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七课跨世纪的世界格局
1989年,波兰团结工会在大选中获胜,组 织政府。标志波兰政治经济体制的剧变。图为 议会大选时,团结工会主席瓦文萨(前中)取 代了雅鲁泽尔斯基(前左)接管政权。
阿尔巴尼亚的动乱 学生们拉倒了地拉那市 内恩维尔·霍查的巨大塑 像。
1990年8月3日,匈牙利 自由民主联盟议员根茨在 会议上被推选为国家总统。 图为他当选后,向人群挥 手致意。
美国B-2轰炸机使用五枚精确制导炸(JDAM) 轰炸了中国使馆,造成馆舍严重毁坏,20多 名使馆工作人员受伤,新华社记者邵云环, 光明日报记者许杏虎和朱颖不幸壮烈牺牲。
1999年3月31日,来自科索 沃的难民在南联盟·马其顿边界 排起长队,等待进入马其顿。
科索沃难民进入黑 山共和国境内,北约的 轰炸使他们无家可归。
③必须加强党风廉政建设,从严惩治腐 败现象,执政为民,立党为公。
④在建设道路的选择上,社会主义国家 必须从本国实际出发,不能照搬别国模式。
一、苏联解体与两极格局瓦解 二、和平与动荡并存
1、两极格局瓦解后的世界形势
当前世界形势的特点及形成原因
特点:世界形势总体上趋向缓和,和平与发展 成为主流,但和平与动荡局面并存。
第27课
跨世纪的世界格局
一、苏联解体与两极格局瓦解 1、戈尔巴乔夫的政治改革
1985年,戈尔巴乔夫当选 为苏共中央总书记,开始了全 面改革。前两年主要是经济改 革,但没有取得成效;1987年 开始进行政治改革。戈尔巴乔 夫在其《改革与新思维》一书 戈尔巴乔夫 中,强调“改革的最终目标”就是要“最充分 地展现我们制度的人道主义性质”。这次改 革导致苏共的分裂和苏共法定领导地位的丧 失。戈尔巴乔夫改革失败的根本原因是改革 既不彻底,又偏离了社会主义方向。
齐奥塞斯库夫妇在被枪决 前不久的情景。
罗马尼亚反对派 民兵倒戈军队占领总 统府。
南斯拉夫共和 国的斯洛文尼亚和 克罗地亚宣布独立 遭镇压。
在东欧剧变中,保加利 亚各反对派组织联合起来, 对保共及其领导人施加压 力,迫使其作出各项重大让 步。图为保共领导人日夫科 夫(左三)在法庭受审。
关于苏联“八一九事件”
1991年12月21日《阿拉木图宣言》的签署标 志着独联体 建立。
1991年12月25日苏联国旗从克里姆林宫悄然降下, 俄罗斯国旗缓缓升起,标志着一个旧时代的结束和新 时代的开始。也标志着两极格局的最终瓦解。
探究一
简析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的原因,从中 我们应吸取哪些教训?
东欧剧变的原因:照搬苏联模式,受制 于苏联;经济发展缓慢,导致经济危机;政 治上忽视民主与法制,苏联戈尔巴乔夫改革 思想的影响;西方“和平演变”政策等等。
1990年3月,苏联第三次非常人代会觉得修改 宪法,取消苏共法定的领导地位,实行多党制 和 总统制,戈尔巴乔夫当选为总统。紧接着立陶宛 宣布独立,之后,又有10个共和国发表主权宣言。 1991年8月公布的新联盟条约将苏联改名为“苏维 埃主权共和国联盟”,这意味着对民族分裂活动 认可和苏联瓦解的开始。条约20日签署,8月19日 苏联副总统亚纳耶夫等8人软禁了戈尔巴乔夫,宣 布国家进入紧急状态,这就是“八一九事件”。
1991年12月25日,戈尔巴乔夫宣布苏联解体。
导言
这张脸曾经使世界为之感伤,它在诉说着一 种制度在一个超级大国的幻灭。 1991年12月25日 19时38分,在克里姆林宫上空飘扬了七十余年之 久的苏联国旗落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 家从此从地球上消失了。苏联的解体,不仅给原 苏联各共和国带来了一系列政治上、经济上的冲 击,而且对整个世界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苏联 的解体意味着两极格局的终结,世界政治格局将 向何方发展?世界形势将发生怎样的变化?这就 是本节课我们要学习的主要内容。
苏联解体的原因:历史原因——高度集 中的政治经济体制的弊端;现实原因——戈 尔巴乔夫改革;外部原因——西方国家的和 平演变。
教训: ①不要一味强调制度与意识形态的对
抗,发展是硬道理,社会主义国家也必须始 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贫穷不是社会主 义。
②社会主义主义国家必须加强民主法制 建设,积极稳妥地推行政治经济体制改革。
1、两极格局瓦解后的世界形势 2、地区冲突和局部战争
2001年2月16日,科 索沃阿族极端分子袭击 一辆满载共汽 车残骸。
1999年4月8日,贝尔 格莱德市中心遭到北约 的再 一次轰炸。一座原 为南军队指挥部的大楼 被导弹击中。这是市中 心的一幢建筑物中弹后 冒起浓烟。
1991年12月8日,俄罗斯、白俄罗斯、乌 克兰三国领导人签署成立独立国家联合体的 协定,要求取消苏联。12月21日,俄罗斯等 11个国家在哈萨克首都阿拉木图举行独联体 首脑会议。12月25日,戈尔巴乔夫宣布辞去 苏联总统和武装力量最高统帅的职务,当晚 克里姆林宫降下了苏联国旗。12月26日,苏 联正式解体,两极格局最终瓦解。
一、苏联解体与两极格局瓦解 1、戈尔巴乔夫的政治改革 2、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
在戈尔巴乔夫“新思维”的影响下,从 1989年开始,大多数国家纷纷实行多党制, 共产党和工人党在很短的时间内丧失了政 权,社会制度随之发生了根本性变化。
东欧剧变
柏林人民在拆毁柏林墙。 柏林墙的第一个缺口。
1990年10月2日午夜,柏林市民聚集在勃 兰登堡门前,庆祝两德统一。
原因:多极化的加强有利于世界的和平与联 系,有利于抑制和削弱霸权主义,所以和平是主 流。但两极格局的结束使国际力量对比失去均衡, 使被“冷战”掩盖的民族、宗教、领土争端等矛 盾 暴露出来,此外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大国试图建立 以自己为主导的地区和世界秩序,加上恐怖主义 危害世界,所以世界并不太平。
一、苏联解体与两极格局瓦解 二、和平与动荡并存
一、苏联解体与两极格局瓦解 二、和平与动荡并存 三、多极化趋势加强
1、当前世界格局的特点
格局特点:世界多极化趋势加强,暂时 形成“一超多强”的局面;新的世界格局尚 未 形成,处于新旧格局的交替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