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语言学纲要各章名词解释

语言学纲要各章名词解释

导言*中国、印度、希腊、罗马具有悠久的历史文化传统,是语言学的三大发源地之。

*形成了统称“小学”的文字、音韵、训诂的我国传统语文学。

*语言本身的构造很复杂,对它的研究大致可以分为语言、词汇和语义、语法三个部分。

*运用语言交际的过程是瞬间的事情,但却包含着一系列复杂的问题。

如果借用信息论的术语来说,这一过程大体上可以分为“编码—发送—传递—接收—解码”五个阶段。

第一章*语言研究的任务就是要把说话中反复使用的材料和规则找出来,把那些隐藏在无数话语中的坚守不见尾的语言找出来,使它的整体和每一片鳞甲都清清楚楚地展现在人们的面前。

这当然是复杂细致的任务。

*除了语言之外,人们还可以使用其他的交际工具:文字,旗语,红绿灯,电报代码,数字符号,化学公式等。

人们在使用语言进行交际的时候,不但要动嘴,而且要面部的表情、手的动作、乃至整个躯体的姿态等非语言的东西也都会参加进来。

(非语言:手、眼神)*思维能力是全人类共同的,语言的各组民族不同的。

*为什么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1、语言是最灵活的,最方便的,信息量最大的,所以是最重要的。

语言是组成社会不可少的因素,人与人之间的联系要靠语言来维持。

2、语言是为满足人类交际的组要而产生的,其他动物是没有的。

3、其他的交际工具是建立在一定的语言基础上的语言或语言成分的代用品,而且都有特殊的服务领域。

第二章*符号:是一个社会全体成员共同约定用来表示某种意义的记号标记。

符号应该具备的条件:约定俗成、重复使用。

语言符号的特点是:任意性和线条性。

*语言是一种分层装置,这种装置靠组合和替换来运转。

语言必须是一种经济有效而又富于弹性和灵活性的装置。

这装置的重要特点就是分层。

*语言的底层是一套音位,一种语言的音位的数目虽然只有几十个却能构成数目众多的组合,这些组合为语言符号准备了形式的部分。

语言的上层是音义结合的符号和符号的序列,这一层又氛围若干级。

第一级是语素,意义在这里被装进形式的口袋,成了音义结合的最小的符号。

第二级是由语素构成的词,第三级是由词构成的句子。

词和句子都是符号的序列。

*组合关系和聚合关系是语言两种最根本关系。

第三章*音素:是从音节中划分出来的最小的语音单位。

(从音质角度划分出来)*音标:记录音素的标写符号。

国际音标:是国际语言协会于1888年制定的并开始使用的一套记录音素的标写符号。

*语音的发音---传递---感知三个环节,分别对应于语音的生理---物理---心理三个方面的属性,由发音学---音响学---听觉语音学三门学科加以研究,标志着人们研究语言的的进展过程。

三个环节,三个方面,三门学科的研究都是自然科学和语言学的交界领域,都要利用大量的实验手段。

生理、物理、心理的研究可以说是语音的自然属性的研究。

*元音和辅音的区别是什么?1、气流是否受阻,发元音气流不受阻,辅音受阻。

2、发音器官紧张状况。

发元音时各器官的各部分都保持均衡紧张,发辅音时只有形成阻碍的那一部分特别紧张。

3、气流强弱不同,发元音气流弱,发辅音气流强。

*音位:是具体语言中有区别的语音形式的作用的最小语音单位。

音位的分析对拼音文字的创制有极密切的关系。

对立和互补是归纳音位的原则。

语音的自然属性有物理属性(音响部分)和生理属性(发音部分),社会性是语音的本质属性。

*语流音变:音位组合中发生的语音变化。

常见的语流音变有同化、异化、弱化、脱落、增音五种类型。

第四章句子的最大特点就是有一个完整的语调。

句子按其语气可分为陈述、疑问、祈使、感叹等不同类型,可简称句型。

自由词组:句子里绝大部分词组都是根据表达的需要临时作出的组合。

固定词组:语言中的必须完整地记住的词的固定的组合。

*词的组合的五种基本类型:主谓结构、述宾结构、述补结构、偏正结构、联合结构。

*常见的语法范畴有性、数、格、时、体、态、人称等。

格:表示名词、代词在句中和其他词的关系。

体:表示行为动作进行的方式,是动词特有的语法范畴。

时:表示行为动作发生的时间,也是动词的语法范畴。

“性、数、格”是名词所具有的语法范畴;“时、体、态、人称”是动词所具有的语法范畴。

*变换:在语法格式的范围去考察几个格式之间的关系的途径。

句法同义:几种句子格式表示相同或相近的结构意义。

*表示同一结构意义的各个句式形成一个聚合,它们可以按照一定的规则相互变换,在变换时可使用移位、添加、删除、和替代等手法。

*语言形态分类:孤立语、粘着语、屈折语、复综语四种。

特点:孤立语:缺乏词形变化,但是词的次序很严格,不能随便更动。

屈折语:有丰富的词形变化,词与词之间的关系主要靠这种词形变化来表示,因而次序没有孤立语那么重要。

粘着语:没有内部屈折,每一个变词语素只表示一种语法意义,而每种语法也总是由一个变词语素表示。

复综语:特殊类型的粘着语,一个词往往由好多语素编插粘合而成,有的语素不到一个音节。

*语言的普遍特征是什么?定义:语言结构的各个组成部分,如语音、词义、语法也有共同的特点,这叫做“普遍特征”。

1、一切语言都至少有由名词性词语和动词性词语构成的句子(鸟儿飞)。

2、一切语言都有形容词性词语修饰名词性词语(小鸟儿),副词性词语修饰形容词性词语(很小)。

3、一切语言都有办法把动词性词语全部或一部转成名词性词语(调查[农村]→农村[调查],飞→飞鸟,写→写的,、所写的);把动词性词语转成形容词性词语(飞→飞鸟,烧→烧杯)。

4、一切语言都有办法把鞠躬名词性词语连在一起(鸟儿和虫子),把几个动词性词语连在一起(试试,适应和改革[环境])。

5、一切语言都有否定句(鸟儿不飞了)和疑问句(鸟儿还能飞吗),都能把某些句子变成祈使句(快飞吧!)。

6、一切语言的名词性词语动词性词语都至少有两种发生关系的方式(鸟儿飞[自动],鸟儿吃虫子[他动]。

第五章*词汇:一种语言中所有的词语和成语等固定用语的总汇。

词汇分为基本词汇和一般词汇。

基本词汇里面的词是语言词汇的核心,使用的频率高,构词能力强。

词汇成分基本来自英语。

*词义:人们对现实现象的反映以及由此带来的人们对现实现象的主观评价。

词义的特点:模糊性、概括性。

一切词义都是具有高度的概括性。

*词义的组合是通过词语的搭配(组合)来实现的。

词语的搭配的限制条件:受语法规则的支配;受语义条件的限制。

*同义词和反义词的关系:同义是重要的关系,反义是对立关系;同义和反义是对立的统一。

*为何出现“言不尽意”的现象?词义的组合是从一般到特殊,从简单到复杂,词语搭配就要受语法规则支配,还受词义条件控制,还可以由词义环境来确定,语言表达思想的功能有极限性,于是出现了“言不尽意”“言内意外”的现象。

第六章*文字:有两个意思,一是指一个个的字,一是指记录语言的文字符号的体系。

(定义也可是记录语言的书写符号系统。

)*文字起源于记事图画。

文字的发展可以从两个不同角度考察:文字记录语言的完备程度;造字的方法。

原始文字经过漫长的发展过程,才变成能够前面的、完整地记录语言的文字体系。

从文字方法考察,文字的发展经历了表意—表意兼表音—表音三个阶段。

第七章*语言发展的两大特点:渐变性和不平衡性。

*语言分化的形式:社会方言、地域方言、亲属语言。

亲属语言:从同一种语言分化出来的几种独立的,彼此有同源关系的语言。

*确定方言身份时要考虑的因素:统一的社会和语言本身的差异。

方言间的词汇差别主要表现为名异实同,用不同的名称来称呼相同的事物。

*语言的发展为何采取渐变的方式?1、语言是社会的每位成员时刻在使用的交际工具,存在于群众之间,存在于不间断的使用之中。

语言的演变只能是因势利导,任何权威想要凭借一己的意志改变语言的规则是不可能的。

2、稳固和变化这两个对立的要求都是语言作为交际工具的性质决定的。

3、斯大林说“语言从旧质过渡到新质不是经过爆发,,不是经过消灭现存在的语言和创造新的语言,而是经过新质的要素的逐渐积累,也就是经过旧质要素的逐渐死亡来实现的。

”第八章*借词:也叫外来词,指的是音与义都借外语的词。

语言融合的过程必须经过双语现象。

*洋泾浜和混合语是语言接触的两种特殊方式,他们是语言混合的产物。

洋泾浜:是掌握不同母语的某些人在特殊地区为暂时焦急的需要而形成的混杂的交际工具。

是临时性的、不稳定性的,是出现在通商口岸的一种常见的语言现象,不是中国特有的。

混合语:作为某个社会集体的母语使用的由两种或多种语言混合形成的交际工具,也叫做克里奥耳语。

*洋泾浜和混合语的区别:*国际辅助语是一种人工语言,十七世纪起就不断有人设计国际辅助语的方案,比较成功的是波兰医生柴门霍夫在1887年创造的“世界语”(Esperanto).第九章*语音对应关系是由语音演变的规律及它所具有的特点(条件性、时间性和地区性)决定的。

*历史比较法:根据语音对应关系,比较方言或亲属语言之间的差别来拟测原始“母语”的方法。

*类推作用:语法中有齐整化一的趋势的作用。

语法中有齐整化一的趋势和抗拒这种趋势的矛盾。

类推作用铲平语法中的坎坷,推广新规则的使用范围,起着调整整顿的作用,给语言带来更大的条理性。

*词义发展的表现:新词的产生和旧词的消亡。

产生与消亡是不平衡的,产生要比消亡多。

词汇发展的表现:词语的替换、词义的演变。

*从词义演变的结果看,新义不外是旧义的扩大、缩小和转移三种情况。

(举例说明)前后央(p60-61图)词的层次划分(p100-)变换(p112-118)语言学纲要名词解释复习语言学纲要名词解释复习> 导言1. 语言学:以语言作为研究对象的一门独立科学。

2. 专语语言学:以某一种具体的语言为研究对象的语言学。

它包括共时语言学和历时语言学两种。

总之,专语语言学只研究某一种语言。

3. 共时语言学:语言研究的一种方法,从一个横断面描写研究语言在某个历史时期的状态和发展。

4. 历时语言学:语言研究的一种方法,集中研究语言在较长历史时期中所经历的变化。

5. 普通语言学:以人类一般语言为研究对象,研究人类语言的性质、结构特征、发展规律,是综合众多语言的研究成果而建立起来的语言学,是语言学的重要理论部分。

6. 语文学:是为给古代文化遗产——政治历史文学等方面的经典书面著作作注释,目的是使人们可以读懂古书的一门尚未独立的学科。

7. “小学”:中国传统的语文学,围绕阐释和解读先秦典籍来展开研究,从而诞生了分析字形的文字学、研究字音的音韵学、解释字义的训诂学,因此又被人们称为经学的附庸。

8. 应用语言学:研究语言学的应用的学科,实际上是一种交叉学科,是相关学科的学者将语言学的基本原理同有关学科结合起来研究问题而产生的新的学科。

9. 历史比较语言学:语言学中一个重要的部门,它以历史比较法为基础,研究语言的亲属关系。

它为现代语言学的建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是语言学走上独立发展道路的标志。

> 第一章语言的社会功能1. 语言:是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是人类作为必不可少的思维工具和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来使用的一种音义结合的符号系统。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