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工作任务分解表

工作任务分解表

附件工作任务分解表一、牵头任务序号工作任务牵头单位参加单位责任处室分管委领导1 发挥实体经济大省优势,开拓制造强省新途径。

深入落实《<中国制造2025>山东省行动纲要》,大力发展智能制造、绿色制造、服务型制造,努力打造质量效益好、创新能力强、品牌价值高、安全环保节能的山东现代工业。

实施工业强基工程,推动新一轮技术改造和产品升级,加快构建新一代材料产业体系,培育更多行业单项冠军。

努力建设数字山东,加快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与制造业深度融合,推动“企业上云”,发展个性化定制、工业设计等新业态。

制定实施好《山东省高端装备制造业发展规划》《山东省信息技术产业发展规划》,培育在国内外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先进制造业集群。

统筹推进钢铁产能优化升级和集中布局,高标准建设日照先进钢铁制造基地。

建设鲁北环渤海湾高端石化基地,实现石化产业发展高端化、基地化、智能化、绿色化、服务化、国际化。

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生活性服务业向精细化和高品质转变。

加快物流产业集群培育,促进城乡、区域、产业链之间物流服务均衡充分智能发展。

省经济和信息化委省发展改革委、省科技厅、省交通运输厅、省商务厅、省环保厅、省质监局、省安监局规划与技术改造处(牵头)产业政策处科技处原材料产业处装备产业处电子信息处软件和信息服务业处信息化推进处王信王超英廉凯李莎2 积极主动推进“三去一降一补”,今年再压减粗钢产能355万吨、生铁产能60万吨、煤炭产能465万吨,进一步降低实体经济成本和企业杠杆率。

省发展改革委、省经济和信息化委、省住房城乡建设厅省财政厅、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省交通运输厅、省国资委、省地税局、省金融办、省物价局、省煤炭工业局、原材料产业处煤炭工业局王超英乔乃琛省国税局、人民银行济南分行、山东银监局3 加强与国内创新型、引领型企业合作,在先进技术、高端人才、重大项目引进等方面实现新突破。

省发展改革委、省经济和信息化委、省科技厅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省商务厅、省国资委科技处李莎4 拓展新能源汽车、智能家居、节能环保产品、虚拟现实设备等新兴消费产品,加快发展分享经济、平台经济、网络经济等新业态。

省发展改革委、省经济和信息化委、省商务厅省科技厅、省环保厅装备产业处电子信息处节能办综合协调处王信廉凯5 深入推进化工产业安全生产转型升级,基本完成城市密集区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搬迁、转产或关闭任务。

省经济和信息化委省化工产业安全生产转型升级专项行动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化工专项行动办王超英二、参与任务序号工作任务牵头单位参加单位责任处室分管委领导1 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实施好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建设绿水青山新山东。

实行能源、水资源、建设用地总量和强度双控管理,建立健全用能、用水、碳排放权初始分配和交易制度,推进资源全面节约和循环利用。

拓展实施“工业绿动力”计划,推行清洁生产。

省发展改革委、省环保厅省经济和信息化委、省国土资源厅、省住房城乡建设厅、省水利厅、省农业厅、省海洋与渔业厅、省林业厅节能办综合协调处资源节约处循环经济与清洁生产处王信2 发挥教育科技大省优势,开拓创新强省新途径。

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全面落实《山东省“十三五”教育事业发展规划》《山东省“十三五”科技创新规划》,把教育大省、人口大省优势转化为教育强省、人才强省优势。

强化创新引领发展第一动力。

加快建设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的技术创新体系,打造政产学研金服用“北斗七星”创新共同体。

发展壮大科技型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建设一批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创新型产业集群。

高水平建设山东半岛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加快建设黄河三角洲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积极创建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

强化科技第一生产力。

继续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推动科技管理向创新服务转变。

加快国家实验室、制造业创新中心、技术创新中心、产业创新中心等重大平台建设。

大力推进济青烟国家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建设,促进科技与经济紧密结合。

全面实施知识产权强省战略,加强知识产权创造、保护、运用。

强化创新人才第一资源。

全面落实《关于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的实施意见》《关于做好人才支撑新旧动能转换工作的意见》《关于加快实行以增加知识价值为导向分配政策的实施意见》,谋划推出最能补齐发展短板、最能激发潜在优势的人才新政。

深入实施泰山学者、泰山产业领军人才、“外专双百计划”等高层次人才工程,造就一批具有国际水平的战略科省科技厅、省教育厅、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省编办、省发展改革委、省经济和信息化委、省财政厅、省国土资源厅、省住房城乡建设厅、省商务厅、省新闻出版广电局、省地税局、省国资委、省工商局、省科学院、省农科院科技处李莎技人才、产业领军人才、科技创新人才、高技能人才和高水平创新团队。

支持省级人才改革试验区建设。

充分发挥教育启智、育才、聚力重要作用,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实行学术人才和应用人才分类培养、通识教育和专业教育结合培养的制度,着力培养创意创新创业能力。

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

3 发挥海洋资源丰富优势,开拓海洋强省新途径。

强化陆海统筹,整合沿海港口资源,优化口岸布局,谋划推进青岛港、渤海湾港、烟台港、日照港四大集团建设,适时组建山东港口投资控股集团公司。

落实好《山东省海洋主体功能区规划》,打造向海经济,做强海洋生命健康、海洋高端装备、海水利用、绿色海洋化工、海洋旅游等产业。

支持日照、威海等市创建国家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加快“海上粮仓”、海洋牧场和海洋经济特色园区建设。

探索发展海水稻。

实施“透明海洋”工程,强化“智慧海洋”深海基地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打造全国深远海开发战略保障基地。

依托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国家实验室和中科院海洋大科学研究中心,加快培育青岛西海岸新区、蓝色硅谷,支持青岛、烟台、潍坊、威海等建设海洋科技产业聚集示范区,形成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海洋科技创新中心。

高度重视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开展海岸带综合保护与利用试点,扎实推进长岛海洋生态保护和持续发展。

省发展改革委、省海洋与渔业厅省经济和信息化委、省科技厅、省交通运输厅、省农业厅、省环保厅、省国资委、省旅游发展委、省农科院装备产业处国防科工办王信靖士宽4 发挥品牌大省优势,开拓激发市场主体活力新途径。

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大力实施质量强省战略、品牌战略和标准化战略,推动“山东标准”建设,积极创建全国标准化综合改革试点省。

加强质量基础设施建设,广泛开展质量提升行动。

鼓励企业开展商标国际注册、国际认证,加快培育一批国际知名自主品牌。

大力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完善守信激励和失信联合惩戒机制。

健全各类企业的市场主体地位,鼓励企业建立规范完善的现代企业制度,引导规模企业进行规范化公司制改制。

激发和保护企业省质监局、省发展改革委省经济和信息化委、省科技厅、省住房城乡建设厅、省交通运输厅、省水利厅、省农业厅、省海洋渔业厅、省林业厅、省商务厅、省旅游发展委、省国资委、省科技处企业处王信李莎家精神,统筹推进企业家队伍建设。

引导企业持续强化科技创新、品牌创新、模式创新,统筹做好由大变强、由小变精两篇文章,培育更多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推动个转企、小升规、规改股、股上市,加快形成大企业顶天立地、中小企业铺天盖地的生动局面。

食品药品监管局、省金融办、省工商局、省中小企业局、省贸促会、人民银行济南分行、山东证监局、省工商联5 2018年,全省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7%以上;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6.5%;外贸进出口保持稳定增长;城镇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8%和8.5%;城镇新增就业110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住4%以内;全面完成国家下达的节能减排降碳约束性目标。

省发展改革委省经济和信息化委、省财政厅、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省农业厅、省商务厅、省环保厅资源节约处王信6 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重点在“破”“立”“降”上下功夫,加快建设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

集中培育“5+5”十强产业,前瞻布局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高端装备产业、新能源新材料产业、现代海洋产业、医养健康产业等新兴产业,突破核心关键技术,培育特色产业集群,打造新动能主体力量;改造提升高端化工产业、现代高效农业、文化创意产业、精品旅游产业、现代金融服务等优势产业,促使“老树发新芽”,转换形成新动能。

省发展改革委省经济和信息化委、省科技厅、省民政厅、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省农业厅、省海洋与渔业厅、省文化厅、省卫生计生委、省旅游发展委、省新闻出版广电局、省金融办、人民银行济南分行、山东银监局、山东证监局、山东保监局电子信息处装备产业处原材料产业处化工专项行动办王信王超英廉凯7 开展促进劳动力、人才社会性流动体制机制改革,深化电力体制改革,稳妥推进石油、天然气、盐业体制改革,抓好重点领域价格改革。

省发展改革委省编办、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省经济和信息化委、省物价局电力处消费品产业处高方王万良8 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加强对各种所有制组织和自然人财产权的保护,大力实施小微企业治理结构和产业结构“双升”战略,坚决清除各种“玻璃门”“旋转门”“弹簧门”,努力为民营企业降门槛、减手续、添动力。

省委统战部、省工商局省编办、省发展改革委、省经济和信息化委、省工商联中小企业局王兆春9 加快新旧动能转换关键共性技术、前沿引领技术、现代工程技术、颠覆性技术创新,推进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融合发展,在量子通信、人工智能、石墨烯、氢能源、碳纤维、生物育种、合成生物等领域加强前瞻性技术布局。

在智能制造和机器人、新材料、新能源汽车、绿色化工、智慧农机、精准医学等领域实施重大科技创新工程。

省科技厅省发展改革委、省经济和信息化委、省农业厅、省卫生计生委科技处原材料产业处装备产业处电子信息处化工专项行动办王信王超英廉凯李莎10 支持企业加强与境外高新技术和先进制造业企业投资合作,在境外设立研发中心,提高技术研发和生产制造能力。

省商务厅省发展改革委、省经济和信息化委、省科技厅、省国资委对外合作与交流处张忠军11 聚焦十强产业重点领域,筛选100个左右重点建设的大项目好项目,集中力量抓落实抓落地。

突出抓好青岛国家高速列车技术创新中心、济南国家健康医疗大数据区域中心、烟台万华100万吨乙烯一体化、潍柴新能源动力产业园、临沂新松机器人产业小镇、日照整车及零部件产业基地等重大产业项目。

省发展改革委省经济和信息化委、省科技厅、省住房城乡建设厅、省卫生计生委、省国资委规划与技术改造处李莎12 推动重要产品追溯体系示范省建设。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