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年版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第三章

年版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第三章

第三章 辛亥革命与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
作业:
论述两次鸦片战争的基本经 过及其对我国当前现代化建设 的启示?
第一节 举起近代民族民主革命的旗帜 第二节 辛亥革命与建立民国 第三节 辛亥革命的失败
2010考研真题
1949年10月1日下午15时整,北京,天安门城楼。毛 泽东向全世界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 已于本日成立了!”
1、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经济基础和阶级基础。
发展较快的是轻 工业,其中以棉 设厂地区主要集 纺织、面粉加工 中在江浙、两湖 等行业最为显著 和广东一带
设立厂矿的数 目和投资额的 增加
设立厂矿的数目和投资额
厂矿 资本总数
棉纺织资 本数额
1872-1894
74家 有6年 百万以上 9862千两
1895—1911
447家 有14年 百万以上
26232千两 (1913)
——(严中平等编的《中国近代经济统计资料选辑》)
发展较快的是轻工业,其中以棉纺织、面粉 加工等行业最为显著
1901至1911年间设立的纺织厂共85家,资本额 400多万元; 食品厂共95家,资本额1300多万元。
卷烟、造纸、火柴、玻璃等轻工业,都有一些 发展。
新政和戊戌变法的区别?
维新变法不仅要学习资本主义,在中 国发展资本主义,而且要改革君主专制制 度,实行君主立宪,反映了资产阶级参政 的愿望和要求。
新政不是资产阶级的要求,其目的是 要强化国家机器,讨好帝国主义,挽救自 身的危亡。
(三)资产阶级革命派的阶级基础和骨干力量的发展: 革命主观力量的成熟
14
(二)清末“新政”和“预备立宪”的破产:统 治阶级无法照旧统治下去了
1、清末新政及其破产
“新政”主要内容
对“新政”的评价
改革官制:设商部、学部、巡 警部 等中央行政机构
改革军制:裁撤绿营,编练新军等
改革教育:鼓励留学,废除科举、 颁布新学制等
改革经济:颁布商法商律,奖励工 商等
进步性——一定程度上促
身着深色旗袍的宋庆龄站在城楼上,看着眼前涌动 的人潮,看着广场上矗立的孙中山画像,不禁热泪盈眶。 8天后,她这样向世人讲述在天安门城楼的那一刻。
“我知道,这一次不会再倒退了,这一次,孙中山的 努力终于结了果实,而且这果实显得这样美丽……”
-------摘自2009年9月6日《人民日报》
如何理解宋庆龄所说的“孙中山的 努力终于结了果实”?
进了近代化进程;传播了
新思想;促进了民族工商 业的发展;客观上推动了
革命形势的高涨。

消极性——主观目的具有 频:
反动性;活动本质具有落后 废
性;实质是维护清朝封建专
科 举
制统治。2、预备立宪的骗局源自1901宣 布 “ 新 政 ”
1905
五大臣 出洋考 察宪政

1911
钦 定 宪 法 大
光 绪 和 慈 禧
——
摘 自 当 年 日 本 《 朝 日 新 闻 》
俎 上 之 肉 ” 。
吏 , 皆 吾 颐 使 之 奴 , 其 地 人 民 , 皆 我
即 有 一 切 权 ; 有 一 切 权 , 则 凡 其 地 官
机 关 也 , 死 生 存 亡 系 之 。 有 铁 路 权 ,
敢 谁 何 。 故 夫 铁 道 者 , 犹 人 之 血 管
(山雨欲来风满楼)
• 时代背景:《辛丑条约》签订后,民族危机严重 • 社会基础:清末新政和预备立宪的失败 • 经济基础: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 阶级基础: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壮大 • 思想基础:资产阶级民族革命思想的传播 • 组织基础:资产阶级革命团队和政党的建立 • 军事基础:革命党人发动的一系列武装起义 • 革命条件:武汉成为革命的摇篮 • 有力时机:四川保路运动使武汉兵力空虚
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结束了中国的君主专 制制度,建立共和国,但民主共和国的理想 没实现。中共继承孙中山的遗志,开辟新道 路,领导人民完成了反帝反封的任务,建立 了新中国。
在史学界有一种观点,认为辛亥革命 是孙中山等革命党人“政治激进主义”思 想的产物。 对这种观点进行评析:这种观 点错在哪里?
美国 300英里
12
行业 名称
行业 数量
投资量 的顺序
矿业
32家
英国
水电 19家 日本
纺织
16家
德国
食品
39家
俄国
开平矿务局
机器造船 7家 资金合计
共计 113家 1.3亿元
13
群众的反抗斗争风起云涌
103次
199次
188次
112次
149次
226次
1905年 1906年 1907年 1908年 1909年 1910年
要使革命到来,单是 “下层不愿”照旧生活下 去通常是不够的,还需要 “上层不能”生活下去。
--列宁
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发生有其历史必然性
1910年长沙抢米风潮 10
第一节 举起近代民族民主革命的旗帜
(一)民族危机的加剧,社会矛盾激化:人民群众不 能照旧生活下去了
《辛丑条约》
日日俄俄战签争订现《场朴茨茅斯条约》 漫画:民不聊生
张謇
大生纱厂
• 张謇是中国近代著名的实业家、教育家,主
张“实业救国”。他一生创办了20多个企业, 370多所学校,为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兴起, 为教育事业的发展作出了宝贵贡献,被称为 “状元实业家”。毛泽东在谈到中国民族工 业时曾说:“中国的轻工业不能忘记海门的 张謇”。
溥 仪 上 台
设责任内阁
纲死

革命形势高涨
出洋后的考察报告之立宪三好:
1.固皇位。其他国家皇帝没实权,中国的有。 2.弥内乱。平复孙文等革命派造反。 3.轻外患。和西方国家一路,都是民主制度。
预备期限:从20年-15年-9年-
《钦定宪法大纲》:
1.君上大权(14条)。皇权独揽,拥有绝对的权力 2.臣民义务(9条)。即使臣民有言论、集会、出版
之 , 存 之 亡 之 , 操 纵 于 铁 路 两 轨 , 莫
兵 权 、 商 权 、 矿 权 、 交 通 权 , 左 之 右
“铁 路 所 布 , 即 权 力 所 及 。 凡其 他 之
国名 英国
在中国投 资的铁路 共计
2800英里
俄国 1530英里 6420
德国 720英里 英里
比利时 650英里 法国 420英里
、结社的自由,但皇帝一道圣旨这些权力都得作废。
成立责任内阁:
1905年袁世凯、张之洞给皇上建议:科举阻碍中国 人的思想,建议引进外国学校。之后朝廷一道圣旨废科 举,引起学孔孟之道考取功名的士大夫不满。
立宪派请愿施压把权力交给国会,成立国会之下,
清政府成立责任内阁,但全是满清贵族,排斥汉族
官僚,如张之洞、袁世凯,袁世凯因脚疾被让其离京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