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教学理论的发展过程
教学理论是为解决教学问题而研究教学一般规律的科学。
教学设计是科学地解决教学问题、提出解决方法的过程,为了解决好教学问题就必须遵循和应用教学客观规律,因此教学设计离不开教学理论。
⒈以行为主义学习心理学为基础的教学理论与教学设计
基于华生和斯金纳的学习理论,人们探讨了教学的过程和手段,并且在实践中逐渐形成了程序教学、计算机辅助教学、自我教学单元、个别学习法等教学模式和方法,这里主要介绍有代表性的斯金纳的程序教学。
斯金纳在操作性学习理论的基础上认为:教学目标是对学生学习结果的一种预期。
所有的教学都应该具有一定的教学目标,教学以教学目标的确定为开始,以教学目标的完成而结束。
教学目标越具体越有利于学生的学习,所以教学目标越精细越好。
布卢姆等人的教学目标分类学与行为主义的假设保持了一致,这种目标分类学具有两个特征:第一,以学生的外显行为来陈述目标;第二,目标是有层次结构的。
基于行为主义教学理论的教学设计的特点:
基于行为主义的教学设计在许多技能性训练和操练中具有很好的效果;控制学习环境、重视学习效果的客观行为,以及重视反馈强化的观点,至今依然在教学设计领域广泛应用。
这种教学设计的缺点也是明显的:缺乏系统性;工作量较大;设计一个好的程序课本的时间较长;对新问题、新情境的迁移性较差;难以解决复杂的思维训练问题等等。
⒉以认知主义学习心理学为基础的教学理论与教学设计
认知主义学习心理学基于对学习的理解,认为学习的基础是学习者内部的心理结构的形成和发展,而不是简单的刺激—反应的联结,教学是促进学习者内部心理结构的形成和改组。
认知主义的代表人物众多,例如布鲁纳和加涅的教学理论。
基于认知主义教学理论的教学设计的特点:基于认知主义教学理论促进了教学设计的发展,使教学设计变得更加有效。
因为认知主义心理学加强了内部的思维研究,所以在教学设计中,对教育目标上,强调以内在的学生认知发展为依据;在教学方法上,强调以学生的认知结构来展开教学,并强调发现法,强调学生的自主性、积极性。
基于认知主义的教学设计在课堂教学中具有很好的效果:重视学习者的特征分析,以学习者原有的知识和认知结构作为教学起点;重视学习内容分析,充分考虑学科内容的知识机构和学生认知结构的协调性,保证学生学习的顺利进行。
教学设计还关注了教学策略的制定、媒体选择以保证学生的积极参与,促进有效学习的发生。
⒊以人本主义学习心理学为基础的教学理论以及教学设计
人本主义心理学揭示以往的学习心理学忽视了人的情感因素,主张要探讨完整的人,而不是把人分解成行为、认知等从属方面。
罗杰斯探讨了基于人本主义心理学的教学理论,提出了“非指导性教学”,促进了教学理论的发展。
基于人本主义教学理论的教学设计的特点:
基于人本主义教学理论的教学设计充分考虑了学生的情感因素,强调了师生之间的人际关系对教学以及学习成功的重要影响,扩展了教学设计的研究领域。
在教学目的上,强调培养完整的人;在教学过程和教学方法上强调非指导性教学,强调学生的发展。
基于人本主义教学理论的教学设计可以应用到很多研究领域。
强调情感因素,保证了教学设计的有效性,但是过度的强调情感,那么会减弱教师对教学的控制能力,最终将导致教学失败.
二、教学理论与教学设计的关系
人们通过对古今中外大量材料的研究以及实践的检验,已经发观和揭示了许多教学过程中富有稳定性、普遍性的内在本质的联系和客观规律。
但是历来教学理论的研究多是只涉及教学过程及其理论原理的个别方面,不能完整地反映整个教学过程,即使是心理学取向的教学理论依然如此,因此在实践中推广和应用这些理论观点很容易陷入片面的应用,忽视教学过程整体结构的平衡。
为了克服这种教学理论研究和应用实践中的不良倾向,为了促进学生个性全面发展,为了提高教学效果,60年代初,巴班斯基把一般系统论引入教学领域,开始了新的研究。
教学设计正是这个时候产生的,它把教学理论研究的重要范畴即教师、学生、教学目的、教学任务、教学内容、教学形式、教学方法和教学原理等要素都置于系统形式中加以考察研究和应用。
如果没有教学理论作为教学设计的基础,教学设计就是无水之鱼。
教学设计在系统科学的指导下,把教学系统分成若干子系统,即教学系统的元素。
教学理论揭示了各个子系统的相关原理,使教学设计者能够对这些子系统有深刻的认识,从而做出科学的判断。
教学设计把教学系统中各个子系统整合起来也是依据教学理论揭示的教学系统的结构和运动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