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校生活区学生宿舍外环境设计分析_以武汉大学为例

高校生活区学生宿舍外环境设计分析_以武汉大学为例

高校生活区学生宿舍外环境设计分析——以武汉大学为例梁慧颖摘要:本文就现在高校建设对学生生活区考虑较少的现状,以武汉大学为例,对生活区的学生宿舍外环境进行分析,以引起人们的关注,宿舍外环境设计不只要符合学生的生活特点,同时也要反映学校特色。

关键词:高校 学生宿舍外环境 学生生活特点 学校特色Abstract: Based on the current situation that consider fewer to student's living quarters in university's construction now, take Wuhan University as an example, this article analyze the environment outside the students' dormitory of the living quarters, arouse the attention of people,the design of environment outside the dormitory should not merely accord with students' life characteristic, reflect the characteristic of the campus at the same time.Key words: University Environment outside the students' dormitory Student's life characteristic Characteristic of the university1 前言伴随着知识经济与网络时代的到来,作为孕育科技,集知识创新、知识生产、知识传播和知识应用为一体的高等教育的现代大学,将在知识创新、知识传播和培养人才等方面承担更加重要的使命。

以高等院校扩大招生为契机,我国高校扩招扩建的序幕随之拉开,大学校园建设的浪潮在全国范围内兴起。

20世纪末,随着西方建筑观念的输入和国内经济稳步快速的增长,国内建筑界泛起了形式主义、功利主义风气。

建筑文化表现为消费文化的特征:抄袭、复制、流于时尚变化。

而这些在校园的规划设计中也体现出来。

在一些校园规划设计中,设计者更多地研究图形效果和校园的外部形象,而不是去认真研究其具体的使用。

特别要指出的是,在整体的校园规划设计中,入口、入口广场、主要教学楼、实验楼等均得到了精心的考虑和设计,而对学生生活区的关注却放在了次要的位置,甚至被忽视,尤其在新建的校园中。

在校的大学生大部分过着三点一线的生活:教室—食堂—宿舍,可见大多数的学生每天至少在生活区度过三分之二的时间,所以,对于学生生活区的考虑也应当放在一个更高的位置。

学生宿舍的外环境不只是学生们生活和学习的物质空间,也创造了一个对学生具有一定心理影响的精神氛围,每个学生都要在这里度过青年时代的四年或者更长一段时间,因此,学生宿舍的外环境设计同样应该得到一定的关注。

2 学生宿舍外环境设计要点学生宿舍外环境即学生宿舍建筑外环境。

建筑外环境指的是建筑周围或建筑与建筑之间的环境,是以建筑构筑空间的方式从人的周围环境中进一步界定而形成的特定环境,与建筑室内环境同是人类最基本的生存活动的环境。

学生宿舍作为学生们长期居住、生活和学习的所在,其外环境对学生们也有着很深的影响。

学生宿舍外环境是大学生休息、娱乐、社交活动的主要载体,学生集体感、友谊感的建立,志趣爱好、职业志向的选择,审美情趣、创新精神的培养,都受到所处环境潜移默化的影响。

该环境的营造必须从其主体——学生们的日常生活(学习、科研、饮食、集会等)行为心理特征,及其与周围环境的互动关系开始,研究人的日常行为——空间关系以及校园中人与人的社会交往规律。

3 学生宿舍外环境设计构成要素建筑外环境中构成实面的各类环境要素可以分为三类:基面要素、围护面要素和设施小品要素。

3.1 基面要素质基面和柔性基面。

分析各类环境,基面构成几乎都包含在以下四类要素之中,即道路、场地、绿地与水面。

道路:道路支撑的是流动的人流。

它联系着各类场所,使人们可以便捷地从一个环境到达另一个环境。

同时,区域内的道路把区域划分成若干场地,是构成场地边界的因素之一。

武汉大学由于其特有的地形,道路少有较长的直线,并且多弯,这样就限制了入行车辆的速度,在必要的位置加设减速条,增加了安全性(图1);学生生活区很少有机动车辆进入,主要交通形式以学生步行为主,道路为车行和人行公用。

图1 道路形式 场地:场地是对建筑外环境中所有“面”状基面的总称。

是学生在室外环境中聚集、停留、进行各种活动的场所。

学生生活区的场地包括交通性的广场,例如宿舍入口、食堂入口,都是在集中时间有大量人流集散的场所;专用性活动场地,例如各类活动场地,是学生们参加体育活动、文艺活动以及文化休闲活动,促进Array相互交往的场所;建筑周边场地,是室外环境与建筑环境的纽带,并为各类场地做好“收头”处理。

同时,某些场地可以结合起来布置,既满足了功能需求,又一定程度上节省了用地,例如武汉大学工学部17舍出入口处的羽毛球场地,既能承担体育活动,又解决了学生的人流疏散问题(图2)。

绿地:绿地的主体是植物,它对人的生存、情感及审美的方面都具有非比寻常的意义。

植物构成图2 宿舍入口的场地处理了人的主要生存环境,也是人生活需求的重要来源。

在大学校园环境中,绿地首先起到环境调节的作用,沿路成行的行道树在路上投下一片浓荫,让以步行为主的学生在烈日炎炎的天气,也能享受漫步的乐趣,在灰色调建筑集聚的环境里,绿色总是能给人带来愉悦、安定的心理感受,使整个环境更具有亲和力;绿地是环境的柔性基础之一,但是绿地中的活动已经逐渐与硬质道路或场地上的活动相分离,起到分隔空间的作用,就像场地周围的树木,和其他实体的面或硬质的边界一样,成为场地围合和空间划分的要素(图3);最后,绿地还具有景观功能,不同形态、季相以及色彩的植物相互搭配,不同的种植方式结合,形成点、线、面的景观效果,陶冶了学生们的审美情趣。

水面:水面通常并不支承人的活动,反而对人的活动有所限制。

建筑外环境中的水以各种形式存在,人生来就是具有亲水性的,各种形态的水组合到外环境中能使环境质量得到极大的提升。

水面具有优越的景观性,水体不但有很强的可塑性,能呈现不同的形态,而且可以根据环境变幻多样的色彩;水面能有效地分隔空间,但不阻挡人的视线,只阻隔行为;水面还能经常成为空间的焦点,因为水景是人们嬉戏、驻足观赏的兴趣中心,使场所具有强烈的凝聚力。

图3 绿地的分隔效果 3.2 围护面要素围护要素即参与构成围护面的要素,按其作用不同可分为两类:建筑的立面,它区分了建筑的内外空间;独立墙面,它把外环境划分成了不同的区域。

建筑的立面:建筑的墙面可以看作是室内空间和室外空间挤压而成的,它由许多构件组成,每一个构件对外环境都具有一定的影响力,她的形态不仅决定了室内空间的形态,并且也是室外空间形态的重要构成。

建筑单体设计一旦完成,外环境围护面的关系也基本确定了下来。

一般来说,外环境设计不会对建筑立面再进行设计,但是不同形态的建筑形式围合出的空间形态也相应的具有不同的特点,能给人不同的空间感受(图4)。

例如,武汉大学工学部的几栋宿舍楼围合出一个相对封闭的空间,并设计成为一个小游园,命名为“深港苑”,给学生们一种内庭院的感觉。

图4 不同建筑形式围合 独立墙面:外环境中的独立墙面在外环境中创造了分属各个领域的空间,使建筑外环境的功能性得以更好的实现。

不同高度的独立墙,同程度的围合效果和安全感,带给使用者相应的空间感受;另外,独立墙的组织方式不同,带给使用者的空间感受和行为引导效果也不同(图5)。

武汉大学的地形复杂,校园内存在较大的高差,由于标高不同而产生的挡土墙,也成了独立墙面的一种特殊形式,起着空间划分的重要作用(图6)。

对视线的遮挡作用以及行为的阻隔作用也有区别,从而形成不图5 不同墙面对视线和行为的引导作用3.3 设施小品要素们使用外部环境提供方便、保障安全、提供服包括指路标志、方位导游图、电话亭、邮递筒等。

武指示牌和方位导游图在武汉大学过武汉的人学古雅的设计。

这些4 学生宿舍外环境设计的目标原则间环境之间存在着双向联系,一方面人在空间环境中起主导作用,理想的空间环境设施小品要素即为人务的各种设施与小品,这些环境设施对环境的整体效果产生影响,直接反映环境的实用性、观赏性和审美价值,是环境构成的重要因素,主要包括一下几类:信息设施、卫生设施、娱乐服务设施、照明安全设施等。

信息设施:主要汉大学不仅仅是一所高等学府,凭借自身的历史及自然条件,它被誉为“中国最美的校园”,吸引着无数游览者,但是学校内复杂的道路和结构,使得很多初次到此的人找不准方向,因此,道路内是不可少的(图7);同时,身在异地求学的学生怎能舍开家人的牵挂,无论是电波传祝福还是书信报平安,都能让相隔千里的亲人多一丝欣慰,所以电话亭和邮递桶也是必不可少的设施。

卫生设施:主要包括垃圾箱、洗手池、公共厕所等。

来都知道,武汉人有在路上吃东西的习惯,不管是正餐还是零食,都能边走边吃,来到武汉大学学习的学生也逐渐养成这样的习惯,而垃圾箱的设置就成了解决方便碗筷的必要手段,并且符合武汉大也是采用了比较朴素的形式,很好融入环境中。

在这样的情况下,不但要保证卫生设施存在的必要,还要考虑到高利用率数量的满足。

娱乐服务设施:主要包括室外坐具、休息廊、售货亭等的历史风格,垃圾箱设施的配备为学生们提供了相互交流的场所,为加深彼此了解提供了一个平台,而且有一定私密性的室外空间也为学生的独立思考提供了一个安静的环境。

在武汉大学,无论是树林中的石桌椅,还是沿路边的小卖店,都为学生们的生活、学习、娱乐提供了便利(图8)。

图6 挡土墙的限定作用 图7 道路指示牌 图8 疏林里布置石桌凳4.1 以人为本 人的行为与空设计坚持以人为本”已广泛运用到城市环境建设中,成了城市建设的主导理念。

高校是城市环境中的重具体到设现在一些在疏林中的2 营造交往场所,强调可参与性性和具的公共性,它为公共性越与创造都是为使用者服务,满足人多样化行为需求的,但同时环境又限定人的行为,是人获取信息的来源。

由此看来,人的行为心理是人与环境相互关系的基础与桥梁,是空间环境设计的依据和根本。

“要组成部分,学生生活区的环境又是其中必不可少的一环,高校校园作为师生教学生活的场所,特定的因素和使用主体决定了环境的基本特点,其环境设计应体现高等学府的特色。

在学生生活区的环境设计中建立以“学生”为服务主体的设计理念,按照学生活动规律统筹考虑交通、休闲、交往等多种功能,强调人与环境的融合;并从布局形式、空间尺度、环境氛围、交通组织、单体设计等方面为学生营造亲和感,开辟一个赋予学生感受个性成长的需要和心灵成长的力量的天地,营造一个在其中学习和生活会有一种归属感、安全感、舒适感的环境氛围;把高校校园建设成环境宜人的,符合广大学生生活、工作和学习及审美情趣的良好自然生态环境景观场所。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