室内覆盖系统设计要求(一)---总要求
1.室内覆盖系统设计均按GSM900和GSM1800双频共用系统设计。
2.室内覆盖系统的设计应充分利用信号源的功率资源,优先选择纯
无源方式;如因覆盖面积过大,必须采用有源馈电方式时,应尽量减少干线放大器的使用数量,以减少噪声的引入与积累,保障系统运行的稳定性;除原有光分布系统扩容工程外,原则上不采用光分布方式。
3.室内覆盖系统的设计,要仔细勘察楼宇的结构布局,了解该地点
的总体话务量及话务分布,按楼层,分区域对当前室内信号场强进行测试,尤其注意测量临窗等边缘地带的场强,并进行模拟发射测试,结合室内射频信号的传播特性及设计技术要求,综合考虑天线的型号、数量、位置和输出功率,以及所覆盖的范围,通过上下楼层天线的对称交叉布放,保证室内信号的均匀分布及边缘场强,使本系统达到良好的覆盖效果。
同时,尽可能的降低工程成本,使系统性价比达到最高。
4.集成商应在与楼主签订协议后方能安排勘察,并提供该楼宇物业
或相关部门出具的建筑面积证明。
5.集成商在安排勘察前应确定室内覆盖系统信号源的安装机房,并
掌握此覆盖系统的信号源概况(包括设备类型、结构及传输方式等)。
6.集成商与设计所进行现场勘察时,应提供包括设计说明、系统图、
分布图、设备清单在内的全部设计草案。
7.设计所根据现场勘察情况,对集成商设计草案提出修改意见,并
填写基站要素表。
8.集成商在收到修改意见后三日内,将修改完毕的全套设计方案,
以书面及电子版形式,交至设计所,经设计所工程师确认无误后,签开工报告。
9.集成商在施工过程中,原则上严格按设计方案实施,如遇不可抗
力因素,应及时向设计所反馈修改方案,经设计所确认后,集成商方可按修改后方案进行施工。
10.设计所拥有本设计要求的解释权,并有权根据实际情况,对设计
要求进行变更。
室内覆盖系统设计要求(二)---技术要求
1.移动用户忙时话务量为0.015Erl。
2.无线信道的呼损率:
话音信道(TCH)呼损低于2%
控制信道(SDCCH)呼损低于0.1%;
3.无线信道的接通率高于98%。
4.无线覆盖区内可接通率要求在该区95%的位置、99%的时间移动台可接入网络。
5.无线覆盖边缘场强要求室内覆盖信号高于室外10 dB,对于宾馆、公寓等特殊场所可不作要求,但室内覆盖系统边缘场强应不小于-75dBm,在基站接收端位置收到的上行噪声电平应小于-120dBm。
6.根据国家环境电磁波卫生标准,室内天线的输入功率应小于
+15dBm。
7.室内覆盖区与周围各小区之间应有良好的无间断切换。
8.室内覆盖区误码率(RxQual)等级优于3级的地方应占95%以上,信号源兼作室外覆盖时则同时要求室外为90%以上。
9.室内微蜂窝下行信号对室外的溢出量在建筑物周围10米内测量,在90%以上的位置应低于-85dBm。
10.室内消防通道、避难层地区能保证接通即可。
11.建筑物内的电梯,要求对客梯及员工梯进行覆盖,并保证电梯运行中不掉话;货梯不做覆盖。
12.覆盖系统的设计应考虑信号源为6载波时,每载波的覆盖效果。
13.考虑到与将来的GSM1800共用系统,要设计一定的功率分配余量。
室内覆盖系统设计要求(三)---绘图要求
(一)绘图软件:AutoCAD R14
(二)图纸绘制要求
1.室内覆盖系统示意图(以下简称系统图)
(1)系统图的图名为:
**(地点)室内覆盖系统示意图
(2)系统图的图号为:
BJIN-集成商缩写n-m-XT-01~NN
n为相应集成商的工程期号,即项目编号(设计所提供)
m为该项目的分册号(设计所提供)
XT代表系统图
NN为系统图超出一页后的图纸编号
(3)系统图的绘制要求采用A4竖版页面,底图及图例见附件1。
(4)绘图中,标准图例的大小不能改变,如一张图纸画不下,可
分成若干张图绘制,在衔接处做明确标注即可。
(5)系统图中的电平值(+ dBm)须严格按照缆线、器件损耗
值准确计算,逐级标注,数值保留至小数点后一位,且均为
单载波电平。
(可参照附件3)
(6)系统图中,除短跳线外,馈线均需标明长度(单位:m)。
(7)天线号应以某一楼层或某一独立区域为单位,从A01开始
排序。
例如:某大厦二层有3面天线,三层有2面天线,天线编号应分别为A01-F2、A02-F2、A03-F2,A01-F3、A02-F3。
2.室内天馈线分布示意图(以下简称分布图)
(1)分布图的图名为:
**(地点)*室内覆盖分布示意图
(2)分布图的图号为:
BJIN-集成商缩写n-m-FB-01~NN
n为相应集成商的工程期号,即项目编号(设计所提供)
m为该项目的分册号(设计所提供)
FB代表分布图
NN为系统图超出一页后的图纸编号
(3)分布图的绘制要求采用A4横版页面,底图及图例见附件2。
(4)分布图中的建筑平面图部分要求采用手工绘制,不采用扫描方式。
(5)分布图中应标明楼宇长宽、方向、各区域功用、电梯功用及位置、竖井位置等。
(可参照附件4)
(6)分布图中标明馈线走向及天线位置即可,馈线长度及其他分布器件位置无须在此图中标明。
(7)分布图中的天线编号应与系统图相一致。
(8)分布图以楼层为单位绘制,原则上一层一张,如果某几
层设计内容完全相同,可绘制在一张图中,但天线编号、图
名应标清楚。
分布图的图号应从低层至高层依次排序。
3.如果室内覆盖系统中使用了标准图例中不含的器件,请在图纸
中的图例部分增加此器件的特殊图例及注解。
室内覆盖系统设计要求(四)---设备清单要求
(地点名称)
注:
1.该设备清单应按照主要设备类、电缆类(或光缆类)、材料类分别计列(见上表)。
2.该设备清单中,主要设备类主要包括天线、功分器、耦合器、干放、光端机等。
3.该设备清单中,电缆类包括1/2"、1/2"超柔、7/8"馈线,跳线,电源线等;光缆类包括*芯光缆、光跳线等。
4.该设备清单中,材料类包括电缆接头、胶带、支架、插座、线槽等。
5.各集成商在开工前需向设计所提供该表(电子版用EXCEL编辑)。
室内覆盖系统设计要求(五)---设计说明要求
设计说明应包括以下几部分内容:
1.概述
内容应包括楼宇的地理位置、周边环境、功能用途、结构特征、人流量、话务量需求的描述;楼宇内部各区域、楼层、电梯功用情况的描述(如2层为商场,3层为写字间,4部客梯,1部货梯等等);楼宇的建筑面积、墙体结构、楼层高度的描述;进行室内覆盖前各区域GSM信号情况的描述;覆盖前信号测试记录表(格式见附件5);实施室内覆盖的目的;拟覆盖区域等。
2.设计依据
内容应包括设计时所依据的相关文件、标准、规定以及针对本工程的有关合同、协议等。
3.设计原则及思路
内容应包括采用的覆盖方式(有源、无源);信号源的选用、结构、每载波的输出功率及基站所在位置;室内分布器件的选用原则、类型、干放及天线点数量;通过对当前室内信号场强的测试、模拟发射测试及对GSM室内信号覆盖场强的公式计算和预测,结合实际楼体结构、话务量分布,分析描述楼宇各部分信号分配的设计思路,覆盖后应达到的效果及边缘场强等。
4.主要设备性能指标
主要设备应包括功分器、耦合器、干放、天线、馈线、馈线接头等。
设备性能指标应包括电气指标、机械指标等主要内容。
以表格的形式列出。
5.安装工艺
内容应包括设备、天线的安装,缆线的布放,线槽、套管的使用及其分类标识等。
6.设备配置清单
该清单所列的项目包含天线、功分器、耦合器、干放、馈线等主要设备的数量即可,格式见下表。
注:
以上内容的电子版本需用WORD编辑
室内覆盖系统设计要求(六)---微蜂窝基站机房要求
1.位置:微蜂窝基站应设在该室内覆盖系统的主体建筑内,且能保
证基站设备的全天候安全运行。
优选具备电源、单独保护地、中继传输、空调恒温等条件的楼主通讯机房内。
2.面积:微蜂窝机房面积在5平方米左右;或至少存在长2米,宽
2米,高2米的设备安装空间。
3.电源引入:三相五线制主电力线,功率容量≥15KW,应具备独
立的63A总开关。
4.保护接地系统:单独设置接地体时,电阻值应不大于10Ω;采用
联合接地体时,电阻值应不大于5Ω。
设计要求2002
5.中继传输:按优先等级先后,应具备光缆、电话专线、微波其一
的引入条件。
6.空调:所选机房内如无全天候恒温的空调,该机房应具备安装一
至二台2匹壁挂空调的条件(所选空调数量应依据机房面积确定)。
7.机房应具备良好的密封防尘条件,电缆出入口也要有密封防护装
置。
第11 页共11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