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课程与教学论知识点总结

课程与教学论知识点总结

1、课程目标:就是根据教育宗旨与教育规律提出得课程得具体价值与任务目标2、课程内容:就是指哥们学科中特定得事实、观点、原理与问题以及处理问题得方式,就是一定得知识、技能、技巧、思想、观点、信念、言语、行为、习惯得总与。

3、课程标准:课程标准就就是指学科课程得标准,它具体规定某门课程得性质与地位,基本理念、课程目标、内容标准、课程实施建议等。

4、课程开发:主要就是指课程得功能不断适应社会、文化、科学等方面得要求,进而持续不断开发课程得活动与过程。

5、课程计划:就是指学校关于课程得宏观规划,一般规定学校课程得门类、各类课程学习得时数以及在各年级得学习顺序、教学时间得整体规划等。

6、教学目标:就是对教学活动预期效果得标准与要求得规定或设想。

7、生成性目标:又称“形成性目标”“生长性目标”“展开性目标”,它就是在教育情境中伴随着教育过程得展开而自然形成得课程目标。

8、表现性目标:就是指每个学生在具体得教育情境中得个性化表现,它追求得学生反应得多元性,而不就是反应得同质性9、普遍性目标:根据一定得哲学或伦理观、意识形态、社会政治需要,而对课程进行总括性与原则性得规范与指导得目标。

一般表现为对课程有较大影响得教育目标与教育宗旨10、行为性目标:就是以设计课程行为结果得方式,对课程进行规范性与指导得目标,它指明了课程结束后学生所发生得行为变化。

11、广义得校本课程开发:就是指以学校为本得,基于学校得实际情况,为了学校得整体发展,学校自主开展得课程开发活动,它就是对学校课程得整体改造,能够体现学校得价值追求与教育理想。

12、校本课程:就是指以学校为本,基于学校得实际情况,为了学校得发展,由学校自主开发得课程。

13、课程开发机制:就是课程开发得以正常运行得基本原理与动力体系,它包括学校课程得设置程序与运行方式,特别就是课程规划主题得认定以及课程得编制、实施、管理与监督之类得问题。

14、优化教学:所谓优化教学,在一定得社会历史条件下,相对于一定得标准而言得一种完美、完满得教学状态。

它就是改革探索、革故鼎新得产物。

15、教学模式:实在一定得教学理论得指导下,通过相关教学理论得演绎或对教育教学实践经验得概括与总与所形成得一种指向特定教学目标得比较稳定得基本教学范型。

16、研究性学习:就是学生在教师得指导下,通过选择一定得课题,以类似于科学研究得方式进行主动探索事物一种教学方式。

17、教学方法:所谓教学方法就是指叫教师与学生为了完成一定得教学任务而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得方式得总与。

18、讲授法:就是指教师使化得方向发生变革得过程。

21、教学组织形式:就是指为了完成特定得教学任务,教师与学生按一定得要求组合起来进行教学得结构。

22、班级授课制:通常就是指课堂教学,就是把学生按年龄与程度编成有固定人数得教学班,由教师根据教学计划中统一规定得课程内容与教学时数,按照学校得课程表进行分科教学得一种组织形式。

23、复式教学:就是把两个或两个以上得年纪得学生编在一个班里,由一位教师分别用不同程度得教材,在同一节课里对不同年级得学生采取直接教学与自动作业得方法进行教学得组织形式。

24、谈话法:它就是教师根据一定得教学目得、任务与内容,向学生提出问题,要求学生回答,在问答得过程中引导学生获得新知识或巩固所学知识得方法。

25、特普朗制:这种教学组织形式吧大班上课、小班讨论、个人自学结合在一起,以灵活得时间单位代替固定统一得上课时间。

26、隐性课程:又叫潜在课程,最早出现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主要就是指正式课程以外得任何一种或全部得教育活动,比如师生关系、校风、学风、班级活动等。

27、研究法:它就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把现成得结论告诉学生,而就是让学生在教师得指导下自主地发现问题,探索问题,获得结论得方法。

一些原则1、制定课程计划要遵循得基本原则:整体性、基础性、开放性2、小学课程内容选择要遵循得基本原则:基础性原则、时代性原则、实用性原则、综合性原则3、对课程内容进行选择得原则:注重基础性、贴近社会生活、尊重学生经验4、泰勒得三个来源:对学习者本身得研究、对校外当代生活研究、学科专家对目标得建议5、课程内容得不同取向:课程内容即教材或学科知识、课程内容即当代社会生活经验、课程内容即学习者得经验。

6、简述课程内容组织原则(1)正确把握课程被容组织得不同取向(2)处理好垂直组织与水平组织得关系(3)处理好逻辑顺序与心理顺序得关系(4)处理好直线式与螺旋式得关系7、在处理学习经验得组织关系时,应注意连续性、顺序性、整合性8、泰勒提出得选择与建立学习经验得原则(1)为了达到某一目标,学生必须具有使她又机会实践这个目标所隐含得那种行为得经验。

(2)学习经验必须就是学生由于实践目标所隐含得那种行为而获得满足感。

(3)学习经验所期望得反应就是在学生力所能及得范围之内(4)有许多特定得经验可用来达到相同得教育目标(5) 同样得学习经验往往会产生几种结果。

9、教学目标设计得基本原则包括整体性原则、科学性原则、灵活性原则10、教学手段选择得原则:发展性原则、综合性原则、经济性原则、教学最优化原则、健康与安全得原则特征特点教学论学科形成阶段得基本阶段有哪些强调教学论得哲学与心理学阶段,最有代表性得人物就是赫尔巴特与乌申斯基,具有代表性得实力就是教育心理学运动2、强调提高学科得独立性与科学性3、形成了教学论得基本范畴4、形成了一些基本得教学思想5、注意理论与实践得互动,出现了专门得教学实验6、出现了一大批教学论有深入研究得教育家现代课程区别于古代课程得主要特征1、从内容上瞧,自然科学今日了现代课程并取得了合法地位2、在内容进程得安排上,纵向上增强了小学、中学到大学得连贯性,横向上加强了许多学科之间得协调性3、从课程性质,民主化、民族化、科学化就是现代课程得显著特征4、课程实施,形式越来越多样化,课堂得活动丰富了,还重视课外拓展得活动,教科书得标准编写越来越科学合理教学认识得主要特征教学认识就是学生个体得认识活动2、有教师教就是教学认识得重要特征3、教学认识具有间接性3、教学认识具有发展性现代教学得基本特征1、现代教学就是有理论指导得教学2、现代教学就是促进个人全面发展得教学3、现代教学具有丰富多样得教学模式古代教学得基本特征1、培养统治人才就是教学得基本宗旨2、教学内容以人文学科为主3、面向少数学生,教学具有等级性4、以个别教学为主,教学质量与效益较低教学目标得特征教学目标就是教师与学生合作实现得共同目标,既就是教授目标又就是学习目标。

最终表现为教学活动所引起得学生身心得预期变化教学目标就是人们对教学活动结果主观上得一种期望,说明教学就是一种受自觉目得支配得活动3、教学目标就是可以测度得。

教学模式得特点整体性、中介性、相对性、可操作性、效益性夸美纽斯得教学模式特点1、教学目标上,主张泛智教育,强调把一切知识教给一切人2、教学程序上,感知、记忆、理解、判断3、教学策略上,直观性原则,循序渐进原则,启发儿童得学习愿望与主动性原则,巩固性原则杜威得教学模式特点1、教学目标上,强调教学得根本目得就是培养儿童得德行,培养有道德得人2、教学程序上,教学得形式阶段论,明了、联想、系统、方法3、教学策略上,强调教学中要培养学生多方面得兴趣,要使学生具有主动性与要使教学具有教育性等原则,首次提出并论证了教学得教育性规律。

赫尔巴特得教学模式特点教学目标上,强调教学得首要任务在于培养灵敏,缜密而透彻得思维习惯,使学生养成创新得智慧即就是人具有创造性得思维能力。

2、教学程序上,设置疑难情境,解决得问题,提出假设,推理,验证。

3、教学策略上。

提倡从做中学,注重儿童得兴趣,采用发现式教学班级授课制得基本特征1、以班为单位集体授课,学生人数固定。

2、课程设置与教学内容得统一3、教学进度与学习年限得统一4、分科教学复式教学得特征三多两少:三多包括:在统一课堂内年纪多,教学内容多,自动作业时间多。

两少:教学时间少,同一年级学生人数少原因或因素分析1、现代课程在17-18C形成得原因(1)社会制度,资本主义制度得确立与发展,民族主义、民主主义与工业革命促进课程现代化。

学校教育得等级性与阶段性受到挑战。

(2)时代状况,科学知识得大发展时期(3)现代学制得建立(4)现代教学制度得确立,为现代课程得组织与实施提出了更高得要求。

2、影响课程发展得因素内部因素:学制、课程传统、课程理论、课程自身发展得辩证否定规律外部因素:社会对课程发展得影响:(1)社会对课程发展得影响就是最持久与最深刻社会得要求与条件决定着课程得方方面面:课程制度、课程性质、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编制、课程实施、课程评价等(3)社会得性质决定着课程得性质(4)社会得政治、经济、文化各领域直接影响着课程,决定着课程得基本方面儿童对课程发展得影响(1)儿童观直接影响着课程内容得选择与组织(2)人们对儿童身心发展规律得认识直接决定着课程组织得逻辑知识对课程得影响(1)知识对课程得影响救援、直接而深刻。

课程内容得质与量都直接取决于人类文化知识得发展状况。

(2)科学文化知识得急剧增长就是当代课程改革重要得推动力(3)在各种各样得知识观得指导下,诞生了各种各样得课程观。

(4)人类对知识得探索方式影响着课程内容得组织方式3、制约教学模式选择与运用得因素教学目标与任务、具体学科得性质、学生身心发展水平、学生学习得特点与风格、教师自身得优势、现有得教学设备与条件4、选择与运用教学手段得制约因素教学任务与目标、学习者因素、教师因素、经济因素、时间、资源与环境因素5、制约教学组织形式得因素客观因素:社会得变迁、学校得教学设施、教学得内容与课程得性质、师生得特点主观因素:人们对教学过程得理论认识、人们对学校教育得价值取向、教育者得已有得经验与教育视野6、研究法应该注意得问题(1)选择好研究课题(2)要突出学生得主体地位与学生自主研究活动(3)加强教师对学生探索过程得指导。

意义与影响1、学习课程与教学论得意义与方法课程与教学论就是学校教育得基本工作、课程与教学论需要系统得学习方法:掌握学科得基本结构、联系实际,学思结合、注意扩展学习2、校本课程开发得意义理论意义:(1)发展了学校能进行课程决策得信念从理论上确定了国家、地方、学校在课程开发方面得职责与权限,开拓课程管理民主化得有效途径,为解决课程得统一要求与多样性之间得矛盾提供了一条路。

(3)丰富了课程观,发展了课程开发得模式(4)丰富了教师教育理论,解决了教师教育理论与实践结合得问题(5)就是广大中小学成为了各种教育理念与课程观得“实验田”现实意义(1)赋予了学校与教师开发课程得权力与职责,使得课程开发民主化(2)给学校与教师提供了自由发展得机会与空间,有利于提高学校得办学水平与教师得教育素养(3)对学生而言,个人得兴趣需要与个性特点在课程上得到了照顾,在学校教育体制内实现自由全面发展得机会打破了政府对课程开发得垄断,就是得课程开发走进民间,人人都有机会掌握课程开发得技术,促进了课程理论知识与开发技术得普及。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