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亚洲季风

亚洲季风


南亚季风 多尺度变化
南亚季风 3 季节内变化 (ISV)
观测研究表明:南亚季风的活跃期和中断期(或干、湿期) 是由于热带幅合带(TCZ)反复从赤道向北移动所导致 (Sikka and Gadgil 1980, Yasunari 1979) ; 季节内变化主要包括10-20天和30-60天周期振荡,而这两 类在南亚季风区对于总的季节内变化的贡献几乎是一样的。 30-60天周期振荡在南亚和东亚季风区表现为纬向分布向 北传播; 而10-20天周期振荡则呈现地区性纬向尺度较小并向西传 播
6月20日,一名三轮车夫在浙江兰溪市区深水中推车 行进,一些市民在市区划着小艇出行。
2006年印度古特拉邦干旱
印度特大洪水造成千人死亡
一.
二.
季风的形成主要是海洋和陆地热力差异造成的。 环流系统可以看成一个超大尺度的海陆风系统, 若要了解季风的形成原因,则必须先知道什么是 海陆风,以及海陆风的成因。 海陆风在夏季的海岸地区非常常见──白天,大 气低层的风从海洋往陆地吹,形成海风,大气高 层的风从陆地往海上吹;到了晚上就完全倒转过 来,大气低层的风从陆地吹向海洋,形成陆风,而 大气高层的风从海洋吹向陆地。
小结
印度季风区地理位置上,南面是温暖的 印度洋,北面是喜马拉雅山,这样对于 南亚季风的年循环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哈得来(Hadley (1686))首先提出这种 ) 显著的年循环主要是由于海陆热力差异 形成的巨大的“海陆风”所致。
(a) 是1986-1988 年印度中部的 日降水的天气、 日降水的天气 、 季节和年际变 化图 (b)全印度季节平 全印度季节平 均降水的年际 变化( 直方图) 变化 ( 直方图 ) 及年代际变化 实线). (实线
季风是如何形成的呢?
海陆风示意图
白天
夜晚
海陆风主要是因为海洋和陆地对太阳辐射加热或冷却的速 度不同所引起的,正因为这种海陆日夜温度变化的差异,才 造成海陆风随日夜改变的现象。 同样地,季风也是因为大范围的海洋和陆地对于太阳辐射年 变化的反应差异不同而造成的。以北半球的亚洲季风区来 说,当夏季太阳直射北半球, 亚州陆地会被迅速加热,大气 低层形成低压带,风会由南方的海洋吹向陆地,但由于科氏 风会由南方的海洋吹 力的作用,则转成西南风,因此,该地区的夏季是盛行西南 风的季节。到了冬季,太阳直射南半球,亚州陆地迅速散热偏东北风,所以,该地区的冬季是 盛行东北风的季节。
南亚季风系统示意图
干燥冬季: 干燥冬季:冷而干的空气 从冬天的大陆吹来 ; 在 上部, 上部,赤道东风很弱并局 限于 5 ° N 和 10 ° S, , 而副热带西风一直伸到 10 ° N ;在低层有一反 气旋环流和东北气流
小结 季风或风和降水的季节变化可以解释为东 西分布的降水带(即所谓的热带辐合带, TCZ) 从南半球冬季,北半球夏季,向北 季节迁移的结果 ;因此,南亚季风 (SAM) 气候可认为是强的年循环的一个阶段(位 相)。
Amplitude of climatological mean annual cycle (AC) defined by JJA minus DJF climatological means of (a) precipitation (mm day-1), (b) zonal wind at 850 hPa (ms-1) and ( c) meridional wind at 850 hPa (ms-1).
Winter
南亚季风 1 特征
Summer
An anticyclone (the Tibetan anticyclone) at the upper level (200 hPa) with the monsoon easterly jet;
雨季 ( 夏季 ) : 温 暖 、 潮湿的 空气从 海洋吹向大陆 ; 在 对流层上层 , 副热 带热带西风退到 30 以北, ° N 以北 , 赤道地 区是强劲的东风急流; 区是强劲的东风急流; 在对流层低层, 在对流层低层, 西南 气流控制着季风区并 形成气旋环流
南亚季风 2 年循环 1 高降水区可以从 NH到 (Annual Cycle ) 到
SH。 但不允许从北半球 。 冬季 顺利将移动到北半 冬 季顺利将移 动到 北半 球夏 季 只有通过突然 球 夏季 , 只有 通过 突然 的亚 洲季风爆发的转型 的 亚洲季风爆 发的 转型 期发生。 期发生。 2 表面风速度和海表面温 度 (SST) 关联的降水演 变表明MAC的演变是海 变表明 的演变是海 洋和 大气相互作用的结 洋 和 大气相互 作用 的结 果
南亚季风 2 年循环 (Annual Cycle )
降水年循环 的 最大振幅可 以看到在亚 洲 和澳大利亚 季风区域 。 在 对流层底层 纬向风年循 环 的最大振幅 位于中部和 西 部的阿拉伯 低空急流) 海低空西风急流 (低空急流) 低空急流 地区 , 而经 向 风年循环的 最大振幅则 在 赤道印度洋 和索马里海以西。 和索马里海以西。
南亚季风 4 年际变化 (IAV)
南亚季风指数
南亚季风 4 年际变化 (IAV)
W-Y 刻画了季风大尺度环流特征
RM1 抓住了来自于阿拉伯海 和西孟加拉湾的西风气流 以及在孟加拉湾的跨赤道 气流。 气流。
南亚季风 4 年际变化 (IAV)
南亚季风年际变化的 主要特征表现为对于 ENSO(El NinoSouthern Oscillation)发生时海 Oscillation)发生时海 表温度的响应。 表温度的响应。特征 主要是在东印度洋和 西太平洋两个大的反 气旋的进退。 气旋的进退。
Spatial patterns of principal modes (a-f) and time coefficients (g) of wind and SST anomalies. In panels (a-e), vectors represent 850-mb horizontal winds (only values with significance higher than 95% confidence level are shown) and shadings show 500-mb vertical motions. Year 0 denotes the year when El Niño develops.
Regional Hadley circulation associated with the interdecadal monsoon and SST variability70E–20E
南亚季风 5 年代际变化
当在ENSO年代际暖位相时 年代际暖位相时 当在 年际出现El 年际出现 Nin˜o 事件下, 印度季风区出现干旱可能性 大,年际出现 Nin˜a事件 年际出现La 年际出现 下,发生洪涝的可能性小 当在ENSO年代际冷位相时 当在 年代际冷位相时 年际出现El 年际出现 Nin˜o 事件下, 印度季风区出现干旱可能性 大,年际出现 Nin˜a事件 年际出现La 年际出现 下,发生洪涝的可能性大
夏季和冬季风示意图
亚洲季风定义
SAM EAM WNPM
南亚季风 1 特征
夏季风向 冬季风向
characterized by Seasonally reversing wind system
Winter
南亚季风 1 特征
Summer
A large scale cyclonic vorticity at 850 hPa and the low level westerly jet (LLJ) over the Arabian Sea and;
RIGHT:季风活跃期与中断期季节内分量差值
南亚季风 3 季节内变化 (ISV)
关于30-60天振荡的产生机理目前有两种理论 1 “对流-热力 调整反馈机理”:即对流加强导致静力稳定度 趋于稳定,从而抑制对流发生,当对流消亡,动力过程和辐 射调整又使得湿静力稳定度趋于不稳定,这样又有利于对流 加强。但这种理论未考虑波动力学过程,因此只能解释3060天北传特征,而无法解释其在赤道地区向东传播机理。 (Goswami and Shukla 1984) 2、另一种理论认为赤道地区30-60天是以Kelvin波形式东传; 而在西太平洋区域是由于东西方向传播的Rossby波所致。 (Wang and Xie 1997)
南亚季风 4 年际变化 (IAV)
印度洋偶极子
南亚季风 4 年际变化 (IAV)
1、海表温度SST 2、陆面过程 3、准两年周期振荡 4、气溶胶影响
南亚季风 5 年代际变化
南亚季风 5 年代际变化
Walker circulation associated with the interdecadal monsoon and SST variability(10S–10N)
南亚季风 4 年际变化 (IAV)
虽然ENSO对于南亚季风年际变化有重要影响,但如何影响的机理仍然不清。同 虽然 对于南亚季风年际变化有重要影响,但如何影响的机理仍然不清。 对于南亚季风年际变化有重要影响 时有些强的ENSO事件对于南亚季风年际变化却几乎无影响;以及当有些年发生 事件对于南亚季风年际变化却几乎无影响; 时有些强的 事件对于南亚季风年际变化却几乎无影响 严重旱涝灾害时并非是强ENSO事件。 事件。 严重旱涝灾害时并非是强 事件 ENSO 和 ASM 并非独立,而是海气相互作用的系统 并非独立,
Annual evolution of anomaly of climatological (a) precipitation, (b) surface wind speed, (c) SST averaged between 80°E-120°E . All fields are repeated for two ° ° years
南亚季风 4 年际变化 (IAV)
极端的季风降水会导致严重的旱涝灾害,从 而带来巨大的经济和人员损失。因此,认识 和理解南亚季风的年际变化机理对于提高南 亚季风年际变化预测非常关键。 (Shukla 1987, Mooley and Shukla 1987, Webster et al. 1998, Sikka 1999)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