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十课第一框避免误入犯罪歧途教学设计

第十课第一框避免误入犯罪歧途教学设计

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分析指出如果仅凭盗窃数额,小凡不应该构成犯罪,但是,小凡盗窃了残疾人的财产,造成了导致残疾人双腿截肢的严重后果,具有较大的社会危害性,符合犯罪的特征。由此可见犯罪是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触犯了刑律、应当受到刑罚处罚的行为(用PPT出示),犯罪是最严重的违法行为,对自己、对他人、对家庭、对社会都有着严重的危害。用PPT出示下图:
学生
导入
新课
复习提问:什么是违法行为?违法行为分几类?
情景剧“拦截抢钱”,用PPT出示主要剧情表演与观看情景剧“拦截抢钱”,讨论、回答问题,在学生表演、讨论的基础上,归纳:王欢与伙伴的行为是抢劫,是犯罪行为,要承担刑事责任。(用PPT出示)进入本节课的学习。
板书:懂得犯罪的后果。
①思考作答。
②讨论、回答问题
1、犯罪的涵义、特征、危害
2、刑罚的涵义、种类;
3、了解主刑、附加刑的内容
二、惩罚犯罪,保护人民
刑法发挥的积极作用
回顾
总结
课后
作业
用PPT出示:
记录
完成
课后
反思
亮点:采用灵活多样的教法,特别是情境法,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参与性强,师生互动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不足:联系生活的案例较少,没有充分的账务学生的情况,导致问题的回答出现短路。
在学生讨论、交流的基础上,指出案例一危害的是公共安全和他人的健康权、生命权;案例二危害的是他人的健康权;案例三危害的是他人的财产权和人身权;案例四则是妨害了社会管理秩序。接着,重点讲解惩罚与保护的关系。在此基础上,归纳总结:
犯罪是对人类文明的挑战,是侵害社会健康集体的毒瘤。与犯罪作斗争是刑法的天职。通过打击各类犯罪,刑法发挥了多方面的积极作用。表现如下:
3.学生活动
(1)探究活动四:刑法的作用。
阅读教材案例,链接内容,讨论问题,理解刑法打击犯罪的意义,树立犯罪是最严重的违法行为的意识,自觉守法。
(2)知识运用:分析李亮砍人案。
观看PPT呈现的案例,讨论问题,各小组推选一位代表发言。巩固本节课所学的知识,进一步了解犯罪的危害与必须承担的法律后果,杜绝违法犯罪行为
对他人的危害:造成他人生命、财产的损失
对自己的危害:判刑坐牢,自毁前程
对家庭的危害:家庭破裂,亲人痛苦
对社会的危害:扰乱社会秩序,
(2)探究活动二:犯罪的特征。
指导学生逐一阅读教材P104~105的正文、链接、点评、活动框的内容,思考、讨论PPT出示的问题:犯罪的三个基本特征是什么?最本质的特征是什么?
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犯罪的主要特征。
教学难点:理解刑法打击犯罪的意义。
教学方法
案例探究法、讨论法、讲授法等。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搜集相关案例资料;印发与犯罪有关内容。
学生:学生查阅《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的相关规定,观察并收集涉及犯罪的行为和现象的材料。
教学过程
教学
环节
主要内容
教学活动
教师
措施:应加强知识的运用,实现校园、社会零距离。
在学生讨论、交流的基础上,用图表归纳犯罪的特征。
师总结:
犯罪特征
社会危害性
刑事违法性
受处罚性
接着请学生阅读教材P107活动框的内容,就“伟海父母的行为有社会危害性吗?法院的判决正确吗?为什么?”展开辩论,并进行引导,最后总结指出,“大义灭亲”行为虽然从表面上不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甚至具有“亲社会性”,但刑法仍然认为它具有社会危害性,将它作为犯罪处理,原因在于我国法律不承认“家法”,不允许任何人以任何理由私自处死他人;行为人对违法犯罪的亲属,私自处死同样构成故意杀人罪,但量刑时可以从轻处罚。(用PPT出示)
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重点讲解刑罚中的主刑。用PPT出示
③展开讨论,畅所欲言
④自学教材
⑤观看ppt回答问题第来自二目惩

犯罪,保



(1)探究活动四:刑法的作用。
指导学生阅读教材P109活动框中的四个案例,讨论回答PPT出示的问题:这些犯罪行为都危害了什么利益?在打击这些犯罪的过程中,刑法除了惩罚犯罪以外,还起到什么作用?要求学生结合阅读教材P110的正文、链接来回答。
研习
新课
研习
新课

一目:了




第一目:了解罪与罚。(19分钟)
1.教学内容
(1)犯罪的概念、特征。
(2)刑罚的概念、种类
(1)探究活动一:小凡盗窃。
指导学生阅读教材P103活动框中的案例,思考、讨论PPT出示的问题:小凡的盗窃金额并不大,却被判了刑,原因何在?究竟什么样的行为才能构成犯罪?犯罪的危害性有哪些?
⑥分析教材案例,小组讨论问题、交流发言。
⑦填表各组交流。
⑧知识运用:观看ppt回答问题。
⑨讨论
交流
回答
问题
课堂
小结
在学生根据板书归纳的基础上,强调要求学生懂得犯罪的后果,理解刑罚的作用,自觉守法,远离犯罪。用PPT出示本节课所学的主要知识点与教育点
围绕板书提纲归纳
板书设计
第十课第一框懂得犯罪后果
一、了解罪与罚
其一,惩治犯罪,保护人民
其二,震慑潜在的犯罪
其三,教育、鼓励人们与犯罪分子做斗争
其四,维护社会的公平和正义
板书:目的;保护国家和人民利益。
(2)知识运用:分析李亮砍人案。PPT呈现案例:
回答:李亮等相关肇事者犯了什么罪?有什么危害?要承担什么法律后果?
在学生充分讨论、交流的基础上,归纳总结:第一,李亮犯了侵犯公民人身权利罪。第二,危害有:两人重伤;李亮等要被判刑坐牢;家庭破裂;亲人痛苦;社会秩序被破坏;社会稳定受影响等。于自己、于他人、于家庭、于社会都非常有害。第三,犯致人重伤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人重伤造成严重残疾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他们将承担刑事责任。
第十课第一框避免误入犯罪歧途教学设计
旬阳中等专业职业学校 周雪
教学内容
第十课第一框懂得犯罪后果
课时
2
教学目标
认知
了解犯罪的危害与主要特征,知道刑罚的种类,理解刑法打击犯罪的意义。
情感观念
树立犯罪是最严重的违法行为的意识,自觉守法,以守法为荣、以犯罪为耻。
运用
培养明辨罪与非罪的能力,用所学知识分析犯罪的危害,远离犯罪。
(3)探究活动三:刑罚的定义、特点和种类。
指导学生阅读教材P108刑罚体系图、正文和链接,展开讨论,了解刑罚的定义、我国刑罚的特点和种类,并认识到刑罚较之其他处罚法具有最大的严厉性,是国家审判机关依法对犯罪分子适用的最严厉的强制性法律制裁方法,它不仅可以剥夺罪犯的财产和资格,还能限制或剥夺罪犯的自由甚至生命。(用PPT出示)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