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二月护理安全教育记录

二月护理安全教育记录

二月护理安全教育记录(血透室)
护理安全教育
血透室护士职业危害及防护
血透室作为一个特殊的工作环境,存在着大量危害健康的因素,因此血透室护士较其他科室护士存在更多潜在的危险因素,面临着更多的职业危害,成为潜在职业危害的高危人群,本文通过对血透室护士面临的职业危害的总结,防护知识的探讨,以提高相关部门和血透室护士自身对血透室职业危害的认识,建立更为健全的防护措施。

一、生物学危害
职业感染主要有两个途径:一是病毒通过破损的皮肤黏膜而进入体内。

尿毒症的患者,中毒患者,常有呕吐,腹泻,贫血患者常有输血,很多急诊患者未明确的诊断,抢救患者时紧张的氛围,以及透析器材的复用,都使得护士不可避免的接触到患者的体液,分泌物,血液。

另一途径:锐器伤是职业感染最重要的感染途径,护士工作的过程中经常接触到不同的锐器:针头,剪刀,玻璃。

特别是针头:动静脉穿刺针,注射针头,采血针。

二、化学性危害
因为血透室广泛使用化学消毒剂。

如:过氧乙酸,次氯酸钠、84消毒液、戊二醛、甲醛。

这些消毒液使用浓度较高,却血透室作为一个相对密闭的工作场所,在使用这些化学消毒剂的过程中,护士不可避免的长时间接触这些消毒剂,挥发在空气中可经过呼吸道,皮肤,黏膜而吸收,易至支气管炎,哮喘,过敏性皮炎,结膜炎,接触高浓度的消毒液可灼伤皮肤,滴入眼睛可导致短暂失明,持续大量接触这些有害因子,会导致人体肝肾器官的损害,而且有致癌的危险,透析液的挥发可引起刺激性的干咳。

三、物理性伤害
因血透室的空间有限,且配备众多的机器、仪器、设备。

使得空间较为狭小,而透析机工作时各种情况的报警声、患者的呻吟声、电话铃声、反渗机、电脑、电视机、空调、人员流动等等,这种嘈杂混乱的工作环境,容易使人产生强烈的生理应激反应,使护士容易烦躁、焦虑、紧张,长时间在这种高噪音环境中工作可出现头痛、头晕、失眠、烦躁、听力下降等。

四、环境、心理、社会性的危害
1 作为血透室工作的特殊性,要搬运患者,搬运透析液,搬床,这些对于护士来说都是一个严重的体力问题。

血透室地面采取的是耐腐蚀性的地板,地面光滑,很容易导致护士摔倒致伤,因此护士不可避免的要面临一些意外的发生:创伤、腰背部扭伤、肌肉拉伤,甚至骨折。

还有经常加班加点的工作,使得护士的躯体长时间疲劳。

这些由于工作环境而造成的躯体上的危害也是不容忽视的。

2 心理社会危害是血透室护士最主要的危害之一。

血透室的工作量大,技术性强,急、危重症病人多,使得护理工作人员要不断的学习新知识,迅速掌握并熟练操作技术。

工作过程中,机器出现各种情况,患者病情发生变化,动静脉穿刺的高难度,为了避免任何一个环节发生突然事故,护士必须异常集中注意力。

护士的家庭压力、社会地位、待遇、业绩、人事制度、职称评定,以及各种各样的躯体危害都会增加护士的心理负担,给护士带来很大的心理压力,使得护士精神紧张、身心疲惫,而影响工作热情及工作质量。

病区管理协调质量问题和原因:
我科是专科性很强的科室,为保证患者血液透析前后的护理安全,以及护理人员自身安全,防止发生院感事件,需要加强这方面的学习,要求人人掌握,并在工作中执行。

整改措施:
组织科内业务学习,确保人人掌握个人防护的安全措施,并对病人进行知识宣教。

1、生物危害的防护: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加强血透室工作人员防护知识,
预防院内感染的学习。

操作过程中严格按照医院管理规定,科室规章制度,正确的操作规程从事治疗。

充分了解每个透析病人的检查结果,养成工作时采取个人防护措施的习惯: 着长袖工作服,戴帽子,口罩,手套,换鞋。

一旦发生锐器伤应立即挤出伤口血液,流动水下冲洗,用碘伏或酒精消毒包扎,视锐器的污染情况作相关检查,注射相应的疫苗,如为HIV、HBV特殊病毒污染时,24小时内上报,进行检测,并注射抗病毒血清和疫苗,周期性复查6个月,平时,医院应该加强对护理工作人员锐器伤的重视,特别是血透室这样高危环境下的护士,应定期组织检测血液中的抗体情况,落实疫苗的注射。

2、化学伤害的防护:定期开窗通风,加强室内空气流通,降低室内化
学消毒剂的浓度,认真检查化学消毒剂的存放,防漏出,溢出。

在室内尽量戴口罩,减少呼吸道的吸收,如不小心,溅到皮肤或眼睛应在流水下反复冲洗,鉴于手套上滑石粉的危害,尽量在医用手套下面戴一层薄膜手套。

3、物理伤害的防护:空气消毒时,人不要留在室内,各种仪器进行正确
使用,定期检查维修,保持室内安静,减少流动人员,水处理的房门随时关上,对于不可避免的机器报警,病人呻吟,可以在透析前认真做好机器和管路的检查,透析过程中,严密观察病人病情,尽量减少各种可能出现的情况,也可适当做好病人的心理护理,和病人采取有效的沟通,护士养成良好的心里应对技能和业务水平,沉着、冷静的采取有效方法,应对各种应激源。

4、环境、心理、社会的防护.1 进入血透室更换鞋子,上班时可
穿弹力丝袜,防止下肢静脉曲张。

2 医院实行人性化的管理,改善护士工作环境,满足其健康的生理需要,积极组织新业务,新技术的培训,加强透析室的管理,最大限度控制医源性感染,保障工作人员的人身安全和身心健康。

要求人人掌握,定期不定期抽查。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