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财务部主管岗位职责说明

财务部主管岗位职责说明

财务部主管岗位职责说明一、财务主管岗位说明:所谓财务部主管是在总经理领导下,履行管理后勤集团财务的职责,建立健全后勤集团会计核算制度,监督检查财会业务及财政。

二、财务主管岗位职责:1.在总经理领导下,履行管理后勤集团财务的职责,协助总经理组织协调全集团的经济运行工作,努力提高财务管理水平。

2.熟悉和掌握各项财政制度,贯彻执行党和国家的财政法规,根据有关规定,及时制定适合本集团具体情况的管理办法和实施细则。

遵守国家财政制度,维护财经纪律,勤俭办事业,坚持原则,秉公办事。

3.负责编制集团的年度财务预算,并协助总经理搞好预算分配工作,经常研究各项经费预算执行情况,为领导当好参谋,不断提高预算管理水平。

4.参与集团经济问题的分析和研究;对集团经济合同和经济协议的签定提出合理化建议。

5.加强资金的管理,及时做好资金的调度和调整,合理安排资金,充分利用资金,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6.经常检查监督集团下属各部门的现金及有价证券收付工作,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7.负责财会人员的行政管理和工作岗位的调配,考核工作表现,工作能力,完成任务情况,并对职称申报提出意见。

8.配合有关部门有组织、有计划地对财会人员进行业务培训,加强财会队伍建设,不断提高财会人员业务水平。

9.负责集团各种有价证券及各种账表单据的设计和印刷工作。

10.完成集团领导交给的其它工作。

11、在总经理领导下,贯彻执行国家的财务政策、法规、制度,负责公司的财务会计工作,对公司财务工作进行管理、协调、监督检查。

12、调动会计人员工作积极性,组织有关政策、法规和业务学习培训,支持财务人员依法行使职权,维护财务人员合法权益。

13、组织会计人员按照《会计法》和财务规章制度进行会计核算和财务处理,严格收支。

14、负责财务会计报表,年度预、决算编制,搞好财务活动分析和年结算财务报告,及时向总经理提供真实可信的会计数据。

15、抓好会计基础工作,负责帐、证、卡的审核,逐步完成财务电算化。

16、起草制定财务管理制度规定,监督检查各项制度执行情况,(包括财务工作计划、工作总结和请示报告)等。

17、对各中心收支工作的核算、帐务处理的管理、监督、审核工作负责。

三、财务部主管的工作内容:1.负责公司的全面财务会计工作;2.负责制定并完成公司的财务会计制度、规定和办法;3.解释、解答与公司的财务会计有关的法规和制度;4.分析检查公司财务收支和预算的执行情况;5.审核公司的原始单据和办理日常的会计业务;6.编制销售公司的记帐凭证,登记会计帐簿;7.编制公司的会计报表,在每月10日前报送分管副总及总经理;8.编制、核算每月的工资、奖金发放表;9.定期检查销售公司库存现金和银行存款是否帐实相符;10.不定期检查统计岗位的商品是否帐实相符;11.按照印鉴分管制度,负责保管银行预留印鉴中的一枚财务章;12.承办总经理和财务总监交办的其他工作四、财务主管的岗位要求:财务管理工作既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技术,作为单位的财务主管,要做好这项工作,必须具备较高的业务素质与较强的工作能力。

业务素质中又包括道德修养、文化素质以及身体素质等各个方面。

1. 良好的职来道德财务主管作为现代企业核心部门的领导人,良好的职业道德是做好财务工作的关键。

具体表现在以下4个方面。

(1)客观公正财务主管的目标应和企业财务组织的目标一致。

一方面为企业的各利益相关者提供财务信息;另一方面为企业提高经济效益而抓好企业的管理工作。

这就要求财务主管要坚持客观、公正的原则,严格遵守各项财经法律、法规,在财务管理工作中,坚持原则,廉洁奉公。

(2)对企业忠诚对企业的忠诚主要表现在:除履行法律责任外,不得汇漏工作过程中所获得的任何机密资料;视企业利益高于个人利益,不做任何不利于企业发展的事情;自觉维护企业形象,为企业发展出谋划策。

(3)忠于职守敬业爱岗、忠于职守,是财务主管必须恪守的规范。

作为财务主管这样一个特定的工作岗位,必须自觉、认真地履行各项职责,切实做好财务管理工作。

要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不擅权越位,不掺杂私心,不渎职。

(4)不断提高业务水平作为企业财务部的负责人,财务主管要加强业务学习,钻研财务管理的新技术,尤其是要加强对财务预测、计量模型以及计算机数据管理等知识的学习,不断提高业务水平和工作能力,切实担负起财务管理的职责,为企业的发展出谋献策。

2. 完备的业务知识与技能随着经济技术的发展,各种法规和制度也在不断创新,作为人个财务主管,要不断给自己“输血”,学习新的知识。

通过不断丰富知识,才能保持一定的职业能力水平,才能按照法律、法规的要求约束自己的行为,才能合理组织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

(1)财务主管要具备一定的经济学知识财务工作是在一定的经济环境下进行的,只有掌握这些知识,财务主管才能较好把握宏观经济对企业经营的影响。

(2)财务主管必须熟练掌握并运用财务知识财务主管进行财务管理活动的信息来源于会计账目和会计报表,只有掌握了丰富的专业知识地,才能对各种信息进行正确的分析和决策。

(3)财务主管还应掌握与专业有关的各项财经法律、法规各项财经法律、法规是进行会计工作的基础和指南,财务主管应充分理解并自觉贯彻实施这些法律、法规,使自己的财务视野不仅仅局限于自身所处的部门,而是放眼于更大的企业经济环境,为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努力地工作。

五、财务部工作人员的素质要求:一、财会人员要有时代意识时代意识是一个内涵非常丰富、外延十分宽泛、时限极其严格的一个术语。

在这里,我们不打算给它一个精确的定义,仅从会计工作的实际谈谈财会人员应具备的富有时代精神的“三大意识”。

1、发展意识会计自诞生之日起,就处在不断的变化发展之中。

十九世纪中叶爆发了工业革命,确立了工厂制度。

工厂制度的建立一举解决了现代会计赖以存在的四大基本前提:会计主体、持续经营、会计分期和货币计量,并由此派生出一系列有利于加强工厂管理的成本管理会计的方法。

随后,西方的工厂制度进行了制度创新,股份有限公司取代了原始的工厂制度而成为占绝对优势的现代企业制度。

这一变化,使得会计对“受托责任”的处理凸显出来,并由此形成了以对外报告为专职的财务会计和以对内报告为主旨的管理成本会计。

在最近几十年内,由于人们对物价变动、企业破产、生态环境、社会责任、公司税务等因素高度关注,使会计的内容进一步充实,分化出通货膨胀会计、清算会计、环境会计、社会责任会计和税务会计等等,初步构成了一个纵横交错,系统完整的会计体系。

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金融工具的创新、社会保险业和融资租赁业的发展,与之相应的又产生了国际会计、企业集团会计、跨国公司会计、合并会计、外币业务会计等等。

美国伊利洛斯大学E ?贝尔考依教授针对现有会计存在的局限性和会计使用者对更多、更新信息的需要,写了《会计未来趋势》一书。

在书中,他提出了未来会计的六大发展趋势:①社会经济会计。

它主要是从宏观经济的角度来反映和计量企业经济活动对社会的影响,旨在真实反映某特定企业对社会的贡献,以及它对社会责任的履行情况。

②人力资源会计。

传统会计侧重于对物质资源和财务资源的计价,忽视了对企业最宝贵的人力资源的计价,为了弥补这一不足,人力资源会计必然应运而生。

③产权资本成本会计。

企业占用的资金通常有两个来源,即债务资本和产权资本。

现有会计只确认债务资本的成本,而不确认产权资本的成本,似乎运用产权资本是无需花费代价的,这是一个严重的误区。

④现金流量制会计。

这种会计不仅记录与某会计期间的现金收支有关的会计事项(现金制会计),也记录由销售所引起的人欠或欠人的现金流量(指应收帐款的收回和应付帐款的偿还――权责发生制会计)。

现金流量制会计是将现金制会计和权责发生制会计融为一体的会计核算系统。

建立这种会计制的根本目的,在于向企业利益关系人提供他们在决策过程中所必需的现金流量信息。

⑤财务预测的编报。

企业财务预测的编报主要是对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盈利能力进行预测。

随着电脑的普及和预测软件的开发,提高了预测的准确性、降低了预测的成本,使企业有可能编报财务预测资料。

⑥编制增值报告。

不少会计学专家认为,现在的“净利”面太窄,不能真正反映企业的经营成果,他们主张计算增值额,并编制增值报告,以便从更广泛的角度来反映企业的经营成果。

我们姑且不去评说贝尔考依教授的观点是否正确,但有一点是肯定的,会计从来不会停滞不前,总在不断衍生和翻新。

这种变化,一方面沿着越来越细微的轨迹发展,另一方面沿着越来越宏观的轨迹发展。

很显然,如果我们的财会人员没有发展的意识,没有发展的心理准备和应对措施,就必然落伍。

2.创新意识目前,人类正处于从工业经济时代向知识经济时代的转变阶段。

知识经济,其实质就是高技术经济、高文化经济、高智力经济,是一种区别于以传统工业为支柱产业、以稀缺自然资源为主要依托的新型经济。

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既给传统的会计的发展、创新带来了机遇,与此同时,也给它提出了全方位的、严峻的挑战。

撮其要者,胪列三个事例:其一技术创新对传统会计的挑战。

技术创新是知识经济时代的一个重要特征。

众所周知,由现代科技革命所引动的经济生活中一系列技术创新是主导当代经济发展与增长的关键因素。

一个国家、一个地区、一个企业,如果没有技术创新,就不可能有经济增长。

具体到一个企业来说,技术创新可以使其从濒临倒闭的边缘起死回生,并得以持续发展,也可以使一家处于发展颠峰的企业一夜间跌入谷底,彻底丧失再发展的能力。

不言而喻,在技术创新条件下,企业的经营风险、财务风险及不确定性水平大大提升,资产的盈利能力和财务状况更象变戏法似的扑朔迷离。

这种变化,使得传统的会计模式无法应对。

传统会计建立在借贷记帐法、历史成本原则和权责发生制的基础上,这一模式对于确认、记录、计量、报告企业有形资产的流动是行之有效的,但对于因技术创新所产生的企业专利权、专营权、版权、技术秘方、商标权、品牌权、商誉、回避竞争协议、计算机软件的研究和开发、市场开发、技术引进、人才引进等无形资产的揭示则显得有些黔驴技穷,不能真实地、公允地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业绩。

因此技术创新呼唤着与之相适应的新的会计模式的诞生。

其二金融工具创新对传统会计的冲击。

自70年代以来,金融创新浪潮席卷全球,波及金融业务的各个领域。

伴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全球性的金融创新大趋势已露端倪。

现在金融工具创新已由第一代(现金、银行存款和商业票据、债券、股票等)向第二代(即衍生金融工具)迈进。

在这一阶段,一种新设计的金融工具随时都有可能投入市场,参加运作。

如一些银行、证券公司近年来推出了一批新“组合”的衍生工具,象“封顶”、“保底”、“加圈”、“互换期权”、“汇价幅度期汇”之类,还有新的不动产类衍生工具和通货膨胀类衍生工具。

这些新创的金融工具,如果操作得当,能够帮助投资者规避风险,并带来丰厚的投资报酬;反之,将给投资者造成巨大损失,甚至导致灭顶之灾的倒闭、破产。

相关主题