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菜根谭》心得体会
《菜根谭》是明朝万历年间洪应明写的一部语录体著作,是一部中国古代智谋精典。
洪应明,字自诚,号还初道人,现今江苏金坛人,明末隐士。
他早年热衷于仕途功名,看到所处时代明政府统治力下降,政治纷扰昏暗,腐败现象逐渐成为常态,人心浮动,道德沦丧,法纪不彰,与此同时,市民阶级发展壮大,商业繁荣,科技进步,思想活跃,言论趋向自由,社会价值观开始转向开放奢侈和淫逸。
世俗社会、平民社会已经取代贵族社会,恐怖极权社会成为主流。
故而退隐不仕,晚年归隐山林。
万历三十年前后,曾居住在南京秦淮河一带,潜心著述,其著述还有:《樵谈》、《笔畴》、《传家宝》、《仙佛奇踪》等。
《菜根谭》成书于明万历年间,距今已有400多年历史。
在相当长的时间里,它并未受到足够的重视,清乾隆年间编纂的《四库全书》中,连“存目”都未收入。
但是近年来,一股《菜根谭》热风行于海内外,仅日本就有八个版本流传。
书名《菜根谭》,取宋儒汪革语:人能咬得菜根,则百事可成。
意思是说:一个人只要能够坚强地适应清贫的生活,不论做什么事情,干什么工作,都会有所成就。
作者将谭以菜根名,化大俗为大雅,变腐朽为神奇,清雅超逸,在洞察世
情之余,点化人间万事。
作者揉合了儒家的中庸、道家的无为、释家的出世和自身的体验,表现了作者对人生、人际、人性的独到见解,总结了处世为人之策略,概括了功业成败之智慧,指示了修身养性之要义,界分了求学问道之真假,指点了生死名利之玄妙。
既主张积极处世、经营天下、为民谋福、思泽后世的进取精神,又宣扬亲近自然、悠游山水、独善其身、清静无为的隐逸趣旨,同时,也倡导悲夫悯人、普渡众生、透彻禅机、空灵无际的超脱境界。
如其名句: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随天外云卷云舒。
全书没有严密的逻辑联系,共360则,完全由作者侃侃而谈,如叙家常,格言警句,信手拈来,文辞幽雅,对仗工整。
这本书是我1998年3月2日在常德办事时购买的,先后看过几篇文章,谈不上精读、通读,更谈不上有什么心得,这里摘取个人印象深的八个字“和气致祥,喜神多瑞”和大家共勉。
原文:疾风怒雨,禽鸟戚戚;
霁日光风,草木壮欣欣。
可见天地不可一日无和气,
人心不可一日无喜神。
这几句话的意思是说:在狂风暴雨中,飞鸟会感到哀伤忧虑、惶惶不安;晴空万里的日子,草木茂盛、欣欣向荣。
由此可见,天地之间不可以一天没有祥和之气,而人间不可
以一天没有欢欣之气。
对这段文章,我的体会是:世间的万事万物常随我们的心理变化而转移。
正如诗人杜甫所言: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当我们怒气冲天时,看一切事物都觉得可恨可憎;当我们悲伤感叹时,看一切事物都觉得可悲可泣;当我们心情舒畅时,看一切事物都是可歌可颂;当我们喜笑颜开时,看一切事物都觉得可喜可乐。
假如一个人成天愁眉苦脸,跟周围的人怒目相向,这种人的生活又有什么乐趣可言?所以,一个人经常保持开朗的心情、乐观的态度、豁达的心胸是身心健康、事业成功、人生幸福的基础。
心胸坦荡,做事必然光明磊落;乐观开朗,做事必然条理分明;而思想偏激,做事必然不合义理;悲观失意,做事必然横逆曲折。
由此可见,世上之事通与不通、顺与不顺有时完全存于一念之间。
人们喜欢风和日丽的春景,同样,人们也喜欢平和快乐的人生。
一个人始终保持一种健康、豁达、安然的心态,那么他周围的世界就是一个欢快美丽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