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耐久性混凝土质量保证措施

耐久性混凝土质量保证措施

耐久性混凝土质量保证措施
制定关键工序的质量控制措施:搅拌工序、运输工序、浇筑工序、振捣工序、养护工序。

耐久混凝土施工前,事先确定并培训专门从事耐久混凝土关键工序过程施工的操作人员和记录人员。

混凝土搅拌过程中,每一工作班正式称量前,对计量设备进行零点校核。

定期或随时(雨天)测定骨料的含水率,每一工作班不少于二次。

当含水率有显著变化时,增加测定次数,并依据检测结果及时调整用水量和骨料用量。

搅拌耐久混凝土时,先向搅拌机中投入细骨料、水泥和矿物掺和料,搅拌均匀后,加水并将其搅拌成砂浆,再向搅拌机投入外加剂,充分搅拌后,再投入粗骨料,并继续搅拌均匀为止。

上述每一投料阶段的搅拌时间不少于30s,总搅拌时间不少于3min。

原材料的投放顺序及混凝土的搅拌时间严格执行,不无故更改,未经批准不得任意延长和缩短搅拌时间。

耐久混凝土运输设备能确保浇筑工作连续进行,其运输能力与搅拌设备的搅拌能力配合适宜。

确保运输设备不漏浆和不渗水。

在运输混凝土过程中,保持混凝土的均匀性,做到不分层、不离析、不漏浆。

泵送施工根据施工进度安排,加强组织和调度工作,确保连续均匀供料。

浇筑前,仔细检查保护层垫块的位置、数量及其紧固程度,并指定专人作重复性检查。

保护层垫块的尺寸保证钢筋混凝土保护层厚度的准确性,其形状(工字形或锥形)有利于钢筋的定位。

混凝土的入模温度视气温而调整,一般不超过25℃。

对于构件最小断面尺寸在300mm以上的结构,尽可能降低混凝土的入模温度。

负温气候条件下施工时,混凝土的入模温度不低于12℃。

控制新浇混凝土
与邻接的己硬化混凝土介质间的温差不大于20℃。

预应力混凝土梁体采用快速、稳定、连续、可靠的浇筑方式一次浇筑成型。

采用插入式高频振捣器时,采用垂直点振方式振捣。

每点的振捣时间以表面泛浆或不冒大气泡为准,一般不超过30s,避免过振。

振捣按规定的工艺设计路线和方式进行,防止随意加密振点和漏振及任意延长同一振点的振捣时间。

混凝土振捣完毕后,立即对暴露面混凝土进行覆盖,并及时采取适当的保温保湿养护措施对混凝土进行养护。

对采用带模养护的混凝土结构,保证模板按接缝处混凝土不失水干燥。

新浇立面混凝土振捣24~48h后且强度发展至对结构安全性无不利影响时,可略微松开模板,并浇水养护7d以上。

对于具有大面积暴露面的结构,振捣结束后,立即将暴露面混凝土抹平,再用土工布、草帘等覆盖后,及时采取洒水喷雾等保湿措施养护14d以上,以减少混凝土的暴露时间,防止表面水分过分蒸发。

混凝土拆模后,迅速采用土工布、草帘等将暴露面混凝土进行覆盖,并采取切实措施,保证混凝土表面保持潮湿状态,然后再用塑料布将土工布、草帘等保湿材料包裹完好,进一步对混凝土进行养护28d以上。

保护覆盖物完好无损,且彼此搭接完好,其内表面具有凝结水珠。

混凝土养护期间,选择有代表性的结构进行温度监控,定时测定混凝土芯部温度、表层温度以及环境气温、相对湿度、风速等环境参数,并根据混凝土温度和环境参数的变化情况及时调整养护制度,严格控制混凝土内外温差满足规范的要求。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