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田民歌
沙田民歌是岭南文化的重要符号,是岭南音乐的重要元素。
《广东新语·诗语》中记载:“疍人亦喜唱歌,婚夕两舟相合,男歌胜则牵女衣过舟也”,可见与疍家人沙田民歌有着不解之源。
疍家人创造了沙田民歌,同时沙田民歌也为我们研究疍家人的劳动习俗、生活状态提供了详实的资料。
沙田民歌是“疍家人”唱的“疍家歌”、“渔歌”的基础上,水乡人独创的一种曲目,包括咸水歌、高堂歌、大罾歌、姑妹歌、叹情歌等。
高堂歌
高堂歌源于歌堂。
《太平环宇记》记载:“香山之民在婚丧嫁娶、庆典礼祀神时,均以歌唱以导情,曰歌堂。
”也就是说香山(今中山、珠海)的人在婚丧嫁娶、庆典礼祀神时都有唱歌的习俗。
在古代的家庭里,父母的居室一般被称为堂屋,是处于一家正中的位置,而堂屋的地面和屋顶相对比其它房间要高一些,所以古代的子辈为尊重父母,在外人面前不直说父母而叫“高堂”。
沙田区的青年男女在谈恋爱,认识异性时多有唱民歌的习惯,到谈婚论嫁拜高堂时,亦同样以唱歌的形式出现。
沙田人结婚嫁娶时,聚集在堂屋拜见父母、亲戚、朋友,结婚时贺婚所唱的喜庆歌堂,在过去,大沙田地区举行婚礼都是把亲戚朋友请过来欢聚一堂庆贺的,这就称为“坐高堂”故又叫高堂歌。
在沙田民歌中,高堂歌是最普遍的韵调。
高堂歌的特点高堂歌唱起来音调较高亢、明亮,开朗奔放。
起初以独唱为主,后来发展多为对唱形式出现。
高堂歌有新腔高堂歌、古腔高堂歌、长句高堂歌等多种唱法。
新腔高堂歌与古腔高堂歌
新腔高堂歌是由四个乐句构成的复乐段体,首句终止于商滑至角,第三句终止于角或宫,二、四两句均终止于徵反复谱调重唱。
如果对唱形式,多是采用男女互答形,一方问另一方答。
新腔高堂歌新腔高堂歌是在古腔高堂歌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
音乐结构与古腔高堂歌一样,都是四句复段体组成。
但新腔高堂歌有较规整的乐旬,句尾拖腔较严谨,没有古腔那么自由。
第一、三旬的终止音也与古腔不同,第一句终止音为商拖至角,第三句终止音为宫拖至角,唱起来有起、承、转、合,感觉十分舒畅。
古腔高堂歌变化较大,分别由五至七个乐句构成的复乐段体,每句尾音终止于羽。
长句高堂歌
高堂歌是由4个乐句构成的复乐段体,但往往演唱者根据演唱内容安排,感到四句不够,便插入若干活动旬,这高堂歌便超出了固定四旬的格式,也许是五句、六旬、七句等多个句子构成,这种多个句子组成的高堂歌被称为长旬高堂歌,活动句一般插在第三与第四句之间。
咸水歌
咸水歌,源于海边疍家人生活、劳作,“有咸水的地方,就有咸水歌”。
咸水歌沿用了中国古代五声音阶,曲调委婉悠扬,它的结尾终止方式非常特别,在全国民歌中绝无仅有。
有独唱、对唱等形式。
曲调悠扬、婉转,善用比兴,形象生动,韵味浓郁。
咸水歌有长句,短句两种形式,各有不同的音调和拉腔,而演唱形式有独唱、对唱;它一般是由上句和下句组成,也就是单乐段体,这种单乐段体多数用在独唱或是问答式的对唱曲中;也有由四个乐句组成的复乐段体;有时,因为歌头、衬词,或者是叙事的需要,会把乐段扩充或延长,从而构成不拘一格的自由体,如'长句咸水歌',或是叙事形式的长诗,但其结构基本上还是保持在四句为一乐段的复乐段体。
咸水歌属于六声音阶徴调式民歌,上句终止于宫音下滑至角音,下句终止于徴,也下滑至角音。
属七言二句、问字取腔,有固定尾腔。
两句押韵,分别是仄声和下平声。
咸水歌抒情悠扬,犹如清溪流水般珠圆玉润。
咸水歌的旋律它是以第一、二乐句为基本形态作旋律发展,除了歌头、中间的停顿和歌尾基本固定外,中间的旋律都是围绕主音以二度级进、上行或下行、加花或减花来表现;乐句中间的旋律构成多数是'因字落腔',服从于语言声调的高低,处理比较机动灵活。
因此,同是一个唱腔的'咸水歌',第一段词的旋律和第二段词的旋律就会有所不同,只是它的歌头、歌尾或拖腔不变,这就形成了'咸水歌'的特点。
咸水歌称谓词用“妹(哥)好呀哩”、“好妹(哥)呀哩”。
衬词有“呀哩”。
技巧性的衬词很多,多用在开头。
如“竹梳木梳”、“生葱熟葱”、“叮叮当当”等。
长句咸水歌唱起来妙趣横生,有张有弛,有高有低,有快有慢,快时如暴雨狂风,慢时如江水平流。
第一句可自由扩张,句数不拘。
衬词有“呀哩”、“呀哩咳”等。
叹情歌
“叹家姐”是咸水歌一个表现形态。
即疍民女子当出嫁的前一晚上,她们召集姐妹们聚集一起,放声哭叹。
这时女家亲属聚集欢饮,到了三更左右,男家的娶亲艇便摇女家来。
这时新娘要用哭词来痛骂媒婆一顿,来表示她不愿离开自己的家庭,唱完,才进到男家的娶亲艇去。
帛事丧礼的“叹情”。
在中山水乡一带都流行哭丧的习俗,疍民有人去世后,家族哀哭,后人在灵堂上用唱歌来怀念亲人,人们称之为“叹歌”。
在平日的摇舟海中,触景兴情,随时随地,疍民都有歌唱,唱天文地理、唱古人、唱情、唱景、拆字、对花等。
不论长句咸水歌还是短句咸水歌,在唱歌时均在开头加唱:“妹呀好啊哩”,尾句加上:“好你妹呀啰嗨呀”。
咸水歌通常由两个乐句组成单乐段体,曲调悠扬,善于抒情,上句终止于宫音下滑至角,下句终止于徵音,也下滑至角。
长句咸水歌它兼有叙事和抒情两个功能,有的还相当谐趣。
大缯歌
大缯是沙田人家用于捕鱼的网具,大缯歌一般是以捕鱼的疍民群体传唱的为多。
以谈情说爱、互诉衷情为主要内容。
演唱方式以对唱为主,两船相遇时,由一方问另一方答的形式进行。
大缯歌是五声音阶徵调式,五声之外的变宫有时出现,属色彩音。
大缯歌由上下两乐句组成,上句结束在宫滑向角,下句结束在徵滑向角。
大缯歌的喊句(起式)音程为二度即角到商,跳动不大,显得平稳,因此,曲调舒展,甚具抒情功效。
姑妹歌
每年农历八月十五中秋节,是疍民重要的娱乐节日,在明月之夜,他们把艇泊在一起,唱歌为乐。
又或在农忙季节,在田头坦尾、蕉林菜地、艇上水边,捕鱼之即,随口而唱。
每句句尾的衬词都为“姑妹”两字,故名“唱姑妹”。
唱姑妹,有男女对唱,有男或女独唱,有时先由男子独唱,唱到中间由女子答和。
姑妹歌是纯五声音阶徵词式,无变宫音出现。
该歌由上下两乐句组成,上句结束在宫音滑向羽音;下句结束在徵音,也有结束在徵音滑向角音的。
姑妹歌常有四度、五度音程出现,接近语音,唱起来似侃侃而谈的模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