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金属常见的腐蚀形式ppt课件
金属常见的腐蚀形式ppt课件
.
第四节 缝隙腐蚀
1 缝隙腐蚀:金属部件在介质中,由于金属 与非金属或金属与金属之间形成特别小的 缝隙,使缝隙内介质处于滞留状态,引起 缝内金属加速度腐蚀。 特点:极为普遍,金属与任何材料;
具有自钝化特性的材料易发生点蚀,钝 化膜局部有缺陷时,点蚀核在这些点上优 先形成。
材料的表面粗糙度和清洁度对耐点蚀能 力有显著影响,光滑和清洁的表面不易发 生点蚀。
.
(2)介质成分 多数点蚀破坏是由氯化物和含氯离子引
起的。 在阳极极化条件下,介质只要含有一定
量的氯离子便可使金属发生点蚀。 氯离子——激发剂 氯离子浓度增加,点蚀更易发生。 在氯化物中,以含有氧化性金属离子的
第三章 金属常见的腐蚀形式
1 全面腐蚀与局部腐蚀 2 电偶腐蚀 3 点蚀 4 缝隙腐蚀 5 晶间腐蚀 6 力与环境联合作用产生的腐蚀破坏
.
第一节 全面腐蚀与局部腐蚀
1 全面腐蚀:腐蚀分布在整个金属表面,腐蚀的分 布和深度相对较均匀。
腐蚀量大,腐蚀速度较稳定,危险性小,可预测;阴极阳 极为微电极,面积大致相等,反应速度较稳定。
.
2 机理
点蚀为什么要有诱导期?为什么仅在极其 局部的区域内发生?
点蚀核的形成及材料表面状况
金属表面
膜不完整
钝化金属(钝化膜):溶解—修复
➢ 基底金属与邻近完好钝化膜之间构成局部电池
(基底金属为阳极,钝化膜为阴极)→点蚀核→孔 口介质pH增大→有沉淀生成→ 孔口沉积形成闭塞 电池→保护穴位→酸度增加,腐蚀速度增大(自 催化酸化作用)→蚀坑增大→诱导期结束(进入 高速溶解阶段)
氯化物(CuCl2,FeCl3等)为强烈的点蚀 促进剂。
.
(3)流速和温度 有流速或提高流速减轻或不发生点蚀。
好处:增大流速有助于溶解氧向金属表面的 输送,使钝化膜容易形成和修复;减少沉积 物及氯离子在金属表面的沉积和吸附,从而 减少点蚀发生的机会。 坏处:流速过高,会对钝化膜起冲刷破坏作 用,引起磨损腐蚀。
Fe2++2Cl- →FeCl2
FeCl2+2H2O → Fe(OH)2+2HCl → 酸性增加导致金属的更大溶解→ Fe(OH)2在孔口氧化为Fe(OH)3疏松沉淀→ 氯离子不断向孔内迁移→水解pH下降→ 环境不断恶化——由闭塞电池引起孔内酸化 从而加速腐蚀的作用,称“自催化酸化作用”
.
3 影响因素:材料,介质成分,流速和温度 (1)材料
➢ 含义:电偶序按非平衡可逆体系的稳定电位排列 电动序按纯金属在平衡可逆的标准条件下
测得的电极电位排列 ➢ 用途:电偶序判断在一定介质中两种金属耦合时
产生电偶腐蚀的可能性(阳极?阴极?) 电动序判断金属的腐蚀倾向
.
使用电偶序的注意事项: (1)根据相对位置√ 具体数据?
不涉及腐蚀速度 (2)同一组内的金属或合金电位数值相差不大,无
.
以不锈钢在氯化钠溶液中点蚀为例
• 蚀孔内金属电位较负,阳极; • 蚀孔外金属电位较正,阴极;
——活态-钝态腐蚀电池 (大阴极/小阳极)
孔内(阳极):Fe→Fe2++2e Cr→Cr3++3e Ni→Ni2++2e
孔外(阴极): ½O2+H2O+2e →2OH——宏观腐蚀电池
.
• 孔内金属离子浓度增加→氯离子向孔内迁移
并尽量避免大阴极/小阳极的面积组合; (2)施工中可考虑在不同金属的连接处加以绝
缘。(法兰连接处用绝缘材料的垫片) (3)涂料涂覆在阴极性金属,减小阴极面积; (4)缓蚀剂,减缓介质的腐蚀性; (5)设计时要考虑到易于腐蚀的阳极部件在维
修时易于更换或修理。
.
第三节 点蚀
1 点蚀:破坏主要集中在某些活性点上并向 金属内部深处发展,腐蚀深度大于孔径, 而其他地方几乎不腐蚀或腐蚀轻微。 特点:孔径小,金属损失量小;蚀孔产生 有诱导期;自催化作用下加速进行,破坏 性和隐患较大;蚀孔沿重力方向生长;点 蚀经常发生的具有自钝化性能的金属或合 金上,并在含氯离子的介质中更易发生。
.
(3)介质导电性 • 介质的电导率高,则较活泼金属的腐蚀可
能扩展到距接触点较远的部位,即有效阳 极面积增大,腐蚀不严重。 • 在电解质溶液中,如果没有维持阴极过程 的溶解氧,氢离子或其他氧化剂,不能发 生电偶腐蚀。如在封闭热水体系中,铜与钢的
连接不产生严重的腐蚀。
.
4 防止 (1)设计时尽量采用电偶序中相近的金属元素,
➢ 两种金属的电极电位相差越大,电偶腐蚀 越严重。
.
2 电偶序
电位较负的金属是阳极,加速腐蚀
电位较正的金属是阴极,受到保护
➢判断 标准电极电位→腐蚀电位→电偶序
×
(稳定电位) √
电偶序:根据金属(或合金)在一定条件 下测得的稳定电位的相对大小排列而制成
的表。 (p43 Tab.3-1)
.
电偶序与标准电动序区别:
显著电偶效应,可联合使用 (3)表上方的金属或合金电位低于下方的,两种耦
合的金属位置距离越远,电位差值越大,阳极金 属(电位较负)腐蚀程度显著增加。 (4)腐蚀介质的导电性:介质导电性差,电阻大, 电偶腐蚀电流不易分散而集中在阳极上,腐蚀加 剧。
.
3 影响因素 (1)环境
电偶腐蚀中一般较不耐蚀的金属是阳极,但环境 不同电位有时出现逆转。(Tab.3-2) (2)面积效应 电偶腐蚀电池中阴极和阳极面积之比对腐蚀过程 的影响。 阴、阳极面积比的增大与阳极的腐蚀速度呈直线 函数关系,增加极为迅速。 大阳极-小阴极,阳极腐蚀速度较慢; 大阴极-小阳极,阳极腐蚀速度加剧。
2 局部腐蚀:腐蚀主要集中在金属表面某些局部区 域,其余大部分区域几乎不腐蚀。
腐蚀的分布和深度很不均匀,金属损失总量不大,危险性
很大,突发性破坏。
.
第二节 电偶腐蚀
1 电偶腐蚀(异金属接触腐蚀):当两种具 有不同电位的金属相互接触(或通过电子 导体连接),并浸入电解质溶液时,电位 较负的金属腐蚀速度变大,而电位较正的 金属腐蚀速度减缓。 主要因素:不同的金属的不同电位
介质温度升高,会使低温下不发生点蚀 的材料发生点蚀。
.
4 防止 (1)从材料角度出发
①选用耐点蚀合金(钼、高纯不锈钢) ②保护表面膜 ③增加壁厚延长蚀孔穿透时间 (2)从环境、工艺角度出发 尽量降低介质中氯离子、溴离子及氧化性金属 离子的含量。 (3)添加缓蚀剂 (4)控制流速(滞流或缺氧下易发生点蚀) (5)电化学保护—阴极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