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企业国际化战略路径的选择

中国企业国际化战略路径的选择

中国企业国际化战略路径选择
—中国企业应如何走出国门?
伴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和中国企业自身经营优势和技术优势的
不断提升,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在中国加入WTO以后,一部分中国企业纷纷开
始实行国际化战略, 在国外建立生产基地、研发中心。

在这些企业中, 既有首钢集团、海尔集团、格力电器、格兰仕集团等著名的大公司, 也有一些新兴发展的中小企业。

然而,在中国经济已经自证为奇迹的同时,中国企业中具有国际竞争力和有着国际化战略组合的企业却是凤毛麟角。

到底,在全球性通货紧缩逐渐逼近的年代,中国企业的国际化该怎么进行下去?
一、海外目标市场的选择——以需求为导向,做好可行性研究
这里的海外目标市场不仅是指在众多国家中选择某个或某些国家作为目标
市场,也是指在一国众多的子市场中选择某个产业、行业或某些产品作为目标市场。

一个可选的海外目标市场应基本具备下列条件: 第一, 具备没有满足的需求; 第二, 本企业有能力满足这一需求; 第三, 在满足需求的同时获得一定的经济
效益。

同时,在海外目标市场的选择上, 应做好充分的可行性研究工作, 注意聘请当地知名咨询机构、顾问公司协助调研, 以取得第一手的、详细的真实资料, 特别是在境外企业的选择上, 一般都选择那些政局稳定、劳动力丰富、产品有出口配额的地区。

二、海外合作伙伴的选择——与海外华商合作共赢
“在家千般好, 出门万事难”。

中国企业一旦走出国门, 就进入一个全新的环境, 当地的法律、法规、经营环境、市场信息、文化差异, 乃至工商注册、盖房用地、原料选购、置车雇工等一系列具体问题, 都必须有熟悉当地的诚心诚意的合作伙伴。

毫无疑问, 海外华商是理想的合作伙伴。

遍及海外的华商, 熟知中国与所在国的国情, 与当地民族和睦相处, 拥有雄厚的实力、丰富的经验和广泛的商业网络。

如今中国企业实行国际化战略,可以与华商携手合作, 借助他们资金、信息等方面的优势, 更快、更好地融入国际市场。

三、海外市场进入方式选择——采取“渐进式推进”战略
中国企业对海外市场竞争情况缺乏了解, 以及资金和人力资源方面的匮乏
是困扰其海外扩张的主要瓶颈。

因此, 国内企业在海外市场进入方式的选择上, 可以采用“渐进式推进”战略。

首先, 通过向目标市场出口, 以检验产品、服务在目标市场的竞争力和市场潜力, 熟悉国际市场环境, 建立营销网络, 积累经
营经验;第二, 当产品在目标市场站稳脚跟后, 再建立拥有经营控制权的销售机构, 或与当地的进口商合作, 将销售服务环节延伸到目标市场; 第三, 取得稳
定的市场份额后, 如果市场还有进一步发展的潜力, 就可以进一步投资, 将装配、储运系统移至当地; 最后, 如果东道国的资源、劳动力等条件有利, 市场前景看好, 则企业可以进一步投资, 将全部生产经营系统移至当地, 完成直接投
资的整个过程。

一般情况下, 中国企业进入海外市场,应以低风险、低控制的进
入方式, 逐渐向高风险、高控制的进入方式过渡。

四、走出国门的捷径——直接海外上市融资, 获得超常规发展
中国企业面对国际跨国集团的竞争, 单靠自身积累, 很难形成规模优势,
难以与之抗衡。

没有融资的积累是低效率的积累; 要实现快速超常规发展, 企业必须把积累的界限拓宽, 去海外上市融资是解决这个问题的一种有效途径。

成立仅四年的无锡尚德太阳能电力有限公司2005 年12 月14 日在纽约证券交易所挂牌, 上市开盘价20.35 美元, 筹资4 亿美元, 发行市值达到21.75 亿美元。

而该公司创始人施正荣因持有6800 万股无锡尚德股权, 一夜之间身价达到了13.838
亿美元, 当日即跻身中国百富榜前五名。

五、国际化竞争战略的选择——利基战略
作为发展中国家的企业, 利基战略常常是一种有效突破国外市场的竞争战略。

利基战略是以专业化战略为基础的一种复合战略, 可以看成企业跨国经营并且不断成长壮大的竞争战略选择。

该战略的实质就是结合自身优势, 在充分调研市场需求的基础上, 寻找市场缝隙, 集中力量进入, 专业化发展,并成为领先者, 实现市场渗透, 同时建立各种壁垒, 不断提升企业的国际竞争力。

例如, 海尔在美国市场上就恰当地运用了利基战略, 它并未直接向GE、惠尔浦等企业占优势的200 升容量以上的大型冰柜发起攻击,而是在美国市场开发出了从60~160 升容
量的各种类型的小型冰柜和设计新颖的酒柜, 然后再考虑市场的全面渗透。

目前海尔的此类产品已经在美国市场上占有50%以上的份额, 并据此进入主流分销渠道。

可以说,中国企业国际化战略的问题, 既关系到我国企业自身的发展战略, 也关系到国家竞争力的大问题。

中国企业究竟如何“走出去”,并不是单靠理论就可以解决的,这是每个企业都值得深思的问题。

企业应结合自已的实际条件和具体的经济环境,选择最符合自身发展,最利于推动国家经济进步的国际发展的战略。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