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组织学与胚胎学:第13章 内分泌系统
组织学与胚胎学:第13章 内分泌系统
—球状带 —束状带
—网状带 肾上腺皮质光镜像
2、束状带 最厚,细胞排成索; 细胞较大,含大量脂 滴。 分泌糖皮质激素 (皮质醇),促进蛋 白和脂肪转变为糖, 抑制免疫应答,对抗 炎症。
—球状带 —束状带 —网状带
3、网状带 最薄,细胞索吻
合成网;细胞较小, 核小染色深。
分泌雄激素、少 量雌激素和糖皮质 激素
位于甲状腺滤泡之间,或滤泡上皮细胞之间, 较大,HE染色着色浅,合成分泌降钙素 降钙素:多肽类,促进骨盐沉着及抑制胃肠 道和肾小管吸收Ca2+,降低血钙
二、肾上腺
一般结构 外包结缔组织
被膜 实质分周边的
皮质和中央的
髓质,前者占
肾上腺体积的
80%~90%
肾上腺模式图
(一)皮质
1、球状带 较薄,细胞聚集成 球团状;细胞较 小,含少量脂滴。 分泌盐皮质激素 (醛固酮),促 进肾保Na+排K+ 和胃吸收Na+
(一)、甲状腺滤泡
1.结构:呈圆形、椭圆形或不规则形,大小不 等,由单层立方的滤泡上皮细胞围成,腔内充 满嗜酸性均质状胶质
超微结构:微绒毛,发达的RER和高尔基复合 体 ,较多的线粒体和溶酶体 ,顶部胞质含分 泌颗粒和胶质小泡
2.滤泡上皮细胞功能:分泌甲状腺素
甲状腺的激素形成模式图
(二)、滤泡旁细胞
第13章 内分泌系统
概述 一、组成:
1.内分泌腺(甲状腺、 甲状旁腺、肾上腺、 垂体、松果体等)
2.内分泌细胞(散在分 • 布于其它器官中)
二、内分泌腺结构特征
细胞排列成索、团状或滤泡状 有丰富的毛细血管 无导管 分泌物为激素
一、甲状腺
一般结构
• 分左右两叶外包结缔组织被膜,实质被分为许多小 叶,小叶包括甲状腺滤泡和滤泡旁细胞
嗜碱性 细胞
(3)嫌色细胞:多,胞质少,染色浅,为脱颗粒的 嗜色细胞,或处于形成嗜色细胞的初期阶 段
嫌色细胞
2. 中间部由嗜碱性细胞和滤泡构成,分泌黑素细 胞刺激素(MSH),作用于皮肤黑素细胞,促
进 黑色素的合成和扩散,使皮肤颜色变深。
3. 结节部 主要由嫌色细胞构成
4、垂体门脉系统
垂体门微静脉及两 端毛细血管网(第 一级毛细血管网和 第二级毛细血管网) 构成垂体门脉系统
正中隆起 漏斗柄
(一)、腺垂体 1.远侧部 (1)嗜酸性细胞:含嗜酸性颗粒。分泌:生长激
素,促进多种代谢过程,尤其是刺激骺软骨生 长,使骨增长;催乳激素:促进乳腺发育和乳 汁分泌
嗜酸性 细胞
18世纪西班牙画家委拉斯凯兹的名画: 宫廷中的侏儒弄臣
巨 人 症
(2)嗜碱性细胞:较少,含嗜碱性颗粒,分泌: 促甲状腺素, 促肾上腺皮质激素,促性腺
使子宫平滑肌收 缩;促进泌乳
本章重点
•甲状腺的结构和功能(甲状腺滤泡,滤泡旁细胞) •肾上腺的结构和功能(皮质三带,髓质嗜铬细胞) •垂体的一般结构;远侧部的细胞和功能;下丘脑 视上核与室旁核的神经内分泌细胞的功能,及与 垂体神经部的关系;下丘脑弓状核的功能及垂体 门脉系统
—球状带 —束状带 —网状带
(二)髓质
含髓质细胞、少 量交感神经节细 胞、血窦,有中 央静脉
• 髓质细胞(嗜铬细胞): 多边形,排成索、团。 分泌肾上腺素 (心率加快)和去甲肾 上腺素(血压升高)
四、垂体 一般结构
被膜
垂体 腺垂体
神经垂体
(后叶)
远侧部
腺垂体 结节部 (前叶)
中间部
神经部
神经垂体 (后叶) 漏斗
(二)神经垂体
1.组成: (1)无髓神经纤维:下
丘脑视上核、室旁 核神经内分泌细胞 的轴突形成的下丘 脑神经垂体束 赫令体: (2)垂体细胞:神经胶 质细胞
2.与下丘脑的关系 下丘脑视上核、室旁核 下丘脑神经垂体束 神经垂体 (下丘脑两种激素的贮存和释放部位)
血管升压素
促进肾远曲小管、 集合管重吸收水
垂体的血管分布及其与下丘脑的 关系的示意图
5. 下丘脑和腺垂体的关系
下丘脑 弓状核
分泌
轴突
释入
漏斗
6种释放激素 3种释放抑制激素 垂体门脉系统
调节
调节
靶器官 激素分泌 腺垂体
6种释放激素:对腺细胞分泌起促进作用,有生长 激素释放激素,催乳激素释放激素,促甲状腺激 素释放激素,促肾上腺皮质 激素释放激素,促性 腺激素释放激素及黑素细胞刺激素释放激素。 3种释放抑制激素:对腺细胞起抑制作用的激素, 有生长激素释放抑制激素,催乳激素释放抑制激 素和黑素细胞刺激素释放抑制激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