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启示类主观题的解题思路与技巧
启示类主观题的解题思路与技巧
大规模围湖造田,加上大量泥沙淤积,造成洞庭湖
面积不断缩小。近些年,该地区逐步退耕还湖,尤 其是1998年以来,政府投资70亿元,进行综合治理 ,洞庭湖面积扩大了1/5,湖区生态环境得到改善, 除传统种植业外,还发展了养殖业、加工业等,湖 区居民收入明显提高。
•
从围湖造田到退耕还湖的转变,给我们什么哲
• ⑶审材料:
• 获取材料中有效信息,抓住关键词、关键句 子。
• 3、答题要求:
• ⑴联想相关知识:通过审设问明确要考查的知识 点或知识范围,然后通过审材料,确定要调动和 运用哪一个,或哪几个知识点。
• ⑵拟写提纲:通过审题,明确了答题的类别、设 问的主体,以及考查的知识范围和题意后,最好 在草纸上拟定提纲,这个提纲不要求写出每个要 点的完整意思,只要求写出提示性的字或词。
2012年10月
【解答主观题的一般思路】 :
• 1、一般思路: • 读题→审题→联想→撰写提纲→答案要点 • 解答非选择题的一般思路的图示如下: • 2、审题要求: • ⑴审设问: • 一是明确题目考查的知识范围和考查意图; • 二是明确设问的指向性和规定性,分清题干要求
答题的类别。
• ⑵审主体:
• 明确主体有几个,不同主体的言论和行为各 是什么。
• 结合材料,运用政治生活知识谈谈政府从中该得到什 么启示。
• 2. 发散性和开放性设问:就是材料没有指出具体的对象 。例如:你从中得到什么启示等等。 【设问方式】××材料给我们什么启示
• 【解题技巧】:在解题过程中要把握以下五个基本原则 一要看清要求,读懂题意;二要围绕设问,回归教材;三 要多角度思考,思维发散;四要多种方法并用(主体定位 法、客体定位法、内容定位法);五要逻辑严谨,恰当使 用学科语言。
• 【题型特点】:此类题的设问,一般是以某些典型 的事件,事例为背景,要求谈谈该事例、事件的经 济生活、哲学、或政治生活、文化生活的启示,其 形式一般是“这给了我们哪些启示”或“这件事对 你有什么启发”等,重点是考查考生能否从提供的 材料中悟出道理,强调回答问题要有针对性。
• 此类试题一般具有以下两种形式: 1. 限制性和指向性设问:就是给定了主体是谁.
学启示?(l2分)
• 【解题分析】本题应分析
• 为什么要这样做(变围湖造田为退耕还湖)和 怎样能做好,其哲学依据是普遍联系的观点、 规律的客观性;人的认识能力是一个不断深化 的过程。不这样做的危害是会受到规律的惩罚 。在分析的基础上即可组织出答案。
• 为什么要这样做,怎么能做好:其哲学依据 是①事物 是普遍联系的,我们必须坚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办事 情,所以发展经济必须与环境保护相协调。 ②规律具 有客观性,规律的客观性集中表现在它的不可抗拒性, 违背了客观规律,必然会遭到规律的惩罚,所以必须按 照客观规律办事。③价值观对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具有导向作用,所以必须树立科学的生态价值观,发挥 正确价值观的导向作用。
(1)从唯物辩证法角度,谈谈“第二曲线”的 •开辟和发展给我们的启示。(11分)
• 【解题分析】 :首先,圈定知识范围:联系 观、发展观、对立统一观、创新意识与社会 进步。
• 其次,根据本题特点分析为什么要开辟“第 二曲线”和怎样开辟“第二曲线”。
• 【答案】 ①事物是变化发展的,要用发展的 观点看问题,科学地预见企业发展趋势,居 安思危,认识到“第二曲线”代表企业发展 的方向和长远利益。
• 杨达才以一名不恰当的身份在一个不恰当的地方展示 了一下不恰当的表情,结果被揪出了绝不恰当的尾巴 ,于是成为一粒粒反腐子弹射向的肉盾。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 陕西省纪委相关负责人表示,鉴于陕西省安监局党组 书记、局长杨达才在延安“8·26”致36死卧铺客车追尾 事故现场“微笑”的不当行为和佩戴多块名表等问题 ,陕西省纪委高度关注,及时进行了认真调查。调查 表明,杨达才存在严重违纪问题,依据有关规定,经 省纪委常委会研究并报经省委研究决定:撤销杨达才 陕西省第十二届纪委委员、省安监局党组书记、局长 职务。
• ④人的认识总是发展的,所以人类应该把认识不断深化 、不断扩展、不断向前推移。 不这样做的危害:其哲 学依据是违背了客观规律会受到规律的惩罚。
• 【答案】从洞庭湖的变迁,我们可以认识到 :①发展经济必须与环境保护相协调;(答 案①最好表述为“坚持联系的观点,做到经 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相协调”)②人类认识自 然规律是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③要按照客 观规律办事,违背客观规律要受到惩罚。
• ⑶组织答案要点:
• 高考政治主观性试题答案组织要求注意“六个 化”
• 1、解题过程程序化: • 2、答案组织要点化: • 3、答案表述术语化: • 4、答案结构逻辑化: • 5、答案编写完整化:各要点要支持原理+方法
论、观点+材料、基础分+提高分等三个方面 的统一;
• 6、字迹书写整洁化:
• 三.启示类主观题——分析归纳法
回答这种设问的题目时,一般应从两方面考虑:一是材
料说明的道理,二是要求我们应该怎么办。一般情况下 ,偏重于回答“怎么办”,答题时格式应为“原理+材 料说明的道理或者是原理+应该怎么办”。 答案一般写明原理或知识点,做到观点材料的结合即可 。
具体步骤:
• 第一步:读设问和背景材料,明确设问的指 向和规定——要求回答哪方面的启示。
• 如:党、政府、公民、企业、消费者、个人等,并 且指定了要回答的某一方面内容;
• 例题:
• 8月26日,陕西延安发生36人遇难特大交通事故。 在车祸惨剧牵动人心之际,一位身在现场的“微笑局 长”陕西省安监局长却“一笑倾国”。 网友由此揭开
杨达才有五块名表,甚至更多。曾在微博披露过杨达 才前5块手表信息的某奢侈品网站创始人孙多菲说, 据专家介绍,第6块为宝格丽,价值3万-5万;第7块为 浪琴名匠系列,价值1.5万;第8块为欧米茄星座系列 ,市价6万到6.5万;第9块,表带表壳均是纯金的,劳 力士日历日志型系列,26万-28万左右。
•
例题2:
• (2007年 高考北京卷38题)
• 38.(32分)一般地说,企业的发展都要 经历一个从“起始期” “成长期”到“
成熟期”“失败期”的生命周期,被答为
“第一曲线”。为了能够实现持续发展,
避免失败,全党需在高峰到来之前开辟一
条新道路,这条道路发展的轨迹被称为“
第二曲线”,完成下列问题。
• 第二步:从材料、设问的关键词中去分析材 料反映的现象或问题的原因【为什么要(或 为什么能)这样做、不这样做的危害】并上 升到相关理论依据。这是解答好“启示”的 关键。只有找出原因,才能明确今后应该借 鉴哪些经验,避免哪些失误。
• 第三步:从原因的分析中提炼和感悟出可供 借鉴的经验或应吸取的教训,即应怎样做, 不应怎样做。这是解答好“启示”的落脚点 。
• ②事物发展是有规律的,要按客观规律办事,解 放思想,开拓创新,积极开辟“第二曲线”。
• ③事物的发展最终是通过质变来实现的,创新要 把握时机,不失时机地推动企业的发展由“第一 曲线”向“第二曲线”转变。
• ④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第二 曲线”的开辟和发展会受到习惯势力、传统思想 的干扰和制约,要经历一个由不完善到完善的过 程,应正确对待遇到的困难,保成新事物的成长 。
• 一般原理可简答,重在方法,启示主要就是 方法。
• 答案应是方法论与材料的统一。
例题1:
• (2002年全国卷38题)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感 叹道:“余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
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 千。”历史上,洞庭湖的面积曾广达6000多平方公 里。但多年来,由于片面强调粮食生产,洞庭湖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