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自觉抵制不良诱惑 预防违法犯罪

自觉抵制不良诱惑 预防违法犯罪

、自觉抵制不良诱惑预防违法犯罪【热点材料链接】热点材料1 卫生部印发新版《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实施细则》于2011年5月1日起实施。

如果这一举措能得到有效实施,上亿名备受二手烟侵害的青少年,将获得更为健康的成长环境。

热点材料2 6月26日是“国际禁毒日”。

2011年国际禁毒日的主题是“青少年与合成毒品”。

热点材料3 在2011年6月26日第24个国际禁毒日当天,温家宝总理签署国务院令,公布《戒毒条例》,条例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热点材料4 新闻出版总署、中央文明办、教育部、公安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共青团中央、中华全国妇女联合会、中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等八部门日前联合印发《关于启动网络游戏防沉迷实名验证工作的通知》,决定从2011年7月1日起,在全国网络游戏中启动网络游戏防沉迷实名验证工作。

热点材料5 新华网2011年7月14日报道:中国预防青少年犯罪研究会发布的《2010年我国未成年犯抽样调查分析报告》显示,网络沉迷与家庭残缺、逃学旷课、不良交往等因素相互叠加,是导致当前未成年人犯罪的重要原因。

专家呼吁加强对未成年犯罪高危人群的早期预防,防微杜渐。

【考场设问链接】1.党和国家对未成年人健康成长无限关怀,制定了哪些专门保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法律,设置了哪四道防线?答:专门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

四道防线:家庭保护、学校保护、社会保护、司法保护。

2.为什么要保护青少年的健康成长?答:青少年正处于长身体、长知识的重要时期,各方面都很不成熟,社会经验不足,缺乏自我保护的能力;由于生活环境复杂,存在着不利于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因素,侵犯青少年合法权益和损害青少年身心健康的现象,还时有发生;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肩负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重任。

党和国家重视对青少年的教育、引导和保护,并为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条件和环境。

3.青少年应如何做好自我保护?答:提高警惕,是避免受到侵害的前提;面对不法侵害,我们要依靠自己的智慧迅速而准确地作出判断,要采取机智灵活的方法与其斗争;要善用法律保护自己,避免不法侵害。

青少年还要重视道德修养,增强法制观念,避免沾染不良习气,防患于未然。

4.举出你所在的学校及周围环境中的安全隐患。

答:校园内打架斗殴事件,盗窃案件的发生;学校防火通道狭窄,出入门口不畅通,操场体育设施老化存在安全隐患;学校周边存在着有社会上的不法分子劫钱,诱骗学生现象;公路两旁人行道上停放车辆太多,影响出行;校门口与马路市场无照经营存在食品安全问题。

5.国家为什么重视校园安全?答:青少年正处于长身体长知识的重要时期,辨别是非能力不强,自我保护能力较弱,容易受到意外事故和不良行为的侵害;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和民族的希望,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接班人;青少年大部分时间都在校园中度过,校园的安全与否,直接关系到青少年的健康成长。

6.加强校园安全,构建和谐校园,你有什么好建议?答:①国家要加强校园安全方面的立法和执法,严厉打击侵犯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违法行为。

②社会各部门要加强对中小学的安全检查,投入资金,优化办学条件,消除安全隐患;社会还要确保学校设施的质量,整顿校园周边环境。

③学校要对学生进行安全常识教育,引导学生学习一些安全自救的知识,完善安全措施,加强治安保卫。

④学生要增强法制观念,提高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熟悉各种公共安全标志和救护电话,掌握必要的安全知识。

7.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意义和措施分别是什么?意义:思想道德建设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和中心环节,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有利于提高青少年思想道德素质,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促进社会的全面进步。

措施:国家要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提高全体社会成员的思想道德水平,培养良好的社会风气,为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学校要加强对学生的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父母或监护人应以健康的思想和正确的方法教育引导未成年子女;青少年自身要认真学习法律知识,加强自身道德修养,提高自身道德水平。

【命题角度预测】本热点从法律角度出发,主要涉及到一般违法与犯罪的关系、如何抵制不良诱惑、四种保护、未成年人的自我保护、依法治国等知识点。

2012年我省中考命题将围绕社会热点,关注学生日常小事。

大视野,小角度。

所以在平时复习备考时,我们要认真观察身边的人和事,把身边的小事与热点问题联系起来。

如:国际禁毒日、公共场所全面戒烟、有的同学沉迷网络可与“抵制不良诱惑”联系起来。

【题型高效速查】1. 2011 年5 月1 日起施行的《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实施细则》明确规定:室内公共场所禁止吸烟。

我国目前吸烟人数已超过3 亿,约7.68 亿非吸烟者被动吸入“二手烟”,其中约2 亿为儿童。

每年有100 多万人死于与烟草相关的疾病。

可见,室内公共场所禁止吸烟( C )①是社会文明进步的表现②有利于保护公民的生命健康权③有利于未成年人健康成长④杜绝了香烟对未成年人的诱惑A.①③B.②④C.①②③D.①③④2. 我们青少年身心尚未成熟,社会经验不足,在面对不法侵害时,往往处于被动地位而容易受到伤害。

这要求我们①要提高警惕,增强自我保护意识②面对不法侵害,要忍气吞声任其所为③面对不法侵害,要用智慧保护自己④当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要善于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 ( C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3.某市未成年人管教所对在押的少年犯进行调查的数据显示,从他们曾有的行为看,有打架行为的占57.9%,有旷课行为的占49.8%,经常光顾网吧的占44.9%,有赌博行为的占44.3%,看过黄色书籍和淫秽影像制品的占31.9%。

这说明( C )①不良行为任其发展,可能导致违法行为②不良行为必然发展为违法行为③青少年要抵制不良行为,预防违法犯罪④不良行为是小节,无关紧要A. ①②B. ②④C. ①③D.③④答案:C4.现代社会是一个法治社会,自觉学法、守法、用法,维护法律的尊严,是对公民的基本要求.运用有关法律常识,分别对下列同学的认识加以评析.同学甲: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受法律专门保护,因此我们想干什么就干什么,这是我们的权利,谁也管不着..同学乙:我们班周末去敬老院慰问,这不是法律要求我们做的事,我不去了。

同学丙: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国家的事。

与我们青少年无关。

答:(1)同学甲认为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受法律专门保护是正确的,认为未成年人想干什么就干什么是错误的.任何人都必须守法,法律要求做的必须去做,法律禁止做的坚决不做,公民要以合法的方式行使权利,公民在行使权利时不得损害国家、社会、集体扣他人的利益.(3分)(2)同学乙的认识是片面的.到敬老院慰问,虽然不是法律要求我们必须履行的义务,但这是法律所鼓励的。

也是社会主义道德的要求,是我们应该履行的道德义务.(3分)(3)同学丙的认识是错误的.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依照宪法和法律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生活在法治国家里。

人人都要学法、懂法、守法,用法,依法维护国家利益和规范自身行为.5.学会保护,让青春绽放美丽材料一小波对网络十分感兴趣。

开始上网时,他注重浏览与学习有关的信息,不在无聊信息上浪费时间,自从受到网络上不良信息的诱惑和迷恋网络游戏以后,他无心学习,满脑子装的都是不良画面和刺激游戏。

后来,他认识到沉迷网络的危害,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不再受网络不良信息和游戏的诱惑,节制上网时间,把主要精力又放在品德修养、文化学习等方面。

材料二为净化青少年成长环境,保护青少年健康成长,从2009年至今,国务院有关部门先后在全国范围内联合开展整治互联网和手机媒体低俗信息专项行动。

与此同时,全国各地又开展了校园安全的教育、检查等相关活动。

这些都充分体现了党和政府对青少年深深的情、浓浓的爱。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特别关注:小波如果继续沉迷网络,可能会给他带来哪些负面影响?①影响学习,甚至会荒废学业。

②对视力等造成损害,不利于身体健康。

③会使人精神恍惚,不利于心理健康。

④会受到不良信息的诱惑,不利于道德品质的提高。

⑤可能会诱发违法犯罪行为等。

(2)心理分析:小波从沉迷网络的泥潭中摆脱出来,说明他具有哪些良好的心理品质?他具有自尊、自强、理智、意志坚强(自制力强)、不怕挫折、善于调控情绪等良好心理品质。

(3)爱的积累:运用七年级教材的有关知识,谈谈党和政府对青少年深深的情、浓浓的爱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①学校保护,学校全面贯彻教育方针,促进学生身心健康。

②社会保护,如营业性舞厅等不得允许未成年人进入。

③司法保护,如不公开审理未成年人犯罪案件。

④家庭保护,如强调父母要履行抚养未成年子女的义务等。

(4)学会自护:在校园里,如果遇到意外险情,你会怎样应对呢?①保持冷静,不慌乱。

②及时报告老师。

③及时报警,及时求助。

④有组织有秩序地避开险情。

⑤运用智慧,妥善处置等。

6.材料一:卫生部2010年发布的《中国控制吸烟报告》表示,我国人群中遭受被动吸烟危害的人数高达5.4亿,青少年成了烟民队伍的“生力军”。

其中15岁以下儿童有1.8亿,每年死于被动吸烟的人数超过10万。

我国参与的一项“全球青少年烟草调查”显示,青少年在家中和公共场所受二手烟危害的比例分别为43.9%和55.8%。

材料二:卫生部印发新版《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实施细则》于2011年5月1日起实施。

如果这一举措能得到有效实施,上亿名备受二手烟侵害的青少年,将获得更为健康的成长环境。

根据材料,请用法律知识说明,劝告你身边的青少年烟民要远离烟草。

答:(1)生命健康权是公民最根本的权利,我们应珍惜自己和他人的健康是每个公民的权利和义务。

(2)烟草、毒品等属于不良诱惑,我们应增强自我保护意识,自觉抵制不良诱惑,拒绝第一口烟。

(3)爱护公共环境、遵守公共道德这是公民必须履行的义务,因此,我们应配合学校,创建无烟校园。

(4)法律禁止做的,我们坚决不做是忠实履行公民义务的表现。

所以我们要响应卫生部号召,不在任何场合吸烟。

7.雷蕾是我市某中学九年级学生,在她的“成长记录袋”中,有以下三则成长记录:成长记录一:七年级下学期。

下午,在放学路上,我被一个流里流气的男青年截住,他让我“赞助”点儿钱。

我见跑不掉又敌不过他,就故意对他说跟我回家取钱,便三转两转把那人带到派出所后门……(1)你从雷蕾同学的行为中得到哪些启示?我们在与违法犯罪分子作斗争时,既要勇敢,又要机智,力求在保护自己的前提下,巧妙地将不法分子抓获。

成长记录二:八年级下学期。

有段时间,我不及时完成作业,还经常逃学,幸好同班的甜甜同学用法律知识耐心疏导我,我才“改邪归正”。

我真感谢她!(2)你认为甜甜同学是怎样劝说雷蕾的?珍惜受教育权利,自觉履行受教育义务。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