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小学音乐_音乐会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小学音乐_音乐会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音乐会》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聆听《青蛙音乐会》演唱《快乐的音乐会》
教学目标:
1、通过聆听《青蛙音乐会》感受音乐表现的青蛙形象,并展开想象
说说音乐表现的情景,参与到青蛙音乐会中。

2、指导学生用欢快、活泼的情绪,有表情地演唱歌曲《快乐的音乐
会》。

3、模仿胡琴、喇叭、铜鼓的演奏姿势,并随音乐表演,激发学生的
快乐情感。

教学重点:用欢快、活泼的情绪演唱歌曲。

教学难点:唱准歌曲中的结束句。

教学过程
一、聆听《青蛙音乐会》
1、导入:
今天老师带来了一群新朋友,你听!它是谁呢?(播放青蛙叫声音乐)。

这群青蛙可不一般,它们特别喜欢音乐,今天还要开一场青蛙音乐会呢!你觉得刚才它们表演的是什么节目?(唱歌)让我们再来感受小青蛙唱歌是有什么特点?(引导学生感受并说出青蛙唱歌时有节奏,教师用蛙鸣器模仿青蛙歌唱,让学生感受力度的变化由弱到强,好像青蛙排着整齐的队伍依次上场,台上的青蛙越来越多)
2、完整地聆听全曲,感受青蛙在音乐会上还表演了什么节目?听到青蛙唱歌时用动作表现。

(让学生说一说,青蛙还在表演什么节目,仿佛看到了怎样的情景)
2、师总结,在一个夏日的夜晚,青蛙在池塘里开音乐会,它们把荷叶当作舞台,唱起了动听的歌曲,演奏者各种乐器,伴着美妙的音乐,青蛙公主和青蛙王子跳起了优美的舞蹈,最后在青蛙合唱中结束了这场音乐会。

你听小青蛙的歌声有什么变化?(聆听最后乐段青蛙叫声)
3、青蛙音乐会圆满结束了,这时,森林里又一场音乐会开始了!
二、学习歌曲《快乐的音乐会》
1、初听歌曲,谁去参加这场音乐会了?(小狗、小猫)参加音乐会时是怎样的心情?(学生自由说说感受)师出示课题:原来他们参加了一场快乐的音乐会。

2、让我们一起看看小狗小猫在音乐会上欣赏了那些节目?(学生观看歌曲视频,欣赏了小胡琴、小喇叭、小铜鼓的演奏。


3、再听歌曲,随音乐表演。

我们来当小演奏家,一起参与到表演中吧!谁来说说小胡琴、小喇叭、小铜鼓是怎样演奏的?(找学生模仿乐器演奏姿势,教师规范演奏动作)。

4、小乐手们演奏的乐器发出了怎样的声音?学习解决乐器发出的声音。

(嗞扭扭嗞扭扭扭得儿喂嘀嘀嗒嗒嘀嘀嗒嗒嗒嗒得儿
喂咚咚咚咚咚咚咚咚咚咚得儿喂)
5、小演奏家在演奏时是怎样的心情?让我们带着这样的心情跟着音乐唱一唱吧。

6、评价学生,我们再来跟着钢琴唱一唱,让老师仔细的听听大家美妙的歌声。

(学生跟琴演唱)。

7、处理歌曲的结束句,小狗小猫听到小铜鼓的演奏时跳呀蹦呀,最后跳得可高了,你听(师范唱结束句)。

学生练习演唱结束句。

8、指导学生完整地跟琴演唱歌曲。

9、跟伴奏音乐演唱歌曲,提示学生注意表情,带上欢快活泼的情绪。

10、如果给这场音乐会加入些伴奏乐器,那音乐会就更丰富多彩了,找找你身边的伴奏乐器,其实我们的身体就是神秘的乐器,你能让它发出声音吗?你看老师是怎样伴奏的?(师拍手拍腿为歌曲伴奏),指导学生练习,并为歌曲第一段伴奏。

三、音乐会
我们开个属于自己的音乐会好吗?分为伴奏组、表演组、演唱组,我们邀请上小青蛙(在歌曲语气词“咦?嗯?唉!”时加入蛙鸣器)我宣布二年级一班音乐会正式开始(学生表演展示)。

四、总结
虽然音乐会结束了,但音乐带给我们的快乐会一直陪伴我们!
学情分析
二年级的学生好奇、好动、模仿力强、喜欢表演,针对其特点在教学中引导学生通过听、说、唱、编、演等多种活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习积极性,为了让孩子更好的掌握歌曲中的难点
节奏,我采用了演奏模仿法和示范演唱法进行了处理。

让学生在在音乐活动中感受歌曲中所表达的音乐形象,让音乐课堂增加趣味性。

效果分析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逐步形成学生对音乐的学习兴趣是促进学生学习音乐的重要保证。

教学中根据二年级学生活泼、喜欢模仿的特点,我设计了两个教学内容,一是聆听《青蛙音乐会》,二是学唱歌曲《快乐的音乐会》。

1、教学设计遵循学生特点
这节音乐课我以青蛙音乐会开始,把孩子们带到了一个充满快乐、童趣的情境里,一下子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在学习歌曲时,让学生观看歌曲视频,让学生找出音乐会上的表演乐器,通过模仿乐器的演奏及发出的声音,以此来解决歌曲的重点节奏。

2、注重学生的听觉感受
在歌曲教学时以听觉感受为主,引导学生有目的聆听,感受音
乐的情绪、熟悉音乐的旋律,从歌词中感受歌曲表达的内容,为学唱歌曲打下基础。

3、以学生为主,自主选择
音乐课的全部教学活动应以学生为主体,师生互动,将学生对
音乐的感受和音乐活动的参与放在重要位置。

本节课注重学生的发展,在学会歌曲后,让学生自主选择喜欢的方式来练唱歌曲,让每个学生都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更好地表现歌曲的情感。

整个课堂进行的还是比较顺利,学生的热情也较高,基本达到了
预期的教学要求和教学目标。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较好地演唱歌曲并参与到表演中,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结束了本节音乐课。

教材分析
《音乐会》是人民音乐出版社二年级上册第三课的内容。

本课教学中选取了《青蛙音乐会》和《快乐的音乐会》两个教学内容。

《快乐的音乐会》是由马华作词,潘振声作曲的一首民歌风格的儿童歌曲。

歌曲为2/4拍,词曲结合紧密,级进、流畅的旋律不时地插入八分、四分休止符,使得旋律收放有度,极尽得意地炫耀了小乐手吹、拉、弹、唱的技巧,风趣的道白加入使歌曲略有停顿,引出第三句—-转句,一个小小的低回,噢,原来是吸引了小动物“听众”跟着高兴地蹦跳,音乐会也因此获得了成功。

歌曲活泼欢快,耐人回味,是一首让学生喜爱的儿童歌曲。

《青蛙音乐会》是一首具有趣味性的通俗音乐作品。

乐曲为3/4拍,蛙鸣声伴随着乐声响起,好像夏季池塘边的青蛙在暮色中的合唱开始了。

前面一段是抒情的慢板,好像青蛙的优美舞蹈伴着起伏的旋律;接着乐曲再现了一遍,蛙鸣声、流水声在乐声中渐弱,消失在暮色中。

评测练习
1、能用活泼、欢快地情绪演唱歌曲。

2、跟伴奏音乐边唱边模仿乐器演奏的动作。

教学反思
《音乐会》是人民音乐出版社二年级上册第三课的内容。

本节课是以学唱《快乐的音乐会》为主,欣赏《青蛙音乐会》为辅助的综合课。

在教学中根据二年级学生活泼、喜欢模仿的特点设计每一个环节,整个课堂进行的还是比较顺利,学生的热情也较高,基本达到了预期的教学要求和教学目标。

教学中第一环节是聆听《青蛙音乐会》,以乐曲的A乐段导入,感受音乐所表现的青蛙形象,让学生听辨叫声,引出这是一群热爱音乐的青蛙,引导学生边听边想象,青蛙在音乐会上都表演了哪些节目,最后引导学生参与到音乐会的表演中。

第二环节是学唱《快乐的音乐会》,通过“森林的又一场音乐会开始了”引出教学内容,让学生感受小狗、小猫参加音乐会的心情。

接着观看《快乐的音乐会》歌曲视频,让学生找出音乐会上有哪些乐器在表演,并让学生模仿演奏乐器的姿势,学习解决乐器发出的声音。

唱好后和学生玩歌曲接龙的游戏,我来唱演奏的乐器,学生来唱发出的声音,进一步巩固歌曲中的难点。

在唱好这一部分的基础上,让学生配合着音乐模仿乐器的演奏姿势,体验当小小演奏家的快乐。

最后让学生分段演唱歌曲,并及时处理歌曲中出现的问题,比如歌曲中的“咦?嗯?唉!”引导学生正确的表现,来增加歌曲的趣味性。

又如歌曲的最后一句,“跳呀蹦呀跳呀蹦呀得儿喂”,相同的歌词,不同的旋律。

利用对比教学来突破,让学生感受两句旋律的不同,从而解决结束句的唱法。

学会歌曲后跟伴奏
演唱,让学生自主选择喜欢的方式来练唱歌曲,让每个学生都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更好地表现歌曲的情感。

并引导学生用身体当小乐器,学习简单的节奏为歌曲伴奏。

第三环节中引导学生开自己的音乐会,将学生分为伴奏组、演唱组、表演组,将整个音乐课推向高潮。

让学生在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结束了本节音乐课。

不足:
1、在整堂课中环节进行的有些紧凑,应充分的合理的安排每个环节,让学生有思考的时间。

2、对教材的挖掘还不够,有些知识点处理的不细致,作为教师,应充分研究教材,深入了解歌曲的内容及相关的音乐元素。

3、教师的语言有些多,应多放手给学生,让学生自己体会并感受。

课标分析
《音乐会》是人民音乐出版社二年级上册第三课的内容。

音乐课程标准中强调,音乐课的基本价值在于通过聆听音乐、表现音乐和音乐创造活动,使学生充分体验蕴含于音乐中获得美和丰富的情感,并与之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

因此,我在本课的教学活动中以音乐审美为核心,从听入手,让学生感受歌曲的情绪、熟悉音乐的旋律,再引导学生从歌词中感受小乐手演奏的快乐。

通过多种有趣的参与体验,模仿乐器演奏动作、加入小乐器为歌曲伴奏等形式,培养学生的表现能力和审美能力,让学生在音乐实践活动中享受与同学合作的快乐,感受到情感的陶冶。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