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5%水泥稳定碎石基层首件工程施工总结2

5%水泥稳定碎石基层首件工程施工总结2

5%水泥稳定碎石基层首件工程施工总结为了在保证工程总体质量的前提下,尽可能的提高机械效率,加快工程施工进度,我项目部于2019年6月27日在K11+900—K12+160左幅进行了 5.0%水泥稳定碎石基层试验段的摊铺。

试验段采用集中厂拌、摊铺机摊铺、压路机碾压、洒水养生的流水作业法施工,根据试验检测资料和前场各工序记录资料,现做出如下总结。

一、编制依据㈠德化县春美至联三线公路工程大铭段招标文件;㈡德化县春美至联三线公路工程大铭段A1标段施工图设计;㈢国家现行公路行业技术标准及有关施工技术规范:①《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G F80/1-2004);②《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10-2014及条文说明;③《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细则》JTGT F20-2015;④《公路排水设计规范》JTG/TD 33-2012。

二、工程概况本标段设计起点K6+900,位于春美乡与大铭乡交界处,经黄金村西部,于K9+107.5建金竹园隧道穿金黄村,之后再沿山体下坡展线,经黄金村东部、至上徐村,沿山体东南方向绕行,至大铭村,在K12+400接县道X351,终点桩号K12+640,全长5.74KM。

探索5%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施工工艺;收集整理5%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松铺系数分析压实度与压路机碾压遍数的关系,总结最佳压实遍数,编制首件工程总结,以用于指导5%水泥稳定碎石基层的全面施工。

三、试验目的我项目部拟于K11+900—K12+160左幅进行5%水泥稳定碎石基层试验路段的铺筑,试验路段路线长度260米,层厚18cm。

拟通过此次试验路段确定水泥稳定碎石基层的施工组织和施工工艺,并确定以下各项数据:1、验证水泥稳定级配碎石基层配合比;2、施工机械设备的配套及合理用量;3、一个施工作业班组合适的流水作业分段长度;4、混合料的松铺厚度及松铺系数;5、使混合料有效达到规定压实度(97%)的最佳含水量、压实设备类型和最佳组合方式、碾压遍数、碾压速度、碾压工序。

四、施工准备情况1、施工测量准备水准点和导线点已经复测完毕,满足技术规范要求,已报监理工程师批准使用。

2、配合比试验情况依据设计要求,我部工地试验室进行了基层水泥稳定碎石配合比试验,试验结果经检测复核,试验结果如下:混合料各成分比例为水泥∶水∶碎石∶石屑=1:1.13:11.94:7.96水泥稳定碎石混合料的最佳含水量 =5.4%(摊铺时含水量)水泥稳定碎石混合料最大干密度=2.242g/cm3经总监办检测复核,符合《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细则》及业主要求,批准使用。

3、施工机械及人员配置主要施工管理人员配置表现场施工人力配备表5%水泥稳定碎石基层主要机械设备配置表4、生产配合比的标定过程及试验结果5%水泥稳定碎石基层首件工程路段位于K11+900—K12+160左幅,设计厚度为18cm。

首先取用现场连续级配的材料通过筛分、击实、试铺、得出5%水泥稳定碎石基层的最大干密度为2.242g/cm3;最佳含水量:5.4%。

水泥稳定碎石基层级配范围表:五、施工工艺施工工艺流程图1、测量放线工作下承层按规范检验达标后,并经监理工程师检查验收合格后,用全站仪准确放出路基的中线、边线,用钢筋控制桩准确标示,其间距应控制在10米一个。

控制桩测设完成后,在施工段的一端打入ф14的钢筋桩。

开始摊铺的前一天要进行测量放样,按摊铺机宽度与传感器间距,一般在直线上间隔为15~20m做出标记。

2、拌合水泥稳定碎石在位于K9+500右侧水稳拌合站内集中拌合,配合拌合站做好质量控制工作,主要控制混合料的配合比,既通过调整料斗下面的电机转速和斗门高低来控制各种材料的流量。

同时还要控制好水泥剂量和拌合时的含水量。

拌合站根据施工情况将拌合设备调整到最佳配置,确保运转连续、拌合均匀不要出现花白料。

拌合站生产过程中,试验室应随时抽检混合料的含水量和水泥剂量并将试验结果及时反馈到拌和站。

3、运输根据拌和站的生产能力和作业的要求,项目部组织了足够的运输车辆,水泥稳定砂砾运输及施工时,采用以下方式控制发生粗细料离析现象。

⑴.自卸汽车在装料时采用前、后、中的装卸料方式,以减小材料离析现象。

⑵.混和料应尽快运送到铺筑现场,以防止运输过程中水分损失过多。

⑶.运输车辆在运往现场的途中,应尽量匀速行驶,避免大的颠簸,防止因车辆的颠簸而造成混合料的离析。

⑷.配置足够数量的大吨位自卸汽车,以保证摊铺连续作业。

自卸汽车在离摊铺机20-30cm处停车,不得碰撞摊铺机挂空挡,由摊铺机推动前进。

⑸.当汽车将混和料倾卸入摊铺机受料斗时要像水库泄洪式卸入,而不能让材料滚动式卸入。

4、摊铺本工程路面水泥稳定土基层的混合料施工采用摊铺机摊铺混合料。

⑴.摊铺速度控制为2-3m/min,保证整个过程中摊铺机行驶稳定、连续、均匀尽量减少停机待料现象。

高程控制采取摊铺机传感器自动找平装置,即在摊铺机两侧挂钢丝,测量高程作为基准平面,采取这种方法时应用紧线器拉紧钢丝,减少钢丝挠度而造成高程不准确,施工中测量员随时检查摊铺后高程,出现异常马上采取补救措施。

⑵.运料车严禁开到已经抄过平的钢丝范围调头,避免碰倒钢丝或碾断钢丝绳导致影响进度。

运料车距摊铺机100m-200m调头,然后运料车到摊铺机前进行摊铺。

摊铺机后面应设专人消除粗细集料离析现象,特别是局部粗集离析应该铲除,并且用新拌混合料填补。

碾压后质检人员进行检测,用人工将出现的局部“小波浪”消除。

施工过程中应尽量减少摊铺机中途停机的次数。

每次停机起步时,摊铺速度应从零开始逐渐增加,人工对起步处进行修整,并检测达到平整度的要求。

同时要注意控制好中线和边线,以保证路面宽度。

⑶.在摊铺时,当混合料从摊铺机传送带到螺旋往两侧送料的过程中,容易发生粗细料的离析现象。

因此摊铺机后安排专人负责,当发生离析时,人工将粗料铲除换以新料。

同时配一名技术人员根据混合料的松铺系数检测每个断面的纵横高程,以此及时调整摊铺厚度,使纵横面高程符合标准。

在摊铺过程中,试验室应该及时到现场取样,做七天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

5、碾压在高程检查无误、平整成型后,混合料处于最佳含水量在±1%时,即可进行碾压。

当水分不足时应先洒水补充水分,等到达到要求时方可进行碾压。

碾压时拟采用静压2遍→弱振2遍→强震2遍→弱振2遍→静压光面2遍的方法。

对于直线段和不设曲线段部分先从外侧向路中碾压,在设置超高的平曲线段,由内侧向外侧进行碾压。

碾压时,后轮重叠1/2轮宽(重叠30cm以上);后轮必须超过两段的接缝,使每层整个厚度和宽度完全、均匀地压实到混合料面上。

后轮压完路面全宽时,即为一遍,在碾压过程中应保证混合料外观表面平整、无轮迹或隆起。

压路机的碾压速度,头两遍以采用1.5~2km/h 为宜,以后用2.0~3km/h,最后静压4 km/h。

其原则为先轻后重,先慢后快,以免发生推移,形成不适宜结构。

路面的两侧,多压2~3遍。

严禁压路机在已完成的或正在碾压的路段上“调头”和急刹车,以保证层表面不受破坏。

碾压过程中,集料的表面始终保持湿润,如表面水蒸发得快,及时补充水分。

6、接缝⑴横向接缝:摊铺机摊铺混合料时,不宜中断,如因故中断两小时,应设置横向接逢。

摊铺机应驶离混合料末端,人工将末端含水量合适的混合料弄齐,紧靠混合料放两根木方,方木的高度应与混合料的压实厚度相等,整平紧靠木方的混合料,方木的另一侧用砂砾或碎石回填3m长,其高度高出方木几厘米,将混合料碾压密实。

重新开始摊铺混合料之前,将砂砾或碎石和方木铲除,并将下承层清理干净,在接槎处刷稀水泥浆一道,摊铺机返回已压实层末端,重新开始摊铺混合料。

如果摊铺中断后,未按上述方法处理横向接缝,而中断两小时,则应将摊铺机的附近及下面末端未经压实的混合料铲除,并将已压实且高程和平整度符合要求的末端挖成与路中心线垂直向下的断面,然后再摊铺新混合料。

⑵.纵向接缝:避免纵向接缝,在必须分两幅施工时,纵缝必须垂直相等,不应斜接。

7、混合料的养生每一段碾压完毕并经压实度检查合格后,应立即养生。

采用土工布覆盖、洒水车洒水养生,养生期不得少于7d。

8、质量检测水泥稳定碎石基层实测项目注:本工程设计要求水泥稳定基层压实度≥97%,5%水泥稳定层控制弯沉75.03(0.01mm),7天无侧限抗压强度为2.5mpa。

六、试验段结论通过试验段的施工,我部对水泥稳定碎石的施工技术方案均进行了验证,通过对试验段施工各环节的回顾与分析,及时发现了存在的问题,并明确了处理措施。

现形成如下的结论,以指导大规模施工:1、机械设备及劳动力组合通过试验段验证了上述的机械设备组合合理,劳动力能够满足5%水泥稳定层施工要求,能够确保上面层的正常施工。

2、混合料拌合试验段施工,验证了我部的生产配合比完全满足要求,具备指导规模生产的作用。

其中:混合料各成分比例为水泥∶水∶碎石∶石屑=1:1.13:11.94:7.96。

水泥稳定碎石水泥剂量为5.0%,最大干密度为2.242g/cm3,最佳含水量为5.4%。

从拌合后效果来看,5%水泥稳定层混合料拌合均匀,无粗细颗粒离析现象;从现场施工效果看,碾压后表面平整密实、无松散、无坑洼、软弹现象,施工接缝平整、稳定、无轮迹;从压实度检测结果来看,检查值均大于97%,满足规范要求,因此我部认为试验段中5%水泥稳定混合料配合比可在大面积施工中使用。

3、碾压本次试验段碾压工艺的组合为:静压2遍→弱振2遍→强震2遍→弱振2遍→静压光面2遍,经现场检测,在震动碾压第8遍时5%水泥稳定层混合料压实度均能够达到设计规定的97%以上,混合料弯沉代表值为40.8(0.01mm),混合料7天无侧限抗压平均强度为4.3mpa。

压实度、弯沉、7天无侧限相关检测数据见附件经检测,在碾压第8遍时压实度均已满足设计要求(设计压实度为97%)通过试验段施工测定,修正后选取的松铺系数1.325,能够保证水稳摊铺层的厚度控制要求,将作为规模施工时的松铺系数控制标准。

4、摊铺50米左右即可开始碾压,做为一个碾压段。

碾压时拟采用静压2遍→弱振2遍→强震2遍→弱振2遍→静压光面2遍的方法,压实遍数为8遍。

碾压施工过程中压路机行驶速度控制在1.5km/h~3km/h。

碾压过程中如出现弹簧、松散、起皮、拥包等现象,在未碾压前及时用人工翻开,重新拌和或进行换填新的混合料,使其达到质量要求。

5、七天无侧限强度均满足设计要求。

6、综上所述,试验段的各项检测指标满足规范要求,证明试验段采用的施工工艺合理,质量控制方法有效,铺筑方案切实可行。

针对试铺中出现的问题已找到原因,并已制订合理的解决方案。

经总结本次试验段完成了试铺要求的各项内容,达到了试验目的,具备指导我部大面积施工的条件。

德化县春美至联三线(锦洋村)公路工程大铭段A1标段5%水泥稳定碎石基层试验段工程总结报告宏远建设有限公司德化县春美至联三线(锦洋村)公路工程大铭段A1标段项目经理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