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

《诗经》中的诗,句式以四言为主,多用 重章叠唱的手法,并大量采用赋、比、兴的 手法,语言丰富多彩、朴素优美,音节自然 和谐,很有艺术感染力。
作者作品简介
《诗经》相传为孔子所编定而成。《史记 ·孔子世家》 说:“古者〈诗〉三千余篇。及至孔子取其重,取可 施于礼义。 ……305篇,孔子皆歌弦之。”一般认为, 现存的《诗经》基本上经孔子删汰选编而成的。
第二、三章 ,写军旅生活之劳苦。朱熹 在《诗集传》中说“言戍人念归期之远 ,而忧劳之甚 ,然戍事未已 ,则无人可使 归而问其室家之安否也。”诗仍以薇菜 逐渐长得柔嫩、粗硬起兴 ,暗示时间流 逝,易年更岁,可是役期却无止境 ,军旅 生活又异常痛苦 ,转战不止,饥渴劳顿。 而“靡使归聘”和“我行不来”,则表 达了边关和故乡相隔万里,关山阻断, 音讯全无,由此而引发的强烈的思归之
第四、五章,直接写战事。这两章 在前面基础上的对战争场面的具体 描写,通过对马、车、象弭、鱼服、 将帅和士兵生动而形象的刻划,从 另一个侧面反映了“忧心烈烈”、 “忧心孔疚”的原因,也使前面的“ 王事靡盬”落到了实处。进一步强 调了正是因为战争频繁,居无定所 ,作为兵营中最底层的士兵才归家 无望,思乡心切。
自牧归tí,茅荑草,芽洵美且异。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
kuì, xún,诚然, 通“馈”实在
fēi,并非 rǔ,通“汝”
? 主题:约会 ? 地点:城隅 ? 人物:静女和我
细节:
女孩:“爱而不见” 天真调皮
“贻我彤管”
“自牧归荑”
以物示情(喜爱)
“我”:“搔首踟蹰” 憨厚痴情
“说怿女美”
“美人之贻”静 女来自 邶风·静女爱通“薆”,隐蔽,遮掩。
静女其姝s,ì,等俟待我于城yú,隅角落。爱而不见c,híc搔hú首,犹踟豫蹰徘徊。
shū,美丽
xiàn通“现”,出现
静l女uán其,美娈好,贻yí,赠我送彤管。彤管w有ěi,炜美丽,说怿y女ì,喜美爱。
tóng,深红色 形容词词 yuè, rǔ,通“汝” 头,无义 通“悦”
第六章 ,写戍卒归途中悲伤痛苦 的心情。有了前面的一系列铺垫 ,经 过出生入死的战斗之后 ,战争的幸存 者终于踏上了归家的路途。但作品 并没有写士卒胜利后的喜悦 ,而是营 造了昔日杨柳依依、如今雨雪霏霏 的场景 ,写的是历经磨难之后内心深 处的凄凉和悲苦 ,而且“行道迟迟 , 载饥载渴”,归乡的路依然那么艰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 部诗歌总集,收录了从西 周到春秋时期的各类诗歌, 共计305首。古人统称 “诗三百”。这些诗歌按 内容分为 “风”“雅”“颂”三个
“风”:又叫“国风”,是各地方 的歌谣,共有15国风,共有160篇。
“雅”:包括大雅和小雅,是周代京 都音乐,大多是贵族作品,共有105 篇。
“颂”:是商周时代统治者用于宗庙 祭祀的乐歌,共有40篇 。
孔子(前 551年——前479年),我国历史上伟大的思 想家和教育家 ,也是春秋末期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政治 上主张严格遵守“礼” ,特别强调“仁”,对我国古代 教育事业做出了重大贡献 ,整理编定了古代的文化典籍 《诗经》《尚书》《礼记》《乐》《周易》《春秋》 。其言论,主要记载在《论语》中,其思想,从汉朝 后,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
《诗经》的表现手法:赋,比,兴
赋:直接,铺叙 比:比喻 兴:借物兴起,引发所表达内容
《诗经》全面地反映了西周时代社会的面 貌,特别是《国风》和《小雅》,很富有现 实精神。它们控诉了统治阶级对劳动人民的 残酷压迫和剥削,描绘了人民的婚姻、爱情 和劳动生活,表达了人民追求自由幸福生活 的愿望和要求,具有较强的思想和文学价值。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行道迟迟,载渴载饥。我心伤悲,莫知我哀!
采薇采薇一把把,薇菜新芽已长大。说回家 呀道回家,眼看一年又完啦。有家等于没有家, 为跟玁狁去厮杀。没有空闲来坐下,为跟玁狁来 厮杀。
采薇采薇一把把,薇菜柔嫩初发芽。说回家 呀道回家,心里忧闷多牵挂。满腔愁绪火辣辣, 又饥又渴真苦煞。防地调动难定下,书信托谁捎 回家!
采薇采薇一把把,薇菜已老发杈枒。说回家 呀道回家,转眼十月又到啦。王室差事没个罢, 想要休息没闲暇。满怀忧愁太痛苦,生怕从此不 回家。
驾起四匹大公马,马儿雄骏高又大。将 军威武倚车立,兵士掩护也靠它。
四匹马儿多齐整,鱼皮箭袋雕弓挂。哪 有一天不戒备,军情紧急不卸甲!
回想当初出征时,杨柳依依随风吹;如 今回来路途中,大雪纷纷满天飞。道路泥泞难 行走,又渴又饥真劳累。满心伤感满腔悲。 我的哀痛谁体会!
采薇采薇,薇亦刚止。曰归曰归,岁亦阳止。 王事靡盬,不遑启处。忧心孔疚,我行不来。
g?
通”花”,huā
彼尔维何?维常之华。彼路斯何?君子之车。 戎车既驾,四牡业业。岂敢定居,一月三捷。
kuí
féi
驾彼四牡,四牡骙骙。君子所依,小人所腓。
四牡翼翼,象弭鱼服。岂不日戒,玁狁孔棘。

通”急”,jí
yù,下雨
爱人及物(喜爱)
写作特点:
? 通过人、物、情的巧妙融合,表现男 子纯真、热烈的爱情;
? 采用重章叠唱的手法
《诗经?小雅》
通”
采薇采薇,薇亦作止。曰归曰归,岁亦暮”莫,m止ù 。
靡室靡家,玁狁之故。不遑启居,玁狁之故。
m?
Xiǎn y?n
huáng
采薇采薇,薇亦柔止。曰归曰归,心亦忧止。 忧心烈烈,载饥载渴。我戍未定,靡使归聘。
第一章 ,写士兵为抗击外族的侵犯 ,背井离乡 ,久 久不得归家 ,而产生的悲伤、厌战和对外族的仇恨。 首四句 ,以薇菜渐次生长和时间的推移来起兴 ,来表 达士兵久役于外不得归家的怨敌、思家与盼归的心 情。“靡室靡家”和“不遑启居”是这一心情产生 的主要原因。朱熹引用程子的话说 :“古者戍役,两朞
(期:一年)而还。今年春莫(暮)行 ,明年夏代者至 ,复留备秋,至过十一月而归。又明年中春至,春 暮遣次戍者皆在疆圉。如今之防秋也。”(《诗集 传》)这段话告诉我们,当时的兵役制度是二年为 期限,可是本诗中的战士的服役看上去没有期限, 士兵归家变得遥遥无期,这自然要引起征卒的不满 和对家乡更强烈的思念。以下几章都是围绕着这个 基调叙写的。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