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学习科技史的意义1,学习和研究科学技术发展史,是科学技术创新的前提和基础。
科学技术发展史表明,科学技术的发展取决于科学知识的积累,与前辈遗留下来的知识成正比。
发展以继承为前提,突破以积累为基础,继承和积累是创新和突破的重要条件。
学习科技史,不仅可以了解某个学科、某项技术的产生和发展的脉络与历史演变,比较准确地把握新的科技生长点和突破口,明确主攻方向,而且可以借鉴前人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
科技工作者学习和研究科学技术史,了解科学技术发展的历史沿革,更好地把握科学技术发展的趋势和特点,从而站得高看得远,有助于正确选择研究课题。
2,学习科学技术发展史,总结历史经验,还可以帮助我们制定正确的科学规划和科技政策,从而推动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
3,学习科学技术发展史,还可以掌握科学家作出科学发现的方法。
历史上许多重大科学发现所使用的方法是不会因为科学技术形态的变迁而失去其积极意义的,相反,将永远作为宝贵财富留给后人。
4,学习科学技术发展史,有助于树立崇尚科学、破除迷信的社会风气,树立辩证唯物主义的科学世界观。
2,科技史的编史类别自然科学史、技术史和科学社会史欧德谟:《算术史》、《几何学史》、《天文学史》专门搞科学史研究的人:蒙塔克拉[法]:《数学史》(1758)埃斯特瓦 [法]:《天文学史》(1755——1782)普利斯特列:《电学史》、《光学史》贝克曼:《发明史》阮元[清]:《畴人传》(数学家传记集)思想史(内史)和社会史(外史)内史:把科学史的研究对象局限于科学内部,把科学史仅看作是科学知识体系形成和发展的历史。
1667年,斯普拉特[英]出版《皇家学会史》,是第一部外史著作。
分科史、国别史和综合史,综合性的科学史:惠威尔[英]:《归纳科学史》(1837)丹内曼[德]:《自然科学的发展及融合》3,亚里士多德的科学贡献物理学指出“运动是永恒的”。
事物的运动变化分为四类:本质的变化,性质的变化,数量的变化,空间的变化。
在宇宙生成方面,亚里士多德认为,构成宇宙的质料有五种:土、水、气、火和以太。
月亮以下部分地界的物体由土、水、火、气构成,作直线运动。
月亮以上的天体由以太构成,作圆周运动。
整个宇宙是一个以地球为圆心构成的圆状整体。
地球是不动的。
地球之外天体多等级多层次排列,环绕地球旋转。
生物学首创了解剖和观察的方法,记录了近500种动物,亲自解剖了其中的50种,并按形态、胚胎和解剖方面的差异创立了8种分类方法。
认为自然的发展由无生命界进化到有生命界是一个渐进的过程:无生命→各种植物→半植物半动物→各种动物→人类。
4,盖仑提出“三灵气说”“三灵气说”。
这种学说认为人体中有三种灵气,肝脏产生自然灵气,肺部产生活力灵气,大脑产生灵魂灵气。
这三种灵气混入血液,在血管中如潮汐涨落般来回作直线运动,供养各个器官,造成奇妙的生命现象。
5,欧几里得几何学的特点和贡献第一,有壮观的体系结构。
全书共467个命题,涉及直边形和圆的基本性质、比例论及相似形、数论、不可度量的分类、立体几何和穷竭法五大部分。
第二,有严谨的逻辑结构。
《几何原本》收集了当时已知的数学定理,按照定理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并遵循由简单到复杂的原则进行编排,使每一定理都能从先前已经证明的定理中加以证明,由此往上推,这个体系必须用一些不证自明的公理。
第三,有坚实的实践基础。
《几何原本》中的点、线、面、圆等基本概念都是人们在长期实践中接触到的各种具体事物的高度抽象,所用的公设、公理也几乎全是古人在实践中发现的各种规则,提出的几百个命题也都能在对自然界的观察和实践中得到证实。
第四,所运用的演绎推理方法为后人树立了方法论样板。
牛顿的《自然哲学之数学原理》就是仿照欧几里德《几何原本》的体裁和推理方法而写成的。
6,古希腊“种子说”与原子论“种子说”由阿那克萨哥拉提出。
这种学说认为,世界万物可以被分割成无限小的“种子”,万物的产生和消灭就是这些种子的无穷无尽的结合和分离,实物有生有灭,而“种子”则是永存的。
这里既提出了无限小的概念,又包含了物质守恒的思想。
古代原子论的创立者是米利都学派的留基伯和德谟克利特认为“原子”是组成一切物质的基本单位,是最后的不可再分的物质微粒,它没有性质上的不同,只有形状、次序和位置的不同;“空虚”是原子运动的场所和必要条件,原子在空虚中急剧而零乱地运动,互相碰撞,互相结合而形成世界万物。
这样,自然界里的一切现象都可以用原子的运动来加以说明。
伊壁鸠鲁又把德谟克利特的思想向前推进了一大步,发展了原子论的思想,认为,原子还有重量的不同,并且由于内部原因会产生偶然性的偏斜运动,因而才有可能发生碰撞而结合生成万物。
恩格斯指出,伊壁鸠鲁“已经按照自己的方式知道原子量和原子体积了”。
卢克莱修,《物性论》以诗的语言阐述了伊壁鸠鲁的原子论。
古希腊原子论的影响原子论是古希腊自然哲学最重要的成果之一。
古希腊的原子论虽然还只是在直观经验的基础上进行思辨和猜测的结果,但它简单而深刻地说明了物质的结构和运动的原因,在思想上和方法上对后人都有很大的影响。
从近代牛顿提出的光的微粒说到道尔顿建立的科学原子论,都与古希腊的原子论有着深刻的渊源。
7,古希腊科学技术的特点1自然观具有自发的唯物主义和朴素的辩证法思想古希腊哲学先贤们坚持从物质世界本身去说明世界,把自然界的现象理解为相互联系、相互转化的整体,注意从事物内部去探求事物发展的原因。
这种观点从总的方面来说是正确的,在一些方面已经包含了近代自然科学理论的思想萌芽。
,尽管古代原子论与近代原子论有本质的不同,但古希腊的原子学说“却仍然是所有现代原子理论的直系的和公认的始祖。
”2重视理论思维,注重对自然界进行理论性的探索古希腊时期发达的自然哲学,亚历山大时期已具理论知识形态的欧几里德几何学和阿基米德静力学,都表明古希腊人对理论思维格外偏爱。
自然哲学对自然界的认识虽然比较粗糙,而且带有不少猜想和臆测的成分,但却是从总体上说明自然事物,从其联系中认识规律。
这些认识的获得,没有对自然界事物的概括能力和一定的思辨能力显然是不行的。
而欧几里德和阿基米德所做的精确的自然研究,则离不开严密的逻辑推理和数学论证。
这说明,与只注重科学技术实用性的古埃及和古巴比伦相比,人类关于自然界的知识以及获取知识的能力在古希腊时期已经大幅度地向前推进了。
古希腊人在逻辑方法上的贡献,在科技史上有重大意义。
早期的自然哲学家在研究自然现象时主要采取直观加猜测的方法,再加上简单的逻辑论证和推理,因此,他们对自然的认识只能是粗浅的。
亚里士多德全面系统地研究和总结了形式逻辑,是形式逻辑的奠基人。
他对概念、判断进行了分类,研究了下定义的方法;概括出多种范畴,并探讨了范畴间的相互联系;论述了同一律、矛盾律、排中律等逻辑思维的基本规律;制定了三段论的主要规则,提出了三段论的格和式;主要研究了演绎法,但也讨论了归纳法、类比等逻辑方法。
亚里士多德的逻辑学包含有丰富的辩证法因素,具有很高的方法论价值。
人们将演绎法运用于数学研究,促进了数学特别是几何学的发展,欧氏几何的建立就是运用数学演绎法的结果。
到了古希腊的后期,科学研究方法已达到相当的水平,不仅逻辑方法、严格的定量的数学方法已渐趋成熟,实验方法也已经开始发展。
古希腊的一些学者还非常重视数,毕达哥拉斯、柏拉图等甚至企图用数来说明一切。
当然把万物都归结为数是错误的、唯心的,但这种观念也从另一方面影响了近代自然科学,使科学家们努力用数来描述各种自然规律,从而使人们对自然规律的认识达到定量化。
阿基米德所取得的成就,与他成功地运用这些研究方法是分不开的。
他把实际的观察与理论分析结合在一起,将熟练的运算技巧和严格的逻辑证明融为一体,在学风上严肃认真、一丝不苟。
他不仅在学术上为后代留下了珍贵的遗产,而且在科学方法和科学作风上也为后代树立了榜样。
3科学相当繁荣,但技术发展相对缓慢古希腊活跃的学术气氛,促进了科学的繁荣,而在技术上虽然也取得很大的成就,但比起科学的发展水平,却显得相对落后。
这与早期的许多自然哲学家过分强调理论思维、鄙视实用技术有直接的关系,从而造成科学与技术的脱节。
真正的转机出现在亚历山大时期,特别是阿基米德的工作,使科学脱离了早期只是强调理论而蔑视实践的道路,开始以实际需要为动机,从而带动了技术的发展。
历史地位:古希腊的科学技术文化对人类文明,包括近代自然科学的发展有着广泛的影响。
恩格斯曾经指出:“在希腊哲学的多种多样的形式中,差不多可以找到以后各种观点的胚胎、萌芽。
因此,如果理论自然科学想要追溯自己今天的一般原理发展的历史,它也不得不回到希腊人那里去。
”英国著名科学史家贝尔纳说:“现代科学是直接从希腊科学导来的,并由它备下了一个大纲、一种方法和一套语言。
所以现代科学从之成长的那些一般问题,如天空的性质,或人的身体,或宇宙的运行等,都是希腊人为之定出表述的方式。
”贝尔纳分析了这种影响的两重性:一方面近代自然科学需要清除古希腊科学中某些猜测和臆断的东西;但另一方面近代自然科学又确实从古希腊人所提出和发展的一般科学问题和一般方法中得到了有益的借鉴和启发。
我们可以看到,近代自然科学中的许多概念,都是直接借用了古希腊人的表述方式,并根据实验科学的成果而赋予了新的内容。
8,古罗马科学技术的特点古希腊灿烂的文化到古罗马时期开始衰落。
注重实用、轻视理论思维是古罗马科学技术的最显著的特点。
他们在社会管理、工程建筑、军事技术、工程学、农学、医学,乃至政治法律方面成就突出,而在诸如数学、天文学、物理学等自然科学方面几乎没有任何成就。
分析科学在古罗马时期衰落的原因,我们发现以下三个方面不容忽视:第一,这时的奴隶制已处于衰落时期,统治阶级缺乏古希腊奴隶制上升时期的那种进取精神,罗马帝国依靠农业和军事维持其统治,没有繁荣的商品市场来刺激科学发展。
另一方面他们骄奢淫逸,一味追求享乐,对发展科学没有多大的兴趣。
第二,古罗马人从古希腊人那里吸取了许多现成的科学成果,然而罗马帝国的历代君主都不注重发展科学,使得轻理论、重实用的风气盛行,从而造成科学衰落而与技术发展的不协调局面。
第三,古罗马以基督教为国教,实行严格的思想统治,缺乏宽松的学术气氛,极大地限制了科学的发展。
9,中国古代的成就四个历史时期:第一个历史时期:从夏商周到明朝中叶,十六世纪前,中国科技居于世界前列,甚至处于领先地位。
第二个历史时期:从明末到晚清,中国传统科学技术停滞不前,甚至倒退失传。
同时西学东渐,传教士开始将西方科学技术知识传入中国。
第三个历史时期:从19世纪40年代到20世纪40年代,逐步从传统科学向近代科学过渡,中央研究院科技体制化。
第四个历史时期:从20世纪50年代直到今天,中国科学技术的发展进入了一个现代化的新时期。
科教兴国,技术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