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人类学》重要知识点整理第一章:绪论1、应用人类学的名称应用人类学(applied anthropology)丹尼尔布林顿(美国人类学家)1896拉德克里夫布朗(英国功能主义)1930 实用人类学(p r a c t i c a l a n t h r o p o l o g y)马林诺夫斯基1929“科学的人类学应是一门实用的科学。
它的任务不在于阐明这些和那些制度的起源史,而在于指出这些制度在某一社会中的作用。
不是为了更确切的描述,而在于教会与这些民族有关的殖民当局和企业主,为了更适当地达成自己的目的,应该如何去对待这些民族。
”行动中的人类学(a n t h r o p o l o g y i n a c t i o n) 戈顿 布朗行动人类学(a c t i o n a n t h r o p o l o g y)索尔塔克斯(美国)、1940末50末“建立为人民使用的人类学家”直接去研究人民在社会文化变迁中遇到的问题,并加以妥善解决。
呼吁人类学家站在人民的一边。
发展人类学(d e v e l o p m e n t a n t h r o p o l o g y)霍姆伯格 因为他主要从事社区发展研究 人类工程学(a n t h r o p o l o g o c a l e n g i n e e r i n g) 埃利奥特 查普尔 主要是对社会现状进行改革核对将来社会进行规划。
辩护人类学(a d v o c a c y a n t h r o p o l o g y)决策人类学(p o l i c y a n t h r o p o l o g y)过去应用人类学多为社会中没有权利的族群或人们辩护 近年来多从事政策研究有关2、概念在承认人类社会不断向进步的方向发展的前提下,把人类学家对人类文化、社会的知识和理论,应用于改善和改进人类社会不尽满意的地方,以促进人类社会想进步方向发展的学科。
同时也从事与此相关的理论研究。
(石奕龙课本说法)是人类学研究领域,也被认为是人类学的一个分支学科,有的责认为是人类学的应用研究。
应用人类学是一门在承认人类社会不断向前发展的前提下,把人类学家对人类、文化、社会的认识和知识,应用于改善社会现状和促进人类社会发展的科学。
(简明文化人类学词典)3、理论研究与应用研究(1)理论研究(基础研究、纯理论研究、基本研究、基础理论研究) 通过科学实验和理论研究,认识各种现象,探索其本质和规律,阐明其根本原理,沉声新的理论知识的研究。
在广泛意义上认识有关的客观对象。
成果以理论形式出现。
有较大普遍性。
目的是认识本质和发展规律。
总而言之,是一种知识的获得。
“不带价值观念”“价值中立态度”(2)应用研究针对某一具体的实际的应用目标而进行的科学实验和技术研究。
为认识和进一步改造克尔观世界,产生新知识提供新的科学方法和途径。
介于基础研究和开发活动之间的中间环节。
目标在于,当以基本假定、理论构成的政策态度转变为行动时,帮助吧基础研究的成果具体化和实用化。
帮助指定行动方案。
确定行动有效性,评价行动对现实的冲击。
帮助从应用研究产生出来开的几种策略方案中选择。
研究特定事件发生后,是否有 预期效果 什么后果 后果如何解决。
“价值判断”“价值介入”(3)两者关系是科学研究的两个方面,其关系是相辅相成的理论研究为应用研究奠定理论基础,积聚后备力量,创造发展前提,开拓进步的前景。
应用研究吧理论研究的成果具体化、实用化,把理论付诸实践。
不是纯粹的运用。
包含了一部分理论研究在内。
在应用中检验理论,在应用中获得知识提升理论,在应用中解决自身问题。
应用人类学的研究常就是这种。
4、在应用人类学中的两者应用人类学包含理论和应用研究,重要部分是应用研究。
有理论的原因是1、人类学家不完全受雇于使用机构,因而研究、评价有较浓厚理论性。
2、应人的总体希望是社会生活更好,从事有计划的变迁活动,这样就涉及社会文化变迁理论问题。
3、应人和理人使用同样的人类学方法,应人只是校对针对现存文化的变迁过程进行探索和解决现实的一些实际问题。
因此能帮助修正理论。
应人的理论研究范围较窄。
事实上也离不开理论。
5、研究基本态度(1)整体观显著特征、基本态度整体观:整体观是人类学理解事物的核心态度之一,它把任何一个文化或亚文化都视为一个整体,认为文化中各部分之间存在一种相对固定、密切相关的结构关系。
它强调研究一个文化体系中的每一个文化因素时,都必须把它置于整个文化的框架中,探讨它与其他文化因素及各种外界条件之间的内在联系,由此建立一种全面而深刻的认识,使我们可以更全面的看问题,减少片面性,或避免产生错误的认识。
(2)文化相对性观念文化相对性观念:文化相对性观念是人类学研究事物的基本态度之一。
是指对于任何一种文化特质来说,都必须首先依据它在某一特定文化结构中所处的地位,以及它与所属文化的价值系统等的关系来加以判断和解释。
也就是说,要反对研究者以自己的民族文化中心主义思想去看待别人,要求尽量以被研究者群体的价值观去判断事物,或尽量采取一种无偏见的态度,尽可能不用自己的价值观去评判其他文化以及我们还不了解的事物。
注意:与文化相对论不同(文化相对论认为任何文化都有自己的特点和个性,无论过去、现在或将来,在价值上都平等,不能用自己文化的价值标准作为普遍、共同、绝对的标准去衡量评价另一种文化。
否认文化发展的普遍规律和统一性,否认社会发展存在水平差异。
已经衰微)警惕主观主义与民族中心主义(3)泛文化比较研究泛文化比较研究是人类学观察事物的基本态度之一。
是指在不同文化以及同一文化的各亚文化之间进行广泛的比较研究,了解不同文化之间的区别和联系,从而跨越我们自己文化的局限,认识文化多样性的意义。
泛文化比较研究理解:首先,研究比较各个民族的历史和文化,是探索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必然要求;其次,人类社会已经逐渐从封闭、孤立的生存状况中走出来,共同在一个地球村中生活,只能在与其他族群和社会的交往中谋求生存和发展的机会,所以,如何与具有不同文化背景的人相处?如何理解、包容和学习另类的生命形态和价值体系就成为现代人的知识和修养的内容;事实上,人类学从异文化研究中获得的收获,不在于帮助异文化的人认清他们自己,而在于真正了解“我们”自己,没有“他们”的存在,也不可能有自我意识的觉醒。
(4)客观、实事求是、谨慎以上三个要求实际上都是要求我们坚持各管、实事求是的态度。
不能自以为是,不可言过其实。
6、基本方法和问题1、参与观察参与观察法:是人类学调查最常用的一种方法,也是应用人类学常用的收集资料的方法。
这种观察方法要求研究者在对某一社区或族群进行调查时,应亲身体验这一社区或族群的生活,从这种积极的生活参与中去获得对该文化的认识。
特点(1)研究者必须通过对该文化生活得直接参与,学习当地语言,按照当地的习俗和规范去生活。
(2)通过参与观察,从内部了解一种文化,从科学的角度解释表面上奇异的文化现象,从而与建立在偶然的,非介入的短期观察基础上的印象主义理解区分开。
(3)反展出整体的认识,发现被忽视的文化现象,加深对人类学花的了解。
(4)需要较长时间,可获得精确可靠的客观资料,深入该文化内心世界中。
局限(1)研究者的文化背景、价值观有可能误解观察到的事实,或者将自己的想象加入其中。
(2)适用于对小型社会的调查,大型社会难以适应。
2、访谈访谈是人类学实地调查的另一种主要方法,也是应用人类学最常用的收集资料的方法。
所谓访谈就是调查人员与被调查者直接面对面的交谈,从而获取所需要的信息的方法。
许多人都会使用访谈方法获得资料。
可以了解文化的一般资料和特殊情况,了解研究对象的思想感情以及对客观世界的看法。
了解有关行为和新雅阁体系的自我解释。
合适参与观察获得的资料。
正式访谈指事先准备好访谈提纲,预先选择好调查对象,安排好时间、场合,按照计划有步骤的进行。
目的效果有严格规定,对被采访者可以有一定选择。
问题需要在对文化或亚文化一定了解基础上设计,否则会有先入为主的弊病。
高估转文化,可用统计学方法进行比较分析,用来探索某一文化现象在该文化或亚文化中的普遍性意义是合适的。
(对文化背景比较清楚的社会进行调查效果好)。
不足访谈条件和内容有严格界定与限制,回事被调查者感到拘谨。
被采访者回答与实际的差距难以判断,有时影响可信性。
非正式访谈是由一般性的谈话和问答构成,这种访谈比较自由随意,随时随地都可进行,而且,谈话内容不受约束,可随双方思路的自然发展进行。
有点事自由无拘无束建立和谐关系。
自然思想流露。
缺点没有针对性,没有标准化问题,难以对各种回答进行比较和评价。
提问语气不同回答就可能截然不同。
难以判断回答是带代表不同意见,还是对问题的理解不同。
费时。
正式访谈和非正式访谈是调查的不同阶段所采用的不同方法。
通常,非正式访谈是人类学家在参与观察的初期使用的方法,经过一定时间的观察以后,对目标社区和目标人群有了基本了解以后,就可以准备正式访谈。
注意被调查者要有一定数量。
反复核对。
3、抽样调查法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是两种基本的研究方法,人类学主要以定性分析为主,定量研究也越来越重要。
抽样调查法是一种选择调查对象的程序和方法,它是数量统计学收集资料的方法之一,抽样调查方法是从社会总人口中按一定的方法选出一部分作样本进行调查的方法。
换句话说,就是从研究对象的整体中选出一部分代表加以调查研究,然后用所得结果推论和说明总体的特性。
这种从总体中选出一部分的过程就是抽样。
当我们在人口较多的社区中进行问卷调查和正式范谈时,就需要用抽样方法来选择样本,以使所收集的资料具有代表性和科学性。
抽样调查的关键在于如何选择样本,要使抽样调查的结果和进行全面调查的结果相差不多。
抽样一般分成概率抽样和非概率抽样。
(1)概率抽样根据概率分布的原则所进行的抽样方法就属于概率抽样方法。
通常包括随机抽样方法、系统抽样方法、分层抽样方法和聚类抽样方法。
随机抽样方法也称为任意选择法。
它是一种最基本、最典型的概率抽样方法。
根据随机率原则,在总体中不加任何分组、划类、排队等,完成随机地抽取样本单位进行调查,并依此推断总体的有关指标。
它的特点是:每个样本单位被抽中的概率相等,样本中的每个单位完成独立,彼此之间没有一定的关联性和排斥性。
可以采取抽签法和随机号码法。
这种方法一般适用于总体规模不大的单位。
系统抽样方法也称为机械抽样法、间隔抽样法或等距离抽样法。
它是把被调查的总体按照某一标志自然或人为排列起来,有规律、分段地抽取样本单位,然后再进行调查的方法。
由于。
这种方法能使抽中的样本均匀地分布在总体各部分中,因此,其准确度略高于随机抽样。
分层抽样方法又称为类型抽样法、分组抽样法或分类抽样法。
是调查者根据研究需要把调查对象分成若干层次或小组,使每个层次和小组都具有明显的差异性,然后,在每个层次或小组中,按照同一比例或不同比例进行抽样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