萤火虫为什么会发光?
大洋小学五(2)班朱梦雅
夏天的傍晚,当人们走过树林旁,或是走进小河边的草丛中,经常能看到边飞边闪耀着美丽光亮的萤火虫。
如果我们能抓住许多只萤火虫,把它们关进透明的小玻璃瓶里,就能做成一盏不用电池的活“电灯”。
萤火虫为什么会发光?它发光的秘密在哪里?
仔细观察萤火虫我们可以发现:原来这个发光的小“灯”位于萤火虫腹部的第六节和第七节之间,那里有一部分表皮特别薄,薄的简直透明。
在这层薄膜里面,就是萤火虫的小“灯”——发光器官。
通过查找资料,我知道这个发光器官由发光层、反射层和透明层三部分组成。
发光层里有15000多个发光细胞,细胞里有荧光素和荧光素酶,荧光素酶能使荧光素和氧发生反应而发光。
发光层就好比是电灯泡里的灯丝,而透明层就好比玻璃灯泡。
那么,荧光素发光时所需要的氧气是哪里来的呢?那是由发光器周围的气管供给的。
氧气充足的时候,光就明亮;氧气不充足时,光就暗淡,甚至不发光。
这样就发出忽明忽暗的闪光来。
萤火虫黑夜发光,白天它是不是也发光呢?我们可以做这样一个实验:在黑暗中,萤火虫发出光亮,然后用非常细的一束光线照射在萤火虫的眼睛上。
这时候,萤火虫的小“灯”立刻熄灭了。
可见,萤火虫在白天是不发光的。
萤火虫发出的光是一种冷光,它不会产生热。
科学家根据萤
火虫的发光原理,已经成功地制出了能发冷光的荧光粉,涂在日光灯管的内壁上。
日光灯的灯丝通电以后,温度很低,只有四十多摄氏度,消耗的电能很少,而发光的效率却是白炽灯的四五倍。
所以日光灯受到人们的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