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1【教材解读】《育灵童国学》第一册(5)
《或饮食》
课文:
或饮食或坐走长者先幼者后
长呼人即代叫人不在己即到
称尊长勿呼名对尊长勿见能
路遇长疾趋揖长无言退恭立
骑下马乘下车过犹待百步余
长者立幼勿坐长者坐命乃坐
尊长前声要低低不闻却非宜
进必趋退必迟问起对视勿移
事诸父如事父事诸兄如事兄
大意:
饮水吃饭或坐卧出行,都应该依照礼貌,让长者为先,幼者在其后。
长辈要是叫人,晚辈应该帮忙代为呼叫;如果所叫之人不在,晚辈自己要立即赶到。
在称呼尊长的时候,不可直呼其名;在尊长面前,不要炫耀逞能。
路上遇到尊长,应快步走向前行礼,之后,如果长辈没有吩咐,则要退后恭敬侍立。
外出时见到尊长,要赶紧下马下车,恭敬地目送长辈离开百步开外。
长辈如果站着,幼者不能就坐;尊长坐下之后,叫幼者坐下,幼者才能坐下。
在长辈面前说话,声音要放低,可如果低到听不见,也并不适宜。
尊长叫晚辈见面,晚辈应该快步向前,告退时行动要缓慢。
尊长如果问话,晚辈必须起身作答,回答时不可左顾右盼。
侍奉自己的叔伯,如同侍奉父亲;对待同族的兄长,也要和对待同胞兄长一样。
解读:
在前面几课讲述了如何孝敬父母之后,这一课将“孝”扩展为长幼有序
2
的原则,对晚辈如何尊重长辈做了详细的规定。
这里主要说明了在饮食坐卧、长辈呼唤他人、和长辈谈话和路上遇到长辈时等若干种生活场景下,晚辈应如何在细节上做到礼貌周全。
如“长辈要是叫人,晚辈应该帮忙代为呼叫;如果所叫之人不在,晚辈自己要立即赶到”,“在长辈面前说话,声音要放低”和“尊长叫晚辈见面,晚辈应该快步向前,告退时行动要缓慢”等等,不仅是孩子们需要学习的,也是我们成年人平时容易忽视的细节。
而培养孩子、提醒自己时时注意这些言行上的细节,慢慢就会有助于涵养心灵的柔和谦逊,将对人的尊重固化为日常生活习惯,内化为人格上的文化教养。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对尊长,勿见能”一句。
在这个新知识每天层出不穷、信息爆炸的时代,孩子们在某一方面比家长具备更多的知识和技能,或是青年人懂得比老年人更多,是很正常的现象。
但越是如此,越需要自幼养成一种意识:在长辈面前不要过于炫耀自己,更不要有恃才傲物的心理。
那样的话,并非显示出一己之所长,而是缺乏礼貌、人格浅薄的表现。
在本课的结尾,点出了上面尊重长辈的原则之源:要用对待父兄的正确态度,即“孝悌”之道,对待和父亲、兄长一样的长辈。
这也是孟子讲的“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于是,本课之前的一些内容,如“父母呼,应勿缓”“父母教,须敬听”等,就和本课的“进必趋,退必迟,问起对,视勿移”等,有所呼应了。
其中一以贯之的,是尊重、礼貌的精神。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