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三、设备配置和技术要求

三、设备配置和技术要求

三、设备配置和技术要求3.1、架构要求本次整个基础存储体系的架构设计采用业界主流IP SAN存储区域网络架构,包括在线集中存储和近线备份存储系统建设,本次系统建设围绕着保证数据中心各类业务连续性、数据安全性和传输保证等关键要素展开,要求如下:★一、业务连续性:1、存储设备可靠性:在线集中存储和近线备份存储设备均为双控制器冗余架构中高端存储产品,且为支持iSCSI协议的SAN存储架构,从控制器接口到后端磁盘通道,磁盘柜接口到磁盘接口均为冗余架构,控制器之间采用缓存镜像技术,同时提供缓存掉电保护,充分保证了单台设备的可靠性。

2、存储链路冗余:链路需满足双冗余要求,包括在线集中存储设备、近线备份存储设备都要求双链路接入二台存储交换机,且各接入应用服务器(共41台服务器,其中小型机8台)均需双链路接入二台存储交换机;要求整个SAN 存储区域网络为冗余架构,可实现从一台服务器到其对应的数据卷至少2条以上的访问通道(每台应用服务器需要新增二个独立服务器专用千兆网卡,共需82块网卡),其中有一条链路故障不会造成业务中断。

3、存储设备冗余:此方案中不仅在线存储设备本身可靠性高,同时建设近线备份存储设备,通过基于存储控制器的数据复制功能,保证了在线存储设备数据大集中的完整备份副本;当现在线集中存储设备出意外时,业务可切换至近线备份存储设备运行,极大保证业务连续性,不需等待数据恢复过程。

★二、数据安全性:1、对于在线集中存储设备的各类业务数据,通过基于存储控制器的数据复制技术实现数据在近线备份存储设备上保留一份完整数据副本,整个备份过程不影响各前端应用服务器的运行,由存储控制器独立完成,不占用各应用主机资源,对业务系统无影响。

且需要完全确保近线备份存储设备上的数据副本是成功,要求备份数据是还可被应用主机读写,用于检查备份数据的正确性和完整性。

2、对于近线备份存储设备中的数据,提供基于存储控制器的连续时间点数据快照保护功能,可实现多个不同的快照时间点;可以有效防止“软灾难”的发生,如在人为发生误操作、病毒等引起数据丢失时,可以快速将数据恢复到之前的某一合适时间点,确保数据的安全性。

双冗余存储平台拓扑示意图近线备份已有IX5000在线存储万兆链路千兆链路3.2、在线集中存储设备3.2.1、配置清单(1台)3.2.2、性能参数1.SAN存储区域网络架构,支持iSCSI协议;2.★双控制器共提供10Gbps以太网端口数≥4个,用于组建IP SAN存储区域网络;3.★控制器采用64位多核存储处理器,每控制器的逻辑CPU个数≥4个;4.★双控制器冗余架构,控制器与磁盘柜分离;5.★当前配置每个控制器高速缓存≥16GB;双控制器高速缓存≥32GB,且不能以插卡的方式进行缓存扩展;6.支持写缓存镜像,并且写缓存支持电池保护,在断电情况下,支持写缓存≥72小时数据保护;7.★采用容量大于或等于300GB的15000转高速企业级硬盘,配置数量必须≥112个,要求为存储原厂商提供;8.★采用容量大于或等于1000GB的7200转大容量企业级硬盘,配置数量必须≥16个,要求为存储原厂商提供;9.★采用小于或等于14块硬盘组建单个RAID组,且每个RAID组必须采用主流RAID 0+1或RAID 4+1或RAID 5+1技术的其中一种组建,每个RAID组必须提供≥2块热备硬盘,RAID组总数量≥8个,热备硬盘总数量≥16个;10.★在通过主机系统格式化后提供的可用容量上,要求存储设备配置的15000转硬盘的RAID组提供总可用容量≥13TB,7200转硬盘的RAID组提供总可用容量≥6TB,投标时需进行硬盘容量配置的详细说明;11.本次配置硬盘数量较多,综合考虑每个磁盘柜内部散热等原因,要求每个磁盘柜支持的磁盘驱动器个数小于或等于16块;12.系统支持15000转高速硬盘和7200转大容量硬盘混插,且支持驱动器热插拔及在线更换故障硬盘;13.系统最大支持硬盘数≥330个,存储容量可扩展至330TB以上;14.SAN环境中最大主机连接数≥200;15.★双控制器共提供后端磁盘柜接口个数≥6个,总接口磁盘通道带宽≥60Gb;16.每冗余设备在故障出现时能保证自动切换,任何单一部件故障都不会影响整个存储系统的正常运行;17.提供一套完整的存储系统管理软件,支持集中式图形化GUI管理界面,在单一管理界面实现监控,性能分析,支持SNMP。

支持性能监测和报告的软件;多路径软件;安全访问控制软件;环境监测,故障预测和报警功能;支持事件报告的方式;18.★控制器配置数据复制功能,可基于IP网络将指定数据卷上的发生变化的数据传输到近线备份存储设备上;19.针对本项目各种业务的Unix、Linux和Windows平台,配备相应主机快照代理软件,严格保证数据复制和快照的一致性;20.配置容量许可≥100TB;21.支持AIX、HP-UX、Solaris、Linux、Windows等主流操作系统,并且一次性配齐上述系统平台的存储多路径负载均衡软件和实施服务许可,未来增加任意平台,任意主机数量不需要额外付费。

22.★提供原厂商的首次安装服务,数据复制等功能软件实施服务,以及三年上门维护服务;23.针对已存在的RAID组中的某一逻辑卷,可动态扩展逻辑卷空间,实现卷存储容量的在线扩展;24.★产品具备CE/TUV/FCC/UL认证,投标时须提供认证证书复印件;25.★必须考虑投标型号产品的使用成熟度,投标时提供该产品在国内不少于10个的案例合同复印件(需产品生产厂家盖章证明);26.配置存储系统专用≥40U原厂机柜;3.3、近线备份存储设备3.3.1、配置清单(1台)3.3.2、性能参数1.★必须与在线集中存储设备同一品牌;2.★采用容量大于或等于1000GB的7200转大容量企业级硬盘,配置数量必须≥16个,要求为存储原厂商提供;3.★控制器采用64位多核存储处理器,每控制器的逻辑CPU个数≥2个;4.★双控制器冗余架构,控制器与磁盘柜分离;5.★当前配置每个控制器高速缓存≥8GB;双控制器高速缓存≥16GB,且不能以插卡的方式进行缓存扩展;6.支持写缓存镜像,并且写缓存支持电池保护,在断电情况下,支持写缓存≥72小时数据保护;7.★系统最大支持硬盘数≥220个,存储容量可扩展至220TB以上;8.★双控制器共提供千兆以太网端口数≥8个,用于组建IP SAN存储区域网络;9.SAN环境中最大主机连接数≥200;10.★双控制器共提供后端磁盘柜接口个数≥4个,总接口带宽≥40Gb;11.每冗余设备在故障出现时能保证自动切换,任何单一部件故障都不会影响整个存储系统的正常运行;12.提供一套完整的存储系统管理软件,支持集中式图形化GUI管理界面,在单一管理界面实现监控,性能分析,支持SNMP。

支持性能监测和报告的软件;多路径软件;安全访问控制软件;环境监测,故障预测和报警功能;支持事件报告的方式;13.★控制器配置基于增量的数据复制功能,与在线集中存储设备数据复制功能配套使用,实现数据近线备份;14.★控制器配置基于时间点的数据快照功能,在不影响业务在线运行的情况下,可按预先制定的策略,可为每个数据卷创建≥200个时间点版本的数据视图,提供数据安全性保障,并提供所有快照数据恢复使用许可;15.配置容量许可≥100TB;16.★提供原厂商的首次安装服务,数据复制、快照保护等功能软件实施服务,以及三年上门维保服务;17.针对已存在的RAID组中的某一逻辑卷,可动态扩展逻辑卷空间,实现卷存储容量的在线扩展;18.★产品具备CE/TUV/FCC/UL认证,投标时须提供认证证书复印件;19.★必须考虑投标型号产品的使用成熟度,投标时提供该产品在国内不少于10个的案例合同复印件(需产品生产厂家盖章证明);20.配置存储系统专用≥40U原厂机柜;3.4、存储交换机及配套主机适配卡3.4.1、配置清单3.4.2、性能要求1.★交换容量≥260G,转发性能≥190Mpps;2.★单机最大可用千兆接口数量≥84,最大可用千兆SFP接口≥36,最大可支持万兆接口数量≥8;3.★当前配置可用千兆RJ45接口数量≥48,配置可用万兆光接口数量≥4,配套万兆光模块≥4;4.MAC地址表≥32K;5.最大VLAN数(不是VLAN ID)≥4094;支持基于端口、基于协议、基于MAC的VLAN;6.支持802.1P,DSCP/TOS优先级和重新标记能力,支持基于时间段的流分类和QoS控制能力,支持出方向的流量限速功能;7.★支持IPv4静态路由、RIP V1/V2、OSPF、BGP,支持IPv6静态路由、RIPng、OSPFv3、BGP4+;8.支持环网保护协议,环网故障恢复时间不超过200ms;9.支持基于第二层、第三层和第四层的ACL;10.支持本地端口镜像和远程端口镜像RSPAN;11.支持IP+MAC+PORT的绑定;12.★支持802.1x认证,支持集中式MAC地址认证;13.支持SNMP V1/V2/V3、RMON、SSHV2;14.支持DHCP Snooping,防止欺骗的DHCP服务器;15.支持通过命令行、Web、中文图形化配置软件等方式进行配置和管理;16.支持模块化双电源,热插拔;17.★要求提供信产部入网证和检验报告;18.★配置服务器专用千兆网卡≥82个,用于组建IP SAN存储区域网络;19.提供与相应千兆网卡连接的配套线缆。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