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革命道路的选择

中国革命道路的选择

朱德
朱德率领湘南起义。
8
革命武装斗争,永不退缩
武装起义后是首先夺取中心城市?还是首先占领农村,和农民运动结合起来, 走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城市的道路?这是个问题。 9

(1)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 案例: 中国航天事业的伟大成就从本质上讲就是一种具有社会性与历史性的实践活 动,因为有无数不同时代的科学家的不懈努力,才有了今天中国航天事业的伟大成 就。
• 案例2问题:
• 1.以上案例揭示了马克思主义什么基本原理?(第1、2章中最为相符的一个或以上原2理)
• 2.如何才能做到问题1所揭示的原理?请举例说明(越多越好)。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3
一 揭示了马克思主义的什么基本原理?
(1)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
实践是社会性的,历史性的活动。实践的社会性决 定了它的历史性,实践又是历史地发展着实践。作为 实践主体的人总是处于一定社会关系中,任何人的活 动都离不开与社会的联系。
• 但是武装起义后是首先夺取中心城市?还是首先占领农村,和农民运动结合起来,走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 城市的道路?这是当时必须解决的一个极为重要的问题。毛泽东从实践和理论上回答了中国革命为什么必须走 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中国革命根据地和中国红军能否存在、发展并取得全国胜利等一系列重大问题。在实践 上,毛泽东在领导秋收起义的过程中,为了保存和发展革命武装,否定了“取浏阳直攻长沙”,攻打中心城市 的错误意见,率部向井冈山进军,并于1928年4月与朱德率领的湘南起义部队会师,创立了中国革命史。
10Βιβλιοθήκη 谢谢您的倾听汇报人:食安本171 梁海淇 28号
11
案例2 中国革命道路的选

汇报人:食安本171 梁 海淇 28号
1
案例2:中国革命道路的选择
• 1927年大革命失败以后,国民党蒋介石建立了新军阀统治,对外投降帝国主义,对内实行法西斯专政,中国社 会仍然是半封建牛殖民地社会,中国革命转入低潮。在革命的危机关头,1927年8月7日,中国共产党在汉口召 开了“八七会议”。在总结大革命失败的经验教训的基础上,确定了关于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 总方针,在大革命失败的紧急关头及时向全国人民指明了坚持革命的方向,使中国革命逐步进入以土地革命为 中心的新的发展阶段。1927年秋到1928年底,中国共产党先后在全国领导了二百多次武装起义,其中最著名的 有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和广州起义。这些起义开始了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革命武装斗争的新时期,振奋了中国 人民的革命斗志,对创建人民军队,探索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共产党创始人之一, 也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 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 者和领导人
革命
蒋介石
国民党蒋介石建立了新军阀统治,对外投降帝 国主义,对内实行法西斯专政。(不适合放在 一起,是敌我双方,我们革他们的命。切记修 改,直接删除,或者另外把反面人物作一张, 要慎重表述)
周恩来
八一南昌起义,由周恩来、贺龙、叶挺、朱德、 刘伯承、谭平山领导。
• 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根据地,点燃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星星之火,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 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与此同时,毛泽东还在理论上进行了一系列探讨,1928年10月和11月,毛泽东写了《中 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和《井冈山的斗争》,总结了井冈山等地建立红色政权的经验,阐述了中国红 色政权发生的原因及其存在和发展的条件。1930年1月5日,毛泽东又写下了《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一文,对 党在探索革命道路中的实践经验作了科学的理论概括,把建立红色区域和夺取全国政权联系起来,初步解决了 把农村作为党的工作重点这一重大问题,实际上形成了以农村包围城市,在农村地区先建立红色政权,待条件 成熟后,再夺取全国政权的关于中国革命道路的理论。尔后,在《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战争和战略 问题》、《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等文章中,毛泽东进一步发展丰富了农村包围城市的理论,使之更加系统 化、完善化。1939年12月;毛泽东在《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一文中指出,强大的帝国主义及其在中国的反 动同盟军总是长期占据着中国的中心城市,如果革命队伍要坚持奋斗,不愿妥协,避免伤亡的话,“那就必须 把落后的农村造成先进的巩固的根据地,造成军事上、政治上、经济上、文化上的伟大革命阵地,借以反对利 用城市进攻农村区域的凶恶敌人,借以在长期战斗中逐步地争取革命的全部胜利。”以农村革命根据地为依托 进行长期的革命斗争,其主要形式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由武装农民为主要成份的革命军队进行游击战争。毛 泽东又指出,把武装斗争的重点放在农村,并不意味着可以放弃城市,相反,革命的最后目的是夺取作为敌人 主要根据地的城市,没有充分的城市工作,就不能达到这一目的,农村根据地也就处于孤立的地位,革命就会 失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理论揭示了中国革命发展的方向,为夺取革命在全国的胜利提供了正确 的理论依据。这一理论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创造性地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光辉典范。它在毛泽东思 想的形成和发展史上具有极为重要的地位。
5
路线图
南昌起义 秋收起义 广州起义 • 井冈山会师。
6
(3)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从实际出发,就是要从变化发展着的客观实 际出发,从特定的社会历史条件出发,按照客 观世界的本来面目认识世界而不附加任何外来 的主观成分。马克思主义者只能以经过严格和 确凿证明的事实作为自己的政策的前提。
7
毛泽东
(3)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一切从实际出发,就是我们想问题、办事情要把客观存在的实际事物作为根本
出发点。坚持从实际出发,就是坚持主观要符合客观,这里的“实际”,非片面的 实际,而是许多事实的总和,是多方面的客观实际,是不断变化发展的实际。农村 包围城市革命道路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思想灵魂的具体体 现,这是从中国革命的实践中得出的唯一可行的道路。
农村包围城市革命道路的成功改变了我们中国的历 史,它是具有一定的社会历史性的,是一定历史条件 下的产物。
4
(2)实践标准的确定性与不确定性。
实践作为检验真理的标准,既是确定性的, 又是不确定性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但实践对真理的检验不可能一次完成,实践检 验是一个永无止境的发展过程。实践对真理的 检验,是人类社会历史的实践对真理的检验。
(2)实践标准的确定性与不确定性。 武装起义后是首先夺取中心城市?还是首先占领农村,和农民运动结合起来,走
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城市的道路?这是当时必须解决的一个极为重要的问题。 这就体现出了实践既是确定性的,又是不确定性的,我们必须通过不断去实践,才 能检验出真理,才能走到正确的道路上。
实践标准的不确定性是指实践有着自身的局限性,它不能对现有的一切认识都做 出正确的检验。也就是说,是首先夺取中心城市?还是进行农村包围城市?这个问 题在当时,人们并不知道是正确与否。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