到位,过程扎实。

)三、细读第一次掌声,感受掌声的热烈、持久师:从刚才的几位同学读书来看,我知道同学们课前很“愿意”和我一起学习这篇课文,所以才读得比较正确、流利。

我很高兴。

这篇课文课题是掌声,下面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画出描写两次掌声的句子。

(课题是“掌声”,教学目标是“感悟两次掌声的含义”,直接从画出描写两次掌声的句子入手,简捷明快,避免了繁琐的内容分析。

)生边默读边画。

师:谁来读第一次掌声。

生:不知是在谁的带动下,骤然间响起了一阵掌声,那掌声热烈、持久,小英感动得流下了眼泪。

师:有不同意见吗生:就在小英刚刚站定的那一刻,不知是在谁的带动下,骤然间响起了一阵掌声。

师:(另一生又举手)你还有不同意见,请说。

生:就在小英刚刚站定的那一刻,不知是在谁的带动下,骤然间响起了一阵掌声。

那掌声热烈、持久,小英感动得流下了眼泪。

师:你画得最完整。

(课件出示这句话,同时出现:就在小英刚刚站定的那一刻,不知是在谁的带动下,响起了一阵掌声。

小英感动得流下了眼泪。

)(画出写掌声的句子,是在培养一种基本的阅读能力——寻找文章中明确写出的信息。

这项能力看似简单,但对刚从二年级升上来的学生还是有一定难度的。

殷老师不急不躁,让学生慢慢找,画准确,画完整,把阅读能力的培养落到实处。

)同学们读读这两段话,比较一下有什么不同生:第二段话比第一段话,少了一个骤然间。

师:你观察得很仔细,还有吗生:还少了“那掌声热烈、持久。

”师:我觉得第二段话,虽然少了几个词语,但和第一段话相比意思差不多,而且还很简练。

(用教师删减了一些词语后的句子跟原文比较,让学生体悟关键词语的做法,有利有弊:对刚开始学习“体会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的三年级学生来说,通过比较便于发现这些词语的重要性;但其中教师的暗示作用十分明显,并非是学生自己的感悟和发现。

更可行的做法是,让学生自己读句子,注意到你和同学重读了哪些词,你为什么把这些词语读得比较重,这些词语含着什么意思。

这样做把朗读和抓关键词句结合起来,而且允许学生有不同的感受。

)生:(摇头,并积极举手有话说)师:看来有很多同学和我意见不同。

不过你得有理由说服我,我再加上这几个词语。

生:加上“骤然间”表示掌声是忽然间响起的。

师:你这样一说,我发现“骤”字,(老师边说边板书“骤”)左边马,右边聚,就像很多匹马聚集在一起,飞奔。

在演讲课上,是四十多双手掌,没有人带动,不约而同,同时鼓掌,掌声怎么样生:热烈、持久。

师:看来“骤然间”不能少,还有两个词语。

生:从“持久”这个词语我知道掌声响的时间很长。

生:从“热烈”这个词语我知道同学们鼓掌非常响。

师:同学们谈得很好,我写下你们的收获。

(板书:热烈、持久)同学们看,“热、烈”这两个字,下面的四点底就是由“火”字简化来的,可见鼓掌的人都有一颗火热的心呀!(汉字不是简单的表音符号,汉字是有文化内涵的。

老师在词语教学中适当地穿插汉字文化知识,并且巧妙地和课文情感结合在一起,使课堂教学具有文化内涵。

不过这样的穿插要适度,如果处处旁生枝蔓,会影响主要教学目标的达成。

)再看“持”,它是生字,和老师一起写。

(老师在田字格中板书,学生书空)左窄右宽,左右相互避让,才能把这个字写得匀称、美观。

一起读读这个词语。

生:热烈、持久师:谁能通过朗读让我们感受到掌声的热烈、持久(一生读得很动情。

)师:读得太动情了,让我们把热烈的掌声送给他。

(教室里立刻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师:(低声地说)课文读到这里,我们了解到,许多同学都上台演讲了,小英才刚刚走上讲台,还没有开口演讲,为什么同学们就骤然间送给她一阵热烈、持久的掌声呢(学生争着举手)(学生有话要说,但老师却说“同学们,先别忙着说,让我们再静下心来,走近掌声前的小英”,并且播放了一首忧伤的二胡曲。

这个临场处理没有做到以学生为本,对学生的需求尊重不够。

其实,完全可以让学生先说,如果说对了就不必再走老师预先设计好的路子,如果理解不够深入再用老师原来的设计,是不是更好)师:同学们,先别忙着说,让我们再静下心来,走近掌声前的小英。

(一首忧伤的二胡曲在教室内轻轻响起)老师伴随音乐开始读第一自然段,然后指两名学生分别读二、三自然段。

(读后动情地说)同学们,你们就是小英朝夕相处的同学,看着小英的表现,说说你为什么要送给小英这样热烈、持久的掌声呢生1:因为我想鼓励小英。

师:谢谢你,你是她的好同学。

生2:因为小英小时候生病,一条腿落下了残疾,所以她从座位走上讲台已经很不容易了!师:你联系了小英的表现来谈,我听出了你在为她的勇气而鼓掌。

生3:这掌声是让她鼓起勇气,讲完这故事,并且在以后也能够勇敢地面对生活。

师:我听出来了,你的掌声是对小英的支持,你在给她力量。

生4:我觉得这掌声是在告诉小英,同学们并没有歧视她。

生5:就是因为小英每次走上讲台,都是磕磕绊绊的,这次掌声是让她以后再走上讲台非常有自信。

师:你再联系小英的表现,想一想原来她走上过讲台吗生5:没有。

师:哪个词语或句子你了解到的生5:她总是默默地坐在教室的一角。

师:对呀,原来她是从来都没有走上过讲台,现在它能走上讲台,是很不容易了。

同学们,从掌声里我听出来了你们掌声的含义,掌声里含着的是对小英的鼓励、支持与理解。

那现在就让我们把这些体会通过朗读表现出来。

一生读。

师:我听出来了你对小英的鼓励,谢谢你。

再一生读。

师:我听出来了你对小英的支持。

好,我们一起来。

生一起大声朗读。

师:同学们,刚才我们抓住关键词语,联系上文,体会出了第一次掌声的含义。

那么现在,我们就继续学习第二次掌声,谁来读你画的句子(学生自己体会掌声中含着的意思,答案多样,使掌声的含义渐渐丰富、立体起来,于是通过朗读表达自己的感情水到渠成。

)四、细读第二次掌声,体会掌声的经久不息生:当她结束演讲的时候,班里又响起了经久不息的掌声。

师:你再读读经久不息这个词语。

生:经久不息。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