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20年河南省教师招聘考试模拟卷2

2020年河南省教师招聘考试模拟卷2

2020 年河南省教师招聘考试模拟卷2 教育基础知识一、单项选择题1.班主任为组织管理而开展班级活动时,最重要的是树立()。

A.发挥班干部领导作用的思想B.班级全面质量管理的思想C.师生合作的思想D.使学生在自主活动中进行自我教育的思想2.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一个好的教师,是一个懂得心理学和教育学的人。

”这里他强调的是教师的专业知识中必须包括()。

A.本体性知识B.条件性知识C.实践性知识D.文化知识3.揭示了“教师的期望使学生的学习成绩和行为表现发生积极变化”这一原理的效应称为()。

A.霍桑效应B.罗森塔尔效应C.巴纳姆效应D.费斯廷格效应4.以下关于学生在教育过程中地位的描述,正确的是()。

A.学生是可以随意涂抹的白纸,在师生关系上处于从属地位B.学生是教育过程的中心,师生关系教师处于辅助地位C.全部的教育教学都要从学生的兴趣爱好出发D.学生既是认识的客体,同时又是认识的主体5.小学儿童思维发展的主要特点是()。

A.由直觉动作思维过渡到抽象逻辑思维B.由具体形象思维过渡到抽象逻辑思维C.由具体形象思维过渡到辩证逻辑思维D.由抽象逻辑思维过渡到辩证逻辑思维6.孟子说: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兼得,舍鱼而取熊掌也。

这句话诠释的含义是()。

A.要在不同的需求中进行最后抉择B.不同需要是不能兼顾的C.要把低层次的需要引导到高层次的需要上来D.需求层次高的就是思想境界高的7.一天,妈妈带小明外出游玩,小明指着天上的大白鸟,说:“妈妈,你看飞机。

”根据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这个孩子的行为属于()。

A.图式B.顺应C.同化D.平衡8.在应用知识的具体情境中进行知识教学的一种教学策略是()。

A.发现学习B.情境学习C.合作学习D.程序教学9.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做法正确的是()。

①坚持以外部动机作用为主,内部动机作用为辅②实施启发式教学,创设“问题情境”,激发认知兴趣和求知欲③利用学习结果的反馈④注意个别差异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请仔细阅读下面的给定材料,根据所提供的信息,回答 10-11 题。

小华今年上初中一年级,学习不太自觉,也不刻苦,常说:“考前三名太累,后三名太丑,就在班上中游,蛮好!”父母用金钱刺激他读书,考 100 给 100 元,90 给 90 元,80 分以下则要挨打。

10.父母用金钱刺激小华读书,会激发小华的()动机。

A.内部学习动机B.外部学习动机C.自我提高内驱力D.认知内驱力11.学习的内部、外部动机是否可以相互转化?()A.能够B.不能C.不一定D.几乎不可能12.下列不属于匮乏性需要的是()。

A.归属和爱的需要B.审美的需要C.自尊的需要D.安全需要13.“教育的最高目的在于使个人成为国家的合格公民”是一种()教育目的论。

A.个人本位B.社会本位C.教育准备生活D.教育适应生活14.刚开始学习外语时感到枯燥无味,但认识到掌握外语对将来发展很有用,于是对学习外语产生了兴趣,学习外语时注意也能很好的维持,这是由于()。

A.直接兴趣对有意注意保持的促进作用B.间接兴趣对有意注意保持的促进作用C.直接兴趣对无意注意保持的促进作用D.间接兴趣对无意注意保持的促进作用15.学生掌握知识的基本阶段中,()是教学过程的中心环节。

A.引起求知欲B.感知教材C.理解教材D.运用知识16.下列选项中,不利于增强班级凝聚力的是()。

A.创设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B.开展丰富有趣的班集体活动C.发挥学生干部积极作用D.解散班级中的非正式群体17.在某职业学校的校园里,随处可见文明用语牌,每间教室的门口都悬挂着印有中华文化思想精髓语句的展览板,几乎所有师生的行为也都能做到符合这些挂牌,展览板所体现的内容,这已然成为了该学校()的一部分。

A.校园文化B.校园制度C.校园规定D.校园目标18.研究性学习的根本出发点就是改变传统的()。

A.课程结构B.教学内容C.学习方式D.教学组织形式19.下列俗语中,反映了晕轮效应的是()。

A.“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B.“以己之心,度人之腹”C.“情人眼里出西施”D.“先入为主”20.某语文教师带领同学学习完描写人物的课文后,让学生写一写自己心目中的妈妈。

通过写作学生体会到了妈妈的关爱,展现出了对妈妈的信赖,也更尊重和理解了自己的妈妈,这体现了教师在教学活动过程中的()。

A.教师主导和学生主体相统一的规律B.发展智力和掌握知识相统一的规律C.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相结合的规律D.传授知识与思想品德教育相统一的规律二、不定项选择题1.李老师是一名刚刚大学毕业的语文老师,新学期将会是 4 年级的班主任,但是李老师虽然大学有过班主任方面的理论学习,但是还是缺乏相关的实践锻炼,为此他非常担心胜任不了班主任的工作。

根据材料中李老师的现状,请问李老师了解学生的方法有()。

A.观察法B.讲授法C.谈话法D.调查法2.今后,我国课程改革更强调()。

A.培养少数学科精英B.知识的综合性、整合性C.设置实践性课程D.学生自主探究与合作学习3.中小学教师选择教学方法的根据是()。

A.教学目的B.教师的业务水平C.学生的年龄特征D.教材特点4.学与教相互作用过程由下列哪些活动交织在一起()A.学习过程B.教学过程C.评价/反思过程D.互动过程5.皮亚杰把人的认识发展划分为不同的阶段,下列属于前运算阶段的心理特点的有()。

A.自我中心B.思维具有刻板性C.思维的可逆性D.能够理解符号的意义6.维果斯基的发展观的基本内容包括()。

A.文化历史发展理论B.心理发展观C.内化学说D.最近发展区理论7.李某曾因盗窃罪被判处有期徒刑 1 年,且已执行完毕,根据我国《教师法》的规定,李某()。

A.1 年以后经考试合格方可取得教师资格B.3 年以后经考试合格方可取得教师资格C.5 年以后经考试合格方可取得教师资格D.不能取得教师资格8.成绩一向优异的凯勒,近期考试成绩下滑非常厉害。

班主任找凯勒了解情况,凯勒说,我觉得这次考试没考好可能与我得了慢性阑尾炎有关。

凯勒的这种归因属于()。

A.稳定的、外在的、不可控的B.稳定的、内在的、不可控的C.不稳定的、内在的、不可控的D.不稳定的、内在的、可控的9.语文老师要求没有准时交作文的同学在这周内每天必须交一篇日记。

三位没有准时交作文的学生连续交了两篇日记后,语文老师宣布由于这三位学生能连续两天准时上交日记,而且日记写得认真生动,所以批准这三位学生接下来不需要每天上交日记,而是改为和其他学生一样每周上交一篇周记。

案例中语文老师对这三位学生运用了()。

A.正惩罚和正强化B.负惩罚和正强化C.正惩罚和负强化D.负惩罚和负强化10.教师利用班集体成员共同讨论决定的规则来改变学生态度的方法是()。

A.说服教育B.榜样力量C.奖励与惩罚D.群体约定三、辨析题1.有什么样的道德认识,就一定有什么样的道德行为。

2.教学评价就是对学生学业成绩的评价。

四、分析题1.王老师今年刚刚担任五年级(1)班的数学老师,他对提高班里的数学成绩信心十足。

在王老师看来,提高数学成绩最好的办法就是让学生多锻炼、多做题,为此他对学生的学习要求特别严格。

每天都要留大量的练习题,中午休息的时候也要在班里巡查、监督学生的作业,并让家长晚上监督孩子把作业写完,学生的作业中一旦出现错误,都要改正好几遍,再默写好几遍,严重的还要写检查保障自己不会再犯错误。

王老师还会时不时的进行班级小测验,在本应讲授新知识时突然考试检查学生的学习效果。

起初一段时间,班里的数学成绩在全年级提高的很快,但时间一长王老师发现班里的学习精神头很差,上课总是打瞌睡,学生家长对他的教学工作也有埋怨,甚至有个别家长向校长反应由于数学作业太多,练习强度太大,给孩子们造成很大压力,希望更换数学老师。

问题:(1)请对王老师的做法进行分析。

(2)如果你是王老师,结合桑代克的有关学习理论和小学生学习特点,谈谈你将如何提高学习效果。

2.刚从师范学校分配来的张红老师担任了初中二年级二班的班主任。

同一办公室的赵老师出于关心,以“过来人”的身份劝告张老师:“这个班的学生非常调皮,真所谓‘三天不打,上房揭瓦’体罚学生固然不好,但对处于这个年龄段的学生,只有对他们凶一点,严格控制他们的言行,才能树立你的威信。

否则,这个班就没法带了。

”张老师似有所悟……运用相关的教育理论对赵老师的劝告进行分析。

五、教学方案设计题水是生命的源泉,但实际上我国水资源并不丰富,再加上污染,使水资源更加紧缺,所以珍惜水资源非常重要。

而现实生活中,很多学生并没有意识到水资源的重要性,浪费水资源的现象层出不穷。

假如你是班主任,请针对上述反映的问题,设计一个主题班会方案(至少包括主题、目标、内容与过程、预设效果及检验方法等)。

要求:(1)自选一个学段(小学、初中、高中)并标明;(2)主题鲜明,依据合理,方案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3)逻辑严谨,条理清晰;(4)总字数 800~1000 字。

2020 年河南省教师招聘考试模拟卷 2教育基础知识参考答案及解析一、单项选择题1.【答案】D。

2. 【答案】B。

解析:条件性知识指的是教师所具备的教育教学的理论知识,包括教育学基本理论、心理学基本理论、教育管理学、比较教育、教育改革与实验、现代教育技术知识等。

3.【答案】B。

4.【答案】D。

解析:新型师生关系应该是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

教师是教的主导,学生的学的主体,因此学生既是认识的客体,同时又是认识的主体。

5.【答案】B。

解析:小学儿童思维发展的主要特点就是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的过渡,但仍具有很大的具体性。

6.【答案】A。

解析:这句话直译意思是:鱼和熊掌都是美味,我都想要,但是二者不可能都得到,那我就取熊掌吧。

引申义为:生命和大义都是我想要的,但如果我不能二者兼得的话,我宁愿失去生命,以全大义。

即要在不同的需求中进行最后抉择。

故本题答案选 A。

7.【答案】C。

解析:同化经历以下三种形式:(1)再现性同化,即基于儿童对出现的某一刺激作相同的重复反应;(2)再认性同化,即基于儿童辨别物体之间差异借以做出不同反应的能力。

它在再现性同化基础上出现并有助于向更复杂的同化形势发展;(3)概括化同化,即基于儿童知觉物体之间的相似性并把它们归于不同类别的能力,题干描述的现象属于概括性同化即同化。

8.【答案】B。

解析:在具体情境中进行知识教学应为情境学习。

9.【答案】B。

解析: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以下途径来激发学的学习动机:(1)创设问题情境,实施启发式教学,激发学生的认识兴趣和求知兴趣。

(2)坚持以内部动机作用为主,外部动机作用为辅。

(3)充分利用反馈信息,对学生的学习结果给予恰当的评定。

(4)根据作业难度,恰当控制动机水平。

(5)合理设置课堂环境,妥善处理竞争与合作的关系。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