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拜耳马铃薯病虫害防治技术

拜耳马铃薯病虫害防治技术


PVY
PLRV
马铃薯病毒病
传播途径: 传播途径:高温干旱、管理粗放、蚜虫数量大,病害发生严 重。25℃以上高温降低寄主对病毒的抵抗力,有利于传毒媒 介蚜虫的繁殖、迁飞和传病,使病害迅速扩展蔓延,加重其 受害程度。病毒主要在带毒薯块内越冬,为播种后形成病害 的主要初始毒源,在田间病毒通过蚜虫和汁液摩擦传播。
拜耳公司集多年积累并总结全国 各地经验,特推荐较为成功的技 术与产品,以期为广大农民朋友 马铃薯用药提供科学依据。
马铃薯病虫害
马铃薯最易感染病害: 马铃薯最易感染病害 真菌病有晚疫病、疮痂病、早疫病。 真菌病有晚疫病、疮痂病、早疫病。 细菌病有环腐病、青枯病。 细菌病有环腐病、青枯病。 病毒病有花叶病、卷叶病、类病毒病以及支原体病害等。 病毒病有花叶病、卷叶病、类病毒病以及支原体病害等。 虫害有块茎蛾、金针虫、地老虎和蛴螬等。 虫害有块茎蛾、金针虫、地老虎和蛴螬等。
马铃薯环腐病
防治措施: 防治措施: (1)实行无病田留种,采用整薯播种。 (2)严格选种。播种前进行室内晾种和削层检查、 彻底淘汰病薯。切块种植,切刀可用47%加瑞农粉剂 400倍液浸洗灭菌。切后的薯块用新植霉素5000倍液 或47%加瑞农粉剂500倍液浸泡30分钟,或用10000 倍硫酸铜液浸泡10分钟。(3)生长期管理。结合中 耕培土,及时拔出病株带出田外集中处理。使用过磷 酸钙每亩25公斤,穴施或按重量的5%播种,有较好 的防治效果。
防治措施: 防治措施: (1)建立无毒种薯繁育基地。采用茎尖组织脱毒 种薯,确保无毒种薯种植。(2)选用抗耐病优良 品种,可选用中薯2号、3号、东农304、鲁薯2号、 津引1号、丰收白、疫不加、广红2号等。 (3)栽培防病。施足有机底肥,增施钾、磷肥,实施高垄或高埂栽培。(4)出苗 后施药。喷洒1.5%植病灵乳剂1000倍液,或20%病毒A可湿性粉500倍液。 (5) 叶面 喷雾防治蚜虫:灭蚜威稀释500-1000倍液喷施于蚜虫发生高峰期之前,隔10天喷 药一次,至收获。
马铃薯主要病虫害
虫害
地下害虫 金针虫
病毒病 环腐病
病害
晚疫病 早疫病
马铃薯早疫病
症状表现: 症状表现:发病初期叶片上出现褐黑色水浸状小斑点, 然后病斑逐渐扩大,形成同心轮纹并干枯。病斑多为圆 心或卵圆心,由于叶脉的限制,有时呈多角形。严重时 病斑相连,整个叶片干枯,通常不落叶,在叶片上产生 黑色绒霉。块茎感病呈褐黑色,凹陷的圆形或不规则的 病斑,病斑下面的薯肉呈褐色干腐。 传播途径: 传播途径:病原菌主要在病株残体、土壤、病薯或其它茄科寄主植物上越冬。在马 铃薯生长季节,病菌孢子可通过气流、雨水或昆虫传播,病菌孢子可通过表面侵入 叶片。在生长早期,初次侵染,发生在较老的叶片上。 防治措施: 防治措施: (1)选用早熟抗病品种,适时提早收获。(2)选择土壤肥沃的高燥田块 种植,增施有机肥,提高寄主抗病力。(3)发病初期或发病前喷施70%代森锰锌可 湿粉500倍液、或64%杀毒矾可湿粉500倍液 ,隔7-10天1次,连续防治2-3次。
谢谢大家! 谢谢大家!
马铃薯主要病虫害防治技术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Changwen, 2006年10月
马铃薯病虫害
马铃薯,在我国又称土豆、洋芋、山药蛋等 ,块茎可供食用, 马铃薯 是重要的粮食、蔬菜兼用作物。中国马铃薯的主产区是西南山 区、西北、内蒙古和东北地区。其中以西南山区的播种面积最 大,约占全国总面积的1/3。黑龙江省则是全国最大的马铃薯 种植基地。马铃薯作为普遍栽培的高产作物,在生产中常因病 虫害的发生、发展,造成不同程度的损失。
病叶
薯块染病,初生浅褐色斑,以后变成不规则褐色至紫褐色病斑, 稍凹陷,边缘不明显,病部皮下薯肉呈浅褐色至暗褐色,终致薯 病薯 块腐烂。
马铃薯晚疫病
传播途径: 传播途径:借气流传播进行再侵染,形成发病中心。 病菌孢子囊还可随雨水或浇水渗入土中侵染薯块,产 生病薯,作为下一季的主要侵染源。
防治技术: 防治技术:(1)严格挑选无病种薯作种薯。(2)栽培管理。选择土质疏松、排 水良好的地块种植;避免偏施氮肥和雨后田间积水;发现中心病株,及时清除。 (3)药剂防治。发病初期选用72%克露粉剂600—800倍液,或40%疫霉灵粉剂 250倍液,或58%甲霜灵锰锌粉剂500倍液,或30%百菌清500倍液喷雾防治。
马铃薯环腐病
症状表现: 症状表现:生育中后期,叶片及茎出现萎蔫。下部叶片 边缘稍有向上卷曲、褪绿、叶脉之间有淡黄色区。
症状表现:块茎和茎部横切面的维管束呈褐色环 症状表现: 状腐烂,用手压挤,常排出乳白色无味的菌浓
传播途径: 传播途径:病菌随种薯越冬,也可随病残体在土面越冬。未曾消毒的切刀是病害的 重要传播媒介。病菌在田间通过伤口侵入,借助雨水或浇水传播蔓延。远距离传播 主要通过种薯调运。
马铃薯晚疫病
症状表现: 症状表现:此病可侵染叶片、茎蔓和薯块。叶片染病, 多从中下部叶开始,先在叶尖或顺缘出现水渍状绿褐色 小斑点,周围具有较宽的灰绿色晕环,湿度大时病斑迅 速扩展成黄褐至暗褐色大斑,边缘灰绿色,界限不明显, 常在病健交界处产生1圈稀疏白霉。 病茎 茎杆和叶柄染病,多形成不规则褐色条斑, 严重时致叶片萎重卷曲,终致全株黑腐。
地下害虫-金针虫
为害特点: 为害特点:
金针虫(即叩头甲幼虫)在土中取食播下的种子, 萌发的幼芽、幼苗的根部,致使作物枯萎死亡,造 成缺苗断垄,甚至全田毁种。幼虫喜潮湿及微酸性 的土壤。成虫有较强的趋光性。在虫口密度高的田 块,仅需防治一次,在短期内种群密度不易回升。 成虫是小型的甲虫。
地下害虫-金针虫
右、下图为被金针虫为害成孔洞的薯块。病菌从孔洞侵入引 起薯块腐烂。春季栽培的马铃薯如收获过迟,为害更加严重。 有机质较多的疏松土壤有利其发生。 因为金针虫完成一个世代需要三年,因此在前作根部的幼虫, 也为害后作的马铃薯。
防治措施: 防治措施:(1)翻地前在地表喷施90%敌百虫粉剂10 00倍或50%辛硫磷乳剂1500倍液;(2)改变耕作 方式,不连作,也不宜和茄科作物轮作,宜选用谷类和豆类 茬种植马铃薯;(3)春马铃薯种植时,应在入冬前深翻土 壤20~25厘米,待第二年春土壤解冻后再深耕耙耪播种, 防治效果良好。
马铃薯病毒病
PVX
症状表现: 症状表现:
此病在田间常表现花叶、坏死、卷叶3种症状类型。 • 花叶型即叶片颜色不均,呈现浓淡相间花叶或斑驳。 • 坏死型即在叶、叶脉、叶柄和枝条、茎蔓上出现褐 色坏死斑点,后期转变成坏死条斑。 • 卷叶型即叶片沿主脉由边缘向内翻卷,继而叶片变 硬、变脆,严重时叶片卷曲呈筒状。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