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料库语言学综述
作者:刘美良
作者单位:柳州铁道职业技术学院,广西,柳州,545001
刊名:
科技信息
英文刊名:SCIENCE & TECHNOLOGY INFORMATION
年,卷(期):2010,""(21)
被引用次数:0次
1.Chomsky,N Syntactic Structure 1957
2.Sinclair.John Corpus.Concordance Collocation
3.Susan Hunstom Corpora in Applied Linguistics 2006
4.Aijmer,K.Altenberg,B English Corpus Linguistics:Studies in Honour of Jan Svartvik 1991
5.杨惠中语料库语言学导论 2002
6.何安平语料库在外语教育中的应用--理论与实践 2004
7.何安平谈语料岸研究 1997(5)
8.丁信善语料库语言学的发展及研究现状 1998(1)
9.李文中2003上海语科库语言学国际会议述评 2004(1)
10.粱旭红语料库语言学研究综述 2001(1)
11.粱燕近十年我国语料库实证研究综述 2004(6)
12.刘满堂近40年英语语料库及语料库语言学研究的回顾与出展望 2004(1)
13.潘永本梁语料库语言学的目的和方法 2001(3)
14.王建新语料库语言学发展史上的几个重要阶段 1998(4)
15.许家金语料库语言学的理论解析 2003(6)
16.卫乃兴专业性搭配初探--语料库语言学方法 2001(4)
17.卫乃兴语料库语言学的弗斯学说基础 2008(3)
18.甄风超.张霞语料库语言学发展趋势瞻望--2003语料库语言学国际会议综述 2004(4)
19.吴菲国内外英语语料库的建设和发展述评 2007(6)
1.期刊论文王虹.岳俊发.Wang Hong.Yue Jun Fa书面言语鉴定技术的发展历程-中国公共安全(学术版)2005,""(3)
书面言语鉴定技术产生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随着电子打印技术的普及,涉案的不留笔迹的打印文件显著增加,书面言语鉴定技术倍受关注.近年来,运用统计语言学、语料库语言学和计算机词频检索与统计等新技术获得了新的研究成果并应用于鉴定实践.书面言语鉴定技术已经发展成为文件检验学的一个新的分支,必将在司法鉴定领域发挥更大的功效.
2.期刊论文孙丰果话语分析整合研究-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
近60年来.话语分析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发展历程.话语分析要取得长足发展,需要有一个明确的概念,需要人们对其以前的发展情况进行总结和评述.对话语分析研究的评述不妨从系统功能语言学、认知语言学、语料库语言学等多角度进行.今后,话语分析研究可以从话语分析的哲学转向、心理学转向及整合批评话语分析和积极话语分析等方面展开.
3.期刊论文杨连瑞.Yang Lianrui第二语言习得研究的学科定位和进展-外语与外语教学2005,""(5)
第二语言习得是一种复杂的人文现象.作为一门新兴的交叉学科,第二语言习得研究在发展中应重视其学科性质的科学定位和学科体系的科学建构.本文在对第二语言习得研究的学科定位、学科性质和研究对象进行讨论后,回顾和评述了国外第二语言习得研究从对比分析、错误分析、中介语理论、普遍语法研究、语言类型学研究到语料库语言学研究的发展历程和研究问题,分析了目前我国开展这一学科研究的现状,并结合我国外语教学实际对目前开展这一学科的研究提出建设性意见.
4.学位论文魏琳中国英译旅游宣传材料的语料库分析2006
旅游业在全球范围内的迅猛发展使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进行文化交流变成了一种需要。
在我国,旅游英语特别是网上的旅游英译材料是外国游客接触和了解我国的媒介。
因此,旅游材料的翻译质量举足轻重。
而目前旅游文本的翻译研究在中国还是一个比较新的话题,近年来主要是结合最新语言学
研究的成果来对旅游资料进行跨文化对比分析或题材分析,但大多数只是翻译实践的总结,缺乏系统理论的指导。
本论文试图对互联网上的中国旅游翻译文本和英美国家的旅游文本进行对比,找出它们的不同,以探讨中国旅游材料英语翻译的有效途径,促进中外交流。
为了使研究更科学,更系统化,作者采用了语料库语言学的方法。
语料库为研究者提供了大量真实的语言数据库从而使得语言分析研究能够基于自然发生的语言结构和形式而不是靠自觉感知的语言现象进行。
语料库语言学不是语言学的分支,而是一种崭新的语言学研究方法。
研究者使用电脑对大量文本进行分析处理,从而对语言和语言的使用得出结论,这单靠对某些文本的分析和某些语言学者的直觉是无法做到的。
论文共分六章。
第一章:导言,介绍研究的背景、目前国内旅游翻译文本存在的问题,研究目的和研究方法。
第二章:对旅游材料作简要介绍,包括旅游材料的定义、不同的分类方法、主要功能以及语言特点,并结合具体的旅游材料进行了论述。
第三章:回顾了国内外旅游材料翻译的发展历程。
其中国内的学者主要从文化、功能、美学、翻译实践的角度进行了研究和总结。
作者对他们的探索做出了客观的评价,并指出了存在的不足。
第四章:系统介绍了语料库语言学的历史渊源和发展沿革,语料库语言学的特点及广泛应用。
此外,作者还简要说明了语料库研究中涉及到的技术性问题,如语料库的建立,计算机软件,统计工具等,为下一章的具体分析奠定了基础。
第五章:对中西旅游材料的语料库分析。
首先,语料库的建立,包括抽样的标准、样本的数量和比例、样本的有效性。
然后,利用awk软件对两个语料库的几种文本数据,如词汇量/总词数比、句长进行了计算和分析。
通过比较,作者发现总体上中国旅游翻译文本的词汇量/总词数比(Type-token ratio)和英美国家的旅游材料相差不大,甚至在某一类文本上还高于后者。
但是个案分析显示中国旅游材料中专有名词使用过多,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阅读障碍,影响了文化的交流。
在平均句长方面,中国旅游材料略高于英美旅游文本,但是句型明显缺少变化,给人一种呆板的印象。
此外,作为对语料库研究的补充,作者还就中西旅游材料的风格差异进行了探讨。
六章:根据前一章的分析结果,针对词汇量/总词数比、句长和风格三个方面作者提出了汉语旅游文本翻译的建议。
本文链接:/Periodical_kjxx201021210.aspx
授权使用:洛阳工学院(河南科技大学)(wflskd),授权号:293c4b91-c149-42c0-bf86-9e540103f7e1
下载时间:2010年12月2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