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考研考试大纲心理学考研 2009-09-19 17:03 阅读26 评论0 字号:大大中中小小普通心理学[考查目标]:1.理解和掌握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基本事实和基本理论,了解当代心理学的发展趋势。
2.能够运用心理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分析和解决有关实际问题。
一、心理学概述:(—)心理学的研究对象1.认知过程 2.情绪、情感和意志3.能力与人格(二)心理学的研究方法1.心理学研究的基本原则 2.具体研究方法:观察法;实验法;测量法;调查法。
(三)心理学的发展简史1.心理学产生的历史背景:近代哲学的影响;生理学的影响。
2.主要的心理学流派:构造主义学派;机能主义学派;行为主义学派;格式垮学派;精神分析学派;人本主义学派;认知学派。
二、心理和行为的生物学基础(—)神经系统的构成1.神经元2.突触3.神经系统4.中枢神经系统;周围神经系统。
(二)脑的结构与功能1.脑的结构2.大脑皮层及其机能 3.大脑两半球的单侧化优势(三)脑功能学说 1.定位说2.整体说3.机能系统说三、感觉(一)感觉概述1.感觉的含义2.感觉的编码3.感觉的测量:绝对感受性和绝对感觉阈限;差别感受性和差别感觉阈限;费希纳对数定律;史蒂文斯幂定律。
(二)视觉1.视觉刺激2.视觉的生理机制3.视觉的基本现象:色觉;视觉对比;马赫带;视觉适应;后像;闪光融合。
(三)听觉1.听觉刺2.听觉的生理机制3.听觉理论(四)其他感觉1.皮肤感觉2.嗅觉和味觉3.动觉4.平衡觉5.内脏感觉四、知觉(—)知觉概述1.知觉的含义2.知觉中的自下而上和自上而下的加工(二)知觉的特征1.知觉的选择性2.知觉的整体性3.知觉的理解性4.知觉的恒常性(三)空间知觉1.形状知觉2.大小知觉3.深度和距离知觉(四)时间知觉和运动知觉1.时间知觉2.运动知觉(五)错觉1.错觉的含义2.错觉的种类五、意识和注意(—)意识与无意识1.意识的含义2.意识的功能3.无意识现象4.睡眠与梦(二)注意概述 1.注意的含义2.注意的种类与特征3.不随意注意和随意注意;选择性注意、持续性注意和分配性注意。
(三)注意的生理机制和认知理论 1.注意的生理机制2.注意的认知理论:过滤器理论;衰减理论;认知资源理论;双加工理论。
(一)记忆概述1.记忆的含义2.记忆的过程3.记忆的分类:感觉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情景记忆和语义记忆;内隐记忆和外显记忆;程序性记忆和陈述性记忆。
4.记忆的神经生理机制(二)感觉记忆1.感觉记忆的含义2.感觉记忆的信息编码六、记忆(三)短时记忆与工作记忆1.短时记忆的含义2.短时记忆的信息编码3.短时记忆信息的存储和提取4.工作记忆(四)长时记忆1.长时记忆的含义2.长时记忆的信息编码3.长时记忆的信息存储与提取4.长时记忆中信息的遗忘:遗忘的含义;遗忘的进程;遗忘的原因。
(五)内隐记忆1.内隐记忆的含义2.内隐记忆与外显记忆的关系七、思维(一)思维概述1.思维的含义2.思维的特征4.思维的种类5.思维的过程(二)概念 1.概念的含义2.概念的种类3.概念的结构4.概念的形成(三)推理1.三段论推理2.条件推理(四)问题解决1.问题解决的含义与基本过程2.问题解决的策略:算法式;启发式。
3.影响问题解决的心理因素(五)创造性思维1.创造性思维的含义2.创造性思维的心理成分3.影响创造性思维的因素(六)表象和想1.表象:表象的含义;表象的特征;表象在思维中的作用。
2.想象:想象的含义;想象的种类。
八、语言与言语(—)语言与言语概述1.语言与言语的概念及其特征2.语言的结构 3.言语的种类4.语言的表征与加工过程(二)语言加工的生理机制1.言语的发音机制2.语言加工的中枢机制(三)语言的理解1.语音知觉2.词汇的理解3.句子的理解4.文本的理解5.影响语言理解的因素九、动机与意志(—)动机概述1.动机的含义 2.动机的功能3.动机的种类 4.动机与行为效率的关系(二)需要1.需要的含义 2.需要的种类3.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三)动机理论1.本能2.驱力理论3.唤醒理论4.诱因理论5.认知理论(四)意志行动1.意志行动的基本阶段2.意志行动中的动机冲突:双趋冲突;双避冲突;趋避冲突;多重趋避冲突。
3.意志行动中的挫折:挫折的含义;挫折情境的形成;挫折的反应;挫折的承受力。
4.意志的品质十、情绪和情感(—)情绪和情感概述 1.情绪、情感的含义 2.情绪、情感的功能3.情绪的维度和两极性4.情绪、情感的分类(二)情绪的生理机制1.情绪的脑中枢机制2.情绪的外周神经机制(三)表情1.面部表情2.体态表情3.语调表情(四)情绪理论 1.詹姆斯一兰格情绪理论2.坎农一巴德学说3.认知理论(五)情绪调节与心理健康十一、能力(一)能力概述1.能力的含义2.能力与知识、技能的关系3.能力、才能与天才(二)能力的种类和结构1.能力的种类:一般能力和特殊能力;模仿能力和创造能力;流体能力和晶体能力;认知能力、操作能力和社交能力。
2.能力的结构(三)能力的理论1.能力的因素说2.能力的结构理论3.能力的信息加工理论(四)能力形成与发展的个体差异1.能力发展的一般趋势2.能力发展的个体差异3.能力形成的影响因素十二、人格(一)人格概述1.人格的含义2.人格的特征(二)气质与性格1.气质概述:气质的含义;气质的类型;气质理论2.性格概述:性格的含义;性格特征(三)认知风格1.场独立性-场依存性2.冲动型一沉思型3.同时性一继时性(四)人格理论1.特质理论2.类型理论(五)人格形成的影响因素实验心理学[考查目标]1.掌握心理学实验研究的基本原则与基本过程2.掌握心理学实验研究的技术与方法3.具备实验设计和撰写研究报告的能力一、实验心理学概述(—)实验心理学的产生和发展(二)心理学实验研究的一般程序1.课题选择与文献查阅 2.提出问题与研究假设3.实验设计与实施 4.数据处理与统计分析5.研究报告的撰写二、心埋实验的变量与设计(—)心理实验的含义与基本形式(二)心理实验中的变量及其控制1.自变量的种类与控制2.因变量的种类与控制3.无关变量及其控制(三)实验设计1.实验设计及评价标准 2.前实验设计与事后设计3.准实验设计4.真实验设计:完全随机单因素设计;完全随机多因素设计;随机区组设计(四)实验研究的效度1.内部效度与外部效度2.内部效度的影响因素3.外部效度的影响因素三、反应时法(—)反应时概述1.反应时的研究意义和历史发展2.反应时实验的种类(二)反应时的影响因素1.外部因素2.机体因素(三)反应时技术及其发展1.反应时技术减法法;加法法;开窗实验。
2.反应时技术的发展四、心理物理学方法(—)阈限的测量1.极限法:极限法的特点;绝对阈限的测定;差别阈限的测定;极限法的变式。
2.平均差误法:平均差误法的特点;绝对阈限与差别阈限的测定;误差的控制。
3.恒定刺激法及其变式:恒定刺激法的特点;绝对阈限的测定;差别阈限的测定;不肯定间距的不稳定性;恒定刺激法的变式。
(二)心理量表法1.量表的类型:直接量表和间接量表;等级量表、等距量表和比例量表;心理量表的评价。
2.感觉比例法与数量估计法:感觉比例法;数量估计法;制作等比量表应注意的问题。
3.感觉等距法与差别阈限法:差别阈限法;感觉等距法;评价量表。
4.对偶比较法与等级排列法:对偶比较法;等级排列法。
(三)信号检测论1.信号检测论的由来:电子侦查系统中的信号检测问题;人类感知过程的信号检测问题。
2.信号检测论的基本原理:统计学原理;最优决策原则。
3.辨别力指数d'及接收者操作特性曲线4.信号检测论的应用:有无法;评价法;迫选法。
五、主要的心理学实验(一)听觉实验1.听觉现象的测定:声音的心理特性;声音的掩蔽;听觉疲劳与适应2.声音的空间定位实验:声音方向定位线索;听觉空间方向定位的实验方法。
3.语音知觉实验:语音及其声学特点;语音知觉的声学线索和语音知觉的范畴性。
(二)视觉实验1.基本视觉现象的测定:明适应和暗适应的研究;视敏度的测定;闪光临界融合频率的测定。
2.颜色视觉:视觉的颜色现象实验;颜色的知觉现象实验。
(三)知觉实验1.知觉组织的实验研究2.知觉恒常性的实验研究:经验和知觉恒常性实验;大小恒常性实验;形状恒常性实验。
3.空间知觉和运动知觉的实验研究:空间知觉实验;运动知觉实验。
4.知觉与觉察实验:无觉察知觉的测定;盲视的实验。
(四)学习实验1.条件性学习实验2.认知性学习实验(五)记忆实验 1.感觉记忆的实验2.短时记忆的实验3.长时记忆的实验4.工作记忆的实验 5.内隐记忆的实验(六)情绪实验1.情绪的生理指标测量2.面部表情的测3.情绪的主观体验测量(七)注意实验1.过滤器模型及其双耳分听实验2.注意资源有限理论及其实验3.双加工理论及其实验4.注意的促进和抑制及其正负启动实验1.概率2.正态分布3.二项分布4.抽样原理与抽样方法5.抽样分布(二)参数估计1.点估计、区间估计与标准误2.总体平均数的估计3.标准差与方差的区间估计(三)假设检验1.假设检验的原理2.样本与总体平均数差异的检验3.两样本平均数差异的检验4.方差齐性检验5.相关系数的显著性检验(四)方差分析1.方差分析的原理与基本过程2.完全随机设计的方差分析3.随机区组设计的方差分析4.两因素方差分析5.事后检验(五)回归分析1.一元线性回归分析2.一元线性回归方程的检验 3.一元线性回归方程的应用(六)卡方检验1.拟合度检验2.独立性检验(七)非参数检验1.独立样本均值差异的非参数检验2.相关样本均值差异的非参数检验三、心理测量的基本理论(—)心理测量的理论基础1.心理测量的基本概念2.心理测量的特征分类3.经典测量理论和真分数理论模型(二)测量的信度与效度 1.测量的信度:信度的定义;信度系数的估计;信度的影响因素与改进。
2.测量的效度:效度的定义;效度的估计;效度的影响因素与改进。
3.信度和效度的关系(四)心理测量的误差 1.测量误差的定义 2.测量的随机误差来源及控制3.测量的系统误差来源及控制4.测量误差的估计(五)心理测验的项目分析1.题目的难度2.题目的区分度3.题目的综合分析和筛选(六)心理测验的编制技术1.心理测验编制的基本程序2.测验目标与命题双向细目表3.题目编制技术(七)心理测验的施测 1.测验的设计 2.施测的程序和步骤(八)测验常模1.常模与常模团体 2.分数转换与合成 3.常模的编制 4.几种常用的常模(九)标准参照测验 1.标准参照测验的定义与作用2.标准参照测验的题目分析3.标准参照测验的信度与效度4.标准参照测验的分数解释(十)心理测验理论的新发展1.经典测验理论的局限2.项目反应理论 3.概化理论 4.测验等值四、心理测验的应用(—)成就测验 1.成就测验的定义2.成就测验的编制 3.成就测验的标准化(二)智力测验1.智力测验的定义 2.个体智力测验 3.团体智力测验(三)能力测验1.能力倾向测验2.特殊能力测验 3.创造力测验(四)人格测验1.人格测验的定义2.自陈测验3.投射测验 4.情景测验(五)其他常用的心理测验1.心理健康测验2.态度测验3.兴趣测验发展与教育心理学[考查目标] 1.理解和掌握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的基本概念、主要理论及其对教育工作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