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8年度矿井综合防尘措施暨喷雾安装标准

2018年度矿井综合防尘措施暨喷雾安装标准

2018年度***煤矿综合防尘措施暨喷雾安装标准在煤矿生产中以采掘工序产生的矿尘量为最多,约占全部矿尘的80%,而其中又几乎80%的矿尘进入风流中成为悬浮于空气中的浮尘。

我公司所开采的3层煤具有煤尘爆炸危险性,一水平(-708m 水平)于2011年8月委托山东泰山矿产资源监测研究院对3煤层进行爆炸性鉴定,鉴定结果为:具有煤尘爆炸性,爆炸性指数37.55%;二水平(-1020m水平)于2017年6月委托山东泰山矿产资源检测研究院对3煤层进行煤自燃倾向性鉴定,鉴定结果为:具有煤尘爆炸性,爆炸性指数46.86%。

为加大矿井综合防尘管理力度,完善综合防尘系统,大力推进综合防尘自动化,根据《煤矿安全规程》及上级有关规定,结合我公司实际情况,特制定以下措施:1、严格执行综合防尘“以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坚持以人为本,落实各级管理责任制,强化动态管理,做到防微杜渐。

2、严格执行防尘管理制度,严格考核落实。

3、矿井防尘供水系统必须完善可靠,没有防尘供水管路的采掘工作面不得生产,防尘供水管路不完善不得通过验收。

主要运输巷、皮带输送机巷道、斜井与平巷,上山与下山,采区运输巷与回风巷、采煤工作面进回风巷、掘进巷道、煤仓放煤口、溜煤眼放煤口、卸载点等地点都必须敷设防尘管路,并安设支管和阀门。

防尘供水系统必须达到以下要求:(1)防尘用水水质:悬浮物不得超过30mg/l,悬浮物粒度直径不得大于0.3mm,水的PH值在6-9.5范围内,防尘用水过滤装置必须完好。

(2)处理后的矿井水与井上消防水池共用,确保井下供水及时,水量满足要求,水质合格。

(3)要及时对井上消防水池进行清污。

(4)矿井主要运输巷、带式输送机斜井与平巷、上山与下山、采区运输巷与回风巷、采煤工区工作面运输巷与回风巷、掘进巷道、煤仓放煤口、卸载点等地点都必须敷设防尘供水管路,并安设支管和阀门。

(5)防尘管路的管径与强度,应能满足该区段生产防尘用水的水量需要和负载的水压。

主要进风大巷一律使用直径φ159mm的钢管,采区进风大巷及采煤工作面两顺槽一律采用直径φ108mm的钢管,掘进工作面采用直径φ108mm的钢管,皮带大巷及回风大巷采用直径φ108mm的钢管。

(6)井下皮带巷及新掘进煤巷的管路每50m设一个三通阀门。

其它巷道的管路每隅φ100m设一个三通阀门,防尘管路要吊挂或垫起,达到平直并进行防锈处理。

(7)矿井主要隔爆水棚及辅助隔爆水棚必须齐全,按规定悬挂并执行周检查制度。

①矿井两翼、相邻采区、相邻煤层、相邻的采煤工作面间,煤层及半岩掘进巷道同与其相连的巷道间,煤仓同与其相连通的巷道间,采用独立通风并有煤尘爆炸危险的其他地点同与其相连通的巷道间,必须用水棚隔开。

②隔爆水棚组的水量按巷道断面积计算,不得少于如下值:主要隔爆棚区400L/m2、辅助隔爆棚200L/m2。

③水棚的排间距应为1.2—3m,主要隔爆棚区的长度不得小于30m,辅助隔爆棚区的长度不得小于20m。

④首排距工作面距离不得小于60m,不得大于200m。

⑤煤巷、半煤巷掘进工作面长度大于80m时必须安设隔爆设施。

⑥水棚应设置在巷道的直线段内,与巷道的交岔口、转弯处、变坡处的距离不得小于50m。

水棚距离顶梁、两帮的间隙不得小于100mm,棚组内的各排水棚的安装高度应保持一致;⑦水袋采用易脱钩的方式布置时,挂钩位置对正,每对挂钩的方向要相向布置,挂钩角度为60度,水袋内必须加满水,并悬挂隔爆设施说明牌。

⑧水棚设专人管理,每周检查一次。

发现水槽(水袋)损坏,必须及时更换。

4、矿井必须具备以下综合防尘设施:(1)采区大巷①东翼轨道大巷、西翼轨道大巷、采区进风巷各安设1道红外线自动喷雾。

②采区轨道上下山的两端各安设一道过车自动喷雾装置,每隔200m-300m安装一道侧喷。

(2)主要皮带机巷及采区皮带机巷①各皮带大巷的转载点安装喷雾装置。

②皮带中间每隔300m设置打杆式自动喷雾。

③皮带机头机尾前后20m范围内每班至少一次洒水清尘。

④皮带机巷安设净化水幕。

⑤皮带机巷定期清尘,每周至少冲尘一次。

⑥皮带机头喷雾实现自动化或半自动化,皮带载煤运转时,喷雾开启。

(3)采煤工作面①凡开采煤层厚度1m以上的回采工作面都必须进行工作面煤层注水,严格按有关注水工艺、参数进行注水,注水过程中必须在现场做好记录,上井后及时将记录数据填写到台帐上。

②工作面:采煤机内外喷雾、架间喷雾、放煤喷雾、转载点喷雾、破碎机喷雾,由采煤区队负责安装、维修。

采煤机必须安装内、外喷雾装置,内喷雾压力不得低于2Mpa,外喷雾压力不得低于4Mpa。

③工作面回风顺槽:安设全断面风流净化水幕。

④工作面进风顺槽:安设全断面进风净化水幕。

进回风顺槽根据现场情况宜每隔200m设1道侧式喷雾。

⑤炮采工作面必须坚持湿式打眼,放炮前后冲刷放炮地点前后20m范围内巷道,放炮使用水炮泥,工作面有水炮泥注水装置。

⑥采煤工作面、转载点前后20m范围每班必须坚持随时冲尘,回风顺槽每天冲尘一次,进风顺槽每3天冲尘一次。

⑦各转载点喷雾尽可能实现自动化。

(4)、综掘工作面①综掘机内外喷雾、各转载点喷雾、炮掘工作面距迎头10~15m 范围内的爆破远程喷雾,扒装喷雾,由掘进区队负责安装、维修。

爆破过程中采用高压喷雾或压气喷雾降尘、装岩(煤)洒水和净化水流等综合防尘措施。

②距工作面30~50m的位置安设回风净化水幕,由掘进区队负责安装、维修。

③锚喷施工的掘进工作面,距锚喷作业地点下风流方向100m内应设置2道以上风流净化水幕。

④按规定使用除尘风机,安装位置得当,并达到除尘效果,除尘风机采用吊挂或垫高方式固定,高度不低于0.5m,每天必须清理一次。

⑤各转载点按规定安设自动喷雾,安装位置得当,喷雾灵敏可靠,达到雾化效果,由掘进区队负责安装、维修、使用。

⑥各转载点前后20m范围每班必须坚持随时冲尘;距工作面100m以内巷道,落实专人班班冲刷;100m以外巷道,每天至少冲刷一次。

⑦转载点喷雾实现自动化,皮带机头安设防尘罩。

⑧煤与半煤岩炮掘工作面逐步装备短壁注水装置,实验并逐步推行掘进工作面短壁煤层注水。

(5)、炮掘工作面①坚持湿式打眼,放炮使用水炮泥,工作面有水炮泥注水装置。

②距锚喷作业地点下风流方向100m内应设置两道以上风流净化水幕。

③放炮前后冲刷放炮地点前后30m范围内巷道,现场配备不低于30m长的洒水水管。

④炮掘工作面在距迎头10~15m范围内安装使用爆破远程喷雾,能覆盖爆破全断面;扒装时使用好扒装喷雾。

喷雾位置要符合要求,并灵敏可靠。

⑤距工作面30~50m的位置安设净化水幕。

⑥按规定使用除尘风机,安装位置得当,并达到除尘效果,除尘风机采用吊挂或垫高方式固定,高度不低于0.5m,每天必须清理一次。

⑦各转载点按规定安设喷雾,安装位置得当,喷雾灵敏可靠,达到雾化效果。

⑧各转载点前后20m范围每班必须坚持随时冲尘;距工作面100m以内巷道,落实专人班班冲刷;100m以外巷道,每天至少冲刷一次。

⑨转载点喷雾尽量实现自动化。

⑩煤与半煤岩炮掘工作面装备短壁注水装置,编制注水设计及措施,严格按有关注水工艺、参数进行注水。

5、坚持巷道定期冲刷、清扫制度根据矿井验收标准的有关规定:“主要大巷每年至少刷白一次,主要进回风巷至少每月冲刷一次积尘,采区内巷道冲刷积尘周期由矿总工程师决定,并要有冲刷巷道制度”的要求,结合我公司实际情况,特制定巷道冲刷、清扫制度:①对主要进风大巷、采区进风巷每旬至少冲刷一次巷道积尘。

②对矿井总回风巷、主要回风巷道每旬至少冲刷一次巷道积尘;采区回风巷每周至少冲刷一次巷道积尘;采区皮带巷每5天至少冲刷一次巷道积尘。

③采煤工作面进风顺槽每三天冲刷一次巷道积尘,回风顺槽每天冲刷一次巷道积尘。

④施工单位对工作面及转载机处班班冲刷随时冲尘。

⑤施工单位对掘进工作面每天冲刷一次巷道积尘,综掘机附近,根据情况班班随时进行冲尘。

⑥施工单位对采煤工作面支架上的粉尘每班至少冲刷一次积尘。

⑦主井装载硐室每班至少冲刷一次巷道积尘。

6、粉尘监测(1)、设立粉尘监测化验室,装备有称重天平、烘干箱等设备,并实行挂牌管理。

(2)、矿井要配备3台以上完好的大流量测尘仪和2台直读式测尘仪;配足专职测尘人员;仪器定期送检、维修、标校;使用好矿井在线监测装置。

①总粉尘监测:井下作业场所的粉尘浓度,每月测定2次;粉尘分散度,每半年测定1次。

②呼吸性粉尘监测:工班个体呼吸性粉尘采掘工作面每季度测定1次,其它作业场所每半年测定1次。

每个采样工种分2个班次连续采样,1个班次内至少采集2个有效样品,要先后采集4个有效样品。

定点呼吸性粉尘监测每月测定1次。

③粉尘中游离SiO2含量,每半年测定1次,在变更工作面时也必须测定1次;各接尘作业场所每次测定的有效样品数不少于3个。

(3)根据《煤矿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防治规定》要求,采煤工作面回风巷、掘进工作面回风侧设置粉尘浓度传感器(位置与甲烷传感器一致),并接入安全监测监控系统。

7、培训及职业卫生防治(1)矿井应配备有效的通风、除尘等防护设备和应急救援设施,并为劳动者提供防尘口罩、防护服(鞋帽、手套、眼镜)等个人使用的职业卫生防护用品。

(2)矿井应有专人负责对防护设备、应急救援设施、个人防护用品的经常性的维护、检修,保证其性能和效果。

(3)主动联系卫生行政部门资质认证的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对作业场所进行矿尘的检测、评价。

(4)单位负责人、管理人员应当接受职业卫生培训及职业危害防治知识培训,遵守职业卫生防治法律法规,依法组织本单位的职业卫生防治工作;并组织劳动者参加上岗前、在岗期间的定期(每年一次)职业卫生培训,上岗前培训时间不少于4学时,在岗期间培训时间每年不少于2学时。

(5)指定专职或兼职职业危害因素监测人员,配备足够的监测仪器设备,按照有关规定对作业场所职业危害因素进行日常监测。

监测人员按特种作业人员管理,持特种作业操作资格证上岗。

(6)要积极依靠科技进步,应用有利于粉尘防治和保护从业人员健康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产品,坚决限制、逐步淘汰职业危害严重的技术、工艺、材料和产品。

(7)要通过优化生产布局和工艺流程,使有害作业和无害作业分开,尽可能减少接触粉尘的人数和接触时间。

(8)按照《煤矿职业安全卫生个体防护用品配备标准》(AQ1501)规定,为接触粉尘危害的从业人员提供符合要求的个体防护用品,并指导和督促其正确使用。

8、其他(1)各生产、辅助单位根据本单位实际,制定相应的防尘制度,按规定配备兼职防尘人员。

(2)各生产、辅助单位必须明确一名区队干部分管通风防尘工作,并每班安排兼职冲尘人员。

(3)所有防尘设施必须挂牌管理,并明确具体责任人。

(4)跟班干部及跟班工长是当班动态过程中综合防尘工作的第一责任者。

(5)所有巷道明确冲尘责任,悬挂巷道冲尘管理牌版,及时填写冲尘记录。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