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中政治主观题答题关键词句集锦

高中政治主观题答题关键词句集锦

《经济生活》主观题答题关键词句集锦一、政府(国家)这样做的经济生活依据在经济生活范围内,凡是要求回答“政府(国家)这样做的经济生活依据是什么?”时,一般应从以下知识点去考虑:1.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2.是社会主义的生产目的的要求3.是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的要求4.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必然要求5.是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

6.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但市场调节有买点和缺陷,需要国家运用经济(财政政策、货币政策)、法律和必要的行政手段进行宏观调控。

7.国家这样做的经济意义二、政府(国家)应该如何做1.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发挥价值规律的作用2.运用经济(财政政策、货币政)、法律和必要的行政手段进行宏观调控三、企业(生产者或经营者)应该如何做1. 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因此,企业要重视产品质量,提高产品的附加值,搞好售后服务。

2. 尊重价值规律,制定正确的经营战略。

以市场为导向,推动产品结构调整,生产适销对路高质量的产品。

3. 依靠科技进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加强科学管理,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成本,创立企业自主品牌,形成自己的优势,增强企业竞争力。

4. 企业要搞好售后服务,树立良好的信誉和形象,实施名牌战略,坚持正当竞争,反对不正当竞争。

5. 采用先进技术,进行技术开发和创新,建设创新型企业;开展节能减排,发展循环经济,建设生态文明,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6. 坚持科学发展观,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7. 要遵守市场规则,公平竞争;要诚实经营,增强社会责任感,树立良好的信誉和形象。

8. 通过强强联合或企业兼并,实现优势互补、社会资源的合理配置和产业结构的合理调整,提高企业竞争力。

9. 坚持“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战略:转变外贸增长方式,优化出口商品结构,以质取胜,增强应对国际风险的能力,拓展企业的国际生存空间;实行出口市场多元化战略,更好地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在对外贸易中,要熟悉国际相关法律、规则,有经济安全的防范意识;要有规则意识和利用世贸组织规则的本领;要有应对别国反倾销和反别国倾销的策略,维护企业的合法权益。

四、凡涉及国际关系,一般运用以下知识作答。

(一)为什么……1. 是生产社会化特别是经济全球化的客观要求,是发展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必要条件。

2. 经济全球化促进了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的流动、国际分工水平的提高以及国际贸易的迅速发展,从而推动了世界范围内资源配置效率的提高、各国生产力的发展,为各国经济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

3. 有利于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和两种资源,弥补国内资源和市场的不足,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增强我国的经济实力,推进我国现代化建设的进程。

(二)怎么做1. 政府要加强宏观调控,完善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职能。

2. 企业应该注意创新产品、调整产品结构,实施市场多元化战略;转变贸易发展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方式转变。

3. 要严格按国际法律、法规办事,并充分利用国际相关的法律、法规维护我国的合法权益。

4. 要提高我国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同时要做好反不正当竞争尤其是反倾销的工作。

5. 要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同时要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原则,切实维护国家利益和国家经济安全。

6. 坚持科学发展观,统筹国内发展与对外开放,增强国际竞争力。

五、经济意义(一)宏观方面1. 是社会主义本质的要求。

2. 有助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3. 有助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4. 符合“三个有利于”标准,符合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规律。

5. 是遵循价值规律的表现。

6. 有助于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二)对国家1. 有利于增加国家财政收入,减轻国家财政负担。

2. 有利于优化经济结构,优化资源配置。

3. 有利于缩小收入差距,实现共同富裕,全面小康。

4. 有利于巩固公有制主体地位,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5. 有利于社会主义生产目的。

6. 有利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7. 有利于促进我国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8. 有利于进一步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充分发挥我国在国际竞争中的比较优势,实施走出去战略,增强国际竞争力9. 有利于加强与各国的经济交流与合作,充分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实现经济优势互补。

10. 有利于吸收引进资金、技术、管理经验。

11. 为我国的现代化建设创造良好的国际(周边)环境,维护国家经济安全。

12. 有利于经济全球化,促进各国经济交流与合作,世界经济的发展,建立国际经济新循序。

13. 有利于发挥我国在国际(地区)经济事务中的地位和作用,树立良好的国际形象。

14. 有利于建设创新型国家。

(三)对社会1. 有利于扩大就业、维护(农村)社会稳定。

2. 有利于稳定物价,维护金融安全。

3. 有利于刺激消费,扩内需,稳外需。

4. 有利于创造更多的社会财富。

5. 有利于落实科学发展观,改善生态环境,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协调发展。

6. 有利于构建和谐社会(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7. 有利于巩固农业基础地位,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四)对企业1. 有利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高经济效益。

2. 有利于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提高企业竞争力。

3. 有利于降低消耗,减少污染,实现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双赢。

(五)对个人1. 有利于增加(农民)收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的需要,提高生活水平。

2. 有利于转变观念,提高国民素质。

3. 有利于改善人民生活,提高消费水平。

六、《经济生活》问题设置角度及解答(一)政府(国家)1.市场(1) 充分发挥市场调节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健全市场运行机制。

(2) 加强国家宏观调控,弥补市场调节的弱点和缺陷。

(3) 加强市场监管,整顿和规范市场秩序。

(4) 强化公共服务,为市场主体的经济活动提供优质服务。

(5) 加强市场体系建设,促进国民经济健康发展2.产品(1) 加强市场监管,规范市场秩序,促进企业提供合格的产品和服务。

(2) 加大科技投入,促进企业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

(3) 加强国家宏观调控,促进各类产品生产的标准化。

3.科技(1) 深化改革,优化科技发展,为自主创新创设良好的环境。

(2) 加大财税、金融和产业政策的调节,支持自主创新。

(3) 加强市场监管和公共服务。

(4) 大力发展教育,全面提高劳动者素质。

4.经营者(1) 深化改革,促使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进行规范的公司制改革。

(2) 依法规范经营者的经营行为。

5.劳动者(1) 依法赋予劳动者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2) 加强就业,建立社会保障制度,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是实现社会安定的根本性措施。

(3) 规范劳动合同的签订和实施,维护劳动者权利,体现劳动者主人翁地位。

6.财政的作用(1) 是促进社会公平、改善人民生活的物质保障。

(2) 促进资源合理配置。

(3) 促进国民经济平稳运行。

7.消费(1) 大力发展经济,为提高消费者消费水平,转变消费方式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并为消费创造动力。

(2) 加强宏观调控,实施扩大内需的方针,重点扩大消费需求。

(3) 加强分配体制改革,增加居民收入,有效增加居民消费需求。

8.调整产业结构,推进我国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二)企业1.市场(价值规律)(1) 要以市场为导向,生产出适销对路的优质商品,占据广阔的市场。

(2) 依靠科技,加强管理,提高劳动生产率,增强市场竞争力。

(3)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产品结构,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在市场竞争中处于优势。

(4) 遵守市场交易原则,开展正当竞争,提高产品、服务的质量,提高企业的信誉和形象。

(5) 坚持自主创新,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

(6) 依法经营,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及政策。

2.产品(1) 商品的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生产适销对路的优质商品。

(2) 自主创新,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

(3) 依靠科技和管理,提高劳动生产率,形成产品价格优势。

(4) 提高产品的质量,提高企业的信誉和形象。

(5) 以市场为导向,更好地满足消费者的需求。

3.科技(1) 企业是推动经济技术进步的主要力量,是科技创新的主体。

(2) 遵循价值规律,提高劳动生产率。

(3) 依靠科技,转变企业经济发展方式,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4) 依靠科技,提高产品、服务的质量,开展正当竞争,提高企业信誉和形象。

(5) 坚持自主创新,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在引进科技过程中,注重吸收、消化和创新,提高企业国际竞争力。

4.经营者(1) 提高企业经营者的素质。

(2) 开展正当竞争,反对不正当竞争,提高企业的信誉和形象。

5.劳动者(1) 确保劳动者的主人翁地位,不得侵害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2) 依法签订劳动合同,积极改造相应义务。

(3) 支持劳动者参加社会保障,以维护劳动者权利。

6.税收要依法履行纳税义务,平等地参与市场竞争。

7.对外贸易(1) 积极开展对外贸易,以充分利用国际资源和科学技术,开拓更广阔的市场。

(2) 坚持独立自主、平等互利的原则,维护民族工业的健康发展。

(3) 坚持自主创新,在技术引进中吸收、消化、创新,提高企业国际竞争力。

8.消费(1) 生产出合格的商品,提供优质的服务,满足消费者的需求。

(2) 不得侵害消费者合法权利。

(3) 发展生产,提高消费者的消费水平和转变消费方式,并为消费创造动力。

(三)个人消费者1. 依法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遵守社会公德,维护他人合法权益,不得损害经营者的利益。

2. 树立正确消费观念,提倡适度消费,坚持物质消费与精神消费协调发展,提高消费的科学性。

3. 量入为出,适度消费。

避免盲从,理性消费。

保护环境,绿色消费。

勤俭节约,艰苦奋斗。

4. 坚持节约、环保、文明的消费模式劳动者1. 依法享有自己的基本权利,依法履行劳动者的基本义务2. 依法与用人单位签订劳动合同,为维护劳动者权利提供法律保障。

3. 增强自我保护意识,珍惜自己的权利,敢于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投资者1. 理性投资,要有风险意识2. 要根据自己的经济条件和承受能力,进行多元投资。

3. 投资者在投资理财时,通常会考虑三个因素:安全性、收益率、流通性。

但三者往往不可兼得,投资者一般会根据自己的经济实力、金融产品的具体情况进行选择。

七、扩大居民的消费需求1.原因:①消费对生产具有反作用,在国外有效需求不足的情况下,坚持扩大内需特别是消费需求的方针,有利于拉动经济增长,扩大就业,降低世界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不利影响。

②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是我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要求。

2.措施:(1)作为国家:①最根本的途径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发展生产力,提高居民收入。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