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届高三地理复习综合题专题训练:气压带和风带1.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阿留申群岛位于白令海与北太平洋之间,由300多个小岛组成,属于北美科迪勒拉山系西部山脉的组成部分。
群岛风大、雨多、四季温差小,植被以丛生的草甸、苔藓为主。
每年1月份,在阿留申群岛附近海域形成的阿留申低压,强度和位置异常对北半球的天气、气候异常有重要的影响。
下图示意阿留申群岛及其地理位置。
(1)指出阿留申群岛上几乎无树木分布的原因。
(2)简述阿留申低压的形成原因。
(3)推测阿留申低压强度偏弱对东亚气候的影响。
【答案】(1)阿留申群岛属于形成年代较晚的火山岛,火山活动频繁,火山熔岩不利于植被生长;位于盛行西风带,洋面广阔,风力强劲,不利于树木生长,岛屿面积小,受海浪影响大。
(2)北极的极地东风南下在北纬60°处与较暖的盛行西风相遇,形成上升气流,致使北纬60°附近的地面气压降低,形成副极地低气压带;1月份,北半球由于陆地气温低,在亚欧大陆内部和美洲大陆内部形成的冷高压中心,切断了副极地低气压带,使低压只保留在海洋上,在太平洋阿留申群岛附近形成阿留申低压。
(3)阿留申低压强度偏弱,推测亚洲高压(或蒙古西伯利亚高压)偏弱,东亚冬季风势力偏弱,风力偏小;东亚地区冬季气温偏高,出现暖冬现象;寒潮等灾害天气减少。
【解析】(1)阿留申群岛几乎无树木是由于其本身属于形成年代较晚的火山岛,火山活动频繁,火山熔岩不利于植被生长;该岛受盛行西风带影响大,风力强劲,不利于树木生长,岛屿面积小,受海浪影响大,这些条件都对树木生长不利。
学科&网(2)阿留申低压的形成既有动力原因,也有热力原因。
在北纬60°处,来自北极的极地东风与较暖的盛行西风相遇形成副极地低气压带;1月份,北半球陆地降温快,形成冷高压中心,切断了副极地低气压带,使低压只保留在海洋上,在太平洋阿留申群岛附近形成阿留申低压。
(3)阿留申低压强度偏弱对东亚气候影响较大。
阿留申低压强度偏弱可能是亚洲高压偏弱,东亚冬季风势力偏弱,风力偏小;东亚地区冬季气温偏高,出现暖冬现象;寒潮等灾害天气减少。
2.图中,图甲为某季节气压带和风带分布示意图,图乙为非洲气候类型分布示意图。
读图,完成下列要求。
(1)依据图示信息判断北半球季节,并说明判断依据。
(2)说明图示季节图乙中①地区降水特点,并说明原因。
(3)说明B风带的名称,并判断受A气压带和B风带交替控制的②地区所形成的气候类型。
(4)分析M地降水十分丰沛的原因。
[答案] (1)冬季。
判断依据:气压带、风带偏南。
(2)特点:该季节①地区降水较少。
原因:此时为南半球夏季,①地区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盛行下沉气流,降水稀少。
(3)东北信风带。
热带草原气候。
(4)纬度低,受赤道低气压带影响;受西南风从海洋上带来的暖湿气流影响;沿岸有暖流流经,增温增湿;高原、山地具有抬升作用,多地形雨。
[解析] 第(1)题,读图可知,图中气压带、风带南移,所示季节为北半球冬季。
第(2)题,该季节图乙中①地区是夏季,气候炎热干燥,降水少。
原因从地中海气候成因方面分析。
第(3)题,B风带的名称是东北信风带。
受A气压带和B风带交替控制,②地区形成热带草原气候。
第(4)题,读图,M地易受赤道低气压带影响,盛行上升气流,多降水;受西南风从海洋上带来的暖湿气流影响;沿岸有暖流流经,增温增湿;高原、山地具有抬升作用,多地形雨。
3.读全球某月等压线(单位:hPa)分布图,回答问题。
(1)判断图示季节,并阐述理由。
(2)指出图中控制冰岛的大气活动中心和此时冰岛的主导风向。
(3)某月份,干燥东北风与潮湿西南风交汇于甲地。
试从气压带和风带移动的角度分析其形成过程。
(4)简述亚欧大陆气压中心的季节变化特征及对东亚农业生产的影响。
解析第(1)题,从图中等压线数据可以判断,此时亚欧大陆受高压控制,风由大陆吹向海洋,北半球为冬季。
第(2)题,在北半球冬季,冰岛受低压控制,刮偏南风。
第(3)题,甲地为非洲赤道以北地区,北半球夏季时,受太阳直射点北移的影响,两支气流在此相会。
第(4)题,由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显著,亚欧大陆在冬、夏季节气压中心变化明显,使得东亚地区形成全球最典型的季风气候,非常利于水稻种植业的发展。
答案(1)北半球冬季(南半球夏季) 北半球陆地出现高压中心,南半球陆地出现低压中心(或者赤道低气压带南移)(2)(冰岛)低压偏南风(3)夏季,随着太阳直射点北移,赤道低气压带北移至甲地附近,南半球的东南信风向北越过赤道后右偏为西南季风,从而与东北信风在此会合。
(4)夏季,亚欧大陆被低压控制,冬季则被高压控制。
由于气压中心的季节变化明显,东亚形成了全球最典型的季风气候,该气候区雨热同期,使东亚地区成为典型的水稻种植区。
4.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导致地球上出现了气压带和风带交替控制形成的独特的气候区,如在下面右图中大约10°N~20°N大陆西部地区以及30°N~40°N 大陆西部地区的气候均属于这一情况。
30°N~40°N大陆西部地区,夏季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降水稀少,冬季受西风带控制,降水较多。
即使在常年受同一大气环流控制地区内的不同地点,大气环流也存在差异。
下图分别示意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左图)和欧洲、非洲局部地区某时刻气压分布(右图)。
(1)若此刻气压形势在这一季节属于常态,请判断此刻北半球所处的季节是夏季还是冬季,并说明判断理由。
(2)请根据图文材料,推测除文字材料中所述两个地区外,上面右图中哪些地区理论上还可能出现气压带和风带交替控制形成的气候区?并说明其成因。
(举一例进行说明即可)(3)N、P两地都属于温带海洋性气候。
请从所处位置及大气环流角度推测两地年降水量的异同并简要分析原因。
解析第(1)题,从图中可知,北大西洋为低压区;亚欧大陆中部为高压区,故图示季节为冬季。
第(2)题,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气压带、风带交替控制所形成的气候区,并说明各风带、气压带的名称和控制时间。
第(3)题,比较气候异同主要从形成原因、所处位置、降水量等方面分析。
答案(1)冬季。
理由:北大西洋为低压区或亚欧大陆中部为高压区。
(2)北回归线附近及偏南地区(副热带高气压带中心控制区偏南)的大陆西部。
成因:夏季受来自内陆的东北信风控制,降水稀少,冬季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降水稀少。
或:60°N附近(副极地低气压带偏南)的大陆西部。
成因:夏季受西风控制,降水较多,冬季受副极地低气压带控制,降水较多。
或:70°N附近(副极地低气压带偏北)的大陆西部。
成因:夏季受副极地低气压带控制,降水较多,冬季受极地东风带控制,降水少。
(3)相同点及原因:降水较多。
两地都位于40°N~60°N大陆西岸,常年受西风控制。
不同点及原因:N地西风强于P地,N地年降水量大于P地。
N地比P地纬度高,N地位于西风中心控制区,受西风影响大;P地位于西风边缘控制区,受西风影响小。
5.下图为某区域某季节季风环流图。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我国东部地区季风环流形成的根本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该图反映了北半球________(季节)的季风环流。
(2)该季节甲处形成了________(高或低)气压中心,在其控制下多出现________天气。
(3)乙处的风向为________,丙处位于______________(风带)。
(4)此季节,图中赤道低气压带处于一年中偏________(南或北)的位置,受该气压带影响,丁地气候特征为________。
解析:图示风向自内陆吹向海洋,应是北半球的冬季。
甲地处欧亚大陆内部,受亚洲高压控制,形成寒冷干燥的天气。
此季节,图中赤道低气压带处于一年中偏南位置,在其控制下,丁地天气高温多雨。
答案:(1)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冬季(2)高晴朗(或干冷)(3)西北(或偏北) 东南信风带(4)南高温多雨6.读部分大气环流示意图(图1)和世界部分地区及气压带、风带位置示意图(图2),完成下列问题。
图1 图2(1)P 地的气候特点是( )A.温和湿润B.寒冷干燥C.高温多雨D.炎热干燥(2)A 地的气候类型是 ______________ ,该气候的成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
(3)B 地的气候类型特点是 __________________ ,其气候的成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
(4)依据世界部分地区及气压带、风带位置示意图,可以判断北半球处于________季。
(5)N 地此时受____________气压带控制,降水较____(多或少)。
(6)此时 M 地盛行________风,气候特征是__________。
该地区季风气候形成的根本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M、N 两地纬度位置接近,但气候类型不同,主要是由于两地的____________。
解析:(1)图中 P 地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盛行下沉气流,炎热干燥。
(2)A 地位于北纬 40°~60°的大陆西岸,为温带海洋性气候,其成因是终年受西风带控制。
(3)B 地位于副热带地区的大陆中部,为热带沙漠气候,终年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或信风带的控制,炎热干燥。
(4)气压带、风带位置示意图中气压带明显北移了,所以北半球为夏季。
(5)N 地地处地中海地区,为地中海气候,此时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降水较少。
(6)此时,M 地盛行夏季风(东南风),气候特点为高温多雨;东亚季风的形成原因是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7)M、N 两地尽管纬度位置接近,但由于两地的大气环流不同(N 地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和西风带的交替控制,而 M 地受冬、夏季风的交替控制),故气候类型不同。
答案:(1)D (2)温带海洋性气候终年受西风带控制 (3)终年炎热干燥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或信风带控制 (4)夏 (5)副热带高少 (6)东南高温多雨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7)大气环流不同7.分析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图甲和图乙是某地不同季节的大气环流图,两图中的粗黑线是热带辐合带。
材料二:图丙是热带辐合带的剖面图。
⑴判断材料一中两图分别表示的月份(七月与一月),并说明判定的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