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习要求:1 、重点复习篇目:《沁园春·长沙》《诗两首》《纪念刘和珍君》《小狗包弟》《包身工》《烛之武退秦师》《荆轲刺秦王》和《鸿门宴》。
2 、默写篇目:《沁园春·长沙》《雨巷》《再别康桥》《纪念刘和珍君》《荆轲刺秦王》【现代文部分】沁园春·长沙给加点字注音:分泌.( ) 沁.园春( )百舸.( ) 坎坷.( ) 拜谒.( ) 遏.制(竭.力( ) 挥斥.( )干坼.( ) 遒.劲( ) 酋.长( ) 谩.骂(散漫.( ) 花蔓.( )惆.怅( ) 稠.密( ) 绸.缪.( ) 寥.廓(峥.嵘( )未雨绸缪:趁着天没下雨,先修缮房屋门窗,比喻事先做好准备。
粪土当年万户侯:粪土,意动用法,把⋯⋯当作(看作)粪土。
、文学常识:弦外之音:比喻言外之意。
三、文学常识《雨巷》是戴望舒的成名作,因而作者被称为“”。
诗中“丁香一样的姑娘”是一种美好理想的象征,她是美好的却又是迷蒙而不可及的,表现了诗人的情绪。
再别康桥一、给加点字注意青荇.( ) 长篙..( ) 蒿.里行( ) 枯槁.( ) 浮藻.( ) 缫.丝( )漫溯.( ) 晦朔.( ) 斑斓.( ) 阑.干( ) 波澜.( ) 笙.箫.( )、文学常识徐志摩,现代诗人,“新月派”代表诗人之一,代表作《志摩的诗》《翡冷翠的一夜》《猛虎集》《云游》。
“新月派”诗歌三美:音乐美、建筑美、绘画美。
三、熟读并默写这首诗大堰河—我的保姆一、给加点字注音于之际,盛行于。
最初的词都是配合曲调来歌唱的,后来逐渐与音乐分离,成为一种纯粹的文学样式。
词根据长短来分,有 (58 字以内)、( 59-90 字)和 (91 字以上)三种,词的一段叫,也叫。
词牌:古人填词用的曲调的名称,与作品内容无太大关系。
同一词牌的词结构格式相同。
不同的词牌,其段数、句数、韵律,每句的字数、句式、声律,都有不同的规格。
3 、《沁园春·长沙》是毛泽东写于1925 年的豪放词,在内容上属于现代诗,在形式上属于旧体诗。
其中“沁园春” 是名,“长沙”是。
全词上片(阙)写,情景交融,下片(阙) 抒写了中国早期共产主义战士以天下为己任、激流勇进的战斗风貌、博大胸怀和凌云壮志。
三、背诵并默写这首词。
雨巷一、给加点的字注音:寂寥.( ) 彷.徨.( ) 彳.亍.( ) 颓圮.( )舷.梯( )娴.熟( )悬.崖勒.马( ) 弦.外之音( ) 按捺.( ) 刚毅木讷.( ) 方凿圆枘.( )静谧.( )猕.猴( ) 所向披靡.( ) 奢靡.( ) 矫.揉造作( ) 繁衍.( )挑衅.( )、成语积累三、文学常识艾青(1910-1996) ,原名蒋海澄,现代著名诗人。
作者把个人的悲欢融合到民族和人民的苦难与命运中,表现出对光明的热烈向往与追求,富有强烈的时代感和现实性,感情深挚,风格独特,是继郭沫若、闻一多等人之后推动一代诗风的重要诗人。
诗集有《大堰河》《北方》《归来的歌》等。
自传性抒情长诗《》是艾青的成名作。
记念刘和珍君一、给加点字注音洗涤.攒.射尸骸.杀戮.黯.然绯.红不惮.诧.异踌.躇.喋.血寥.落浸.渍.桀.骜.惩.创.二、词语不惮:不怕。
诧异:觉得奇怪。
踌躇:犹豫。
菲薄:这里意为微薄。
喋血:流血满地。
喋,血流出的样子。
寥落:稀少。
浸渍:浸润,渗透。
桀骜:形容性情倔强。
骜:不顺从。
必修悬崖勒马:比喻临到危险的边缘及时清醒回头。
1 、中国的诗歌可以分为古典诗歌和现代诗歌,而古典诗歌又分为体诗和体诗,其中古体诗有以下一些形式:;而近体诗主要有和两种形式。
律诗又分为五律和七律,绝句又分为五绝和七绝。
律诗一般分为四联八句,即:首联、、、,其中和要对仗,偶句押韵。
2 、词:又叫,是我国传统的诗歌中的一种特殊体裁,起源大堰.河( ) 荆棘.( )火钵.( ) 忸怩.( ) 冰屑.( ) 凌.侮( )叱.骂( ) 团箕.( )给.予( ) 碾.了三番( )、给下列括号里填入恰当的词语大堰河/ ( )旗息鼓凌侮/( ) 人不倦叱骂/( ) 异红漆/( ) 盖豆浆/ 船( ) ( ) 转/ 碾了三番瓦菲\( ) 声中外1 / 24惩创:惩罚,惩治。
长歌当哭:长歌:引吭高歌,这里指写文章。
当,当做。
殒身不恤:牺牲生命也在所不惜。
殒:死亡。
恤,顾虑。
三、作者简介鲁迅(1881 -1936 ) ,原名、字,浙江绍兴人。
中国现代伟大的、、,是的奠基人。
作品有小说集、、,散文集,散文诗集,杂文集《坟》,《而已集》《南腔北调集》《华盖集》等14 部。
诗句“ ”是其一生的写照。
四、背诵1、“真的猛士⋯⋯”2、“惨象,已使我目不忍视⋯⋯就在沉默中灭亡”3、“苟活者将在淡红的⋯⋯”三处地方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注音景仰戊戌.显宦.叱.咤.风云莅.校迥.乎不同短小精悍.步履.潇洒顾盼谦逊.激亢.箜.篌.弥.漫博闻强记酣畅屏.息以待涕.泗.交流二、文学常识梁实秋,散文家、翻译家。
短新闻两篇一、字音字形凝.重婆娑.噩.梦嬉笑纳粹.凋谢窒.息绿树成阴二、识记新闻常识消息是新闻体裁的一种,以简洁的文字,迅速及时地反映现实生活中新近发生的、具有典型意义的事实。
它的基本特征是: (1)及时性,(2)简明扼要,(3)用事实说话(真实性) 。
新闻一般分五个部分:。
一篇新闻要包含when (何时)、where (何地)、who何人)、what (何事)、why (何因)。
新闻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
小狗包弟、字词作揖.( )狗吠.( )叱.骂( ) 煎熬( )租赁.( )篱.笆.( )揪.回来( )、成语绿草如茵:茵,。
呕心沥血:形容。
三、作者简介:巴金,原名李尧棠,“世纪老人”,享年101 岁。
他被公认为20 世纪不多的几位文学大师之一,他的作品代表着20 世纪中国现代文学与人文精神的颠峰。
主要作品:《灭亡》;“爱情三部曲”《》《》《》;“激流三部曲”《》《》《》;《寒夜》,《憩园》等。
“文革”中,巴金遭到了残酷的迫害。
1978 年起,在香港《大公报》连载散文《》——部说真话的大书”。
包身工一、字音字形蠕.动( )褴.褛.( ) 游说.( )水门汀.( ) 执.拗.( )籼.米( ) 莴.苣.( ) 揩.地板( )怜悯.( ) 蹒.跚.( )殴.打( ) 谄.媚( ) 譬.如( )贿赂.( ) 骷.髅.( )噩.梦( ) 焦灼.( ) 胆怯.( )拎.着( ) 弄.堂( )搽.粉( ) 锭.子( ) 怔.住( )二、掌握成语:横七竖八:形容。
里应外合:外面攻打,里面接应。
不假思索:用不着想。
形容说话做事。
三、文学常识:夏衍,本名沈端先,现代剧作家。
代表作品有话剧剧本《在上海屋檐下》、《法西斯细菌》等。
报告文学,是采取文学手段及时地反映真人真事的一种文体,具有性和性的特点。
飞向太空的航程一、字词:诞.生( ) 翌.年( ) 酝.酿.( ) 苛.刻( ) 横亘.( )二、掌握成语:惊天动地:①形容声音特别;②形容声势浩大或事业伟大。
不同凡响:比喻事物(多指文艺作品) 。
一鼓作气:比喻趁劲头大的时候。
三、文学常识:通讯,是以叙述、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将具有新闻价值的人物或事件及时、具体、生动地予以报道的新闻体裁。
除去真实、时效的新闻性特征,通讯的主要特点有:性、性、性。
【文言文部分】《烛之武退秦师》一、文学常识《烛之武退秦师》——《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体史书,相传为春秋末期鲁国的史官所作,又称为《》或《》。
“传”是解释的文字。
“春秋三传”是解说《春秋》的三部史书:《传》《传》《传》,也是优秀的散文著作。
(二)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通假字、通假字封1.今老矣,无能为也已(,通“ ”)既东封郑(,动词)2.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通“ ”,供给)肆其西封(,名词)3.秦伯说(,通“”)若4.失其所与,不知(,通”,明智)若舍郑以为东道主()5、夫晋,何厌.之有(,通“”)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三、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古今异义词。
辞1 、微夫.人.之力不及此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
( )古义:今义:尊称别人的妻子。
停数日,辞去。
()2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以古义:今义:泛指设宴请客的主人。
①以其无礼于晋(,连词)3 、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②敢以烦执事(,介词)古义:今义:外出时随身携带的物品。
③越国以鄙远(表,连词)四、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
④焉用亡郑以陪邻?(表,连词)3 、若.使烛之武见秦君⑤若舍郑以为东道主(,介词)6 、焉.用亡郑以陪.邻而7 、朝济.而夕设版焉①今急而求子(才,连词,表)8 、以乱易.整,不武②夜缒而出(表,连词)9 、微.夫人之力不及此③若亡郑而有利于君(表,连词)10 、失其所与.,不知④朝济而夕设版焉。
(表,连词)12 、邻之厚.,君之薄.也焉14 、阙秦以利.晋①子亦有不利焉。
(语气词,表)五、词类活用(指出用法并解释)②焉用亡郑以陪邻?(疑问副词,)1.晋军.函陵、秦军汜南③若不阙秦,将焉取之(疑问副词,2.既东.封.郑之3.且贰.于楚也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助词,)4.越国以鄙.远.夫晋,何厌之有(助词,的标志)5.烛之武退.秦师是寡人之过也/ 因人之力而敝之(助词,)6.共其乏.困.因人之力而敝之(指代)7.与郑人盟.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代)8.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将焉取之(代)9、夜.缒而出,见秦伯其10 、若不阙.秦,将焉取之以其无利于晋(指代)11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君知其难也()六、一词多义又欲肆其西封(指代)3 / 24失其所与 (指代 ) 吾其还也语气词, (表商量语气,相当于“ ” ) 七、特殊句式1.以其无礼于晋 2.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3. 佚之狐言于郑伯 4 晋军(于)函陵,秦军 (于)汜南 晋惠公)许君焦、瑕 敢以(之)烦执事 夜缒(烛之武)而出 烛之武)辞曰: “臣之壮也,犹不如人;⋯⋯” 夫晋,何厌之有 (“之”作宾语前置的标志) 荆轲刺秦王、文学常识 《战国策》既是一部国别体史书,又是一部历史散文集。
又称《国策》 二、 给加点字注音荆轲. 拜谒.督亢. 谬.误偏袒.扼.腕.厄.运 濡.染怯.懦.淬.火 猝.然 忤.逆. 铁杵.创.伤创.办目眩. 鲰.生箕.踞.戮.没拊.心三、通假字1. 秦王必说见臣 说,通2. 日以尽矣 以,通“3. 今日往而不反者反,通“4. 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奉, 见,通 还,通 8. 卒起不意 卒惶急无以击轲 四、古今异义3.丹不忍以己之私,4. 今有一言,可.以.5. 持千金之币.物 7.诸郎.中.执兵8.左.右.既前,斩荆轲古义:9 、终己不.顾. 古义: 今义:不照顾,不考虑不顾忌。
10 、愿大王少假借..之 古义: 今义:利用某种名义、力量等来达到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