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上4-1维护民主共和的斗争(课用)

上4-1维护民主共和的斗争(课用)


思考:袁世凯为什么能够复辟帝制? 思考:袁世凯为什么能够复辟帝制?其 复辟说明了什么? 复辟说明了什么?
主观原因:袁世凯代表的是大地主, 主观原因:袁世凯代表的是大地主,大买办阶 级的利益, 制独裁是其统治的特点; 级的利益,专制独裁是其统治的特点;袁世凯 掌握着北洋军阀的实权 实权, 掌握着北洋军阀的实权,并建立了独裁统治 . 客观原因:辛亥革命并没有彻底完成反帝反封 客观原因: 原因 建的任务,封建思想仍根深蒂固, 建的任务,封建思想仍根深蒂固,封建经济仍 占主导地位,这就为其复辟准备了土壤; 占主导地位,这就为其复辟准备了土壤;中国 民族资产阶级具有软弱性 软弱性, 民族资产阶级具有软弱性,对袁世凯抱有幻想. 说明:封建制度,封建思想的流毒异常顽固, 说明:封建制度,封建思想的流毒异常顽固, 封承认日本继承德国在山东的一切权益,山东省不得让 ,承认日本继承德国在山东的一切权益,山东省不得让 不得 与或租借他国. 与或租借他国. 2,承认日本人有在南满和内蒙古东部居住、往来、经营 ,承认日本人有在南满和内蒙古东部居住、往来、 工商业及开矿等项特权.旅顺、大连的租借期限并南满、 工商业及开矿等项特权.旅顺、大连的租借期限并南满、 安奉两铁路管理期限,均延至九十九年为限. 安奉两铁路管理期限,均延至九十九年为限. 3,汉冶萍公司改为中日合办,附近矿山不准公司以外的 ,汉冶萍公司改为中日合办,附近矿山不准公司以外的 不准 人开采. 人开采. 4,所有中国沿海港湾、岛屿概不租借或让给他国. ,所有中国沿海港湾、岛屿概不租借或让给他国. 概不租借或让给他国 5,中国政府聘用日本人为政治、军事、财政等顾问.中 ,中国政府聘用日本人为政治、军事、财政等顾问. 日合办警政和兵工厂. 日合办警政和兵工厂.
"五月七日日本竟以
武力为最后要求, 武力为最后要求,强夺 我之生命财产. 我之生命财产.我国民 受此奇辱, 受此奇辱,尚有何面目 存于社会.痛深矣! 存于社会.痛深矣!今 请自本年五月七日始, 请自本年五月七日始, 我四万万人立此大誓, 我四万万人立此大誓, 共奋全力,此身可灭, 共奋全力,此身可灭, 此志不绝. 此志不绝.特此哀电全 挥泪泣告. 国,挥泪泣告." 泣告全国电文
二护国运动: 护国运动: 1,背景: 背景: 袁世凯复辟帝制; ⑴袁世凯复辟帝制; ①过程: 过程: 正式大总统 解散国民党, 解散国民党,国会 临时约法》 颁布《中华民国约法》 废《临时约法》,颁布《中华民国约法》 改内阁制为总统制 宣布称帝, 宣布称帝,改元 ②袁世凯复辟帝制的原因: 袁世凯复辟帝制的原因: 修改大总统选举法
⑵袁世凯卖国:与日本签订"二十一条" 袁世凯卖国:与日本签订"二十一条" 独霸, 独霸,灭亡中国 袁世凯 日本 称帝获得支持 2,经过 孙中山发表《讨袁宣言》; ⑴孙中山发表《讨袁宣言》; 梁启超发表《异哉所谓国体问题者》; ⑵梁启超发表《异哉所谓国体问题者》; 蔡锷,李烈钧等在云南组织护国军讨袁 等在云南组织护国军讨袁; ⑶蔡锷,李烈钧等在云南组织护国军讨袁; 孙中山发表《第二次讨袁宣言》; ⑷孙中山发表《第二次讨袁宣言》;
2,经过: ,经过: 李烈钧在江西湖口首先讨袁 在江西湖口首先讨袁, 李烈钧在江西湖口首先讨袁,南方数省 相继独立 3,结果:失败 ,结果: 袁世凯势力巩固, 袁世凯势力巩固,北洋军阀统治进入长 江流域 4,失败原因: ,失败原因: A,国民党力量涣散,未组织发动群众; ,国民党力量涣散,未组织发动群众; B,袁世凯力量强大,帝国主义支持; ,袁世凯力量强大,帝国主义支持; 5,性质: 性质: 资产阶级革命派反对袁世凯专制独裁, 资产阶级革命派反对袁世凯专制独裁,保卫 民主共和的武装斗争,是辛亥革命的继续. 民主共和的武装斗争,是辛亥革命的继续.
袁世凯签字
签约代表
《时报刊登》的反对"二十一条"的血书 时报刊登》的反对"二十一条"
蔡锷
李烈钧

北洋军阀的统治
1912年 1912年
1916年 1916年 军阀割据时期
1928年 1928年
袁世凯统治时期
三,维护民主共和制度的斗争 一 二次革命 1,背景: ,背景: ⑴袁世凯专权 政治:破坏《临时约法》 控制内阁; 政治:破坏《临时约法》,控制内阁; 军事:加强北洋军,削弱革命军; 军事:加强北洋军,削弱革命军; ⑵宋教仁改组同盟会为国民党 1912年8月 年 月 目的:重组内阁, 目的:重组内阁,限制袁世凯权力 ⑶导火线: 1913年,宋教仁案,上海 导火线: 1913年 宋教仁案,
C
D
A.护国军势力雄厚,节节胜利 A.护国军势力雄厚, 护国军势力雄厚 B.北洋军力量涣散, B.北洋军力量涣散,节节败退 北洋军力量涣散 C.袁世凯用人不当 C.袁世凯用人不当 D.帝制复辟违背了民主共和的历史潮流 D.帝制复辟违背了民主共和的历史潮流
北京) 世纪初期 世纪初期, (05北京)20世纪初期,体现帝国主义图谋灭亡中国 北京 的条约是: 的条约是: A《南京条约 》 B《马关条约》 《 《马关条约》 C《辛丑条约》 D"二十一条" 二十一条" 《辛丑条约》 二十一条 辽宁) (05辽宁)1914年,袁世凯为实现独裁统治,颁布 辽宁 年 袁世凯为实现独裁统治, 中华民国约法》 实行: 《中华民国约法》 ,实行: A总统制 B内阁制 总统制 内阁制 C君主立宪制 D君主专制制度 君主立宪制 君主专制制度 江苏) (06江苏)下列民国初期的重要历史事件,按时间排 江苏 下列民国初期的重要历史事件, 列正确的是 ②"二次革命 二次革命" ①护国运动 ②"二次革命" ③袁世凯称帝 ④宋教仁遇刺 A①②③④ B④②③① ①②③④ ④②③① C③①④② D②④①③ ③①④② ②④①③
袁世凯 建立 专权
破坏 民主
共和
捍卫
革命党人 约法, 约法,内阁 政党 二次革命 议会斗争
称帝 护国运动 败亡
武装斗争
辛亥革命后,日本帝国主义加紧侵略中国, 辛亥革命后,日本帝国主义加紧侵略中国,其表现有 通过《马关条约》,割占台湾, 》,割占台湾 ①通过《马关条约》,割占台湾,澎湖列岛 ②参与八国联军侵略中国 派兵侵入中国山东, ③派兵侵入中国山东,取代德国在山东的侵略权益 提出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 ④提出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 A②③④ B①② C③④ D④ ②③④ ①② ③④ 袁世凯在护国运动中败亡,其根本原因是: 袁世凯在护国运动中败亡,其根本原因是:
二,北洋军阀的统治: (1912-1928) 北洋军阀的统治: - ) 北洋军阀是近代在封建主义和帝国主义双 重扶植下崛起的一个特殊的政治军事集团. 重扶植下崛起的一个特殊的政治军事集团.它 始于1895年袁世凯在天津小站练兵,1901年随 年袁世凯在天津小站练兵, 始于 年袁世凯在天津小站练兵 年随 袁世凯升任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 袁世凯升任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其势力得以 上升和膨胀.北洋军阀掌握统治始于1912年袁 上升和膨胀.北洋军阀掌握统治始于 年袁 世凯上台,灭亡于1928年张学良的 年张学良的" 世凯上台,灭亡于1928年张学良的"东北易 帜". 1,建立标志: 1912年袁世凯就任临时大总统 ,建立标志: 年袁世凯就任临时大总统 2,性质: ,性质: 代表封建地主和军阀的利益 ; 代表大地主,大买办(大资产阶级) 代表大地主,大买办(大资产阶级) 利益的反动政府. 利益的反动政府.
4,对护国运动的评价 , 胜利:护国运动挫败了袁世凯复辟帝制的阴谋, 胜利:护国运动挫败了袁世凯复辟帝制的阴谋, 恢复了"民国"的国号, 恢复了"民国"的国号,基本实现了倒袁的预 期目标,从这个意义上讲, 期目标,从这个意义上讲,护国运动取得了胜 利. 失败:护国运动并没有推翻北洋军阀的统治, 失败:护国运动并没有推翻北洋军阀的统治, 没有摆脱帝国主义对中国的控制,中国仍处于 没有摆脱帝国主义对中国的控制,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地位,从这个角度讲,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地位,从这个角度讲, 护国运动失败了. 护国运动失败了.
3,政策: ,政策: 对内: ⑴对内: ①继续维护封建独裁统治: 继续维护封建独裁统治: 袁世凯复辟和复古尊孔; 袁世凯复辟和复古尊孔; 段祺瑞拒绝恢复约法和国会; 段祺瑞拒绝恢复约法和国会; 军阀统治的实质还是封建专制统治. 军阀统治的实质还是封建专制统治. ②镇压人民革命: 镇压人民革命: 镇压二次革命,护法运动,五四运动, 镇压二次革命,护法运动,五四运动,京汉铁 路工人大罢工等. 路工人大罢工等. ⑵对外卖国: 对外卖国: 卖国 与日本签订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 与日本签订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
D
D
中华民国第一届内阁成员
内阁总理: 内阁总理: 陆军总长: 陆军总长: 内务总长: 内务总长: 海军总长: 海军总长: 外交总长: 外交总长: 交通总长: 交通总长: 财政总长: 财政总长: 司法总长: 司法总长: 教育总长: 教育总长: 农林总长: 农林总长: 工商总长: 工商总长: 唐绍仪 段祺瑞 赵秉钧 刘冠雄 陆征祥 施肇基 熊希龄 王宠惠 蔡元培 宋教仁 陈其美
袁世凯 亲信 无党派 立宪派 同盟会员
表示政 府虽有 "共和 "之名 ,实为 猿(袁 )家之 天下. 天下.
刀 大 杀 人 多
为 宪 法 流 血 , 公 真 第 一 人 —— —— 孙 中 山 遇刺后的宋教仁
李烈钧, 李烈钧,江西武宁 人,父亲曾参加过 太平天国运动. 太平天国运动.中 日甲午战争, 日甲午战争,中国 的惨败, 的惨败,使年仅十 二岁的李烈钧萌生 了投笔从戎之志. 了投笔从戎之志. 后到日本学习, 后到日本学习,回 革命活动, 国后参加 革命活动, 牢牢掌握着江西的 兵权,积极反袁. 兵权,积极反袁.
D
A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