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文化现象之二十四节气
节气简介
二十四节气以自然季节现象和农业活动相结合为内容。
把一年内太阳在黄道上的位置变化和引起的地面气候的演变次序结合起来,将全年平分为二十四等份,并给每个等份起名。
其名称依次为: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
每个节气约间隔半个月的时间,分列在十二个月里面。
在月首的叫做节气,在月中的叫做“中气”,所谓“气”就是气象、气候的意思。
后人把节气和中气统称为节气。
由于古代我国的主要政治活动中心集中在黄河流域,二十四节气也就是以这一带的气候、物候为依据建立起来的。
节气历史
早在周朝和春秋时代就用"土圭"测日影办法而定夏至、冬至、春分、秋分。
以后节气被不断地改进与完善,到战国后期成书的《吕氏春秋》“十二月纪”中,有了立春、春分、立夏、夏至、立秋、秋分、立冬、冬至八个节气名称。
秦汉年间,二十四节气已完全确立。
在《淮南子天文训》中明确有了现在二十四节气的名称:“斗指子则冬至,音比黄钟。
加十五日指癸则小寒,音比应钟。
加十五日指丑是大寒,音比无射。
加十五日指报德之维,则越阴在地,故曰距日冬至四十六日而立春,阳气冻解,音比南吕。
加十五日指寅则雨水,音比夷则。
加十五日指甲则雷惊蛰,音比林钟。
加十五日指卯中绳,
节气划分
其实中国农历是一种“阴阳合历”,即根据太阳又根据月亮的运行制定的,因此不能完全反映太阳运行周期,但中国又是一个农业社会,农业需要严格了解太阳运行情况,所以在历法中又加入了单独反映太阳运行周期的“二十四节气”用来指导农事的补充历法,它根据太阳在黄道(即地球绕太阳公转的轨道)上的位置来划分。
把黄道分成24个等份,每等份各占黄经15°。
从节气的含意可知,二十四节气可分为四类,即: (1)小暑、大
小雪日戏题绝句
(唐)张登
甲子徒推小雪天,刺梧犹绿槿花然。
融和长养五时歇,却是炎洲雨露。
秋分后顿凄冷有感
(宋)陆游
今年秋气早,木落不待黄,蟋蟀当在宇,遽已近我床。
饥劬不自苦,膏泽且为喜。
仓廪无宿储,徭役犹未已。
方惭不耕者,禄食出闾里。
立夏
(宋)赵友直
四时天气促相催,一夜薰风带暑来。
陇亩日长蒸翠麦,园林雨过熟黄梅。
莺啼春去愁千缕,蝶恋花残恨几回。
睡起南窗情思倦,闲看槐荫满亭台。
悟南柯
(元)丘处机
白露三秋尽,清霜十月初。
群花零落共萧疏。
惟有重阳,嘉景独魁梧。
浪漫真堪爱,馨香不可辜。
人人皆插满头敷。
试问乔公,簪著一枝无。
相关对联
在我国对联中,以节气为题材的也有很多。
例如明代有一位学台,一日夜宿山中茅屋。
次日晨起,见茅屋一片白霜,心有所感随口吟出上联:
昨夜大寒,霜降茅屋如小雪
联中嵌有三个节气,一气呵成,毫无痕迹。
一时成为绝对。
直至近代,才由赵恭沛对出下联:
今朝惊蛰,春分时雨到清明
另一副对联则更具文学性和科学性:
二月春分八月秋分昼夜不长不短;
三年一闰五年再闰阴阳无差无错。
据说,原明朝大臣后降清的洪承畴,在“谷雨”那天与人下棋时对了一副对联,云:
一局妙棋今日几乎忘谷雨;
两朝领袖他年何以别清明。
上联是洪承畴所出,下联为同弈者所对。
意在讽刺洪失义辱节,一语双关。
相关农谚:
二十四节气歌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
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立春:东风解冻鱼上冰雨水:冰雪融化桃花开
惊蛰:草木萌动鸿雁来春分:芽茶播种燕飞舞
清明:细雨放飞柳飘絮谷雨:雨生百谷春盎然
立夏:桑枣灌溉遍地谷小满:蚕丝畜养麦起身
芒种:收割播种鹭助兴夏至:棉花现蕾照眼明
小暑:知了风轻汗如雨大暑:骤雨孕育赏红莲
立秋:寒风飘叶寒蝉鸣处暑:葵花添衣遍地黄
白露:秋雨降露白如银秋分:桂花收获香满园
寒露:鸿雁南飞蟹正肥霜降:芙蓉花落叶满天
立冬:收葱修剪地始冻小雪:生炉白雾鹅毛飘
大雪:冰凌河封腊梅开冬至:瑞雪防冻兆丰年
小寒:冷气积久迎腊月大寒:岁末辞旧过大年
二十四节气民歌
立春阳气转,雨水沿河边。
惊蛰乌鸦叫,春分滴水干。
清明忙种粟,谷雨种大田。
立夏鹅毛住,小满雀来全。
芒种大家乐,夏至不着棉。
小暑不算热,大暑在伏天。
立秋忙打靛,处暑动刀镰。
白露忙割地,秋分无生田。
寒露不算冷,霜降变了天。
立冬先封天,小雪河封严。
大雪交冬月,冬至数九天。
小寒忙买办,大寒要过年。
农谚
种田无定例,全靠看节气。
立春阳气转,雨水沿河边。
惊蛰乌鸦叫,春分滴水干。
清明忙种粟,谷雨种大田。
立夏鹅毛住,小满雀来全。
芒种大家乐,夏至不着棉。
小暑不算热,大暑在伏天。
立秋忙打垫,处暑动刀镰。
白露快割地,秋分无生田。
寒露不算冷,霜降变了天。
立冬先封地,小雪河封严。
大雪交冬月,冬至数九天。
小寒忙买办,大寒要过年。
总结:
古人讲顺天知命,认为人体和天地息息相通。
古人看到了天气的风调雨顺也明白了人需要心平气和、凡事适度。
并且根据天道制定了24节气,以顺天地之变、与天地合德。
二十四节气是我国劳动人长期对天文、气象、物侯进行观测、探索、总结的结果,是我国劳动人民独有的伟大科技成果和文化遗产,它能反映季节的变化,指导农事活动,影响着千家万户的衣食住行。
对我国广大农村开展农事活动有广泛的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