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创新设计浙江选考总复习化学选考部分,B文档:专题 化学家眼中的物质世界 丰富多彩的化学物质 含答案

创新设计浙江选考总复习化学选考部分,B文档:专题 化学家眼中的物质世界 丰富多彩的化学物质 含答案

第1单元丰富多彩的化学物质(时间:45分钟)[基础过关题]1.(宁波模拟)下列加点字的含义不是指“元素”的是() A.碘.遇淀粉变蓝B.钠.的焰色反应为黄色C.矿泉水中含有钙.、镁.等矿物质D.氧.的同素异形体有氧气、臭氧等解析A中碘指单质I2,其余均指元素。

答案 A2.下列对于NaHSO4的分类中不正确的是() A.NaHSO4是盐B.NaHSO4是酸式盐C.NaHSO4是钠盐D.NaHSO4是酸解析NaHSO4是酸式盐、钠盐、盐,但不是酸。

答案 D3.下列对Na2CO3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该物质属于盐类B.该物质既含金属元素又含非金属元素C.该物质不能发生化合反应D.该物质有时候能和NaOH划为一类解析Na2CO3既含金属元素又含非金属元素,属于盐类,与NaOH具有相同的阳离子。

Na2CO3能和水以及二氧化碳发生化合反应。

答案 C4.下列反应中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A .CaCO 3=====高温CaO +CO 2↑B .Na 2O +H 2O===2NaOHC .NaCl(固)+H 2SO 4(浓)=====△NaHSO 4+HCl ↑D .Zn +H 2SO 4===ZnSO 4+H 2↑解析 氧化还原反应一定存在某些元素化合价的升降。

答案 D5.下表所列物质或概念间的从属关系不符合如图所示关系的是 ( )X Y Z A光导纤维 酸性氧化物 复合材料 B纯碱 盐 化合物 C电解质 化合物 纯净物 D 淀粉溶液 胶体 分散系解析 光导纤维的主要成分SiO 2是酸性氧化物,但酸性氧化物不是复合材料。

答案 A6.“纳米材料”是粒子直径为几纳米至几十纳米的材料,纳米碳就是其中一种。

若将纳米碳均匀地分散到蒸馏水中,所形成的物质( ) A .是溶液B .能产生丁达尔效应C .不能透过滤纸D .静置后会析出黑色沉淀解析 纳米材料的粒子直径为几纳米至几十纳米,属于胶体粒子的范围,将纳米碳均匀地分散到蒸馏水中,所形成的物质属于胶体,具有胶体的性质。

答案 B[应试提升题]7.分类法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人们在认识事物时可采用多种分类方法。

下列各组物质分类中不合理的是()解析A项各物质中都含有可变价态元素,且这些元素的价态都处于中间价态,与H2SO3中硫元素处于中间价态一致,符合分类标准;B项中各物质均为弱酸,与HF可归为一类;D项中各物质均为铵盐,与NH4HCO3可归为一类;焰色反应为物理变化过程,与C项中各反应不能归为一类。

答案 C8.下列变化不能说明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 A.变化时有电子的得失或共用电子对的形成B.变化时释放出能量C.变化过程中有旧化学键的断裂和新化学键的形成D.变化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没有改变,分子种类增加了解析水的气化、液化均有能量变化,但属于物理变化。

答案 B9.已知A、B、C为中学化学中常见的单质。

室温下,A为固体,B和C均为气体。

在适宜的条件下,它们可以按如图进行反应。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A、B、C中三种元素的任意两种元素形成的化合物所属物质类别可能是氧化物B.A、B、C中三种元素的任意两种元素形成的化合物所属物质类别一定不是碱C.如果E溶液是一种强酸,则E溶液为硫酸D.A、B、C中有一种金属且为B解析A项,当A为Mg、B为Cl2、C为H2时,符合题给信息和框图转化,A、B、C中没有氧元素,A项错误;B项,碱至少有三种元素组成,B项正确;C 项,常温下,B、C均为气体单质,E溶液不可能为硫酸,C项错误;D项,金属在常温下不为气体,D项错误。

答案 B10.我国科学家首次将一种名为“钴酞菁”的分子(直径为1.3×10-9m)恢复了磁性。

“钴酞菁”的分子结构和性质与人体内的血红素及植物体内的叶绿素非常相似。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钴酞菁”分子所形成的分散系具有丁达尔效应B.“钴酞菁”分子所形成的分散系较稳定C.“钴酞菁”分子既能透过滤纸,也能透过半透膜D.此项研究可广泛用于光电器件、生物技术等方面解析“钴酞菁”分子的直径为1.3 nm,所形成的分散系属于胶体,A项对;胶体属于介稳体系,B项对;“钴酞菁”分子能透过滤纸,但不能透过半透膜,C项错;由高中理、化、生知识可知,磁性可联系物理中的光电知识,与血红素及叶绿素的结构和性质相似可联系生物中的生物技术知识,D项对。

答案 C11.(台州月考)英国物理学家约翰·丁达尔首先发现了入射光透过胶体时,从侧面可以看到一条光亮的通路。

下列液体中,不会出现丁达尔效应的分散系的是( )A .鸡蛋白溶液B .蒸馏水C .淀粉溶液D .硫酸钠溶液解析 A 、C 是胶体,能够产生丁达尔效应,D 是溶液,不能产生丁达尔效应。

因为B 是纯净物,不是分散系。

答案 D12.氧化还原反应与四种基本反应类型的关系如图所示,则下列化学反应属于阴影部分的是 ( )A .Cl 2+2KBr===Br 2+2KClB .2NaHCO 3=====△Na 2CO 3+H 2O +CO 2↑C .4Fe(OH)2+O 2+2H 2O===4Fe(OH)3D .2Na 2O 2+2CO 2===2Na 2CO 3+O 2解析 阴影部分所表示的反应类型为氧化还原反应,不属于四种基本反应类型。

A 为置换反应且属于氧化还原反应,不符合题意;B 为分解反应,且该反应是非氧化还原反应,不符合题意;C 为有单质参加的化合反应,属于氧化还原反应,不符合题意;D 不属于四种基本反应类型,但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符合题意。

答案 D13.下列变化中,前者是物理变化,后者是化学变化,且都有明显颜色变化的是( )A.打开盛装NO的集气瓶;冷却NO2气体B.用冰水混合物冷却SO3气体;加热氯化铵晶体C.木炭吸附NO2气体;将氯气通入品红溶液中D.向酚酞溶液中加入Na2O2;向FeCl3溶液中滴加KSCN溶液解析A项中,前者会发生2NO+O2===2NO2转化;B项中,NH4Cl分解过程中没有明显颜色变化;D项中,易忽视Na2O2的漂白原理是氧化还原反应。

答案 C14.汽车尾气是造成大气污染的主要原因之一,在汽车排气管上安装“催化转换器”使汽车的尾气转换成无毒气体是目前最有效的手段之一。

如果用表示碳原子,用○表示氧原子,用表示氮原子,如图为气体转换的微观过程。

请你根据图示回答下列问题:(1)A、B、C三种物质可以归为一类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将C归为化合物,将D归为单质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化学反应方程式表示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化学变化过程中消耗的A物质和生成的C物质的质量比为________。

(4)从微观的角度去描述你获得的关于化学变化的有关信息(答出一条即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根据图示可知A、B、C、D分别是NO、CO、CO2和N2,NO、CO、CO2都属于氧化物,都含有氧元素。

(2)二氧化碳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分子,属于化合物,而氮气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分子,属于单质。

(3)根据图示直接写出化学方程式即可。

(4)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在化学变化过程中原子的种类、数目、质量没有发生改变,元素的种类和质量也没有发生改变,只有物质的种类和分子的种类发生了改变。

答案 (1)都由两种元素组成且都含有氧元素(2)二氧化碳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分子,而氮气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分子(3)2CO +2NO======催化剂△N 2+2CO 2 15∶22 (4)化学变化中原子的种类、数目、质量没有发生改变(其他合理答案也可)15.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们按照下面的实验方法制备氢氧化铁胶体:首先取少量蒸馏水于洁净的烧杯中,用酒精灯加热至沸腾,向烧杯中逐滴滴加饱和的FeCl 3溶液继续煮沸,至液体呈透明的红褐色。

FeCl 3+3H 2O=====△Fe(OH)3(胶体)+3HCl(1)判断胶体制备是否成功,可利用胶体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做制备氢氧化铁胶体的实验时,有些同学没有按要求进行,结果没有观察到胶体,请你预测其现象并分析原因:①甲同学没有选用饱和氯化铁溶液,而是将稀氯化铁溶液滴入沸水中,结果没有观察到___________,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丙同学向沸水中滴加饱和氯化铁溶液后,长时间加热,结果会__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丁同学按要求制备了Fe(OH)3胶体,但是他又向Fe(OH)3胶体中逐滴加入了稀H 2SO 4溶液,结果出现了一系列变化。

①先出现红褐色沉淀,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随后沉淀溶解,此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2)①若用稀FeCl 3溶液,则水解产生的Fe(OH)3量太少,看不到红褐色液体。

②长时间加热,胶体发生聚沉。

(3)加入稀H 2SO 4后,Fe(OH)3会聚沉而产生红褐色沉淀,随后H 2SO 4会与Fe(OH)3发生中和反应使沉淀溶解。

答案 (1)丁达尔效应(2)①红褐色液体 FeCl 3溶液太稀,生成的Fe(OH)3太少 ②生成红褐色沉淀 长时间加热胶体发生聚沉(3)①电解质H 2SO 4使Fe(OH)3胶体聚沉而产生沉淀②Fe(OH)3+3H+===Fe3++3H2O。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