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部编版三年级下册语文第三单元课件
部编版三年级下册语文第三单元课件
清明节。雨纷纷而下,在外不能回家扫墓人想借酒 浇愁,恰巧碰到牧童指点去杏花村的情景;
这是课后第2题哦!
课文结构
清明
环境:雨纷纷
心情:欲断魂 行人:借问酒家处
事情 牧童:遥指杏花村
悲伤中 充满希望
课文主旨
《清明》这首诗描写清明时节的天气特征, 抒发了孤身行路之人的情绪和希望。
课堂小结
这首诗用优美生动的语言描绘了一幅活灵 活现的雨中问路图。写得自如之极。景象十 分清新,意境优美、兴味隐跃。
这首诗写的是哪个传统节日?写出了什么样 的节日情景?(核心问题)
这首诗写的春节。写出了一片喜庆,人们放鞭 炮、喝屠苏酒、贴新对联欢度春节的情景。
这是课后第2题哦!
积累
你知道春节还有哪些传统习俗吗? 剪贴窗花、拜年、发压岁钱、除尘……
课文结构
放爆竹
元日 和屠苏酒
迎红日 换旧符
喜庆 热闹 万象更新
每家每户都在用新桃换下旧桃符。
整体感知
诗的前两句:这两句写“元日”(春节)的传统习俗 有放爆竹、喝屠苏酒,用来渲染春节祥和欢乐的气氛。
整体感知
诗的后两句:“曈曈”是太阳刚出来时光辉灿烂的样 子,象征无限光明美好的前景。“千门万户曈曈日”,承 接前面诗意,是说家家户户都沐浴在初春朝阳的光照之中。 “曈曈日”,指由暗转明的朝阳。结尾一句描述转发议论。 “总把新桃换旧符”,是个压缩省略的句式,“新桃”省 略了“符”字,“旧符”省略了“桃”字,交替运用,这 是因为七绝每句字数限制的缘故。意思是:都是用新桃符 替换了旧桃符。以桃符的更换揭示出“除旧布新”的主题。
课文主旨
《元日》描写了新年热闹、欢乐和万象更新的 动人景象,抒发了作者革新政治的高昂情绪,充满 欢快及积极向上的奋发精神。
课堂小结
《元日》这首诗将叙事与写景结合。通过对“爆 竹声”“屠苏酒”“换桃符”以及开春送暖的春风 等新年特有景物的描绘,展现了人们在春节这一天 的热闹景象,流露出诗人在除旧迎新时无比喜悦的 心情。
2. 能借助注释、想象画面、联系生活等方法理解词语, 进而理解古诗。(重点)
3. 学习一组写中国传统文化的古诗,感受节日的气氛, 传承祖国文化。(难点)
听范读,边听边画出诗中的生字,注意生字的读音。
朗读视频
自读提示
请同学们自由朗读古诗,注意读准字音, 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我会认
提示:点击生字进入详细讲解。
整体感知
诗的前两句:这两句从“清明时节”、“雨纷 纷”“欲断魂”交代了时间、场景、心情。这样的天气, 这样的心情,找个地方避雨休息,借酒浇愁就是水到渠 成的事情,为后文问哪里有酒家做铺垫。
诗的后两句:后两句描写的是一个浑身已经被雨水打 湿的中年男人站在路边,满脸疲惫,向着远方的路面眺 望,恰巧有一个小牧童骑着牛走过来,这个人急忙上前 打躬作揖请教哪儿有店家可以休息喝酒的?这个牧童却微 微一笑并不说话,只是抬手指向远处杏花盛开的山村。
tú sū
理解词语
【爆竹】 【岁】 【除】 【一岁除】 【送暖】 【千门万户】 【日】
试着把词语和意思连起来!
过去了。
古人烧竹子时发出的爆裂声。用来驱鬼 避邪,后来演变成放鞭炮(鞭炮)。
年。 送来暖暖春意。
家家户户。
大年初一。 一年已尽。
检查自读情况
指名读课文,同学互评:字音是否正确, 句子是否通顺。
《清明》这首诗写的什么节
清明
日?你还知道这个节日的什
[唐]杜牧
么习俗?(串珠问题2)
清明节。
清明时节雨纷纷,
路上行人欲断魂。
这个节日主要是给去世 借问酒家何处有,
的亲人扫墓、春游。 牧童遥指杏花村。
诗意:江南清明时节细雨纷纷飘洒,不能够回家扫墓的人落魄断魂, 孤零零在异乡路上奔波,心里已经不是滋味。借问当地之人何处买酒浇 愁?骑在牛背上的小牧童笑而不答,用手指向远处的杏花山村。
我会写
提示:点击生字进入详细讲解。
这首诗写出这个节日有 什么习俗?(串珠问题1)
放鞭炮 喝屠苏酒 贴新对联
元日
【宋】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 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 总把新桃换旧符。
诗意:阵阵轰鸣的爆竹声中,旧的一年已经过去,和暖的春风吹
来了新年,人们欢乐地畅饮着屠苏酒。初升的太阳照耀着千家万户,
1. 会认本课7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理解生字组成 的词语。(重点)
2. 能借助注释、想象画面、联系生活等方法理解词 语,进而理解古诗。(重点)
3. 学习一组写中国传统文化的古诗,感受节日的气 氛,传承祖国文化。(难点)
检查自读情况
指名读课文,同学互评:字音是否正确, 句子是否通顺。
我会写
提示:点击生字进入详细讲解。
听范读,边听边画出诗中的生字,注意生字的读音。
朗读视频
自读提示
请同学们自由朗读古诗,注意读准字音, 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理解词语
【清明】 【欲断魂】 【借问】
试着把词语和意思连起来!
形容伤感极深,好像灵魂要与身体分 开一样。 请问。
我国传统的扫墓节日,在阳历四月五 日前后。
学习目标
1
9 古诗三首
第 一 课时
助读资料
初读感知
品读释疑
结构主旨
今天我们也来学习一首描写宋朝老百姓过春节的古诗。
走近作者
王安石:(1021~1086) 字介甫, 晚号半山,封荆国公。
汉族。北宋政治家、思想家、文 学家、改革家。他主写散文,是 “唐宋八大家”之一。
学习目标
1. 会认本课7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 词语。(重点)
9 古诗三首
第 二 课时
助读资料
初读感知
品读释疑
结构主旨
《清明》 作者:杜牧
走近作者
杜牧:(803-852) 唐代诗人。字牧之,京兆万年(今陕西西
安人)。人们把他和杜甫并提,称他为“小杜”, 称杜甫为“老杜”。精通兵法,有政治才能, 诗文都写得很好,诗以七绝最为出色。与李商 隐齐名,世称“小李杜”。写诗喜欢评今论古, 抒发军事、政治见解。他有不少描写山水风光 的小诗,名朗秀丽,清新自然,深受读者喜爱。
联系生活想象画面
古诗受格式的限定,要求用凝练的语言,在有限的字 数内表达丰富的内容。对于读者来说理解起来就有一定 的难度。好在所有的文学作品都是来源于生活,比如像 本课古诗内容都是源于我国传统节日,学习时我们可以 联系现实生活,想象诗句描写的画面,可以更好地理解。
试试用这种方法学习本课的三首诗。
这首诗写的是哪个传统节日?写出了什么样 的节日情景?(核心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