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例女高中生考试焦虑咨询的案例报告XXX(人名)XXXX(单位名称)摘要:王某,女,19岁,高三学生,因临近高考,考试成绩大幅下降,对考试充满焦虑前来咨询。
既往无重大病史。
平时内向。
SAS 总分75分,SDS总分54分。
精神检查:意识清晰,思维正常,有明显的焦虑情绪。
心理评估:考试焦虑情绪,应试能力差。
经诊断为一般心理问题采用合理情绪疗法和放松技术治疗,经过六次心理咨询后焦虑情绪缓解,应试能力恢复。
SAS简易量表测评结果为54、SDS 简易量表测评结果同常模。
对咨询效果进行了回访、跟踪与评估,属成功咨询案例。
关键词:高考考试焦虑合理情绪疗法放松技术一、一般资料来访者王某,女,19岁,出生地:山东省莘县中原油田第三矿区。
在省某示范高中读高三。
身高1.62米,体态正常,无重大躯体疾病历史。
有一弟15岁。
其父母均为高级工程师,对女儿关心备至,父亲比较严厉,不苟言笑,母亲待人温和,任劳任怨,但对她的学习要求严格。
无老人同住。
经调查,父母无人格障碍和其它神经症性障碍,家族无精神疾病历史。
来访者性情温顺、内向,不爱交往。
小学阶段学习勤奋,成绩优秀,初中阶段的学习也较突出。
中考时顺利考入一所省重点中学--省某示范高中。
王某对自己很有信心,想通过勤奋和努力,取得比初中时更优异的成绩,争取考上清华、北大等名牌大学。
从进高中校门的第一天,学习就相当刻苦,几乎把所有的时间和精力全部用在了文化学习上。
然而,在重点高中高手如云的状况下考试成绩总是不尽如人意,几次考试大起大落,总体在年级属于中等水平。
为此,她很着急,更加努力学习。
在班里,有位女同学每次考试均在年级前三名,进入高三后,她通过和班主任交流,把座位调成了这位女同学的同桌,目的很明确,就是以这位女同学为榜样,向她学习,力争赶上全年级优秀的同学。
可是就在最近的一次阶段考试中,听到同桌奋笔疾书,流畅答题的声音,情绪越来越紧张,原来记得牢牢的东西,却怎么也想不起来,而且自感有紧张、头晕、手心出汗的体验。
结果,这次考试几门功课成绩较前有了较大的退步,年级名次下降了一百八十多名。
自己非常沮丧。
从此,她就对考试产生了特别的恐惧心理。
每次考试前总担心自己没有学懂、复习不够全面。
上考场的时候,情绪紧张,在答题时听到同桌流利的写字声更加重了紧张的情绪。
曾经出现头晕的体验,考试成绩也不理想。
现在处于高考前冲刺阶段,几乎天天有考试,听到要考试就紧张,一紧张就考不好;越考不好,就越害怕考试。
在考场上就更紧张,成绩也就越差。
在社会交往方面,为了提高成绩,每天除了学习,没有其他社交活动,与人交往很少,与父母说话也减少了。
娱乐活动方面,原来还听听音乐,现在也不听了,电视看得也少了。
生活单调乏味,学习成绩下降的压力使她内心很苦恼,非常担心考不上重点大学,以至晚上有时不能很快入睡夜晚。
在生理上出现经期不正常,偶有心慌、出汗的现象。
学习时听到外界的噪音会感到心烦。
最近一周,情绪低落,经常失眠,总想高考时考不上重点大学怎么办,担心考试的到来,学习的效率有所下降。
班主任老师的提醒家长来做心理咨询,来访者非常希望能早日消除这些现象,尽快地进入正常的学习状态,提高学习成绩。
心理测验结果:⑴《焦虑自评量表SAS》测验结果:总分75,超过标准分25分。
⑵《抑郁自评量表SDS》测验结果:总分54,超过标准分1分。
2、主诉、个人陈述和周围人的陈述2.1.来访者王某的主诉进入高三第二学期后,每逢重要考试前,都会心烦意乱、失眠,伴随身体不适。
考试时心慌、出汗、思维混乱,影响正常考试发挥。
非常担心在高考时出现这种情况。
2.2.来访者王某的个人陈述每逢考试的前几天我就已经不能像平常一样专心看书,总是害怕考试那天到来,晚上总是睡不着。
偏偏这时候还会有感冒、鼻炎的症状。
到了考试当天的早上醒来就感到心发闷。
在考试过程中非常害怕监考老师说话或在自己身边来回的走动,如果自己在还没答完的情况下,同桌开始翻卷,或者答题时落笔重且很流畅写字时,就会有些发慌,影响正常答题。
答题时脑中一片空白,原本记得很牢的东西,当看见考试题目时却怎么也想不起来,而且有紧张、头晕、微颤的体验。
其实我的同桌学习很好,每次考试均在年级前三名,我们原来不是同桌,进入高三后,我给班主任求情,把座位调成了和这位女同学坐同桌,我就是想以她为榜样,力争赶上全年级优秀的同学。
可是现在的感觉与我想得不一样。
最近一周,情绪低落,身体虚弱,经常失眠,担心考试的到来,怕考试成绩再下降同学嘲笑、父母失望。
特别是现在,已经在做高考前的全面冲刺。
学习更加紧张,考试频率高,强度大。
在每次考试前,总是莫名其妙地感到恐惧,出汗、失眠,影响了正常的学习。
答卷时手出汗,注意力不能集中,记忆好像也出现了问题。
去医院检查,没有查出疾病,大夫说是过于紧张造成的。
不到三个月就要高考了,非常担心考试成绩不好。
有时上课会出神担心考试不好。
因此情况又加重了,自己无法调节,十分着急,担心考不上大学,对不起父母。
班主任老师建议做一下心理咨询,所以请母亲陪同前来咨询。
2.3.来访者王某母亲的陈述最近一个月来,孩子在考试前常说自己不想吃饭,考试听到同桌答题的声音,便心慌意乱。
平时记得好好的内容考试时都记不起来。
到诊所看看了,大夫给开了安神补脑液等药物,用了效果不大。
最近,放学回到家里情绪不稳,时不时会发火,有时与弟弟吵嘴。
但是很体贴大人,有时帮大人做点家务。
2.4.来访者王某的班主任的反映最近两周学习成绩下降大,上课有走神的情况,提出想换座位,嫌同桌写字声音太大。
当时调过去时是她自己要求的,想与学习好的同学同桌一起共同学习进步。
现在又要换回来。
根据平时的作业情况,考试应该不是现在这种水平的。
应该想办法调节一下,在考试时发挥出平时的成绩。
不然高考会有问题。
2.5.咨询员的观察王某着装整洁,神情稍有紧张,情绪低落,语言表达较清晰,声音较低,无智能障碍,自知力完整,有强烈的求助意愿。
对来访者王某问题过程的描述最近一个月,因为学习成绩下降、错误的认知及完美主义倾向导致对考试的焦虑,考前恐惧、出汗、失眠,考试中间发慌、紧张、头晕、手出汗、记忆紊乱,生理上引起月经不正常,面临高考冲刺复习考试多,难于在每次考试中正常发挥。
4. 来访者王某的背景资料4.1.关于王某个人成长的自我描述:是家族同辈的唯一女孩,她的伯伯叔叔还有姑姑家都是男孩,她的奶奶很亲她,她的父母对她要求严,从幼儿园、小学、初中到高中学习都很努力,表现突出,学期考试成绩很好时父母会给她买她喜欢的礼物,如:复读机、自行车、MP3、衣服等。
同学关系一般,没有太多的朋友。
个性强,考试成绩总想超过别人。
4.2. 关于王某的一般现状的自我描述:近一年来学习比较努力,与班主任关系处得不错,与同学关系还好,身体上基本算是健康的,只是冬天感冒几次并且引起鼻炎,到诊所看过病,没有其它的病。
月经最近不是太正常。
现在学习越来越紧张,原来喜欢跑步,现在也没有时间了。
天天就是从家到学校,放学从学校到家。
一回到家就是在自己的房间学习。
但是成绩不太稳定,很着急,特别是最近考试时成绩下降比较厉害,很担心。
怕高考时上不了重点大学。
很想上清华或者北大。
我的理想是当名医,治病救人。
学习环境还好,家里居住条件较好,三室二厅,一百三十平米,有自己独立的房间。
5.对来访者咨询问题的分析、评估与诊断5.1.评估来访者王某提出目前的主要问题是:紧张、注意力不集中,失眠、等。
资料的可靠性:可靠。
来访者王某自知力完整,求治欲强,态度恳切。
王某陈述主要症状与其母亲及班主任所陈述的内容基本一致。
来访者问题的性质:按照心理正常与心理异常区分的三原则,来访者的问题不属于精神疾病。
理由是:来访者主客观统一,表现在问题的出现有一定的诱因(高考的压力、高三阶段考试失败),自己对症状有良好的自知力,并因内心冲突感到痛苦,主动寻求咨询员的帮助。
其紧张焦虑的情绪表现和认知、意志三个方面的表现都是协调一致的。
其人格特征相对稳定。
另外,时间只有1个月,社会功能受到一定影响但不严重。
其生理功能也基本正常。
因此,来访者的心理问题属于心理正常范畴。
原因分析:来访者心理问题的产生,主要有如下几方面原因:1、生物因素:本例中除了来访者是19岁女孩外没有其它生物因素方面的原因。
2、社会因素:升入高三,高考将至,学校高频率的考试带来紧张的氛围,加上父母的期望,引起来访者较强的心理压力。
3、心理行为方面因素:⑴认知因素:对考试认知的偏差;把分数看得过重,对过去的考试失败有疑虑;自己的期望值偏高,考不上重点大学,就对不起父母的错误观念。
⑵情绪情感表现:被焦虑情绪所困扰,缺乏有效的解决问题的行为模式,自己因考试成绩下降着急却不知怎么解决。
⑶意志行为:由于加班加点,平时训练强度大、频率高,疲劳过度,从而导致体质虚弱、失眠;⑷个性因素:个性特征争强好胜、性格内向,不爱交往。
5.2.诊断及诊断依据初步诊断:一般心理问题诊断依据:1.来访者出现的焦虑、紧张等是由现实因素激发的,因高考将近,想考重点大学,但是成绩下降又担心考不上。
2.焦虑、紧张情绪持续时间短,只有一个月。
3.其正常生活、学习受到一定影响但不严重。
4.焦虑、紧张情绪主要局限在学习过程中,情绪反应尚未泛化。
5.3.鉴别诊断:来访者没有出现精神病性症状,自知力完整,社会功能并未受到严重影响,故排除重性精神病。
来访者心理问题的时间与表现形式与心理因素联系紧密,有具体明确的对象和固定内容,焦虑症状并没有泛化,社会功能尚保持较好,故排除焦虑性神经症。
来访者问题的持续时间短,只有1个月,社会功能未受到严重影响,不良情绪体验在控制范围内,故排除严重心理问题。
制定咨询方案6.1.与来访者商定咨询目标根据以上评估、诊断和心理咨询目标的七项原则(具体、可行、积极、双方可以接受、属于心理学性质、可以评估、多层次统一)同来访者协商,确定以下咨询目标:具体目标:减轻来访者的焦虑情绪,改善认知。
近期目标:消除不合理信念,代之以合理信念,改变认知模式,从而使来访者正常学习生活。
最终目标:促进来访者心理健康水平的提高,达到人格完善,学会自我心理调整。
6.2.明确在实施咨询方案时求助双方的责任、权利、义务。
咨询员的责任、权利和义务:责任:(1)遵守职业道德,遵守国家有关的法律法规;(2)帮助来访者解决心理问题;(3)严格遵守保密原则,并说明保密例外。
义务:(1)向来访者介绍自己的受训背景,出示营业执照和执业资格等相关证件;(2)遵守咨询机构的有关规定;(3)遵守和执行商定好的咨询方案各方面的内容;(4)尊重来访者,遵守预约时间,如有特殊情况提前告知来访者。
权利⑴有权利了解与来访者心理问题有关的个人资料;⑵有权利选择合适的来访者;⑶本着对来访者负责的态度,有权利提出转介或终止咨询;来访者的责任、权利和义务:责任⑴向咨询员提供与心理问题有关的真实资料;⑵积极主动地与咨询员一起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⑶完成双方商定的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