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杂交育种教学设计

杂交育种教学设计

生物变异在生产中的应用
一、指导思想
新课程注重使学生在现实生活的背景中学习生物学,倡导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深入理解生物学的核心概念,并能运用生物学的原理和方法参与公众事物的讨论或作出相关的个人决策。

借助如何培育优良品种这一实际问题为话题,将育种的基本原理、方法、优点和缺点融入在讨论之中。

二、教学背景分析
1、教材分析:
本节是在学习生物遗传变异的基础知识、了解遗传变异基本规律的基础上,进一步引导学生认识遗传学的知识是怎样用于指导生产实践、提高和改善生产技术,最大限度地满足人类不断增长的物质需要的。

本节内容与遗传的物质基础、遗传的基本规律以及生物的可遗传变异等知识密切相关,是遗传和变异的基本原理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

通过本节学习不仅使学生学会怎样将遗传变异的有关知识应用于生产实践,而且通过该内容的分析学习,可以训练学生各方面能力。

2、学生背景分析:
初中生物课中关于人类应用遗传变异原理培育新品种的内容,使学生对选择育种与杂交育种有了初步的了解。

在本书前几章的学习中,学生又学习了分离定律与自由组合定律及相关的生物变异类型,第五章学习染色体变异时,学生对于获得单倍体和多倍体的方法有所接触,为理解传统育种方法所依据的原理打下了基础。

现阶段新的育种方法有哪些,各有何优缺点,在生产实践中是如何运用的,学生并不清楚,教师可以指导学生搜集我国在育种实践方面取得成功的事例,分析其中包含的遗传学规律,系统的体会生物变异在生产中的应用。

三、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①简述杂交育种与诱变育种的方法和原理
②举例说明杂交育种方法的优点和不足,说出诱变育种在生产中的应用
③讨论杂交育种、诱变育种、多倍体育种、单倍体育种在生产中的应用
能力目标:
①运用所获得的知识信息以图表、图解的形式表达出来
②尝试运用遗传和变异的原理解决生产和生活实际中所遇到的问题
情感目标:
通过对我国杂交育种和诱变育种成果的了解,体验科学家锲而不舍、执着追求的科学精神,认同人类对遗传育种技术的认识,是一个不断深化、不断完善、不断发展的过程。

四、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
杂交育种和诱变育种的原理和应用
2、难点:
①杂交育种和诱变育种的优点和局限性
②用遗传图解表示各种育种过程
五、教学方法设计
1、教法:问题引领讲授法合作探究
2、学法:独学探究总结归纳
3、教学手段:教学课件
六、教学流程示意图
七、教学过程
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知识点回顾呈现问题:
1、可遗传变异的来源
有哪些
2、人工获得单倍体的
方法
3、人工获得多倍体的
方法
4、秋水仙素的作用及
细胞周期的作用时期
5.单倍体有什么特点
回顾上节课知识回答
问题
回顾知识为这节课铺

种局限性,适用于植
物,在动物中难于开

种的生物变异原理
优点及局限性
教师评价,育种的方
法有多种,各有各的
优点,我们要合理的
有机结合各种方法,
高效的达到各种目
的。

问题:
如果水稻的某迟熟
(AA)品种,那么我们
有什么好办法快速的
得到早熟(aa)品种
学生思考回答
1:迟熟水稻(AA)诱
变育种得到Aa,然后
进行单倍体育种
2:迟熟水稻(AA)
诱变育种得到Aa,然
后进行杂交育种
灵活运用四种育种方
法,实现创新应用
练习巩固
八、板书设计
生物变异在生产中的应用
九、学习效果评价设计
1、课堂检测:课堂听课情况,发言情况以及学习成果情况检测学生对本节知识的掌握程度。

2、课后练习
十、本教学设计的特点
1、以解决实践中的问题为主线,层层相扣,引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四种育种方式的呈现顺序上进行了巧妙的设计。

单倍体育种是以解决杂交育种方法中存在的局限性而创设的,同样诱变育种是在杂交育种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3、学生结合实际问题,深化理论知识,并将理论知识应用到解决实际问题中。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