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风与空调工程材料、设备出厂合格证
通风及防排烟设计、施工统一说明
设计依据
《通风与空调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夏热冬暖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
《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 《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 《建筑气象参数》 《暖通空调制图标准》 《人民防空地下室设计规范》 《六级人防通风采光窗井通用图集》 《建筑机电工程抗震设计规范》
国家、省市现行的相关建筑节能法律、法规 空调通风设计计算按惠州市夏季室外气象参数
设计范围
1.
防排烟系统;2•通风系统。
防排烟系统
1防排烟系统设置 1.1地下室
地下室为车库和设备房,
按防火分区设通风和排烟共用系统,平时通风换气,火灾时机
械排烟。
车库排风及排烟量均按换气次数不小于 6次/h 确定,对不能由车道进行补风的防
火分区,设机械送风机补充新风,送风量为排烟量的
50%
1.1.1地下一二层,分别为两个防火分区。
1) 地下停车库,两个防火分均区划分为多防烟分区,每个防烟分区面积不大于 500m 2。
每个防烟分区选用一台消防柜式离心排烟风机,变频控制,防火分区均为自
然进风补充新风系统。
2) 生活泵房、消防泵房用各设一台消防轴流排烟风机,
平时对设备房排风,火灾
时对设备排烟。
3) 配电房用一台消防轴流排烟风机,
平时对设备房排风,火灾时不排烟,灭火后 通风。
4)发电机房和储油间独立设置一台防爆型排风机
,平时对设备房排风,火灾时不
《民用建筑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 GB50736-2012 《民用建筑设计通则》
GB50352-2005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GB50016-2006 《汽车库、候车库、停车场设计防火规划》 GB50067-2014 GB50243-2002 JGJ75- 2012 GB 50189-2015 GB 50176-93 GFC15-1-90 GB/T50114-2001 GB 50038-94 GJBT — 342 GB50981 — 2014
排烟,灭火后通风。
1.2防烟楼梯间、前室及消防电梯前室
1)地下室防烟楼梯间、前室及消防电梯前室均设置加压送风系统,加压风机放在电梯前室。
2)风机的选择以能保证防烟楼梯间余压为40~50Pa,前室余压为25~30Pa为原贝防烟楼梯间设常开送风口,前室设一个常闭电动送风口,电动送风口与系统相应加
压送风机联锁。
消防时开启着火层和上下层(共三层)的前室电动风口。
3)± 0.000以上防烟楼梯间前室、消防电梯间前室可开启外窗面积不小于2.00m 2,合用前室不小于3.00m 2。
靠外墙的防烟楼梯间每五层内可开启外窗总面积之和不小于2.00m 2。
2排烟防火阀与排烟口
排烟风机入口管上设28 C排烟防火阀,并与相应排烟风机联锁。
防火分区内的排烟口距最远点的水平距离不超过30米,且与安全出口的最小水平距离大于2米。
通风系统的风管在穿出机房处安装防火阀,排风管穿入竖井时设置70 C温感关闭的防火阀。
排烟支管及排烟风机吸入口处设有280 C温感关闭的排烟防火阀。
3排烟风机应能在280 C下连续运行30分钟。
4. 通风系统的防火技术措施
通风系统的风道穿越防火分区、空调机房及重要设备房的隔墙处,垂直风管与每层水平风管交接处的水平管段上均设70 C防火阀。
该防火阀有70 C自动熔断关闭,
电信号关闭及状态返回信号。
通风及防排烟系统的管道采用镀锌钢板制作,在风管穿过的隔墙上,管道安装完毕后用耐火材料封堵。
通风系统风机的单位风量耗功率Ws不大于0.27W/m3.h.
5. 风管及风口设计风速
通风系统、防排烟系统以及合用系统,通风时风管风速w 10m/s,风口风速w 7m/s;消
防排烟时金属风管风速w 20m/s混凝土风道风速w 15m/s,排烟口风速w 10m/s,加压送风口风速w 7m/s。
机械加压送风系统送风口风速不大于7m/s
6. 电气控制
1)所有防火阀均设置温度点自动熔断,电信号关闭及状态返回信号。
所有防火阀及排烟风机、送风机均受消防控制中心监控。
2)楼梯间加压送风系统控制:火灾时,自动开启加压送风机,自垂式百叶风口靠压力自动开启。
3)消防电梯前室加压送风系统控制:火灾时,自动开启加压送风机和着火层及其上下层的加压送风口,并联动开启送风机。
4)排烟系统控制:火灾时,自动开启排烟风机和着火的防火分区的排烟口。
每台排烟风机入口设一个280C的排烟防火阀,当风管内烟气温度超过280C时,防火阀自动关闭,同时联动关闭排烟风机。
5)排烟系统的阀门应具有就地手动、探测器报警联动和消防中心遥控启动三种启动方式。
排烟阀门开启后,自动联动排烟风机,在机房和消防控制中心能控制排烟风机的启动和停机。
上述防排烟风机的状态信号及排烟阀信号均可反馈到消防控制中心。
通风系统
车库通风与防排烟系统合用。
设备安装
1. 设备安装除按设计图纸、设计说明以及有关规范标准执行外尚应满足下列要求:
在本工程中安装的设备产品必须首先满足图纸设计参数,然后还应具备产品牌号、注册商标、产品合格证书、产品鉴定书、安装运行说明书或手册。
防火阀、防(排)烟阀、电动排烟(加压)风口、排烟风机等消防产品,必须选用符合国家有关技术标准要求,经当地公安消防部门认可的产品。
2. 凡外露的传动机构(如三角皮带、联轴器等)均应安装安全防护罩,皮带防护
罩可按米暖通风国家标准图集选用。
3. 本设计图中所示的风机仅表示其安装位置,风机安装是应注意风机的气流方向
与本图所要求的方向一致。
4. 防火阀尺寸按所接风管尺寸采用。
防火阀的安装位置必须与设计相符,气流方
向与阀体上标置箭头相一致,严禁反向。
5. 安装调节阀、蝶阀等调节配件时,必须注意将操作手柄配置在便于操作的部位。
6. 安装防火阀和排烟阀时,应对外观质量和动作的灵活性、可靠性进行检验,确
认合格后再行安装。
7. 所有风机尽量选用低噪声型,降低噪声源。
采用橡胶减震垫减震,进出口均须
加软接头,对于排烟风机,软接头应采用防火材料,其耐火性能要求能在280 C环境下
连续工作不少于30min。
8. 风机均作减振处理,在本工程中落地安装风机均采用橡胶减振垫减振,吊装风
机采用金属弹簧减振。
9. 风机进出口风管设防火软接头,且软接头均应采用不燃材料制作。
10. 通风机传动装置的外露部位以及直通大气的进出口,均装设防护罩(网)或采
取其他安全设施。
风管
1. 风管材料及厚度:
除楼梯三、楼梯四以及消防电梯前室的加压送风采用混凝土风道以外,其余风管全部采
安装在墙上和楼板上的防火阀,后面的风管联接段,采用厚镀锌钢板制作,排烟风道采用离心玻璃棉隔热。
2. 防火阀与防火墙之间的风管,采用厚度3 =1.6mm的钢板制作。
3. 风管加固:矩形风管边长》630mm和保温风管边长》800mm时,应采取加固措施。
4. 风管标高:设计图中所注风管的标高,对于圆形时,以中心线为准;对于矩形
或方形,以风管底为准。
风管弯头曲率半径R> 1.25W(风管宽),否则加导流片。
当无
标注管道标高时,按管顶贴梁底或楼板底安装。
5. 风管支吊架:除在防火阀,电动风阀等部件安装处必须单独设支吊架外,一般风管每隔
2米左右设支吊架一个,支吊架的作法可参照采暖通风国家标准图集。
保温风管在风管壁与支吊架的横担之间必须
衬垫刷过防火漆的硬木垫。
6. 穿越变形缝处的风管两侧,应设置长度为200mm软接头,软接的接口应牢固
严密。
7. 风管上可拆卸接头不得设置在墙体或楼板内,风管穿越墙和楼板时,应设厚度
不小于2mm钢制防护套管。
8. 风管支、吊或托架应设置于保温层的外部,并在支、吊、托架与风管间镶以垫
木,同时应避免在法兰、测量孔、调节阀等零部件处设置支、吊、托架。
9. 风管油漆:非镀锌钢板制作的风管及支吊架,在清除表面的灰尘。
污垢与锈斑
后,内外表面均涂红丹防锈漆二道,明装部份再涂灰漆一道。
10. 所有通风管道(含混凝土风道)均应保证漏风率不超过10%
系统调试
整项工程安装完毕后,必须进行设备单机试运转和系统联动试运转。
环保设计
1. 通风工程各用电设备支吊架均采取减振措施;风机进出口处加设软接头。
2•通风工程各用电设备均选用低噪声型。
3•柴油发电机房将由甲方另行委托当地专业环保公司做消声及烟气净化处理。
4•住宅厨房均设双烟道集中排除油烟。
5•空调器节能评价值为能效等级的2级。
6•防排烟所用设备能耗比均符合国家节能标准。
其他说明
所有安装及调试完毕后,按国家有关规范、标准和地方有关规定组织竣工验收。
凡以上说明未尽之处,均应按照现行最新国家标准有关规定进行施工。
本专业施工单位应配合土建施工单位进行洞口预留、预埋件设置等,施工完毕后应做好
土建回填或封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