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十一章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价值论

第十一章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价值论


马克思主义哲学就是从主客体关系的角度来考察价值的, 马克思主义哲学就是从主客体关系的角度来考察价值的, 并由此真正揭示了价值的本质 所谓价值,就是客体的存在、 所谓价值,就是客体的存在、作用及其变化与主体需要 及其发展之间的某种一致或符合,简言之, 及其发展之间的某种一致或符合,简言之,就是客体的 属性对于主体需要的满足关系 按照这一定义, 按照这一定义,对于那些具有能够满足主体某种需要的 属性的客体,我们就说它对于主体有价值( 属性的客体,我们就说它对于主体有价值(或有正价 );一个客体满足主体需要的属性越多 一个客体满足主体需要的属性越多、 值);一个客体满足主体需要的属性越多、对主体需要 的满足程度越高,其价值也就越大 的满足程度越高,
第二,作为客体属性对主体需要的满足关系, 第二,作为客体属性对主体需要的满足关系,价值总是在 人类具体的、历史的社会实践活动中形成、 人类具体的、历史的社会实践活动中形成、发展和实现的 人首先是以实践的态度面对世界并以实践的方式掌握世界 主体的需要实质上是主体进行实践活动时产生的需要。 的,主体的需要实质上是主体进行实践活动时产生的需要。 同时, 同时,主体的需要也只有通过社会实践活动才能得到满足 事实上, 事实上,社会实践就是主体需要不断产生和不断得到满足 的无限发展过程;随着人类实践的不断发展, 的无限发展过程;随着人类实践的不断发展,人类的需要 也在日益丰富, 也在日益丰富,人类的价值世界也不断得到拓展
第十一章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价值论
人与世界之间除了实践关系和认识关系这两种基本关系外, 人与世界之间除了实践关系和认识关系这两种基本关系外,还有 一种价值关系;虽然价值关系并不是人与世界之间的基本关系, 一种价值关系;虽然价值关系并不是人与世界之间的基本关系, 但它却随时随处都渗透在人们的实践和认识活动之中, 但它却随时随处都渗透在人们的实践和认识活动之中,并且是作 为一种目的性要素在人们的实践和认识活动中起作用的。 为一种目的性要素在人们的实践和认识活动中起作用的。也正因 如此, 如此,对价值的哲学思考即价值论历来都是哲学的一个重要领域 历史上的哲学家们围绕着价值的本质和特点、 历史上的哲学家们围绕着价值的本质和特点、价值的评价和选择 等问题展开了激烈的争论,形成了各种各样的价值哲学理论, 等问题展开了激烈的争论,形成了各种各样的价值哲学理论,但 他们对这些问题的看法大多是非常片面的 马克思主义哲学立足于人的实践活动即人与世界的实践关系来考 察人与世界的价值关系, 察人与世界的价值关系,对价值论的一系列问题作出了正确的回 答
价值的社会性决定了它的历史性, 价值的社会性决定了它的历史性,即主客体之间的价值关系是 随着历史的发展而不断变化发展着的 价值的历史性主要表现在这样三个方面: 价值的历史性主要表现在这样三个方面: 一是价值主体的历史性,即人的需要、利益、知识、情感、 一是价值主体的历史性,即人的需要、利益、知识、情感、意 志等会随着历史的发展而不断变化 二是价值客体的历史性,即价值客体也会随着历史的发展、特 二是价值客体的历史性,即价值客体也会随着历史的发展、 别是随着社会实践的发展而发生改变 三是客体价值的历史性, 三是客体价值的历史性,即同一客体在不同的历史条件下具有 不同的价值
二是价值的为我性, 二是价值的为我性,即价值关系总是主体从自身的需要出发 并为了满足自身的需要而建立起来的 由于主体需要既包括物质方面的需要也包括精神方面的需要, 由于主体需要既包括物质方面的需要也包括精神方面的需要, 从主体的需要出发建立起来的价值关系必然会受到主体的各 种主观因素(如情感、意志、兴趣、欲望等)的影响, 种主观因素(如情感、意志、兴趣、欲望等)的影响,因而 价值的主体性也包含着价值的主观性 三是价值的创造性, 三是价值的创造性,即价值是人们从自己的需要出发并通过 实践活动创造出来的一种关系, 实践活动创造出来的一种关系,是人的本质力量与客体属性 相互作用的结果。 相互作用的结果。创造性是价值主体性最集中的表现
再次, 再次,价值具有相对性和绝对性 价值既具有相对性也具有绝对性, 价值既具有相对性也具有绝对性,是相对与绝对的统一 一方面,价值是相对的。价值的相对性表现在: 一方面,价值是相对的。价值的相对性表现在: 第一,价值是相对于一定的主体而言的, 第一,价值是相对于一定的主体而言的,同一客体相对于不同 的主体具有不同的价值, 的主体具有不同的价值,同一客体对于不同时空条件下的同一 主体也具有不同的价值 第二,价值也总是相对于一定的客体和客体的一定属性而言的, 第二,价值也总是相对于一定的客体和客体的一定属性而言的, 不同的客体对于同一主体具有不同的价值, 不同的客体对于同一主体具有不同的价值,同一客体的不同属 性对于同一主体的价值也不相同
一方面,主体的需要决定着客体对主体是否具有价值, 一方面,主体的需要决定着客体对主体是否具有价值, 亦即决定着主客体之间价值关系的形成和实现 当主体尚未产生某种需要时,客体的存在及其属性不会 当主体尚未产生某种需要时, 受到任何影响,但它们对主体来说不具有任何意义, 受到任何影响,但它们对主体来说不具有任何意义,不 可能成为价值客体 另一方面, 另一方面,主体的需要也决定着客体对主体具有何种价 值,亦即决定着主客体之间价值关系的性质和类型
价值的本质、 第一节 价值的本质、特点和形态 什么是价值? 什么是价值?价值具有哪些特点和具体形 态?这些都是价值论的最基本的问题 只有首先正确地回答这些问题, 只有首先正确地回答这些问题,才有可能 正确地分析和解决价值论的其他各种问题 对这些问题的考察和解答, 对这些问题的考察和解答,构成了马克思 主义哲学价值论的最核心的内容
价值不仅具有客观性,而且具有鲜明的主体性。 价值不仅具有客观性,而且具有鲜明的主体性。所谓价 值的主体性,是指价值的有无、大小、 值的主体性,是指价值的有无、大小、变化等都要受到 各种主体因素的制约和影响 价值的主体性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价值的主体性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价值的自主性, 一是价值的自主性,即价值主体在价值关系中占有主导 和支配地位,具体来说,主体需要是价值的尺度, 和支配地位,具体来说,主体需要是价值的尺度,价值 关系是在主体主动作用于客体的过程中建立起来的,多 关系是在主体主动作用于客体的过程中建立起来的, 数价值客体都是主体加工和创造的产物
要正确地理解价值的本质, 要正确地理解价值的本质,我们还必须把握以 下两个方面: 下两个方面: 第一,价值不是一种实体,而是主体和客体之 第一,价值不是一种实体, 间的一种特定的关系, 间的一种特定的关系,即值’ 马克思所说:“‘价值’这个普遍的概念是从 价值 人们对待满足他们需要的外界物的关系中产生 的”
二、价值的特点
价值的本质决定了价值的特点。 价值的本质决定了价值的特点。作为主体与客体之间的一 种特定关系, 种特定关系,价值具有多方面的重要特点 首先, 首先,价值具有客观性和主体性 所谓价值的客观性,是指价值是在价值认识、 所谓价值的客观性,是指价值是在价值认识、价值评价主 体之外实际存在的, 体之外实际存在的,它不以价值认识主体或评价主体的意 志为转移 之所以说价值具有客观性,是因为价值主体、 之所以说价值具有客观性,是因为价值主体、价值客体以 及二者之间的关系都是客观的
另一方面,价值又是绝对的。这主要表现在: 另一方面,价值又是绝对的。这主要表现在: 第一,价值在人类社会生活、人类社会实践中是普遍存在的, 第一,价值在人类社会生活、人类社会实践中是普遍存在的, 只要人类社会持续存在和不断发展着, 只要人类社会持续存在和不断发展着,只要人类在不断地进 行着社会实践活动, 行着社会实践活动,就一定有价值存在 第二,虽然价值是具体的、历史的和相对的, 第二,虽然价值是具体的、历史的和相对的,但在人类共同 生活条件业已形成的情况下,存在着这样一些价值, 生活条件业已形成的情况下,存在着这样一些价值,它们对 全人类的生存和发展都具有普遍意义, 全人类的生存和发展都具有普遍意义,因而是人类的共同价 值 例如, 例如,在当代生态环境问题对整个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构成严 重威胁的情况下, 重威胁的情况下,生态价值已凸现为人类的共同价值
最后, 最后,价值具有多元性和一元性 一方面,价值具有多元性。这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一方面,价值具有多元性。这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第一,同一客体对不同主体具有不同的价值。 第一,同一客体对不同主体具有不同的价值。 第二, 第二,同一客体对不同情况下的同一主体具有不同的价值 第三, 第三,同一客体相对于同一主体的不同需要也往往具有不同的 价值 另一方面,价值又具有一元性即确定性和单一性。 另一方面,价值又具有一元性即确定性和单一性。价值的一元 主要是指同一客体对同一历史时期、 性,主要是指同一客体对同一历史时期、同一社会条件下的主 体的价值是一元的、 体的价值是一元的、确定的
三、价值的形态
在现实生活中,价值的具体形态是多种多样的, 在现实生活中,价值的具体形态是多种多样的,因而从不同的角 度出发, 度出发,可以对价值作不同的分类 根据主体需要性质的不同, 根据主体需要性质的不同,可以把价值区分为物质价值和精神价 值 根据价值主体类型的不同,可以把价值区分为个人价值、 根据价值主体类型的不同,可以把价值区分为个人价值、群体价 值和人类价值 根据价值所属社会生活领域的不同,可以把价值区分为经济价值、 根据价值所属社会生活领域的不同,可以把价值区分为经济价值、 政治价值和文化价值 根据价值本身的地位和作用的不同, 根据价值本身的地位和作用的不同,可以把价值区分为工具价值 和目的价值 还可以把价值区分为潜在价值和现实价值、 还可以把价值区分为潜在价值和现实价值、真实价值和虚假价值 以及正价值、负价值和零价值, 以及正价值、负价值和零价值,等等
一讲到价值,就必然涉及两个方面, 一讲到价值,就必然涉及两个方面,即客体的属性和主 体的需要,其中,客体的属性是价值的基础和载体, 体的需要,其中,客体的属性是价值的基础和载体,没 有它价值就失去了依托,也就根本无所谓价值; 有它价值就失去了依托,也就根本无所谓价值;主体的 需要是价值的重要构成要素, 需要是价值的重要构成要素,它将客体的可能意义予以 肯定并将其转化为现实的价值形态,没有主体需要的肯 肯定并将其转化为现实的价值形态, 定和转化作用, 定和转化作用,同样也无所谓价值 尽管客体的属性和主体的需要都是价值的基本构成要素, 尽管客体的属性和主体的需要都是价值的基本构成要素, 但二者在价值关系中的地位并不是平列的,其中, 但二者在价值关系中的地位并不是平列的,其中,主体 的需要具有决定性的意义,这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的需要具有决定性的意义,这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