潍坊滨海绿色化工园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委托单位:潍坊市环境保护局滨海区分局评价单位:北京国寰环境技术有限责任公司二零一七年十一月1前言潍坊滨海经济技术开发区成立于1995年8月,2010年4月被国务院批准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
开发区陆域面积677平方公里,人口10万,是潍坊北部沿海开发的核心区域,先后被确定为国家科技兴贸创新基地、全国科技兴海示范区、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山东省科学发展园区和循环经济示范区。
目前开发区形成一区四园,即海港经济区、临港产业园、先进制造业产业园、滨海产业园、海化工业园。
滨海开发区坚持培育发展海洋特色化工为主导的化工产业,探索出了“石化/盐化一体化发展”独具特色的发展模式。
为进一步规范滨海开发区化工园区发展,促进化工企业“进区入园”,加快化工产业转型发展步伐,根据《潍坊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公布潍坊市第一批化工园区的通知》,潍坊市政府确定了8个潍坊市第一批化工园区。
滨海区绿色化工业园即为其中之一。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条例》(国务院第559号令)的有关规定,应该开展绿色化工区环境影响评价工作。
受潍坊滨海经济技术开发区环境保护分局的委托,北京国寰环境技术有限责任公司承担绿色化工园区的环境影响评价工作。
2园区概况园区名称:潍坊滨海绿色化工园园区位置及范围:潍坊滨海绿色化工园位于山东省潍坊市的潍坊滨海经济技术开发区(见图2-1)。
根据《潍坊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公布潍坊市第一批化工园区的通知》,规划面积96平方公里,分为南、北两区。
南区为黄海路、海林路以东,海丰路以西,香江西一街以北,汉江西二街(原创新街)以南区域以及海王新材料集中区(汉江西二街以北、潍城工业园以东、汉江西三街以南、北海路以西区域); 北区为西海路以东,大莱龙铁路、汉江西二街(原创新街)以北,黄海路(原疏港路)以西,辽河西七街以南区域(见图2-2)。
绿色化工园区0 50km图2-1 潍坊滨海绿色化工园地理位置产业定位:突出集约发展、绿色发展、安全发展三大主题,着力构建以石化、盐化、煤化一体化特色发展为主线,以盐化工、石油化工、煤化工、海洋化工、新材料化工、医药化工、农化植保等七大产业领域为重点的“一线七链”产业体系,打造国内领先的绿色化工产业基地。
图2-2 潍坊滨海绿色化工园范围3评价等级及评价范围3.1评价等级本次评价参考《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和《开发区区域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HJ/T131-2003)中推荐的方法,结合园区规划项目污染物排放的情况,根据区域环境规划和功能要求,确定大气环境评价等级为二级、地表水评价等级三级、海域评价等级为二级、环境风险等级为一级、生态评价等级为二级。
3.2评价范围依据HJ/T131-2003中“确定评价范围的基本原则”,本次环境影响评价的评价范围遵循不同的环境要素和园区建设可能影响的范围而确定,主要包括园区规划范围内、园区周边区域以及开发建设直接涉及到的区域。
根据以上原则,确定本次环境评价的范围见表3-1。
表3-1 评价范围确定4园区规划分析4.1规划布局园区布局为7个特色产业组团:海洋化工产业组团、医药化工产业组团、农化植保产业组团、石化盐化煤化一体化产业组团、新材料产业组团、传统化工产业组团和物流仓储组团,如图4-1所示。
图4-1 产业布局4.2发展时序绿色化工园的发展应当是有序的,由于园区涉及未利用地、滩涂地等问题,根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市总体规划以及重点项目建设情况,规划作近、中、远期控制,如图4-2所示。
近期至2020年,建设范围与滨海区总体规划保持一致;中期至2025年,推进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可建设用地的建设;远期至2030年,调整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将园区西北部目前属于滩涂海域的用地纳入建设范围。
图4-2发展时序5环境影响分析及拟采取的主要措施(1)废气:在落实环保准入条件、环保措施及各入驻企业卫生防护距离的情况下,潍坊滨海绿色化工园对大气环境的影响可接受。
主要措施:实施燃煤热电企业超低排放改造;不利季节错峰生产;重污染时期缩减生产负荷;优化产业结构,合理布局;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和“三同时”制度;实施严格的总量控制制度;推广使用清洁燃料。
(2)废水:各企业污水经过处理后通过“一企一管”、或专业罐车将废水输送到园区污水处理厂处理,出水水质执行《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8918-2002)中一级A标准,出水排入弥河汇入海洋。
主要措施:污水集中处理,中水回用;推广清洁生产工艺,提高水循环利用率;企业实施分区防渗;合理选择废水、废渣处理场所并进行严格防渗。
(3)固体废物:生活垃圾做到分类处理,由环卫部门运走处置;企业一般固体废物执行《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贮存、处置场污染物控制标准》(GB18599-2001)要求,并优先综合利用,危废暂存场所满足《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要求,定期送往有危险废物处理资质单位进行处理,确保危废全部安全处置。
(4)环境风险:制定严格风险防范措施和事故应急措施和预案,严格环境风险管理。
6规划符合性分析6.1与《工业绿色发展规划(2016-2020年)》符合性分析2016年6月30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了《工业绿色发展规划(2016-2020年)》(工信部规〔2016〕225号),《工业绿色发展规划(2016-2020年)》提出,加快构建绿色制造体系,发展壮大绿色制造产业:(1)开发绿色产品。
按照产品全生命周期绿色管理理念,遵循能源资源消耗最低化、生态环境影响最小化、可再生率最大化原则,大力开展绿色设计示范试点,以点带面,加快开发具有无害化、节能、环保、低耗、高可靠性、长寿命和易回收等特性的绿色产品。
积极推进绿色产品第三方评价和认证,发布工业绿色产品目录,引导绿色生产,促进绿色消费。
建立各方协作机制,开展典型产品评价试点,建立有效的监管机制。
(2)创建绿色工厂。
按照厂房集约化、原料无害化、生产洁净化、废物资源化、能源低碳化的原则分类创建绿色工厂。
引导企业按照绿色工厂建设标准建造、改造和管理厂房,集约利用厂区。
鼓励企业使用清洁原料,对各种物料严格分选、分别堆放,避免污染。
优先选用先进的清洁生产技术和高效末端治理装备,推动水、气、固体污染物资源化和无害化利用,降低厂界环境噪声、振动以及污染物排放,营造良好的职业卫生环境。
采用电热联供、电热冷联供等技术提高工厂一次能源利用率,设置余热回收系统,有效利用工艺过程和设备产生的余(废)热。
提高工厂清洁和可再生能源的使用比例,建设厂区光伏电站、储能系统、智能微电网和能管中心。
(3)发展绿色工业园区。
以企业集聚化发展、产业生态链接、服务平台建设为重点,推进绿色工业园区建设。
优化工业用地布局和结构,提高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
积极利用余热余压废热资源,推行热电联产、分布式能源及光伏储能一体化系统应用,建设园区智能微电网,提高可再生能源使用比例,实现整个园区能源梯级利用。
加强水资源循环利用,推动供水、污水等基础设施绿色化改造,加强污水处理和循环再利用。
促进园区内企业之间废物资源的交换利用,在企业、园区之间通过链接共生、原料互供和资源共享,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推进资源环境统计监测基础能力建设,发展园区信息、技术、商贸等公共服务平台。
潍坊滨海绿色化工园区开发推广先进的清洁生产技术,发展食品级、电子级无机盐精细产品,加强高温煅烧等无机盐常用工艺的尾气余热利用等先进环保技术,实现生产的绿色化,成为环渤海区域绿色化工标杆园区,符合《工业绿色发展规划(2016-2020年)》要求。
6.2与《山东省推进工业转型升级行动计划(2015-2020年)》符合性分析2015年4月13日山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以鲁政办发【2015】13号文印发《山东省推进工业转型升级行动计划(2015-2020年)》,《山东省推进工业转型升级行动计划(2015-2020年)》提出:全省工业转型升级的路径和重点领域:培植发展4大新兴产业,改造提升18个传统优势行业,化解淘汰6大领域低效落后产能,其中:(1)现代医药主攻方向:化学药品、生物技术药品、现代中药、海洋药物、新型医疗器械、生物医用材料等。
转型升级路径:加强基础和应用研究,攻克并掌握一批关键核心技术,加快创新药物产业化,加快新版GMP(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改造,提升医药产业国际化水平。
优化医药产业结构,壮大产业规模,加快发展海洋药物、生物技术药物、中药现代化、新型医疗器械等产业领域,延伸、扩展和提升产业链条,实现产业高、新、特发展。
(2)新材料主攻方向:高性能碳纤维、化学纤维、玻璃纤维及复合材料,高性能酚醛树脂、环氧树脂、氟材料、超/微滤膜、特种橡胶、工程塑料等先进高分子材料,先进陶瓷、特种玻璃、新型隔热保温材料、高性能摩擦材料等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高性能磁性材料、催化材料、发光材料、抛光材料、储氢材料等稀土功能材料与器件,高品质特殊钢、航空航天铝合金、大型及超大型铝合金工业型材、高档铝箔等高端金属结构材料,石墨烯、碳纳米管、超导材料等前沿新材料。
潍坊滨海绿色化工园区以石化、盐化、煤化一体化特色为主线,发展盐化工、石油化工、煤化工、海洋化工、新材料化工、医药化工、农化植保等七大产业,符合《山东省推进工业转型升级行动计划(2015-2020年)》规划要求。
6.3与《潍坊市域2048战略发展规划》符合性分析根据《潍坊市域2048战略发展规划》,滨海绿色化工园位于京沪第二通道与东西向廊道交错枢纽,应依托潍日高速、潍日铁路、德龙烟货运线建设滨海货运枢纽,强化区域客货流的集散能力。
以大家洼物流园区为空间载体,强化水铁联运以及陆铁连接。
发挥枢纽集聚优势,拓展物流功能,建设海洋产业园和临港物流园,符合《潍坊市域2048战略发展规划》要求。
6.4与《潍坊市城市总体规划》符合性分析2016年12月17日国务院办公厅以国办函〔2016〕105号批准了《潍坊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年)》(以下简称“《城市总体规划》”),《城市总体规划》指出:以海洋化工及现代制造业为主导,商贸物流、文化教育等现代服务业协调发展的生态园林城市为潍坊城市职能之一,重点发展中心城市和滨海新城,力争尽快把中心城市做强做大;同时充分利用北部沿海的建设用地,迅速发展海洋化工和重化工,短期内崛起一座新兴的“滨海城市”,成为全市经济新的隆起带,带动全市经济跨越式发展。
建设潍坊滨海绿色化工园区是城市职能的具体落实,符合《潍坊市城市总体规划》。
6.5与《潍坊滨海经济技术开发区总体规划(2014-2030)》符合性分析根据《潍坊滨海经济技术开发区总体规划》(2014-2030),开发区规划以潍坊滨海现状建设情况和产业发展趋势分析为基础,确定了各个功能区的主导功能,针对各功能区之间的环境影响和功能联系关系,以河道水系和铁路廊道基础构建生态隔离廊道,采取组团式的空间布局模式,形成了潍坊滨海“一核•三区、四园”七大功能组团的总体空间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