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中语文学业水平测试模拟试卷一及答案

高中语文学业水平测试模拟试卷一及答案

语文学业水平测试模拟试卷一161121(时间:120分钟,满分:100分)一、语言文字基础。

(本大题共11小题,共24分)阅读下文,完成1-3小题。

)辈哪来的金窝窝?在羡慕他人有个好爸爸的同时,你是否会想过,自己的子女呢,会有一个什么什么样的爸爸?1.文中“()”处标点使用正确的一项是()(2分)A.逗号B.顿号C.分号D.句号2.文中“□”处用字正确的一项是()(2分)A.跋B.拔C.拨D.沷3.“胼.手胝.足”中加点字的注音正确的一项是()(2分)A.BìngdǐB.BìngzhīC.PiándǐD.Piánzhī4.下列横线处依次填入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2分)长江流域,无疑也是民族文化的______之一。

考古发现_____,旧石器时代处于长江上游今云南境内的元谋人,与黄河流域今陕西境内的蓝田人_____。

这个结论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A.发源地表明共存 B.发祥地证明并存C.发源地证明并存 D.发祥地表明共存5.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2分)A.巧夺天工....的大自然刺激了她的感官,也抚慰了她的心灵。

B.他的作文想象丰富,表达流畅,老师十分赞赏,称他的文章如天马行空....,很有特点。

C.有这么一些人,他们对个人利益斤斤计较,对广大群众的疾苦却漫不经心....。

D.运动会上,他借的一身衣服很不合身,真是捉襟见肘....。

6.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2分)A.她每个月的工作量都要超过预定计划百分之四十五以上。

B.卡塔尔和沙特两个队还有一场比赛,中国队能否出线将取决于这两个队之间的比赛结果而定。

C.他马上召集常委会进行研究,统一安排了现场会的内容、时间和出席人员,以及会议中应注意的问题。

D.全厂职工听取和讨论了厂长关于改善经营管理的报告。

7.按排列顺序,对下列各句修辞手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2分)①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是从天上掉下来的吗?不是。

是自己头脑里固有的吗?不是。

②另有小河道四百十八条,这些就是小胡同。

③祖国大地换新颜,一天等于二十年。

④夏初从欧洲北部来的,在这儿还可看见清清楚楚的春天的背影。

A.设问比喻夸张拟人 B.反问夸张比喻比喻C.排比比喻比喻拟人 D.设问夸张夸张比喻8.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运用得体的一项是()(2分)A、今日聆听在座诸位先贤..的高论,令我茅塞顿开。

B、奉上拙著一本,鄙人才疏识浅,书中谬误甚多,特此敬请斧正..。

C、听说贵公司在经营方面存在困难,你们如需指点的话,我们将不吝赐教....。

D、学生会经过调查研究,写出了一份调查报告,提出了不少改进食堂服务质量的意见,并责成..学校领导研究落实。

9.下列带序号的句子组合排列语意连贯的一项是()(2分)①有的网络日记就像航海日志一样,忠实地记录着作者的日常生活。

②博客是一种不伦不类的表达方式。

③这种颠覆性的文体,考验着读者的智慧。

④有的网络日记简直就是连载小说,通过不断制造花样,吸引公众眼球。

⑤读者在阅读博客的时候,必须注意作者的心态,以免上当受骗。

A.②①④③⑤ B.②①③④⑤ C.①②④③⑤ D.⑤②①④③阅读下面材料,完成10-11题。

下面是某论坛上的一个帖子:①我认为自考生总体上肯定比全日制的学生差。

②说实话,我也是自考生,但我觉得我很优秀,因为我今年很可能会考上研究生(正等待面试通知)。

③我当年的高考成绩超过了本科录取分数线,最后却被大专录取。

④我的一个同学复读三年,考上北京大学;他第一年的分数,比我少200多分。

⑤我读3年高中,而他读了6年;你说,他这样的北大生,我与他相比,差在哪里呢?10.原文五句话中,结合语境,表达无误的一项是()(2分)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④⑤11.这个帖子发出之后,受到了网友的攻击。

如果你也来反驳他,请任选你认为他说得不对的一句,在下面的()中填上序号,然后说明他说得不对的原因,并加以反驳。

我认为不对的一句是()(1分)理由:(1分)反驳:(2分)二、古诗文阅读。

(本大题共6小题,共22分)(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2-15题。

(共10分)曹沫者,鲁人也,以勇力事鲁庄公。

庄公好力。

曹沫为鲁将,与齐战,三败北。

鲁庄公惧,乃献遂邑之地以和。

犹复以为将。

齐桓公许与鲁会于柯而盟。

桓公与庄公既盟于坛上,曹沫执匕首劫齐桓公,桓公左右莫敢动,而问曰:“子将何欲?”曹沫曰:“齐强鲁弱,而大国侵鲁亦甚矣。

今鲁城坏即压齐境,君其图之。

”桓公乃许尽归鲁之侵地。

既已言,曹沫投其匕首,下坛,北面就群臣之位,颜色不变,辞令如故。

桓公怒,欲倍其约。

管仲曰:“不可。

夫贪小利以自快,弃信于诸侯,失天下之援,不如与之。

”于是桓公乃遂割鲁侵地,曹沫三战所亡地尽复予鲁。

12、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庄公好.力喜欢B、曹沫为.鲁将代替C、而大国侵鲁亦甚.矣厉害D、桓公怒,欲倍.其约背叛13、对下列语句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曹沫者,鲁人也”,是判断句。

B、“子将何欲”,“何”是前置宾语。

C、“君其图之”,“图”是使动用法。

D、“失天下之援”,“援”是动词活用作动词。

14、下列对原文的概括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2分)A、文章刻画了一个不畏强权,舍身为国的勇士形象。

B、文章用了欲扬先抑的手法,先写曹沫的失败,再写曹沫的勇敢。

C、管仲的远见卓识和齐桓公的从谏如流也跃然纸上。

D、齐桓公先答应归还鲁国土地,后来又反悔,主要因为他是一个言而无信的人。

15、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桓公左右莫敢动,而问曰:“子将何欲?(2分)(2)今鲁城坏即压齐境,君其图之。

(2分)(二)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16-17题。

(共6分)临江仙杨慎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是非成败转头空。

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

一壶浊酒喜相逢。

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注:杨慎:字用修,号升庵,四川新都人,明代著名文人。

16、下列对这首词的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这首词是词中的长调。

B.上片前两句化自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

C.上片末两句是借景抒情。

D.韵字是:“雄”“空”“红”“风”“逢”“中”。

17、全词表达了词人什么样的感情?请结合文本分析。

(4分)答:18、补写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每空一分,共6分)(1)故曰:,神人无功,。

(庄子《逍遥游》)(2)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

(杜甫《登高》)(3),只是朱颜改。

问君能有几多愁,。

(李煜《虞美人》)三、现代文阅读。

(14分)(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9—21题。

(每小题2分,共6分)转基因作物同普通植物的区别只是多了能使它产生额外特性的基因。

早在1983年,生物学家就已经知道了怎样通过生物工程技术将外来基因移植到某种植物的脱氧核糖核酸中去,以便使它产生靠杂交方式根本无法获得的某种新的特性:抗除莠剂的特性、抗植物病毒的特性、抗某种害虫的特性等。

用以移植的基因可来自任何生命体:细菌、病毒、昆虫等。

转基因作物目前在世界上已种植有1000万公顷左右,种植最多的是棉花、玉米和西红柿等。

在实验室试种的还有莴苣、西瓜、稻谷等品种。

试验的目的除了增产之外,还在于提高这些品种的抗病毒能力。

但同时也有专家担心转基因作物可能对环境有危险。

比如在美国栽种的那种能抗虫害的玉米和棉花,可能加快出现一些更难对付的害虫。

这类作物的所有分子都分泌出一些微量的“杀虫药”,一种像任何一种农药一样能选择杀死某些害虫的“雾剂”。

尤其是那些能抗除莠剂的作物,它们一旦同野生状态下的“表姐妹”杂交之后,那些“表姐妹”也就会因此而成为除莠剂无法除掉的变种了。

对于这种技术,尽管还有些问题需要继续研究,但这确是人类9000年作物栽培史上一场空前的革命。

19.根据文意,对“转基因作物”理解正确的一项是()(2分)A.因环境影响脱氧核糖核酸的变化而产生额外特性的作物。

B.能够产生抗除莠剂、抗植物病毒等额外基因的作物。

C.一种利用移植其他生命体基因而形成的新的杂交作物。

D.移植了其他生命体基因从而产生额外特性的作物。

20.下列说法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2分)A.转基因作物的研究已取得突破性进展,目前所有品种都得到推广种植。

B.提高作物抗病毒的能力仍然是转基因技术研究没有完全解决的问题。

C.更难对付的害虫的加快出现将是转基因作物给环境带来的最大危险。

D.增产并不是转基因技术研究的目的,提高抗病毒能力是研究者最感兴趣的。

21.对文中所提供的信息,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2分)A.生物学家知道怎样通过转基因技术使作物产生抗除莠剂等特性不过二三十年时间。

B.转基因作物可能给环境带来危险是转基因技术研究中不容忽视的问题。

C.野生植物同抗除莠剂作物杂交之后的变种已经给农业生产带来新问题。

D.转基因是一种新的生物工程技术,它给作物栽培带来从未有过的根本改革。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2-24题。

小桥①横在山之陬,水之滨,卧在江南烟雨里,北国迷茫风雪中,无论石拱的,木架的,无论藤编的,舟浮的,简素、玲珑、野朴,永远是小桥的品格。

比之现代的长堤大坝,小桥没有宏丽的桥头堡,没有高大的石墩跨梁,甚至连雕龙绘凤的栏杆也常常略去。

就那么简简单单,潇洒出尘的“一”撇。

②然而,这一撇,曾经跨越了多少危崖峭壁,急流险滩,茫茫岁月,给行路人带来希望和信心,向着遥远的彼岸不停地追索着。

③小桥是一道凄美的风景。

那瘦骨伶仃的支柱,那宽宽窄窄的桥板,临水兀立,幽独而自怜。

是谁骑驴过小桥,独叹梅花瘦?又是谁小桥人独立,望尽天涯路?④自古以来,桥头就是折柳送别的最佳所在。

在那细雨蒙蒙,柳色青青的渭城早春,唐代大诗人王摩诘在灞桥头与友人依依相别了,“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这似海的深情,不仅让桥下的流水为之动容幽咽,以至百代之下依然令我们仰慕不已,历尽人生坎坷的南宋诗人姜白石过垂虹桥时诗兴大发:“自作新词韵最娇,小红低唱我吹箫。

曲终过尽松陵路,回首烟波十四桥。

”小桥,演绎了几多凄切曲折的人生故事。

⑤然而,小桥上伫立最多的应是无尽的离愁吧?“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寒树鸟初动,霜桥人未行”。

板桥,霜桥,不仅是路的延伸,也是一种乡愁的具象。

而马致远的秋思小令,更是道尽了天涯游子的凄苦情怀。

眼前是小桥流水的幽雅环境和安居其间的人家,而自己的故乡却还在山重水复的迢迢远方不正衬出旅人的奔波不定,以及由此引发的羁旅愁思?⑥当然,小桥还是一种闲适与静远。

你看那位归隐诗人,当他带月荷锄归,又在桥下清且浅的溪水里濯足,洗去躬耕的汗尘与劳累,洗去一腔旷达的胸臆,然后邀邻呼友,或斗酒吟诗,或手挥五弦,目送归鸿。

小桥载着他陶然自乐的心境,载着他不为五斗米折腰的傲骨与气节。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