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我国畜牧业物流体系建设
我国是畜牧业大国,畜牧业大规模发展起始于20世纪80年代、90年代中期,我国家禽存栏总量与禽蛋产量跃居世界第一位,人均占有禽蛋远远超过世界平均水平,达到发达国家水平﹔禽肉总产量居世界第二位,人均禽肉占有量接近世界平均水平。
2004年、2005年连续两年畜牧业产值超过1万亿元,2005年达到13310.8亿元,占农业总产值的35%,农民人均来自畜牧业的收入超过600元,约占农民家庭经营现金收入的30%。
但我国不是畜牧业的强国,畜牧业落后主要表现之一为其物流的落后,畜牧业物流表现为典型的“物流二元倒挂结构”。
这些年来,由于畜牧业先后经历了禽流感、口蹄疫、水旱灾害、市场供求与价格波动等一系列风险,使畜牧业这一弱势产业在发展过程中无暇顾及畜牧业物流业的发展,使畜牧业这一大产业始终难以成为强势产业,这与落后的物流有直接关系。
实践证明,没有现代化畜牧业物流,就不会有畜牧业强国的出现。
二、畜牧业物流存在的问题
(一)畜牧业物流的“二元结构”明显
当前城市农村的物流“二元化结构”明显,城市物流比较发达,农村物流相对比较落后,畜牧业物流更是落后。
畜牧业物流技术含量较高,需要越来越现代化的物流设施,而现在我国畜牧业物流相对落后,甚至与发达国家呈现差距不断扩大的趋势。
(二)畜牧业第三方物流薄弱
我国第三方物流滞后,畜牧业的第三方物流相对更落后,表现为三个方面:1.许多畜牧业生产组织较小﹔2.许多物流企业不愿涉足畜牧业物流,导致畜牧业第三方物流不足,更不要说第四方物流﹔3.现有不多的畜牧业物流企业喜好“大而全”、“小而全”,不能够满足畜牧业生产性物流和居民消费性物流的需要。
(三)畜牧业物流安全问题严重
畜牧业物流的食品安全性是一个较大的问题,近年来疯牛病、口蹄疫、禽流感等诸多食品安全问题严重影响了畜牧业物流的安全。
2006年9月上海300多人瘦肉精中毒事件,充分说明了畜牧食品安全的重要性。
除了源头污染外,畜牧业产品在流通过程中的第二次污染也相当严重,进出口物流更是引人注目。
畜牧产品具有较强的易腐性、时间性、安全性、专业性,在运送过程中需要快捷的物流设施、专业的技术力量,在当前应以冷冻肉运送为主,活禽运送为辅,以避免交叉污染、传播疾病。
(四)日本、欧洲等国的新技术性壁垒对中国畜牧业影响较大
今年以来,许多国家和地区加强了对中国畜牧业产品的技术壁垒门坎,如日本2006年5月29日正式实施肯定列表制度,药物添加剂限制种类由63种扩大到797种,将检验标准由2470个扩大到51392个。
欧盟实施主要针对中国的新食品安全法规。
因此,应采取提高畜产品物流质量的方法,应对日美欧等国家的技术壁垒,同时时刻监控外国对中国采取的措施,并组织积极反诉。
(五)畜牧业物流多头分段管理的负面效应严重
畜牧业物流的多头管理,如农业、商业、工商、质检、交通等多部门对畜牧业物流进行分段管理,畜牧产品的生产、加工、流通、国内市场检疫、进出口检疫等环节分属五六个不同的主管部门,政出多门,管理漏洞较多。
造成在一些地方出现严重的“齐抓共管,齐抓不管”现象,甚至相互冲突,没有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的作用。
(六)法律法规不完善
现有法律有《畜牧法》、《农产质量量安全法》、《动物防疫法》、《食品卫生法》、《生猪屠宰管理条例》、《兽药管理条例》等,目前尚无一部关于畜牧物流的管理法律,也没有形成畜牧产品物流的法律法规体系。
许多发达国家和地区对畜牧产品的生产、加工、物流、销售等都制定有严格的法律法规,如德国规定,猪羊等从出生就要挂上相当于其身份的耳标,由半官方的监督协会按官方的要求填写条形码,屠宰场对要屠宰的动物的耳标和条形码进行核对,不符合的不允许进入屠宰场。
加拿大对禽畜产品经营企业有非常严格的注册程序,申请企业必须在申请书中详细说明生产经营环境。
欧盟对运输活禽使用的车辆、司机培训、动物是否有足够的空间及饮用水等都有相应的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