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的间架结构,如何布局?
关于书法的间架结构,我们可以找到的有欧阳询的三十六法,李淳的八十四法,邵瑛、黄自元的九二法,还有二十八法等等。
这些方法可供记忆的量还是有点大,我综合起来,大致有这几点,无外乎统一、对称、均衡、连贯、揖让、小变之类,共有六点。
下面说说总结的这六点结构间架布局方法。
1、统一
统一的对面是怪异,突兀。
统一给人以安定的感觉。
丑是美的对面,反常的东西多有丑的意味。
统一的解释是大家一样,从整体到局部,从单字到整篇,方方面面都是如此。
由于要注意统一,那么在字的大小、方正,笔划的方向、长短,起笔收笔的形态等方面,都要一致。
2、对称
在绘画中,对称是很重要的一个概念。
对称本身就是一种美。
我们谈到了笔划的重力作用,对称是满足重力要求的一种方法。
对称有多种,一是轴对称,对一条线对称。
一是平面对称,对某个平面对称。
一是中心对称,对某个点对称,到某个点的距离相对等。
3、均衡
古人说计白当黑,美术字的写法中强调均匀,都是说明要注重笔划的位置长短。
连续的横或者是竖,彼此的间距大致要相当,比如"真、川"。
要注意笔划之间的力矩的平衡关系,数值要差不多。
"真"字的最底横,承载着上面的笔划,所以最长。
而且在竖的两面长短差不多。
这又反映了对称。
中国字是方块字,各个方向都有一个参考线,有个限制,所谓字有八面,就是要注意这点。
换句话说,字要天覆地载,上面要能盖得住下面,下面要能承得住上面,要天庭饱满,地角方圆。
均匀加上力矩的平衡,就是均衡。
平行等距,这是从均衡来的。
4、连贯
连贯的目的是避免突兀、龃龉、支吾、生涩,造成一种流畅的感觉,使人感觉顺利自然。
在行书草书,可以利用连笔来反映连贯的意思,在楷书,就要注意笔划的意味,形成连贯的形态。
比如长笔不能有很多的曲折,尤其是锐角折角之类。
笔划之间的连接要干净利落,不要有犹疑的意味。
连贯还有一个呼应的关系,各个笔划之间有种无形的连系。
在起笔和收笔之间,各个笔划的相互关系之间,要能此开彼合,前呼后应。
高明者能够以断为连,以连为断。
5、揖让
揖让是指笔划相互之间的处理。
一个字由许多的笔划组成,或者分成小的组成部分。
不同的笔划或部分,可以分出主次。
次要的就要顾及主要的,在空间大小、长短等方面,要以主要的为主。
总而称之,名为揖让。
比如"汉"字,三点水虽是偏旁,占位要小,又字有个交叉,显然要占多点位置。
过去有穿插谦让的说法,大意是主笔可以穿插于次笔之中,次笔要对主笔谦让,笔者的意思和它们类似。
6、小变
虽然我们讲统一均衡,但凡事不是绝对的。
如果一味追求统一,那就是等线体,虽然也是美的,但会给人以呆板的感觉。
古人反对状如算子就是这个意思。
我们要能够变通,允许有点小的变化。
只是这种变化不能喧宾夺主,所以名之为小。
比如"三"字,按照均匀的说法,三个横应该一样长,任哪种美术字都找不出这样写的,这样写就太死板了。
还有,兰亭的"之"字形态都不一样,也是追求这种效果。
此法是个性的天堂,各种字体都是借助此法才出现的。
这六法是同时存在同时使用的,能够达到满足这六点,就能使字好看起来。
由于要达到这样的效果,就可以推出一些次一级的原理,暂列如下:
1、平行等距,这是从均衡来的。
笔划之间的距离要基本相等,即留白要差不多;类似的笔划之间要平行,比如许多的横,许多的竖,许多的撇。
2、注意比例。
如果不能等距,就可能是成比例的。
这是均衡和对称的要求。
达到均衡的方法是先确定重心。
由于有统一的法则,所以每个字的重心位置是差不多的。
在重心确定之后,从重心向外做虚拟的放射线,尤如画"米"字,在每条过重心的直线上,重心两边的重量乘以到重心的距离应该是相等的,或者成一个统一的一致的比例。
这就是均衡的含义。
我们可以给每个局部定重心,或者是每个笔划定重心,再由各个次级的局部的重心对整个字的总重心求力矩,这样来达到均衡。
这里所说的字的重量就是笔划在虚拟的直线上所占的面积,或者是长度。
3、向背反势,如果不平行,那么就有相背相向之说。
为了达到对称均衡,笔划之间要么相背要么相向,一横向右下斜,下一横大概要向右上斜了。
这个观点发展开去,就有反势的概念,即长令短,短令长,正令斜,斜令正,大令小,小令大。
这个"令",是使人感觉上的,不是真的要把长变短,是利用周围笔划的布置,造成这种感觉。
这种反势是在应用其它的原理的基础之上的,不能超越其它的原理。
4、松紧相对,字必成方。
字的某些部分笔划多,布置起来就会紧密一些,但同一个字必然的其它的地方就会疏松一些,总体要成为一个方块。
每个局部都要运用这六个大法,再结合起来。
在这里要注意,常见的布置是重心偏左上,偏左重上,左收右放,上紧下松。
如果重心偏下,会有稳重的感觉,偏上,就略有不稳定的意味,在具体的间架安排时,就要使之安稳。
人群之中,以右撇子为多,右撇子写字时,以从左向右写方便。
左收右放,就有了继续前进的空间。
如果右边特别厚重,好象有堵墙,挡住了去路。
如此,重心偏左上,会给人以动感。
注意,此处是略,不能过,过犹不及也。
5、要有韵律。
忌讳忽大忽小,大小不一,忽正忽斜,东倒西歪,无章可循。
绝对的一致是做不到的,我们着重的地方还会随着具体的字发生变化。
在统一的原则下,结合小变,就产生了韵律一说。
这是在大的层面上来看的,我们的小变也要有规律,这就形成了韵律。
艺术都是相通的,跳舞能和书法相通,还可以和写诗相通。
跳舞、写诗和音乐中都有的韵律,同样可以在书法中找到它的位置。
6、笔笔合规。
多余的东西一律舍去。
不要随意添加臆造笔划、写法,随便加长、缩短笔划,改变笔划的方向。
可以在笔划之间想象一些连线,可能会有意想不到的发现,比如一些笔划的起始或者是收结是在一条直线上的之类,这样来运用相对坐标或者是参照物,可能有助记忆好看的字形。
7、错落有致。
我外公常说,学字先学篆。
当时不理解,因为篆字平常很少使用,学来何用,徒耗时间精力。
现在以为,要写篆非但要使用毛笔,而且要横平竖直,对笔划就有了映象。
再者,篆的笔划需要布置得当,需要做到空白均匀。
在篆的基础上,稍加改动,就成了其它字体的结构了。
现在无需特地的去学篆,可以看等线
体,或者叫黑体。
黑体加上小变,可以转成其它的字体的结构了。
这样,要和黑体有区别,就是错落有致。
我们的反势,也是相对黑体而言。
横可以不平,竖可以不直,但要有致,要符合六个要点,就可以减少呆板的态度。
8、有算胜无算。
写字要做到字形在纸,笔法在手,笔意在心。
要能意在笔先,胸有成竹。
兰亭序据说是在醉后作,祭侄稿是在悲愤中草,都是出自作者的肌肉记忆,也就是作者的本性,即使聪明绝顶,本性不同,也写不出这些东西来。
本性是可以修饰的,无礼的人可以学会礼貌,书法之类也可以往美的方面行进。
说书法是创作,就是把作者对美的感受表现出来。
天性之类,只是一说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